审计质量与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相关性研究(附件)
摘 要近年来,因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学者们将目光纷纷转至会计信息。评价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不可以离开审计质量而单独谈论,审计质量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会致使上市公司表现出有差别的盈余管理举动,进而会影响公司管理。所以,本文致力于研究审计质量与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相关性类型,这将填补会计盈余信息含量影响因素的研究的空白。本文,选取了2014-2016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建立了盈余反应系数检验模型,在多元回归分析之后,得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对会计盈余信息含量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的结论。当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越高时,其对于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便越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最后根据研究所得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使审计质量提升的建议,能够有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说服力,帮助改善公司治理。
目 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内容及意义 1
(三)研究方法 1
二、文献综述 3
(一)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3
(二)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 3
(三)审计质量与盈余信息含量 4
三、理论剖析与研究假设 5
四、研究设计 6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6
(二)代理变量的选取 7
(三)检验模型的建立 7
五、实证分析与解释 9
(一)描述性统计 9
(二)多元回归分析 10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11
(一)结论 11
(二)建议 11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在这一新形势下,各行各业的上市公司也开始蓬勃发展。这时,非常重要的当属投资了。据了解,很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有着很大的盲目性,他们往往在还没能完全了解公司完整发展状况的情况下,就进行了大笔的投资。而这样的做法,是具有很大风险的,如果判断失误,则会使投资人蒙受巨大的损失。而企业的财务报表,一般是投资者进行投资抉择时候所依赖的最重要的资料。也由于财务报表中所反映出的各类财务信息以及财务指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所以会计盈余引起了各方的极度关注,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非常多的经验以及证据显示,会计盈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信息含量,它是最关键且概括性最强的会计信息。因为会计盈余信息含量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会计相关话题,所以评价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不可以离开审计质量而单独看待。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对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会致使上市公司为取得收益而采取盈余干涉行为,而这种行为势必会影响到公司治理。
如今,各监管部门、各类企业以及投资者本身都对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给予了高度关注,因此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也成为了大多数会计学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审计质量对会计盈余信息含量是否有影响,两者的相关性类型是什么,这对于当下的学术钻研是非常重要的。
(二)研究内容及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为研究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创新性。本文建立了审计质量与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之间的检验模型,试图找到两者的相关性以及相关性类型,填补了此研究方面的空白,对日后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研究和审计质量的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为会计学研究和审计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出发点。
2.实践意义
由于我国的学者们对于会计盈余信息含量问题的研究不是很多,而通过研究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对策。有助于帮助完善会计制度,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提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促进注册会计师自身的成长,也有助于规范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为我国会计制度以及公司治理制度的完善做出重要的贡献。
(三)研究方法
本文是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主要利用利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通过统计所得的各种数据,列示出描述性统计表,描述出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以及标准差,解释它们的意义。列示出多元回归分析表,加入辅助注释,解释数据是否显著以及数据的含义。
二、文献综述
(一)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Watts & Zimmerman (1981)和 DeAngelo (1983)认为,随着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任期逐渐增加,审计人员与审计客户的关系逐渐密切,可能会产生私下友谊[1],进而便会侵害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这将会影响到审计的质量。
Moore and Scott(1989)从可能出现的诉讼风险角度出发,剖析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他的研究结果表明,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越大,拥有的资产越多时,便越会有动力提供给客户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也将会发表更恰当的审计意见,最后出具更恰当的审计报告,这样有效避免了诉讼风险[2]。
徐科英(2005)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研究注册会计师在法律上所必须要承担的风险,与其审计质量时,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极大。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讲,较为严苛的执业环境是给定的,所需要承受的审计失败后较高的法律风险也是给定的,因此如果注册会计师想要降低、乃至化解将要出现的法律风险,那么就必须通过提升审计质量来完成。
(二)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
Sweeney(1994)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对于以前年度会计政策的选择可以用来限制操纵利润,进而做出对应的盈余管理行为。而高质量的审计行为可以有效地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以此有效地降低了公司股东和经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4]。
章永奎和刘峰(2002)的研究中,选取了我国共128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此外又选取了128家未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作为对照[5]。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越深,那么被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报告的可能性就越大。
徐浩萍(2004)的研究中,选取的是1998年之后三年我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的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结果发现,虽然注册会计师是可以识别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但是因为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不同的公司运用的盈余管理手段不尽相同,所以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在操纵性非经营性和经营性应计利润两者上面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而注册会计师在操纵性非经营性应计利润上的审计质量更高一些。
Ken Y. Chen等(2005)在对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时发现,质量较高的审计有助于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更为可靠的会计信息。
(三)审计质量与盈余信息含量
纵观上述文献,可以发现以前的研究者将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也有部分学者将目光投向审计质量与会计盈余管理的相关性,通过琼斯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剖析等研究出“倒U”型规律等。但综合来看,还未有研究者将审计质量与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两者联系在一起进行其相关性的研究。因此,本文从审计质量这一立足点出发,研究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与其的相关性程度。本文填补了审计质量与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之间关系研究的空白,通过研究结果也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帮助完善会计制度,提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也有助于规范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而改善公司治理。
三、理论剖析与研究假设
