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审计风险成因及案例分析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
2 审计风险理论综述 2
2.1 审计风险的含义 2
2.2 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 2
3 审计风险因素分析 3
3.1 企业审计风险内部成因分析 4
3.2 企业审计风险外部成因分析 5
4 案例分析 6
4.1 安然事件 6
4.2 安然事件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7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受托经济关系逐步建立,从而使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CPA审计在资本市场发挥着独特事务作用。在资本市场,审计的核心是公共投资者信心的体现,所以CPA审计行业应该是一个公平和受人尊敬的行业。但是,从早期发生的审计失败事件,都反映了CPA审计存在问题。这使得CPA审计的社会公众和政府信息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和批评。所以本文准备从审计风险的含义和特征出发,探讨审计风险的成因,并立足于实际案例对审计风险的具体成因进行分析[1]。
1.1.2 研究意义
对注册会计师来说,完全消除审计风险是没有必要的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审计风险是审计实务界和理论界探讨的一个永久话题。随着我国审计市场的对外开放,大量外国会计师事务所进入中国审计市场,审计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尤其是目前我国的审计环境还不完善,对审计风险的影响非常大[2]。而同时我国审计实务界和理论界对审计风险相关问题的研究起步均较晚,仍有很多问题没有阐述清楚,还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比如对于审计风险的概念的理解尚未阐述清楚,对审计风险的成因以及要素构成认识也存在分歧等。我们知道CPA对于审计风险控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对外出具的审计报告中的审计意见的恰当与否,如果审计意见不恰当,那么可以说CPA对于审计风险的控制没有控制在其所能承受的低水平,有时会对事务所造成很大的打击。和国外一些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相比,我国的会计师事务的发展还没有形成巨大的规模和承担较高风险的实力,一旦事务所因诉讼等原因遭受了较大的损失,我国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会受到沉重的打击。面对如此压力的情况下,研究审计风险成因,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本课题拟通过阅读大量文献,遵照《审计准则》规定来掌握审计基本理论,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安然事件发生的内外部因素。首先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含义、基本特征、审计风险成因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安然事件具体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成因,针对具体案例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研究提供平台。
1.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围绕审计风险成因为中心,通过文献中的观点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例举具体案例,总结出审计风险的内外部因素以及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本文对于安然事件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因素分析法二种方式。通过搜寻、整合资料,结合一些法律法规,对审计风险的含义、特征、成因进行基本论述,针对安然事件,找出审计存在的问题[2]。
2 审计风险理论综述
2.1 审计风险的含义
要了解审计风险的成因,首先要了解审计风险的含义。审计按照不同的类型可以分为政府审计,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相应的审计风险就可以分为政府审计风险、外部审计风险和内部审计风险。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以CPA为审计主体的独立外部审计。目前,各研究学者对审计风险的定义还没有统一,但归结起来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CPA在对其进行审计之后没有发现重大错报而导致出具不恰当审计报告的可能性。他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3]。
2.2 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
2.2.1 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CPA的主观意志为转移,CPA在审计的过程中只能采取有效的方法,通过有效的审计程序,去抑制、减少或控制审计风险,而不能完全消除审计风险。现代审计由账项基础审计方法过渡到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与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确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可以依赖以及可依赖的程度,从而进一步确定拟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固有局限性,其设计上的缺陷或运行中的无效率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过分依赖了不应依赖的内部控制制,从而产生了审计风险[4]。
2.2.2 审计风险的普遍性
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活动过程的始终,渗入到审计活动的各个方面。尽管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各种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因此,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并会最终影响总的审计风险。从过程来看,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有:审计人员在选择客户时,可能由于客户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经济业务的特殊性,而没有发现客户其实存在严重的财务虚假报告;在拟订审计计划时,由于计划不充分,而使审计入员做出错误审计决策的计划风险;组建审计小组时,有被委派人员可能不胜任工作而导致的风险;收集审计证据时有收集不到足够有力的证据的风险;运用抽样技术时,有样本数量和样本选择不当的抽样风险;编制审计报告时,有审计意见不当的报告风险。在这些风险中每一种风险都是多因素的集合,而不是单因素的作用。从总体来看,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有:经济萧条、财务状况不佳、内部控制结构控制能力差、重要的数字遗漏、对项目的错误评价和虚假注释、项目的流动性强、项目的交易量大、抽样技术局限性等。从每一个具体风险看,也是由多因素组成的。比如,审计报告风险的因素就有:审计范围受到严重限制,财务报告未按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前后各期采用会计原则不一致、遗漏重要的补充资料、审计入员缺乏超然独立性等。因此,审什风险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5]。
2.2.3 影响的严重性
审计风险一旦发生就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可能会降低会计师事务所及执业注册会计师的可信度,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形象,情节严重的还会招惹诉讼,带来诉讼赔偿损失。就被审计企业而言,审计报告报出后,企业某些重大的经济事项信息必然会被披露,而一旦这些信息被爆出存在问题,这就可能严重影响企业的形象、企业的资信度,尤其是上市公司,其股票价格可能会产生剧烈的震荡[6]。就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他们是财务报表的直接使用者也是审计风险最直接的受害者,他们在不恰当的审计报告的误导下,可能会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使自己的经济利益受损。
致 谢
本次论文是我在本科四年的最后作业,此论文的完成也为大学四年的美好时光也画上句号。回顾四年的历程,记忆里有各位任课老师的淳淳教导以及同学间相互帮助共创佳绩的拼搏精神,这些都将是我以后踏上社会奋斗的动力。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
