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ppp融资模式与运行研究(附件)
摘 要城镇化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PPP 融资模式在项目中的应用日益突显。论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资料收集与实际案例相沟通的方法,结合济南小清河源头治理项目对地方政府PPP融资模式及其运行进行分析与研究,剖析地方政府PPP模式组织结构与运行方式以及PPP模式运行的优缺点。加深对整个基础设施项目中PPP相关问题的理解,进一步丰富我国地方政府PPP融资方面的研究,为PPP模式在我国地方政府的建设中发挥积极的效用提供理论依据。完善PPP模式在具体的基础建设中的运行,进而促进PPP模式在当今经济模式下更好的发展。为促进地方政府在PPP融资模式中的职能的转变,以及积极发挥市场作用提供实例借鉴。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
二、地方政府融资模式分析 2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建设 2
(二)地方政府PPP融资模式概述 3
(三)PPP模式的主要特征与运行方式 4
(四)PPP项目运营过程中公私部门各自的职责 5
(五)PPP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6
三、PPP融资模式在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中的运营 6
(一)小清河综合治理项目融资概述 6
(二)小清河融资项目运营 6
(三)小清河融资项目效益 7
(四)小清河融资项目不足之处 7
四、结论和建议 8
(一)结论 8
(二)改进建议 9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1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PPP是将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本相结合,以市场化形式更高效率地提供更优质公共产品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能有效改善政府投资公共建设和提供社会服务财政资金紧缺的状况。提高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效率。2014年中国改革后的PPP融资模式初步形成,新PPP模式良好的结合了国内外先进的实践经验,并总结完善了其中存在的缺陷。将优秀的项目积极的推广,分析其成功的运营模式,提炼经验。结合新项目自身并加以升华,从而在各地区形成一批批成功的案例。但在如今严格控制政府债务规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背景下,政策和管理体制,以及市场机制尚未成熟,PPP融资模式无疑还存在很多问题待解。
因此,通过对PPP项目的融资运行机制全面系统的研究,一方面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的PPP融资模式架构,而且对PPP项目运营过程中存在相关问题可以进一步的分析和理解,为PPP模式在我国地方政府的建设中发挥积极的效用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地方政府在PPP融资模式中的职能的转变,以及积极发挥市场作用提供实例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通过阅读和整理相关文献,PPP模式在国外的应用比较普遍,国外有学者很早就开始就公共部门与私营组织互相合作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但PPP融资模式的产生只有十多年的历史。公私合作的模式在许多国家兴起是被应用于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在不同的项目背景下公私合作的契约模式存在着差异,提供的公共服务及管理的效用也不同(David、Jerome,2006)。国外学术界针对地方政府融资的研究比较集中在过程,虽然缺少深入研究但比国内认知较为成熟。PPP模式的不断发展在于它能引入社会资本,促进政府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国外PPP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政府在技术及经验方面的不足,同时可助力民营企业的发展,积极拓宽地方政府的投融资渠道。
PPP融资模式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学者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特定的某个实践项目或像基础建设和社会服务这样的特定领域作为研究背景。主要涉及对PPP模式的特点、实际应用中的优劣、评价机制、资产风险的分担和规避、项目价值的评估等方面进行研究。
贾康、孙洁(2009)通过分析PPP的起源背景、涵义、特点和功能,总结出了PPP模式伙伴关系、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三个重要特征;将PPP的功能分为了一般功能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和特殊功能即融资、利用新技术和机制创新职能。
戴学珍、樊绯、余腾飞(2011)分析了PPP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应用范围受限、应用效果不明显、运作效率不高、私人产权界定不清、政府职能不明确等问题。然后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完善 PPP模式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的选择的合作项目,构建良好的盈利模式,制定灵活的政策和有力度的激励措施。
吴芳亮(2010)主要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PPP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探讨PPP模式在具体项目的应用,总结出PPP的几个方面优势:有效缓解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提高项目建设和运营效率;能够更有效的分担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促进相关体质改革和人才培养。
综合上述文献,目前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也进入经济新常态PPP模式亟待解决的关键在于解决社会资本的调动,有效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国内的PPP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间,地方政府的PPP融资方式的积极作用,特别是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的实证论证还没有较多的研究,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地方政府融资模式分析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建设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际上早在1990年以后就已经起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我国提出了“4 万亿”投资规划以摆脱影响,促进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这一时期得以真正发展。为配合此规划的有效实施,这种政策背景引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日益发展,为国家投资规划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至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国家也通过发布相关政策,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出了更加标准的要求。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目的是解决地方政府投资项目融资不足问题,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通过国家下拨款项或贷款的方式设立资金,政府的信誉是其可靠的保障,资金主要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融资平台的设立,改变了原来单纯依赖政府财政收入进行项目建设的模式,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使地方建设和社会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为了提高了基础建设等相关领域中的资金使用效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促进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和工作的重心转移,逐渐转变政府统筹规划一切的模式,促进政府和市场结合的格局形成,进而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扩大宏观经济利益。
(二)地方政府PPP融资模式概述
目前对PPP尚未达成一致的准确解释,其相关实践也正在发展,但从不同视角也可得出共通的涵义。PPP即“公共私营合作制”模式,是将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本相结合,以市场化方式高效率地提供更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PPP项目融资以政府部门的承诺作为信誉保障吸引社会资本的投资,项目公司通过分析项目的预期收益以及政府对项目的重视程度和财政力度来决定融资的具体方案,并将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和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用来偿还借贷的本息。
(三)PPP模式的主要特征与运行方式
1.PPP模式的主要特征
PPP模式作为新兴的项目融资方式,目的在于解决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过程中财力不足、运营管理不善和服务效率较低等问题。PPP 模式与政府传统的BOO、BOT运作模式相比,适用于投资规模大、运营周期长的项目,主要有以下特征:
