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贷网络借贷平台的信贷风险及控制

摘 要近几年P2P的迅速发展,实现了资金融通渠道的无媒介和低门槛。与此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本课题以P2P网贷平台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海拍拍贷网络借贷平台为例,对上海拍拍贷网络借贷平台P2P网贷平台信贷风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本课题从P2P的发展历史作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上海拍拍贷网络借贷平台面临的风险,并阐述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后,分析了上海拍拍贷网络借贷平台面临的风险,并结合上海拍拍贷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控制方法,提出上海拍拍贷网络借贷平台控制P2P风险的对策。本文首先提出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等;然后介绍了上海拍拍贷网络借贷平台的信贷现状,分析了上海拍拍贷信贷风险因素及存在问题;进而分析上海拍拍贷存在信贷风险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对上海拍拍贷信贷风险所提出的对策及建议,以期对完善上海拍拍贷网络借贷平台信贷风险防控有所裨益。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
1.3.2 国内研究现状 2
1.4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3
1.4.1 研究内容 3
1.4.2 本文研究的方法 3
2上海拍拍贷网络借贷平台的信贷现状 4
2.1 上海拍拍贷概况 4
2.2 上海拍拍贷信贷风险识别 4
3上海拍拍贷信贷风险因素及存在问题 6
3.1对运营风险的分析 6
3.2对项目风险的分析 6
3.3对诈骗风险的分析 6
4上海拍拍贷存在信贷风险问题的原因 8
4.1 信息安全技术不够过硬 8
4.2 项目风险防控方式不丰富 8
4.3 信用评估不到位 9
5上海拍拍贷信贷风险的控制及对策 10
5.1 提高信息科技安全 10
5.2 通过资产置换转移项目信贷风险 10
5.3进一步完善信用评分模型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P2P网贷起源于英国,随后在全球进行扩张,P2P网贷业务可分为公益性、中介型和复合型等。目前国际知名的网贷公司为Zopa等。我国的P2P网贷发展起源于2007年P2P平台拍拍贷的正式成立,截止到2016年,我国上线的P2P平台为2448家,与2015年相比减少了985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进程大大加快,由于我国三四线城市的中小企业较多,这些地区急需多种融资方式,故此在这些地区推行新的融资方式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P2P也成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主要的优化资本渠道。但是P2P网贷平台对于我国而言,仍是舶来品,不可完全照搬国外经营方式,需因地制宜的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18年是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截止到2018年底,P2P平台出现大量跑路问题,例如:P2P平台的诚信问题(出现跑路问题)、借款人信用问题(不按时还款)等等,这些问题都对行业造成了不良影响。在理论研究上,结合具体案例来研究P2P网络金融平台的风险,也有着丰富互联网金融研究理论意义。
在分析上海拍拍贷的运作理念和管理机制后,总结出上海拍拍贷存在的风险问题,并提出控制风险建议,对其更好地生存发展都有着实用、有效的现实意义。课题以上海拍拍贷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拍拍贷的运作理念和管理机制后,总结出上海拍拍贷存在的风险问题,并提出控制风险建议,希望为P2P平台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P2P网贷的运营模式研究
就目前而言,我国各地区的借贷模式各有不同,但是保护交易者隐私是网站共有的,所以交易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就造成了贷款风险的存在。国外学者Steelmann(2014)曾经指出,倘若贷款没有担保机制,就必然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国外P2P平台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收取中介费、提供投资机会。
(2)关于P2P网贷的风控与监管研究
1981年Stiglitz认为信贷市场顺利运行的基础是信息,信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借款人的履约能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信息只可在政府和银行部门保存,对P2P平台不会实现信息共享。
Rainer(2014)通过分析贷款业务中借款信息保护和信息披露之间的矛盾性,认为现阶段的网贷大多属于无抵押贷款,更应加强对消费者信息的保护等。
Berger,Sven C;Gleisner,Fabian(2015)指出,倘若借款人的朋友是贷款业务组的工作人员,那么借款人的违约率将明显下降。
1.3.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术界的研究过程中,主要研究有:
(1)关于P2P网贷的运营模式研究
白君易、谷秀娟(2015)网络贷款可能引发洗钱风险,我国监管机构需出台相应法律给予规范。
刘绘、沈庆劼(2015)我国中小企业需意识到自身资产管理能力,明确自身定位,科学运营网络贷款。
(2)关于P2P网贷的风控与监管研究
薛飞(2015)认为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也进一步扩大了金融市场,因此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加强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力度,多措并举构建互联网安全体系。
彭妍岳、金桂(2016)认为民族、性别、借款人的金融能力可左右贷款业务的成功率。
郭雨奕(2017)认为倘若借款人的亲属是放款组的工作人员,那么借款人的拖延还款现象将明显下降。
总体而言,国内学者更关注网贷行业的发展,积极探索新兴行业的优势,同时对于网贷平台的风险预防能力表示担忧,国外学者对于网贷业务的研究更为立体化和全面化,包括对借款者的信用评价、交易成功的影响因素、借款者隐私保护、网络联保形式的优缺点、网贷平台的经营方式以及贷款组织者的欺诈可能都进行了深入探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46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