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附件)
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餐饮业从自己的国家走向世界,我国餐饮行业目前正处于激烈的竞争阶段,由于好多外资企业也纷纷进入国内餐饮市场,而我国的传统餐饮业却很少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们的传统餐饮业在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少之又少,只有四家。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我国的传统餐饮行业就必须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面对市场竞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里,我们以四家传统餐饮业上市公司中的西安饮食有限公司为例,选取其最近 3 年的财务报表数据,对其进行系统的盈利能力分析与评价,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此来为我国传统餐饮行业提供借鉴,帮助其提高在全球化市场中的竞争力,能让我们的传统餐饮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目 录
目 录 III
1诸论 1
1.1研究目的 1
1.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2盈利能力相关理论概述 3
2.1盈利能力的基本概念 3
2.2盈利能力的指标体系 3
3西安饮食有限公司盈利能力指标分析及评价 6
3.1 西安饮食有限公司概述 6
3.1.1公司概述 6
3.1.2西安饮食有限公司环境分析 6
3.2西安饮食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8
3.2.1营业利润率分析 8
3.2.2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9
3.2.3西安饮食有限公司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分析 10
3.2.4 西安饮食有限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10
3.3西安饮食有限公司盈利能力评价 12
4. 西安饮食有限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的方法 14
4.1 调整产品营销策略和资产结构 14
4.2 控制管理费用 14
4.3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15
4.4 加强品牌宣传,扩大品牌效应 15
4.5 加强人才培养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诸论
1.1研究目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餐饮行业自古以来就备受欢迎。2015年全年实现餐饮收入32310亿元,同比增长11.7%,国内餐饮进入3万亿的历史新时期,餐饮市场实现趋稳回暖。这是继2012年之后,国内餐饮再次恢复双位数增长。当前餐饮业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早已超过10%,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支柱,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保障就业、普惠民生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持续减速的环境下,国内的餐饮行业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我们的传统餐饮业在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少之又少,只有四家。如何让中国的传统美食走向世界,发扬光大,就成了我们现在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1.2研究意义
在这里我们以西安饮食有限公司过去3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对其进行系统的财务报表的分析及盈利能力分析发现其所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来为我国的餐饮业提供借鉴,帮助其在市场的竞争力,和探索我国传统餐饮业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1.3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学者对盈利能力的研究是将盈利能力与经营绩效相结合。进入20世纪下半叶,有关盈利能力的学术研究更上一层楼。主要是由过去的外部因素为主到后来的"内外兼修",分析研究方法也变为多元化的分析。在1979年在帕森与莱西格所做的关于跨国公司的调查问卷中,采用了一些与盈利能力相关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利润率、内部报酬率、每股收益等。这一时期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已主要采用与盈利能力相关的一些指标,盈利能力己经成为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的主体。20世纪90年代Stewart提出了经济增加值EVA指标。这一指标是从资本价值增值角度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英国的Nikolaos等(2002)持有这样的观点:如果某一公司的负债率越高,盈利能力将会受到影响被降低。Frank和Goyal(2003)则进一步研究了公司绩效与财务杠杆的关系。
改革开放后,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有关盈利能力的分析。从政府管理层面陆续颁布了几部有代表性的法律法规。1999年6月,中国财政部联合其他三部口出台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规则》中要求的绩效评价指标有财务效益、资产运营、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三年后,我国财政部又联合其他四个部门在评价了前一规则的实际运用效果基础上,对《规则》进行了扩充,出台了《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修改背景下,学者们对盈利能力的研究也如日中天。
莫升红、李明伟(2007)利用了层次分析方法创建了关于盈利能力的评价模型,这可以避免过去评价指标单一化的问题,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
金碚、李钢(2007)在《中国工业经济》中总结了我国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上升的原因,即科学的企管方法、投资收益的持续上涨和职工工资与企业利涧的结合。
候晓红、李琦、罗炜(2008)将大股东占款和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相结合,利用实证分析方法得出了结论,即以总资产主营利润率为指标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描述。
刘颖(2011)通过利润结构、税收政策和会计政策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给出了四条可行性较强的建议。
杨丽(2011)利用五项指标并以方兴科技公司为例给出了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
郭云钊、张鹏(2012)作出了关于盈利能力更为详细的研究,利用实证分析方法将我国不同行业20082010三年的盈利能力和税收贡献相结合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徐全化(2012)也是通过实证的方法,将盈利能力和会计八大原则之一的稳健性做了结合。
2盈利能力相关理论概述
2.1盈利能力的基本概念
