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o过程中财务问题的探析【字数:9863】

摘 要MBO代表的是管理层收购。这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项制度创新,受到了管理层的欢迎。它解决了如缺乏所有者、代理成本、激励和约束等长期困扰中国企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目前阶段,随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逐渐清晰化,管理层收购MBO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与MBO的实践相比,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相对滞后,监管力度不够,国有企业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引起了国内外对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和路径的大规模争论,这与国企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和速度密切相关。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来展开研究第一部分,MBO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MBO的概念和MBO的基础理论。第二部分,MBO的定价问题探讨。主要包括MBO定价现状、构建公平公正的定价方式要考虑的因素以及企业价值评估方式的选用。第三部分,MBO的融资问题探讨,主要包括MBO融资方式现状、MBO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以及拓宽MBO融资方法的有效途径。最后一部分,管理层收购中的财务监管问题探讨,主要包含MBO中存在的财务监管问题以及加强财务监管问题的措施。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MBO的相关理论 2
1.1 MBO的概念 2
1.2 MBO的基础理论 2
第二章 MBO的定价问题探讨 4
2.1 MBO定价现状 4
2.2 构建公平公正的定价方式要考虑的因素 4
2.3 企业价值评估方式的选用 5
第三章 MBO的融资问题探讨 6
3.1 MBO融资方式现状 6
3.2 MBO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7
3.3 拓宽MBO融资方法的有效途径 8
第四章 管理层收购中的财务监管问题探讨 10
4.1 MBO中存在的财务监管问题 10
4.2 加强财务监管问题的措施 11
结束语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引 言
当前,迫切需要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退出机制。在现行产权制度下,所有者的缺位和内部人控制权的不可转移是国有经济退出的障碍。MBO为解决国有企业缺位和国有企业退出竞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领域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自从MBO进入中国以来,关于它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不一样,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性。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我国MBO既有一般情况的共性,又有特殊性。因此,我们面临着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在我国特殊国情下发展MBO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根据财政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介绍,国有资产股权转让的影响因素,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找出中小国有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管理,并对非国有上市公司存在的转让定价、融资和盈余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试图提出解决办法,为规范我国MBO做出一点贡献。
第一章 MBO的相关理论
1.1 MBO的概念
MBO是Management buyout的缩写,也被称为“管理层收购”,即管理层利用杠杆融资收购目标企业。具体来说,它是一种股份购买行为,目标公司的管理双重身份,即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最终控制重组后的公司并获得财产收益。
MBO中所谓的“管理层”并不是企业中所有管理者的一个非常宽泛的通用术语。因为企业的管理人员不仅包括总裁、首席执行官、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也包括部门经理、项目经理和其他中层或基层管理人员。2003年国资委明确规定的管理层级对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管理进行了暂行规定:管理层级为本单位负责人,直接或间接拥有目标企业和目标企业的国有产权,以及领导小组的其他成员。
1.2 MBO的基础理论
(1)委托代理理论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基于经济学中理性经纪人的假设,管理者一般追求的是自身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导致管理者的目标和目标企业所有者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冲突,加上管理者与所有者在获取企业信息的时间和范围上的不对称,容易发生管理冲突人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导致公司“代理费”,即股东利益或公司价值的损失。MBO能够通过改变公司所有者来有效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企业一旦进行管理层收购,管理层就拥有了公司的股份,成为公司的所有者,这样他们就会优先考虑自身的利益,充分挖掘企业的潜力,一心为企业的发展作准备,努力提高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家精神理论
根据企业家精神理论的观点,投入更多的管理要素是为了增加企业的绩效和价格。如果仅依靠企业已经控制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战略投资和有效的管理活动也是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时候,管理者的积极进取精神就很容易凸显出来。与此同时,大多数实施MBO的目标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或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它们一般都有较强的程序化规定,而且容易缺乏灵活变通的能力,导致管理政策的突然变化对企业管理造成障碍,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它可以导致管理层的管理政策和公司的经营理念产生冲突,在这个时候MBO就是很有用的解决对策了,这将有效激励管理层,让他们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为公司创造更多财富。
(3)防御剥夺理论
该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准租资源的可开发性以及不可分割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存在有道德风险。准租金是指收回沉没成本,即所需资源所产生的收入。防御剥夺理论的核心在于构成企业的各种资源的不可分割性。而“唯一性”指的是,如果某一资源丢失了,丢失的资源将与其他资源发生相应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依赖性”则是指企业的价值大小与该种资源不可分割的存在。企业绩效是决定管理层薪酬的最重要原因,它反映了管理层对企业投资的“独特性”,其特征使得产生的准租金更容易被替代。在严格监管和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管理层及其背后的利益相关者很难就薪酬达成共识,也很难客观评价管理层的投入及其产生的效益。在投资与回报不相等的情况下,管理层可能有动机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他们会在并购的过程中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提高自己获取利益的效率并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根据这一理论,管理层之所以会触发MBO,是因为企业的所有者可能会对管理者进行剥削,而管理者是为了保护其人力资本价值和合理薪酬而进行收购的最大动机。这里考虑的企业包括但不限于那些高杠杆率和低资产变异性的企业。这种企业认为管理层一旦被企业聘用,就具有绝对的专属性。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防御理论阐述了管理层收购的动机,主要是在自身投入与收益不配比的状况下去获得企业的股权,这种动机将会在收购成功后管理者运行企业的过程中一直保有,具备一定的激励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8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