(1)注重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全程合作。政府参加项目投资的同时又对项目实行有效监管,以保证投资项目的公共属性。社会投资者,投入资本并负责项目的建设和具体运营,参与提供传统上应由政府独自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双方积极合作,有效配合,从而充分发挥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各自的优势,提高项目筛选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
二、地方政府融资模式分析 2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建设 2
(二)地方政府PPP融资模式概述 3
(三)PPP模式的主要特征与运行方式 4
(四)PPP项目运营过程中公私部门各自的职责 5
(五)PPP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6
三、PPP融资模式在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中的运营 6
(一)小清河综合治理项目融资概述 6
(二)小清河融资项目运营 6
(三)小清河融资项目效益 7
(四)小清河融资项目不足之处 7
四、结论和建议 8
(一)结论 8
(二)改进建议 9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1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PPP是将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本相结合,以市场化形式更高效率地提供更优质公共产品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能有效改善政府投资公共建设和提供社会服务财政资金紧缺的状况。提高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效率。2014年中国改革后的PPP融资模式初步形成,新PPP模式良好的结合了国内外先进的实践经验,并总结完善了其中存在的缺陷。将优秀的项目积极的推广,分析其成功的运营模式,提炼经验。结合新项目自身并加以升华,从而在各地区形成一批批成功的案例。但在如今严格控制政府债务规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背景下,政策和管理体制,以及市场机制尚未成熟,PPP融资模式无疑还存在很多问题待解。
因此,通过对PPP项目的融资运行机制全面系统的研究,一方面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的PPP融资模式架构,而且对PPP项目运营过程中存在相关问题可以进一步的分析和理解,为PPP模式在我国地方政府的建设中发挥积极的效用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地方政府在PPP融资模式中的职能的转变,以及积极发挥市场作用提供实例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通过阅读和整理相关文献,PPP模式在国外的应用比较普遍,国外有学者很早就开始就公共部门与私营组织互相合作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但PPP融资模式的产生只有十多年的历史。公私合作的模式在许多国家兴起是被应用于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在不同的项目背景下公私合作的契约模式存在着差异,提供的公共服务及管理的效用也不同(David、Jerome,2006)。国外学术界针对地方政府融资的研究比较集中在过程,虽然缺少深入研究但比国内认知较为成熟。PPP模式的不断发展在于它能引入社会资本,促进政府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国外PPP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政府在技术及经验方面的不足,同时可助力民营企业的发展,积极拓宽地方政府的投融资渠道。
PPP融资模式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学者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特定的某个实践项目或像基础建设和社会服务这样的特定领域作为研究背景。主要涉及对PPP模式的特点、实际应用中的优劣、评价机制、资产风险的分担和规避、项目价值的评估等方面进行研究。
贾康、孙洁(2009)通过分析PPP的起源背景、涵义、特点和功能,总结出了PPP模式伙伴关系、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三个重要特征;将PPP的功能分为了一般功能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和特殊功能即融资、利用新技术和机制创新职能。
戴学珍、樊绯、余腾飞(2011)分析了PPP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应用范围受限、应用效果不明显、运作效率不高、私人产权界定不清、政府职能不明确等问题。然后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完善 PPP模式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的选择的合作项目,构建良好的盈利模式,制定灵活的政策和有力度的激励措施。
吴芳亮(2010)主要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PPP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探讨PPP模式在具体项目的应用,总结出PPP的几个方面优势:有效缓解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提高项目建设和运营效率;能够更有效的分担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促进相关体质改革和人才培养。
综合上述文献,目前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也进入经济新常态PPP模式亟待解决的关键在于解决社会资本的调动,有效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国内的PPP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间,地方政府的PPP融资方式的积极作用,特别是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的实证论证还没有较多的研究,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地方政府融资模式分析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建设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际上早在1990年以后就已经起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我国提出了“4 万亿”投资规划以摆脱影响,促进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这一时期得以真正发展。为配合此规划的有效实施,这种政策背景引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日益发展,为国家投资规划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至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国家也通过发布相关政策,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出了更加标准的要求。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目的是解决地方政府投资项目融资不足问题,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通过国家下拨款项或贷款的方式设立资金,政府的信誉是其可靠的保障,资金主要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融资平台的设立,改变了原来单纯依赖政府财政收入进行项目建设的模式,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使地方建设和社会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为了提高了基础建设等相关领域中的资金使用效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促进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和工作的重心转移,逐渐转变政府统筹规划一切的模式,促进政府和市场结合的格局形成,进而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扩大宏观经济利益。
(二)地方政府PPP融资模式概述
目前对PPP尚未达成一致的准确解释,其相关实践也正在发展,但从不同视角也可得出共通的涵义。PPP即“公共私营合作制”模式,是将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本相结合,以市场化方式高效率地提供更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PPP项目融资以政府部门的承诺作为信誉保障吸引社会资本的投资,项目公司通过分析项目的预期收益以及政府对项目的重视程度和财政力度来决定融资的具体方案,并将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和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用来偿还借贷的本息。
(三)PPP模式的主要特征与运行方式
1.PPP模式的主要特征
PPP模式作为新兴的项目融资方式,目的在于解决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过程中财力不足、运营管理不善和服务效率较低等问题。PPP 模式与政府传统的BOO、BOT运作模式相比,适用于投资规模大、运营周期长的项目,主要有以下特征:
(1)注重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全程合作。政府参加项目投资的同时又对项目实行有效监管,以保证投资项目的公共属性。社会投资者,投入资本并负责项目的建设和具体运营,参与提供传统上应由政府独自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双方积极合作,有效配合,从而充分发挥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各自的优势,提高项目筛选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