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及其成果探讨以光明乳业为例
本篇文章首先使用企业并购的相关理论来探讨我国企业并购及其成果,为下文分析企业并购活动案例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支持。然后选用了2010 年光明乳业跨国并购新西兰新莱特公司的案例,依据企业并购的相关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简述了这次并购的国内光明乳业背景环境及新西兰新莱特的处境,及两方并购的过程,分析了光明乳业跨国并购新西兰新莱特的并购动因及并购的效益与风险财务风险,并从中获得启示。最后总结企业并购及其成果。关键词 并购动机,并购成果,并购风险,并购效益
目 录
1 引言1
2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综述1
2.1 企业并购的概念及形式1
2.2 企业的并购动因及并购效应1
2.3 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4
3 光明乳业并购概况4
3.1 并购背景4
3.2 并购过程5
4 光明乳业并购分析6
4.1 并购动因6
4.2 并购的效益与风险分析7
5 光明乳业并购启示8
5.1 利用专业服务机构8
5.2 科学选择融资及支付方式8
结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通过多种方式使经济发展更加紧密。随着中国经济地迅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使用跨境并购的方式,作为一个杠杆的飞跃,将本地公司发展到全球性公司。企业并购作为资本经营的一种方式,可以实现迅速多元化扩张,其发展由低到高并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并购来实现资本扩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购是企业发展战略重要性的实现,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手段[1]。
2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综述
2.1 企业并购的概念及形式
企业并购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了一波新的并购浪潮。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并购变得更加激烈。大规模、长期、广泛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在目前的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中,并购占总投资的80%以上。实际上,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企业并购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非常重视的经济手段。如今在西方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企业意识到并购是扩大生产经营的重要方式,实现企业集中内部生产和资本,实现外部增长的目的。并购包括两层并购和两种方法。国际上习惯把合并和收购合在一起,统称为并购。即公司中间的并购是企业的法人在平等、自愿、平等基础上采取一些经济手段获取别的法人财产权的过程,也是企业资本扩张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主要方式。并购分为企业并购、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三种。随着规模经济、交易成本、价值低估和代理理论的飞速发展,并购的理论及实践也随之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家热衷的研究话题之一。企业并购的实质是企业控制权过程中权利的转移,以及权利所有者根据企业产权制度安排的权利。并购过程中,权利主体的一方或部分通过转让公司的控制权和权利主体的另一部分获得相应的利益。这部分控制是通过支付一定的价格获得的。企业的并购过程,本质上就是企业权利主体变更的过程。
2.2 企业的并购动因及并购效应
2.2.1 并购动因
1)扩大规模经济[2]。
规模经济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单位生产成本随产品的绝对数量的增加而减少。也就是说,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能够减少平均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水平。合并和收购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实现公司现金模式的收益,即更高的产出和更低的资金投入。并购带来的规模内在经济是:并购不仅补充了资本并且可以循环利用资产,横向并购是生产单一的产品,可以避免多元化经营的不相容;纵向并购包括生产过程,减少交易成本。并购带来的规模外在经济是:并购提高了公司的总体实力,增加了市场份额,带来了更全面的专业生产服务,满足了多种市场的需求。
2)减少经营成本
根据科斯的权力理论,企业是市场机制的替代品。资源分配的两种方式是企业和市场。并购可以成为原材料供应商的主要客户,从而更有可能为企业获得廉价的生产资料,并扩大企业的规模。企业并购之后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例如,并购可以充分利用过剩的管理资源,把过剩的管理资源转移到并购企业,不会损害整体功能,并能够减少总的经营成本。
3)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可以使企业发掘出新的增长点,可以降低风险,增加收益,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会选择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并购可以使得企业迅速进入一个新的生产经营领域。企业并购另一个已经发展一段时间企业可以避免很多自己探索新领域的问题,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最优的时机进入另一领域。企业并购是实施多元化经营的最迅速的手段。
2.2.2 并购效应
西方学者认为并购并不总是产生积极影响。一些并购确实有积极的影响而一些并购的影响却是零,一些并购甚至产生了负面影响。衡量并购效果的标准是股东财富。股东财富的增加是一个积极的影响,反之亦然。国内外的大量并购案例表明,并购对目标公司的股东总能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是并购股东并不是总能够从并购中获益。
1)并购的积极效应的理论解释。
(1)效率效应理论[3]。并购方的管理效率不同导致了并购产生积极效应。在并购管理中管理效率相对较低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效率来获得积极的效果。这个理论建立于两个基本假设上:收购方的管理资源是盈余和不可分散的。如果收购方的管理资源没有盈余,已充分利用或收购方分散掉了剩余的管理资源,且容易释放,则不需要合并和收购。对于目标公司而言,通过外部管理的干预和对管理资源的投资的增加,可以提高其管理的效率。
(2)经营协同效应理论。业务协同理论的的首要条件是规模经济。因为人力资本支出、固定资产、生产成本、制造成本、营销费用和管理费用是不可分割的,在合理的时间内分摊这些支出的产品数量将会降低每单位产品的成本。当公司实现有合适的规模,实现各种资源最大化利用时,并购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并购方之间存在互补优势时,它们同时有业务协同效应。如,并购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较差。反之,并购具有最强的市场力量和较弱的产品研发能力,双方的合并肯定能够增强合并之后公司的总体实力。除此之外,纵向合并和收购也利用减少上下游公司的交易成本带来了协同效应。