2 审计风险理论综述 2
2.1 审计风险的含义 2
2.2 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 2
3 审计风险因素分析 3
3.1 企业审计风险内部成因分析 4
3.2 企业审计风险外部成因分析 5
4 案例分析 6
4.1 安然事件 6
4.2 安然事件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7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受托经济关系逐步建立,从而使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CPA审计在资本市场发挥着独特事务作用。在资本市场,审计的核心是公共投资者信心的体现,所以CPA审计行业应该是一个公平和受人尊敬的行业。但是,从早期发生的审计失败事件,都反映了CPA审计存在问题。这使得CPA审计的社会公众和政府信息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和批评。所以本文准备从审计风险的含义和特征出发,探讨审计风险的成因,并立足于实际案例对审计风险的具体成因进行分析[1]。
1.1.2 研究意义
对注册会计师来说,完全消除审计风险是没有必要的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审计风险是审计实务界和理论界探讨的一个永久话题。随着我国审计市场的对外开放,大量外国会计师事务所进入中国审计市场,审计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尤其是目前我国的审计环境还不完善,对审计风险的影响非常大[2]。而同时我国审计实务界和理论界对审计风险相关问题的研究起步均较晚,仍有很多问题没有阐述清楚,还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比如对于审计风险的概念的理解尚未阐述清楚,对审计风险的成因以及要素构成认识也存在分歧等。我们知道CPA对于审计风险控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对外出具的审计报告中的审计意见的恰当与否,如果审计意见不恰当,那么可以说CPA对于审计风险的控制没有控制在其所能承受的低水平,有时会对事务所造成很大的打击。和国外一些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相比,我国的会计师事务的发展还没有形成巨大的规模和承担较高风险的实力,一旦事务所因诉讼等原因遭受了较大的损失,我国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会受到沉重的打击。面对如此压力的情况下,研究审计风险成因,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本课题拟通过阅读大量文献,遵照《审计准则》规定来掌握审计基本理论,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安然事件发生的内外部因素。首先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含义、基本特征、审计风险成因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安然事件具体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成因,针对具体案例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研究提供平台。
1.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围绕审计风险成因为中心,通过文献中的观点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例举具体案例,总结出审计风险的内外部因素以及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本文对于安然事件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因素分析法二种方式。通过搜寻、整合资料,结合一些法律法规,对审计风险的含义、特征、成因进行基本论述,针对安然事件,找出审计存在的问题[2]。
2 审计风险理论综述
2.1 审计风险的含义
要了解审计风险的成因,首先要了解审计风险的含义。审计按照不同的类型可以分为政府审计,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相应的审计风险就可以分为政府审计风险、外部审计风险和内部审计风险。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以CPA为审计主体的独立外部审计。目前,各研究学者对审计风险的定义还没有统一,但归结起来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CPA在对其进行审计之后没有发现重大错报而导致出具不恰当审计报告的可能性。他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3]。
2.2 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
2.2.1 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CPA的主观意志为转移,CPA在审计的过程中只能采取有效的方法,通过有效的审计程序,去抑制、减少或控制审计风险,而不能完全消除审计风险。现代审计由账项基础审计方法过渡到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与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确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可以依赖以及可依赖的程度,从而进一步确定拟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固有局限性,其设计上的缺陷或运行中的无效率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过分依赖了不应依赖的内部控制制,从而产生了审计风险[4]。
2.2.2 审计风险的普遍性
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活动过程的始终,渗入到审计活动的各个方面。尽管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各种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因此,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并会最终影响总的审计风险。从过程来看,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有:审计人员在选择客户时,可能由于客户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经济业务的特殊性,而没有发现客户其实存在严重的财务虚假报告;在拟订审计计划时,由于计划不充分,而使审计入员做出错误审计决策的计划风险;组建审计小组时,有被委派人员可能不胜任工作而导致的风险;收集审计证据时有收集不到足够有力的证据的风险;运用抽样技术时,有样本数量和样本选择不当的抽样风险;编制审计报告时,有审计意见不当的报告风险。在这些风险中每一种风险都是多因素的集合,而不是单因素的作用。从总体来看,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有:经济萧条、财务状况不佳、内部控制结构控制能力差、重要的数字遗漏、对项目的错误评价和虚假注释、项目的流动性强、项目的交易量大、抽样技术局限性等。从每一个具体风险看,也是由多因素组成的。比如,审计报告风险的因素就有:审计范围受到严重限制,财务报告未按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前后各期采用会计原则不一致、遗漏重要的补充资料、审计入员缺乏超然独立性等。因此,审什风险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5]。
2.2.3 影响的严重性
审计风险一旦发生就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可能会降低会计师事务所及执业注册会计师的可信度,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形象,情节严重的还会招惹诉讼,带来诉讼赔偿损失。就被审计企业而言,审计报告报出后,企业某些重大的经济事项信息必然会被披露,而一旦这些信息被爆出存在问题,这就可能严重影响企业的形象、企业的资信度,尤其是上市公司,其股票价格可能会产生剧烈的震荡[6]。就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他们是财务报表的直接使用者也是审计风险最直接的受害者,他们在不恰当的审计报告的误导下,可能会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使自己的经济利益受损。
致 谢
本次论文是我在本科四年的最后作业,此论文的完成也为大学四年的美好时光也画上句号。回顾四年的历程,记忆里有各位任课老师的淳淳教导以及同学间相互帮助共创佳绩的拼搏精神,这些都将是我以后踏上社会奋斗的动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