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舞弊的治理与防范
目 录
1 引言 2
2 会计舞弊理论概述 2
2.1 会计舞弊的概念 2
2.2会计舞弊的表现形式 3
2.3会计舞弊的类型 3
2.4会计舞弊的手段 4
3 会计舞弊的危害 5
3.1 对企业自身的危害 6
3.2 对利益关联者的危害 6
3.3 对会计行业的危害 6
3.4 对证券市场的危害 7
4 会计舞弊的成因 7
4.1信息不对称 7
4.2经济利益的驱动 7
4.3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7
4.4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8
4.5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8
5 会计舞弊的治理 9
5.1加大执法力度. 9
5.2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10
5.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1
5.4加强全方位监督 12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1 引言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会计在这种高速发展的经济中也扮演这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市场的不断扩大,会计工作中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对整个会计领域以及我国的经济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会计舞弊。有些严重的会计舞弊现象甚至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
自2000年以来,国内外被曝光的大型会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广大民众对会计舞弊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我们国家,一些不法的经营者利用职业之便,采取欺诈性的手段,获取利益。这些会计舞弊的行为对我国的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济市场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我国的经济市场的秩序被打乱,对社会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这些不恰当的会计行为层出不穷,虽然国家已经制定相关的法律对其进行管控,但是仍然屡禁不止。为了减少会计舞弊对我国经济市场带来的影响,我们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大对会计舞弊的治理。正确分析会计舞弊行为的成因,从而对症下药,有效的进行防范与治理。
在新的《会计法》中,针对会计舞弊行为特别制定了条款。要求政府、企业和社会要共同对会计舞弊行为进行监管。但在实践中,会计舞弊手法随着政策的改变也在改变。手法复杂多样,导致政策的实施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进一步从源头探讨会计舞弊的形成,探索治理与防范会计舞弊行为的新措施。对会计舞弊行为的把控,将大大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塑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2 会计舞弊理论概述
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2.1 会计舞弊的概念
舞弊是指相关人员利用不正当的方式,以及欺骗等手段,损害组织利益,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相关人员通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精心策划,提前计划,使用不当手段作弊的行为。按照主体来区分,舞弊可以分为个人舞弊和组织舞弊。个人舞弊是指个人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采用不正当手段的非法行为,通常会损害他人或组织的利益。组织舞弊是指组织的领导者或负责人授意组织内成员利用非法的手段,通过损害其他组织或个人的利益来谋求组织内利益的行为。
会计舞弊是指相关人员通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以及规章规范的行为,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种行为通常都是有意识地违背会计真实性原则的。会计舞弊可以简单的概括成两大类:假账真做和真账假做。通常有隐瞒交易结果,变造会计资料,虚假披露会计信息等。这些行为在我国相关法律中都是明文禁止的。所以,会计舞弊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违法行为。
2.2会计舞弊的表现形式
会计舞弊,即会计造假。相关人员通过非法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一类不良行为。通常来说,不当的处理做法有变造会计信息,伪造会计凭证。故意上报不真实的费用或负债。在我国现阶段的会计实践中,会计舞弊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变造实际发生的业务。相关人员为获取直接的现金或其他利益时,虚构外出工作,预借差旅费。未经允许,私自开具发票,挪用公款。将个人消费混在工作业务的费用报销中,一起入账。利用制度漏洞,不更新工资表内容,给虚假员工名单发工资。
(2)多套账簿,应付检查。在实际的会计业务中,有的企业会准备两套甚至更多的账簿。一个是用来真实记录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另一套是企业为了应付检查,逃避税费,而制作的记录假数据的账簿。上面信息失真,没有参考价值。
(3)不合理地使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有部分企业在一段时间内会选择不记录收入或费用的真实金额,根据情况多计或少计。将企业所产生的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在规定的会计期间内多计或少计收入和费用。这些都是认为可以造成的重大会计差错。