(3)战略性调整理论。战略调整理论指出,并购能够使得企业拥有更好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并购有利于企业在新的投资领域发展,可以抢占新市场,并获得竞争优势。即使企业利用企业内部发展也能够获得新资源和占领新市场,但并购可以使企业以更短的时间来实现这种结果。
目 录
1 引言1
2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综述1
2.1 企业并购的概念及形式1
2.2 企业的并购动因及并购效应1
2.3 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4
3 光明乳业并购概况4
3.1 并购背景4
3.2 并购过程5
4 光明乳业并购分析6
4.1 并购动因6
4.2 并购的效益与风险分析7
5 光明乳业并购启示8
5.1 利用专业服务机构8
5.2 科学选择融资及支付方式8
结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通过多种方式使经济发展更加紧密。随着中国经济地迅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使用跨境并购的方式,作为一个杠杆的飞跃,将本地公司发展到全球性公司。企业并购作为资本经营的一种方式,可以实现迅速多元化扩张,其发展由低到高并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并购来实现资本扩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购是企业发展战略重要性的实现,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手段[1]。
2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综述
2.1 企业并购的概念及形式
企业并购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了一波新的并购浪潮。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并购变得更加激烈。大规模、长期、广泛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在目前的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中,并购占总投资的80%以上。实际上,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企业并购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非常重视的经济手段。如今在西方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企业意识到并购是扩大生产经营的重要方式,实现企业集中内部生产和资本,实现外部增长的目的。并购包括两层并购和两种方法。国际上习惯把合并和收购合在一起,统称为并购。即公司中间的并购是企业的法人在平等、自愿、平等基础上采取一些经济手段获取别的法人财产权的过程,也是企业资本扩张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主要方式。并购分为企业并购、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三种。随着规模经济、交易成本、价值低估和代理理论的飞速发展,并购的理论及实践也随之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家热衷的研究话题之一。企业并购的实质是企业控制权过程中权利的转移,以及权利所有者根据企业产权制度安排的权利。并购过程中,权利主体的一方或部分通过转让公司的控制权和权利主体的另一部分获得相应的利益。这部分控制是通过支付一定的价格获得的。企业的并购过程,本质上就是企业权利主体变更的过程。
2.2 企业的并购动因及并购效应
2.2.1 并购动因
1)扩大规模经济[2]。
规模经济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单位生产成本随产品的绝对数量的增加而减少。也就是说,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能够减少平均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水平。合并和收购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实现公司现金模式的收益,即更高的产出和更低的资金投入。并购带来的规模内在经济是:并购不仅补充了资本并且可以循环利用资产,横向并购是生产单一的产品,可以避免多元化经营的不相容;纵向并购包括生产过程,减少交易成本。并购带来的规模外在经济是:并购提高了公司的总体实力,增加了市场份额,带来了更全面的专业生产服务,满足了多种市场的需求。
2)减少经营成本
根据科斯的权力理论,企业是市场机制的替代品。资源分配的两种方式是企业和市场。并购可以成为原材料供应商的主要客户,从而更有可能为企业获得廉价的生产资料,并扩大企业的规模。企业并购之后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例如,并购可以充分利用过剩的管理资源,把过剩的管理资源转移到并购企业,不会损害整体功能,并能够减少总的经营成本。
3)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可以使企业发掘出新的增长点,可以降低风险,增加收益,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会选择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并购可以使得企业迅速进入一个新的生产经营领域。企业并购另一个已经发展一段时间企业可以避免很多自己探索新领域的问题,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最优的时机进入另一领域。企业并购是实施多元化经营的最迅速的手段。
2.2.2 并购效应
西方学者认为并购并不总是产生积极影响。一些并购确实有积极的影响而一些并购的影响却是零,一些并购甚至产生了负面影响。衡量并购效果的标准是股东财富。股东财富的增加是一个积极的影响,反之亦然。国内外的大量并购案例表明,并购对目标公司的股东总能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是并购股东并不是总能够从并购中获益。
1)并购的积极效应的理论解释。
(1)效率效应理论[3]。并购方的管理效率不同导致了并购产生积极效应。在并购管理中管理效率相对较低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效率来获得积极的效果。这个理论建立于两个基本假设上:收购方的管理资源是盈余和不可分散的。如果收购方的管理资源没有盈余,已充分利用或收购方分散掉了剩余的管理资源,且容易释放,则不需要合并和收购。对于目标公司而言,通过外部管理的干预和对管理资源的投资的增加,可以提高其管理的效率。
(2)经营协同效应理论。业务协同理论的的首要条件是规模经济。因为人力资本支出、固定资产、生产成本、制造成本、营销费用和管理费用是不可分割的,在合理的时间内分摊这些支出的产品数量将会降低每单位产品的成本。当公司实现有合适的规模,实现各种资源最大化利用时,并购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并购方之间存在互补优势时,它们同时有业务协同效应。如,并购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较差。反之,并购具有最强的市场力量和较弱的产品研发能力,双方的合并肯定能够增强合并之后公司的总体实力。除此之外,纵向合并和收购也利用减少上下游公司的交易成本带来了协同效应。
(3)战略性调整理论。战略调整理论指出,并购能够使得企业拥有更好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并购有利于企业在新的投资领域发展,可以抢占新市场,并获得竞争优势。即使企业利用企业内部发展也能够获得新资源和占领新市场,但并购可以使企业以更短的时间来实现这种结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