根据决策有用性,会计盈余中所反映出的信息,可以成为企业本身、外部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依据,因此会计具有决策有用性。由此可知,高的审计质量,会使得会计盈余信息含量升高,即公司的净利润对外部使用者决策的有用程度升高。但现今,一旦注册会计师出具了虚假的审计报告,无论其出于什么目的,都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因此,在注册会计师已经强调终身责任制的大环境下,注册会计师个人必须对最终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因此出于对社会责任以及自身利益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可能会过分强调谨慎性,因而则丧失了信息的相关性,结果会导致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降低。
目 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内容及意义 1
(三)研究方法 1
二、文献综述 3
(一)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3
(二)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 3
(三)审计质量与盈余信息含量 4
三、理论剖析与研究假设 5
四、研究设计 6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6
(二)代理变量的选取 7
(三)检验模型的建立 7
五、实证分析与解释 9
(一)描述性统计 9
(二)多元回归分析 10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11
(一)结论 11
(二)建议 11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在这一新形势下,各行各业的上市公司也开始蓬勃发展。这时,非常重要的当属投资了。据了解,很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有着很大的盲目性,他们往往在还没能完全了解公司完整发展状况的情况下,就进行了大笔的投资。而这样的做法,是具有很大风险的,如果判断失误,则会使投资人蒙受巨大的损失。而企业的财务报表,一般是投资者进行投资抉择时候所依赖的最重要的资料。也由于财务报表中所反映出的各类财务信息以及财务指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所以会计盈余引起了各方的极度关注,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非常多的经验以及证据显示,会计盈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信息含量,它是最关键且概括性最强的会计信息。因为会计盈余信息含量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会计相关话题,所以评价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不可以离开审计质量而单独看待。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对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会致使上市公司为取得收益而采取盈余干涉行为,而这种行为势必会影响到公司治理。
如今,各监管部门、各类企业以及投资者本身都对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给予了高度关注,因此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也成为了大多数会计学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审计质量对会计盈余信息含量是否有影响,两者的相关性类型是什么,这对于当下的学术钻研是非常重要的。
(二)研究内容及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为研究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创新性。本文建立了审计质量与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之间的检验模型,试图找到两者的相关性以及相关性类型,填补了此研究方面的空白,对日后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研究和审计质量的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为会计学研究和审计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出发点。
2.实践意义
由于我国的学者们对于会计盈余信息含量问题的研究不是很多,而通过研究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对策。有助于帮助完善会计制度,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提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促进注册会计师自身的成长,也有助于规范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为我国会计制度以及公司治理制度的完善做出重要的贡献。
(三)研究方法
本文是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主要利用利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通过统计所得的各种数据,列示出描述性统计表,描述出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以及标准差,解释它们的意义。列示出多元回归分析表,加入辅助注释,解释数据是否显著以及数据的含义。
二、文献综述
(一)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Watts & Zimmerman (1981)和 DeAngelo (1983)认为,随着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任期逐渐增加,审计人员与审计客户的关系逐渐密切,可能会产生私下友谊[1],进而便会侵害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这将会影响到审计的质量。
Moore and Scott(1989)从可能出现的诉讼风险角度出发,剖析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他的研究结果表明,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越大,拥有的资产越多时,便越会有动力提供给客户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也将会发表更恰当的审计意见,最后出具更恰当的审计报告,这样有效避免了诉讼风险[2]。
徐科英(2005)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研究注册会计师在法律上所必须要承担的风险,与其审计质量时,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极大。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讲,较为严苛的执业环境是给定的,所需要承受的审计失败后较高的法律风险也是给定的,因此如果注册会计师想要降低、乃至化解将要出现的法律风险,那么就必须通过提升审计质量来完成。
(二)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
Sweeney(1994)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对于以前年度会计政策的选择可以用来限制操纵利润,进而做出对应的盈余管理行为。而高质量的审计行为可以有效地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以此有效地降低了公司股东和经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4]。
章永奎和刘峰(2002)的研究中,选取了我国共128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此外又选取了128家未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作为对照[5]。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越深,那么被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报告的可能性就越大。
徐浩萍(2004)的研究中,选取的是1998年之后三年我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的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结果发现,虽然注册会计师是可以识别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但是因为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不同的公司运用的盈余管理手段不尽相同,所以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在操纵性非经营性和经营性应计利润两者上面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而注册会计师在操纵性非经营性应计利润上的审计质量更高一些。
Ken Y. Chen等(2005)在对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时发现,质量较高的审计有助于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更为可靠的会计信息。
(三)审计质量与盈余信息含量
纵观上述文献,可以发现以前的研究者将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也有部分学者将目光投向审计质量与会计盈余管理的相关性,通过琼斯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剖析等研究出“倒U”型规律等。但综合来看,还未有研究者将审计质量与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两者联系在一起进行其相关性的研究。因此,本文从审计质量这一立足点出发,研究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与其的相关性程度。本文填补了审计质量与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之间关系研究的空白,通过研究结果也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帮助完善会计制度,提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也有助于规范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而改善公司治理。
三、理论剖析与研究假设
根据决策有用性,会计盈余中所反映出的信息,可以成为企业本身、外部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依据,因此会计具有决策有用性。由此可知,高的审计质量,会使得会计盈余信息含量升高,即公司的净利润对外部使用者决策的有用程度升高。但现今,一旦注册会计师出具了虚假的审计报告,无论其出于什么目的,都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因此,在注册会计师已经强调终身责任制的大环境下,注册会计师个人必须对最终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因此出于对社会责任以及自身利益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可能会过分强调谨慎性,因而则丧失了信息的相关性,结果会导致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降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