(4)与财务人员串通舞弊。 例如与财务核算的保管人员合作,侵占国家公共财产。企业核算收入的核算人员与相关人员串通,将收入不入账。与出纳合作,将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出多次入账,然后进行私分。
2.3会计舞弊的类型
(1)通过恶意造假来操控利润。恶意造假来操控利润是指在会计实务中的相关人员(包括企业的股东、企业管理者、企业经营者和相关会计人员),为了谋求更多的小范围或个人的利益,做出有损企业利益的事情。通过精心的准备,按照既定的计划,以欺骗、隐瞒等手段,使会计信息失去本身的真实性。制造虚假的会计活动事项,来影响营业利润。
(2)通过钻取会计制度或法规中的漏洞造假。财务工作本身处于一个长期变化的状态中,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计划经济被打破,市场经济成为经济市场的新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会主义经济模式逐渐成型。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新型的财务工作业务涌现出来,市场对财务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中,会计法律法规也在根据财务工作的变化不断修订。但是在相关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中难免会有缺陷和不足。一些企业为了谋求利益,利用这些不足大做文章。试图通过钻取这些漏洞来逃避正常的会计工作的审核。
(3)通过关联方交易来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其实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关联方交易一直是一个关注度很高的话题。通过大量现实案例,我们不难发现,非公允的关联方交易严重眼相了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打乱了资本市场的常规运行程序。导致资本市场无法健康发展。
2.3会计舞弊的手段
在现阶段的会计实务工作中,企业会计舞弊花样繁多,令人应接不暇。但总体来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1)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操纵利润?
在我国,会计准则明确规定:相关企业应当按照规定选择企业所执行的会计政策。但一些企业出于提升企业自身价值或是谋求更多利益的目的。不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进行工作,利用会计政策进行会计舞弊。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点:?
1有关长期股权的确认和计量政策的选择。通常来说,对长期股权进行确认和计量时,我们都按照会计准则,采用成本法或是损益法。当投资方对被投资方重大影响,且不存在控制或共同控制的情况时,通常采用成本法。反之,用的较多的就是损益法。但是一些企业并没有按照这样的规定去执行。当被投资方发生亏损,应当采用权益法时,却采用成本法。被投资方盈利,应当采用成本法,却使用权益法。
1 引言 2
2 会计舞弊理论概述 2
2.1 会计舞弊的概念 2
2.2会计舞弊的表现形式 3
2.3会计舞弊的类型 3
2.4会计舞弊的手段 4
3 会计舞弊的危害 5
3.1 对企业自身的危害 6
3.2 对利益关联者的危害 6
3.3 对会计行业的危害 6
3.4 对证券市场的危害 7
4 会计舞弊的成因 7
4.1信息不对称 7
4.2经济利益的驱动 7
4.3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7
4.4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8
4.5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8
5 会计舞弊的治理 9
5.1加大执法力度. 9
5.2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10
5.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1
5.4加强全方位监督 12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1 引言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会计在这种高速发展的经济中也扮演这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市场的不断扩大,会计工作中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对整个会计领域以及我国的经济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会计舞弊。有些严重的会计舞弊现象甚至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
自2000年以来,国内外被曝光的大型会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广大民众对会计舞弊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我们国家,一些不法的经营者利用职业之便,采取欺诈性的手段,获取利益。这些会计舞弊的行为对我国的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济市场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我国的经济市场的秩序被打乱,对社会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这些不恰当的会计行为层出不穷,虽然国家已经制定相关的法律对其进行管控,但是仍然屡禁不止。为了减少会计舞弊对我国经济市场带来的影响,我们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大对会计舞弊的治理。正确分析会计舞弊行为的成因,从而对症下药,有效的进行防范与治理。
