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全球经济成长之快举世瞩目,而作为近几年不断崭露头角的中小企业为经济的发展添加了一剂重要的催化剂,不仅提供了诸多额外的就业场所,也为社会稳定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础。然而很多中小型企业在内控方面尚有很多纰漏。要么管理层对此重要性表现的无关痛痒,要么就是能力有限无法制定有效的内控轨制,再或是在执行路途中只注重表面效应,缺少与员工之间心与心的的交流等。这些漏洞如果不能及时的弥补,难免让企业的未来裹上一层迷雾。本文运用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通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发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关键词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
目 录
1 引言 1
2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相关理论 1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 1
2.2 内部控制的概念 3
2.3 内部控制的要素 3
2.4 内部控制的意义 4
3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 5
3.1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5
3.2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9
4 改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12
4.1 健全内控制度,改善企业治理结构 12
4.2 加强内控活动,明确职工责任分配 14
4.3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企业风险评估 14
4.4 加强信息交流,拓宽企业沟通渠道 14
4.5 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体系,有效规避企业风险 15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处于不断高速增长之中,拥有着强劲力量的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成长的路上表现突出,对经济的健康生长和社会的不断前进贡献了不可 估量的功用。然而,中小企业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所显现的各种问题,显露了中小企业在内控方面的不足,这些不足恰是企业生长途中的障碍物。于是探究中小企业在内部的运行机制和因此运行不当产生的相应问题显得尤其重要。至今,内部控制理论经历了四阶段。第一阶段为40年代前,首次提出了内部牵制,为企业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管理提供了参考;第二阶段为此之后30年间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对完善;第三阶段为70年代后90年代初的内部控制结构,即一个企业的纵向和横向管理的关系有了进一步明确;第四阶段为90年代后的内控综合框架,此后,内部控制被赋予最为全面的描绘,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1992年9月,COSO发布此框架并提出定义:内部控制的实施被企业董事会、管理部门和职员所作用,是一种管理方法,目标在于施展经营的高效和有偿性;财务呈报的可信性;遵循法例、提供公道性担保的过程性[1]。
现在许多中小型企业对内部控制五要素的领会缺乏周全性。致使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中小企业如何才能获得生存乃至脱颖而出,重视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不可或缺的途径。本课题将在对所写内容内涵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基于部分中小企业在内控五要素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剖析和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看法。
2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可简名称中小企,其特点在于不论是在人员数量、资产大小还是经营模式上都是一个小的“经济单位”,资金来源比较倾向于单向化,故在经营上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经营者直接管理,因而自由性较大。但在去年十八大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要求下,中小企在就业率上升、科技创新性提高与社会稳定性增加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这就要求中小企在界定方面必须具备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根据最新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可根据不同标准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类。
表1 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表
企业类型
行业类型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微型企业
农、林、牧、渔业
营业收入≥500万元
营业收入≥50万元
营业收入<50万元
工业
从业人员≥300人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
从业人员≥20人且营业收入≥300万元
从业人员<20人且营业收入<300万元
建筑业
营业收入≥6000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
营业收入≥300且资产总额≥300万元
营业收入<300且资产总额<300万元
批发业
从业人员≥20人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
从业人员≥5人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
从业人员<5人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
零售业
从业人员≥50人且营业收入≥500万元
从业人员≥10人且营业收入≥100万元
从业人员<10人且营业收入<100万元
交通运输业
从业人员≥300人且营业收入≥3000万元
从业人员≥20人且营业收入≥200万元
从业人员<20人且营业收入<200万元
餐饮业
从业人员≥100人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
从业人员≥10人且营业收入≥100万元
从业人员<300人且营业收入<3000万元
资料来源:网上查阅(仅部分)
2.2 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的实施被企业董事会、企业管理部门和企业职员所作用,反映了一些基本概念:第一,内控具有过程性,为实现企业目标而效力,简言之是一种工具;第二,内部控制由人员来实施;第三,内部控制并非为主体目标提供绝对的保证;第四,内部控制目标不等同于会计控制目标。其目标是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和合理目标的总和[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41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