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上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附件)

年 月 日摘 要公司在一定时间段内短期与长期资本的价值以及二者所占的比例即为公司资本结构。不同的公司设计了不同的资本结构,它通过对公司治理成本造成影响最终导致截然不同的公司经营绩效。寻求最优资本结构是超过50年至今仍然非常热门的话题,在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市场动荡期间,关于该话题的讨论更为热烈。关注其现状以及它对盈利能力和公司经济效益的影响,对它内部资本构成和比例进行改进是非常重要的。关于它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关系由于样本不同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目前尚未得到统一结论。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2015年——2017年在上海所和深交所上市的所有传媒公司样本进行了选取,从中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对公司绩效有显著正面影响;流通股比例对公司绩效有显著负面影响;流动资产负债率和CR10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
目 录
一、引言 1
二、文献回顾 2
(一)国外文献综述 2
(二)国内文献综述 2
三、相关理论概述 5
(一)资本结构的相关概述 5
(二)公司绩效的相关概述 5
四、研究设计 6
(一)研究假设 6
(二)变量设定与研究模型 7
(三)样本选取与研究方法 7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8
(一)描述性统计 8
(二)相关性分析 9
(三)回归分析 10
六、研究结论和建议 12
(一)研究结论 12
(二)建议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一、引言
在文化产业的构成中传媒业占据很大的比重,纵观传媒行业的整体发展,传媒上市公司是最有代表性的。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动,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加上互联网浪潮的影响,传媒业抓住机遇其发展融资途径就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许多公司为了实现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自己在传媒行业的竞争能力争先上市。
2009年我国推出创业板,作为传媒公司的代表华谊兄弟第一个上市。在它的影响下,光线传媒,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新文化,华策影视等公司都紧随其后。这很大的鼓舞了其它传媒公司上市的信心。代表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指标主要包括:财务经营、内部治理、发展前景与发展模式。作为上市公司主要关注的指标中公司经营绩效最具代表性。提高公司投资价值的主要渠道是构建优化其资本结构。
近年来国家有关文化产业的政策陆续出台,传媒公司已经到达迅速发展的重要节点,上市公司之间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状态,而公司间经营绩效的对比是竞争的亮点。
现如今,网络新媒体也逐渐发展起来,这使得传统传媒市场受到冲击。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适应新媒体并向其转移。因此传统媒体需要高度重视此种情况并积极开拓创新。要想使得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共同进步,两者需要互相学习。新媒体需要积累经验,传统媒体需要变化创新,做到优势互补,新旧融合。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很早就对资本结构进行了研究,而且研究人数不在小数。但是全面细致的研究是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1958年美国学者莫迪尼安尼和米勒建立了著名的MM模型。两位关于资本结构是在市场运行达到最好的状态、没有税收、公司间交易时不存在成本的条件下提出的,在这时其对公司价值是不存在影响的,这也翻开了现代资本理论崭新的一页。目前,主要从公司治理结构目标和如何发挥财务杠杆效应两个方向来探究。
Israel(1989)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资本结构在模型以外已知变量因素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化,公司价值受到相同因素的影响时变化方向与之相同[1]。
Barclay (1995)对美国1974年之后工业企业的各种债权比例及其构成进行数据分析。得到时间大于三年的债权与总债权数量的比值对每股账面价值有显著正面影响[2]。
Mohd、Perry 和Rimbey(1998)通过分析不同股东所持股份在公司总股本中所占的比例,探究它对公司内部资本构成的影响。得到结果:公司筹资过程中举债过高经营绩效反而较差,二者负相关[3]。
Frank和Goyal (2003)用(MultiplelmPutation)方法来对结果进行修正防止因为缺少部分数据使结果偏离真实水平。两人使用了美国截止到2000年近50年非金融公司的巨大数据库,最终得到绩效对账面价值财务杠杆比率具有正向影响[4]。
Michael R King 和Eric Santor(2008)采用了613家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研究。结论得出:将公司绩效的代理变量选定为托宾Q的情况下相对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绩效和资本结构正相关。筹资过程中适当举债使公司处于高负债水平有利于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5]。
(二)国内文献综述
虽然国内学者的研究要晚于国外学者,但是国内学者有了相应的改进和提高,并得到了一些新的收获与成果。这些成果是对国内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是对国内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的真实反映。但由于学者们样本选取不同,研究的方法也不统一,因此结论也是不相同的。
陈小悦和李晨(1995)采用了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进行研究,研究时段为1993年7月到次年3月。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后得到如下结果:上海股市收益R除了对BETA有正向影响外,对DER和LTBQ均为负向影响[6]。
冯根福等人(2000)选取234家公司的数据作为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为:对公司内部资本构成及其比例进行优化并不利于提高公司盈利性[7]。
阎达五、耿建新和刘文鹏(2001)从在我国上交所上市的公司中选取77家公司2000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最终得出:公司除内源融资外应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支持债券融资,加大债券市场的开发力度[8]。
刘志彪等人(2003)对公司资本结构决策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若资本结构配置得当那么公司产品在市场也会受欢迎。但是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反而会降低公司绩效[9]。
汪辉(2003)对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行为,监督职业经理人履职行为和商品社会价值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行为能起到监督经理人的履职行为、增加商品的社会价值的作用[10]。
肖作平(2005)先将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因变量分别回归再将二者联立,采用3SLS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两者之间任意一个变动将影响另一个变动。CR1与ROE呈反方向二次曲线关系[11]。
刘猛,王婵(2005)从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中选取了60家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表现在二者代理变量的影响关系即:LEV越高的公司ROE反而越低,二者负相关。从我国公司经营状况看来,还要认识到资产结构优化的重要性[1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86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