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收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附件)

摘 要现阶段,伴随着内部控制在我国的强制性执行,我国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近年来,我国虽然已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但是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统一标准迟迟未颁布,使得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缺乏相应的标准依据,规范化有待提高。本文以我国201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取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决定公司内部控制收费的相关因素。本文以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为因变量,客户重要性、企业财务风险,公司所属地区为自变量,实证检验对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客户重要性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企业的财务风险越高,审计人员收取其其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越高。而上市公司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因变量之间正相关关系不显著,可能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对内部控制审计的收费没有显著的影响,可能是本文以企业所在城市人均作为衡量城市经济的指标,或许不够精确、恰当。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文献综述 1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
(一)理论分析 3
(二)研究假设 3
三、研究设计 5
(一)变量设定 5
(二)模型设计 5
(三)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6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7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7
(二)相关性分析 7
(三)回归分析 8
五、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9
(一)研究结论 9
(二)政策建议 9
(三)后期展望 9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资本市场接二连三的财务造假案例给美国经济发展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而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是这一灾难性打击的根源所在。为了加强对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及制约、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真实度,美国颁布了SOX法案以及一系列针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法律条文。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受到进一步的监督管理和制约,投资者的利益保障也逐渐得到加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而另一方面,这一系列制度的屡行也给企业增加了一部分执行成本,带给公司一定的经济压力。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后续的完善与国外相比较落后,现阶段,伴随着内部控制在我国的强制实行,我国内部控制度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近年来,我国虽然已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但是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统一标准迟迟未颁布,使得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缺乏相应的标准依据,规范化有待提高。
然而,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审汁的质量,而内部控制审计作为内部控制和独立审计的耦合体在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对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强制披露规定使得不少上市公司开始单独公开披露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相关信息。此时对决定企业内部控制收费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首先能够为相关的后续实证研究奠定基石,丰富完善我国内部控制费用领域的研究理论,进而从内部控制审计的角度为国家科学的制定收费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提供理论依据。其次,能够促进利益相关者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市场供需概况和定价规律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对内部控制审计服务市场的认知度。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SOX法案的实施,使得对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研究成为不少学者的关注点,同时, 审计费用与内控审计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也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讨论。随着SOX法案的实行,英国等欧盟国家和日本等亚洲国家也相继出台了要求企业披露审计费用的规定。这为国外学者实证分析决定公司审计收费的相关因素创造了前提条件。
Hogan 和 Wilkins(2008)、Singhvi(2011)等认为审计费用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呈正相关关系。后者还发现,对内部控制缺陷已做出恰当弥补的企业与持续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相比,审计费用相对而言较少[10]。Krishnanetal(2008)等认为被审计公司资产规模越大以及其资产增长率越高内部控制审计收费越高[9]。Krishnanetal(2011)等实证研究后发现,除去小规模企业外的其他公司,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整合审计能减少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费用[11]。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关注与研究要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完善和监督管理也落后于国际步伐。虽然我国现在对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深度上都还有待提高,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学者们也累积了相当多的经验证据和理论支持。
陈丽蓉、杨鹏等(2011)在实证考察中发现,内控质量较好的上市公司为了提高股价,由此会选择声誉较高的事务所,用优质的审计报告向社会传递公司信息。品牌形象较好的事务所中因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进而使得事务所的工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企业需付出更高的审计薪酬[3]。傅绍正(2013),研究认为集团规模、审计师特征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另外,他还发现公司的上市时间与内控审计收费之间没有相关性[5]。方红星、于巧叶等(2016)选取了20111014年主板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国有公司被委托人的特殊背景以及国务院对国有公司更高的风险管理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不同性质的上市公司差别化收费使得国有公司与其他性质公司相比,审计收费更高[8]。
3.文献评价
通过分析发现,首先,已有研究大多是采用2012或2013年甚至更往前的数据进行分析,但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强大,经济环境不断在发生变化,决定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因素有着怎样的转变,值得去进一步的探讨和深入研究。其次,现有文献选择的样本数据大多为主板上市公司,没有考虑行业之间的差异也会对实证结果产生影响,不同行业出现的结果可能波动较大影响结果的显著性。为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性,本文选用201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和相关分析,使得研究结论更具有现实价值。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分析
1.博弈理论
当某一主体在特定的信息环境下进行决策时一般会受到其他参与者的影响,同样的,也会影响其他参与者在博弈过程中的如何进行决策[12]。在运筹学上,博弈论主要研究两个及多个主体,在互相影响的作用下,如何达到均衡的决策。
被审计单位与审计执行者之间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谈判也是博弈的过程,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是博弈过程中的决策主体,彼此双方都希望在一定条件下,付出相对较少的代价获得更多的利益。因此在决策过程中,双方彼此间的决策互相影响,通过彼此的谈判获取一定的议价空间最终形成彼此满意的价格,达到决策的均衡,在这一价格下,一方面,企业可以得到自己预期的审计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审计执行者也可获取与其付出成本相匹配的审计收入。
2.成本补偿理论
成本补偿是指企业为了进行简单的再生产,需要用销售收入中的一部分来补充和归还生产、销售或提供劳务所耗劳动的数量。
对于审计服务业务来说,执行审计业务中所花费的成本以及审计人员需要承担的风险对审计收费起决定性作用,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上投入的精力、金钱、时间越多,发现被审单位问题的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审计质量也越好。反之,获取了相对合理的审计报酬,才能促进会计师事务所为审计服务做出的必要投入,也能够吸引业务水平更强的注册会计师去执行审计,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持正常的公司运行,也需要对执行审计任务中投入的资源进行相应的成本补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50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