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最大眼度地赚取利润并维持企业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是获取利润的基础;而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又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和保证:只有在不断地获取利润的基础上,企业才可能发展;同样,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比盈利能力软弱的企业具有更大的活力和更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盈利能力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业绩衡量标准和发现问题、改进企业管理的突破口。对企业来说,进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目 录
目 录 III
1诸论 1
1.1研究目的 1
1.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2盈利能力相关理论概述 3
2.1盈利能力的基本概念 3
2.2盈利能力的指标体系 3
3西安饮食有限公司盈利能力指标分析及评价 6
3.1 西安饮食有限公司概述 6
3.1.1公司概述 6
3.1.2西安饮食有限公司环境分析 6
3.2西安饮食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8
3.2.1营业利润率分析 8
3.2.2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9
3.2.3西安饮食有限公司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分析 10
3.2.4 西安饮食有限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10
3.3西安饮食有限公司盈利能力评价 12
4. 西安饮食有限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的方法 14
4.1 调整产品营销策略和资产结构 14
4.2 控制管理费用 14
4.3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15
4.4 加强品牌宣传,扩大品牌效应 15
4.5 加强人才培养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诸论
1.1研究目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餐饮行业自古以来就备受欢迎。2015年全年实现餐饮收入32310亿元,同比增长11.7%,国内餐饮进入3万亿的历史新时期,餐饮市场实现趋稳回暖。这是继2012年之后,国内餐饮再次恢复双位数增长。当前餐饮业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早已超过10%,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支柱,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保障就业、普惠民生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持续减速的环境下,国内的餐饮行业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我们的传统餐饮业在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少之又少,只有四家。如何让中国的传统美食走向世界,发扬光大,就成了我们现在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1.2研究意义
在这里我们以西安饮食有限公司过去3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对其进行系统的财务报表的分析及盈利能力分析发现其所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来为我国的餐饮业提供借鉴,帮助其在市场的竞争力,和探索我国传统餐饮业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1.3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学者对盈利能力的研究是将盈利能力与经营绩效相结合。进入20世纪下半叶,有关盈利能力的学术研究更上一层楼。主要是由过去的外部因素为主到后来的"内外兼修",分析研究方法也变为多元化的分析。在1979年在帕森与莱西格所做的关于跨国公司的调查问卷中,采用了一些与盈利能力相关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利润率、内部报酬率、每股收益等。这一时期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已主要采用与盈利能力相关的一些指标,盈利能力己经成为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的主体。20世纪90年代Stewart提出了经济增加值EVA指标。这一指标是从资本价值增值角度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英国的Nikolaos等(2002)持有这样的观点:如果某一公司的负债率越高,盈利能力将会受到影响被降低。Frank和Goyal(2003)则进一步研究了公司绩效与财务杠杆的关系。
改革开放后,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有关盈利能力的分析。从政府管理层面陆续颁布了几部有代表性的法律法规。1999年6月,中国财政部联合其他三部口出台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规则》中要求的绩效评价指标有财务效益、资产运营、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三年后,我国财政部又联合其他四个部门在评价了前一规则的实际运用效果基础上,对《规则》进行了扩充,出台了《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修改背景下,学者们对盈利能力的研究也如日中天。
莫升红、李明伟(2007)利用了层次分析方法创建了关于盈利能力的评价模型,这可以避免过去评价指标单一化的问题,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
金碚、李钢(2007)在《中国工业经济》中总结了我国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上升的原因,即科学的企管方法、投资收益的持续上涨和职工工资与企业利涧的结合。
候晓红、李琦、罗炜(2008)将大股东占款和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相结合,利用实证分析方法得出了结论,即以总资产主营利润率为指标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描述。
刘颖(2011)通过利润结构、税收政策和会计政策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给出了四条可行性较强的建议。
杨丽(2011)利用五项指标并以方兴科技公司为例给出了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
郭云钊、张鹏(2012)作出了关于盈利能力更为详细的研究,利用实证分析方法将我国不同行业20082010三年的盈利能力和税收贡献相结合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徐全化(2012)也是通过实证的方法,将盈利能力和会计八大原则之一的稳健性做了结合。
2盈利能力相关理论概述
2.1盈利能力的基本概念
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最大眼度地赚取利润并维持企业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是获取利润的基础;而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又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和保证:只有在不断地获取利润的基础上,企业才可能发展;同样,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比盈利能力软弱的企业具有更大的活力和更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盈利能力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业绩衡量标准和发现问题、改进企业管理的突破口。对企业来说,进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