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生活涉及到会计,会计体制也不断在完善,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会计信息的失真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危害,因此本文以会计信息失真为主题,解释会计信息的概念,然后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目 录
一、引言5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成因5
(一)内部因素5
(二)外部因素5
三、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6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6
(二)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惩罚力度6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6
(四)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6
(五)建立健全内部、外部监督机制7
(六)完善单位、部门考核制度7
四、案例分析8
五、结束语 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引言
会计信息是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的财务信息,通过财务报表或报告等方式来揭示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是企业进行下一步生产计划或者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信息反应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为投资者进行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企业管理者也能以此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由此来规划未来的业务,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企业将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所有信息,全面的分析出来,并对其整合,企业管理者可以从中发现企业当前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所以会计信息还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我国屡见不鲜,虚假的会计信息会导致企业管理混乱。用虚假会计信息去分析财务成本,只能够得到错误的结论,由此指导的生产经营只会给企业带来混乱,以至于危害企业生存。会计信息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信息,会计信息是投资这做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虚假的会计信息会对投资者造成错误的引导,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承受经济损失。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税款的错误计算和缴纳,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并且偷税漏税现象将更加严重。
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并研究其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策。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成因
(一) 内部因素
1.内部监督体系不成熟。内部监督体系是以内部审计为主体的,是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许多企业中,甚至没有建立内部审计部门。那些建立了的也有很多存在着不足之处,很多中小企业审计甚至没有电算化、信息化,还是靠手工操作,容易出错,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另外还有很多企业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领导不知道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导致内审机构的地位不高,另外内部审计很容易得罪人,导致内审机构被其他部门隔阂。有的审计人员因为怕得罪人,对违规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内部审计的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也就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了。
2.内部控制体系不成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伊始,我国便提出了一系列会计体系,但是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所以有些企业按着自己的理解建立内部控制系统,但是内容上存在着缺陷,不是十分完善,并且不灵活;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内控制度建立的很好,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却流于形式,无法很好的执行。因此许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的发生是因为内部监督环境糟糕。
3. 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部门负责人的素质需要提高。如今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现有的会计知持续更新,新的会计准则不断推出和修改,会计人员的素质需要更高的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顺应变化。然而我们国家接受过大专或以上教育的财会人员占比并不高,因此很多人只能做十分简单的会计工作,所以会计从业人员即使工作了,也都需要参加职业后续教育,来适应不断改变的经济环境。但是很少有人会重视后续教育,如此一来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便不高。再然后,很多会计人员道德素质不高,为了个人利益便违规违纪,或是对这些违规违纪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有些管理人员为了夸大自己的业绩指标,从而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
4.利益驱动。比如,有的上市公司为了完成财务计划、提升股价、得到贷款、保住上市资格等,经常会虚报利润。常见的手段有这些,滥用会计法规漏洞、对外负债进行不当计算、谎报销售收入、资产造假等。这些操纵利润的方法里最主要的就是资产造假。这些年来,有很多影响很大的会计报表造假案,大都是资产造假,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蓝田股份、成都红光。公司造假大多数使用这些方法来非法提高资产价值并虚增盈利,就是虚报收入,负债在当期少计或者不算利息或少估应付费用,以及资产计价造假。其中资产造假大都是用资产计价造假这个方法。另外现在大部分企业的效绩考核只是单纯的看“数字”,因此很多领导为了追求所谓的“业绩”,从而对会计信息实行作假。
(二)外部因素
1.会计法规体系还存在着缺陷。我国会计法规制度建设由于起步晚,所以虽然现在建设的还不错,但还是存在着很多完善的地方。有的会计准则条例只是笼统的概念,没有给出具体、准确的操作办法,根据个人会产生多种理解,很难统一、规范的执行。例如,按照重要性原则,企业可以灵活处理或者例外处理那些不重要的项目,但是并没有指出重要和重要的分别。另外不同法规之间的协调性不高。两个法规之间的条款存在区别甚至有冲突,或者这个法规对某一事项进行了规定,另一法规却没有,导致会计人员实施困难。其次,会计法规存在着落后,没有对应现在的经济环境,或者实施起来存在诸多问题。
2.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很好地监督。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注册会计师难以保持其独立性。有的注册会计师,为了个人利益,也会发生背离职业道德的问题。并且在审计过程中,查账很容易,处理却很难难,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对财务人员的监督,诱惑财务人员做假账。
3.造假的成本低获利大。我国有很多法律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做出处罚规定,如《会计法》、《审计法》、《刑法》、《注册会计师法》等一系列法律。但在种种原因之下,执法不严、惩治力度不够的现象普遍存在着,不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从侧面纵容了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作假。人们违反会计法规给自带来的不好的后果很小,而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巨大的,从而实施造假。