在新的《会计法》中,针对会计舞弊行为特别制定了条款。要求政府、企业和社会要共同对会计舞弊行为进行监管。但在实践中,会计舞弊手法随着政策的改变也在改变。手法复杂多样,导致政策的实施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进一步从源头探讨会计舞弊的形成,探索治理与防范会计舞弊行为的新措施。对会计舞弊行为的把控,将大大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塑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2 会计舞弊理论概述
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2.1 会计舞弊的概念
舞弊是指相关人员利用不正当的方式,以及欺骗等手段,损害组织利益,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相关人员通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精心策划,提前计划,使用不当手段作弊的行为。按照主体来区分,舞弊可以分为个人舞弊和组织舞弊。个人舞弊是指个人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采用不正当手段的非法行为,通常会损害他人或组织的利益。组织舞弊是指组织的领导者或负责人授意组织内成员利用非法的手段,通过损害其他组织或个人的利益来谋求组织内利益的行为。
会计舞弊是指相关人员通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以及规章规范的行为,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种行为通常都是有意识地违背会计真实性原则的。会计舞弊可以简单的概括成两大类:假账真做和真账假做。通常有隐瞒交易结果,变造会计资料,虚假披露会计信息等。这些行为在我国相关法律中都是明文禁止的。所以,会计舞弊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违法行为。
2.2会计舞弊的表现形式
会计舞弊,即会计造假。相关人员通过非法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一类不良行为。通常来说,不当的处理做法有变造会计信息,伪造会计凭证。故意上报不真实的费用或负债。在我国现阶段的会计实践中,会计舞弊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变造实际发生的业务。相关人员为获取直接的现金或其他利益时,虚构外出工作,预借差旅费。未经允许,私自开具发票,挪用公款。将个人消费混在工作业务的费用报销中,一起入账。利用制度漏洞,不更新工资表内容,给虚假员工名单发工资。
(2)多套账簿,应付检查。在实际的会计业务中,有的企业会准备两套甚至更多的账簿。一个是用来真实记录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另一套是企业为了应付检查,逃避税费,而制作的记录假数据的账簿。上面信息失真,没有参考价值。
(3)不合理地使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有部分企业在一段时间内会选择不记录收入或费用的真实金额,根据情况多计或少计。将企业所产生的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在规定的会计期间内多计或少计收入和费用。这些都是认为可以造成的重大会计差错。
(4)与财务人员串通舞弊。 例如与财务核算的保管人员合作,侵占国家公共财产。企业核算收入的核算人员与相关人员串通,将收入不入账。与出纳合作,将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出多次入账,然后进行私分。
2.3会计舞弊的类型
(1)通过恶意造假来操控利润。恶意造假来操控利润是指在会计实务中的相关人员(包括企业的股东、企业管理者、企业经营者和相关会计人员),为了谋求更多的小范围或个人的利益,做出有损企业利益的事情。通过精心的准备,按照既定的计划,以欺骗、隐瞒等手段,使会计信息失去本身的真实性。制造虚假的会计活动事项,来影响营业利润。
(2)通过钻取会计制度或法规中的漏洞造假。财务工作本身处于一个长期变化的状态中,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计划经济被打破,市场经济成为经济市场的新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会主义经济模式逐渐成型。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新型的财务工作业务涌现出来,市场对财务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中,会计法律法规也在根据财务工作的变化不断修订。但是在相关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中难免会有缺陷和不足。一些企业为了谋求利益,利用这些不足大做文章。试图通过钻取这些漏洞来逃避正常的会计工作的审核。
(3)通过关联方交易来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其实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关联方交易一直是一个关注度很高的话题。通过大量现实案例,我们不难发现,非公允的关联方交易严重眼相了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打乱了资本市场的常规运行程序。导致资本市场无法健康发展。
2.3会计舞弊的手段
在现阶段的会计实务工作中,企业会计舞弊花样繁多,令人应接不暇。但总体来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1)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操纵利润?
在我国,会计准则明确规定:相关企业应当按照规定选择企业所执行的会计政策。但一些企业出于提升企业自身价值或是谋求更多利益的目的。不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进行工作,利用会计政策进行会计舞弊。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点:?
1有关长期股权的确认和计量政策的选择。通常来说,对长期股权进行确认和计量时,我们都按照会计准则,采用成本法或是损益法。当投资方对被投资方重大影响,且不存在控制或共同控制的情况时,通常采用成本法。反之,用的较多的就是损益法。但是一些企业并没有按照这样的规定去执行。当被投资方发生亏损,应当采用权益法时,却采用成本法。被投资方盈利,应当采用成本法,却使用权益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