三、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1.对每位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会计职业能力,不断充实自身。
目 录
一、引言5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成因5
(一)内部因素5
(二)外部因素5
三、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6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6
(二)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惩罚力度6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6
(四)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6
(五)建立健全内部、外部监督机制7
(六)完善单位、部门考核制度7
四、案例分析8
五、结束语 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引言
会计信息是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的财务信息,通过财务报表或报告等方式来揭示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是企业进行下一步生产计划或者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信息反应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为投资者进行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企业管理者也能以此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由此来规划未来的业务,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企业将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所有信息,全面的分析出来,并对其整合,企业管理者可以从中发现企业当前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所以会计信息还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我国屡见不鲜,虚假的会计信息会导致企业管理混乱。用虚假会计信息去分析财务成本,只能够得到错误的结论,由此指导的生产经营只会给企业带来混乱,以至于危害企业生存。会计信息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信息,会计信息是投资这做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虚假的会计信息会对投资者造成错误的引导,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承受经济损失。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税款的错误计算和缴纳,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并且偷税漏税现象将更加严重。
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并研究其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策。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成因
(一) 内部因素
1.内部监督体系不成熟。内部监督体系是以内部审计为主体的,是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许多企业中,甚至没有建立内部审计部门。那些建立了的也有很多存在着不足之处,很多中小企业审计甚至没有电算化、信息化,还是靠手工操作,容易出错,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另外还有很多企业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领导不知道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导致内审机构的地位不高,另外内部审计很容易得罪人,导致内审机构被其他部门隔阂。有的审计人员因为怕得罪人,对违规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内部审计的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也就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了。
2.内部控制体系不成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伊始,我国便提出了一系列会计体系,但是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所以有些企业按着自己的理解建立内部控制系统,但是内容上存在着缺陷,不是十分完善,并且不灵活;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内控制度建立的很好,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却流于形式,无法很好的执行。因此许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的发生是因为内部监督环境糟糕。
3. 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部门负责人的素质需要提高。如今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现有的会计知持续更新,新的会计准则不断推出和修改,会计人员的素质需要更高的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顺应变化。然而我们国家接受过大专或以上教育的财会人员占比并不高,因此很多人只能做十分简单的会计工作,所以会计从业人员即使工作了,也都需要参加职业后续教育,来适应不断改变的经济环境。但是很少有人会重视后续教育,如此一来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便不高。再然后,很多会计人员道德素质不高,为了个人利益便违规违纪,或是对这些违规违纪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有些管理人员为了夸大自己的业绩指标,从而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
4.利益驱动。比如,有的上市公司为了完成财务计划、提升股价、得到贷款、保住上市资格等,经常会虚报利润。常见的手段有这些,滥用会计法规漏洞、对外负债进行不当计算、谎报销售收入、资产造假等。这些操纵利润的方法里最主要的就是资产造假。这些年来,有很多影响很大的会计报表造假案,大都是资产造假,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蓝田股份、成都红光。公司造假大多数使用这些方法来非法提高资产价值并虚增盈利,就是虚报收入,负债在当期少计或者不算利息或少估应付费用,以及资产计价造假。其中资产造假大都是用资产计价造假这个方法。另外现在大部分企业的效绩考核只是单纯的看“数字”,因此很多领导为了追求所谓的“业绩”,从而对会计信息实行作假。
(二)外部因素
1.会计法规体系还存在着缺陷。我国会计法规制度建设由于起步晚,所以虽然现在建设的还不错,但还是存在着很多完善的地方。有的会计准则条例只是笼统的概念,没有给出具体、准确的操作办法,根据个人会产生多种理解,很难统一、规范的执行。例如,按照重要性原则,企业可以灵活处理或者例外处理那些不重要的项目,但是并没有指出重要和重要的分别。另外不同法规之间的协调性不高。两个法规之间的条款存在区别甚至有冲突,或者这个法规对某一事项进行了规定,另一法规却没有,导致会计人员实施困难。其次,会计法规存在着落后,没有对应现在的经济环境,或者实施起来存在诸多问题。
2.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很好地监督。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注册会计师难以保持其独立性。有的注册会计师,为了个人利益,也会发生背离职业道德的问题。并且在审计过程中,查账很容易,处理却很难难,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对财务人员的监督,诱惑财务人员做假账。
3.造假的成本低获利大。我国有很多法律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做出处罚规定,如《会计法》、《审计法》、《刑法》、《注册会计师法》等一系列法律。但在种种原因之下,执法不严、惩治力度不够的现象普遍存在着,不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从侧面纵容了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作假。人们违反会计法规给自带来的不好的后果很小,而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巨大的,从而实施造假。
三、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1.对每位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会计职业能力,不断充实自身。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