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在企业利润分配中应用的案例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1.2 不足之处 2
2 企业利润分配的纳税筹划——国家与企业关系层面 2
2.1 收入项目的纳税筹划及案例研究 3
2.2 扣除项目的纳税筹划及案例研究 5
2.3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项目的纳税筹划及案例研究 11
2.4 合理推迟企业获利年度 13
3 企业利润分配的纳税筹划——企业与投资者关系层面 14
结 论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企业作为纳税主体,享有通过纳税筹划来规避或减轻自身税负的权利。具体可以通过统筹合理的安排企业在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涉税活动来达到纳税筹划的节税目的。
研究企业在利润分配中的税务筹划问题,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达到类似开源节流的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帮助企业提升管理运营能力,增加经济效益总额,提升综合实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1 研究内容与方法
根据国家对企业利润分配顺序的规定,利润分配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次:一是立足于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层面,二是立足于企业与投资者分配关系层面。原因在于利润总额首先要在国家与企业两个主体之间完成分配,接下来才能进入到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分配层面。由于第一层面的利润分配主要涉及的税种是企业所得税,据此我们可以确定企业在该层面的纳税筹划思路: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充分利用税前补亏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由于第二层面的利润分配主要涉及的税种是个人所得税,据此我们可以确定企业在该层面的纳税筹划思路:投资者从企业分回利润后,为了尽量避免对此部分利润的再纳税,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具体的纳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筹划方法。
本文除引言与结论部分外,主要从国家与企业关系层面以及企业与投资者关系层面对纳税筹划展开研究分析:
一方面立足于企业利润分配的第一个层次:利润总额在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充分利用税前补亏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为切入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纳税筹划的具体操作:收入项目、扣除项目、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项目以及合理推迟获利年度。
另一方面立足于企业利润分配的第二个层次:企业净利润在企业与投资者之间进行分配。由于此部分需要站在企业视角对个人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所以此部分主要是具体方法的介绍及相关案例的结合。
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文献检索法:通过查阅大量有关纳税筹划、企业利润分配、企业所得税等方面的资料,最终完成对文献综述和毕业论文正文的思考与整理。资料主要来源于:最近年度相关期刊、各高校相关博硕士学位论文、相关书籍著作、中国税务信息网、维基百科、百度百科、豆丁文库等相关网站。
2.案例分析法:将企业利润分配实际过程中会遇到的有关纳税筹划的具体典型案例贯穿于纳税筹划具体方法理论中:为了证明纳税筹划在降低企业总体税负中的作用,选举相关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总结出对一般企业有借鉴意义的纳税筹划方案。
3.比较分析法:本文在第二、三章中涉及的大量案例基本都是通过对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的不同纳税筹划方案的描述、计算、比较与分析的方法,往往可以从企业节税额的大小直接有力地得出结论,从而帮助企业快速选择出利润分配过程中的最优纳税筹划方案。
1.2 不足之处
在本文研究过程中,可能存有以下不足之处:本文未能对企业利润分配时纳税筹划所涉及的所有行业企业以及企业的所有活动进行详尽阐述;为了计算的便捷和对比的直观,案例中涉及数字往往取整数,可能与实际情况中发生的数额有所出入;本文有关扣除项目的纳税筹划,并没有对所有的扣除项目进行面面俱到的列举分析,而是选取具有分析意义的、可供大多数企业参考的几点进行了分析总结。
2 企业利润分配的纳税筹划——国家与企业关系层面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在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层次中主要涉及企业所得税,据此确定企业在该层面的纳税筹划思路: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充分利用税前补亏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
首先从应纳税所得额内容入手: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由上述等式可知,将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内容用计算等式的方式明确后,其最终数额的大小受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这几大项目共同影响。所以对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可以从以上几大类着手分析。
表2-1: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涉及的项目分析
项目 内容简析 纳税筹划的可操作性
收入总额 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 可操作性高
不征税收入 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形成的资产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可操作性低
免税收入 用于支出所形成的各项成本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用,除另有规定者,可以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可操作性低
各项扣除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 可操作性高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企业某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可操作性高
根据上表中对不同项目的纳税筹划的可操作性高低的分析,结合上文提及的本章节纳税筹划的思路。企业可从收入项目、扣除项目、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补亏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这几个方面进行纳税筹划及案例研究。
2.1 收入项目的纳税筹划及案例研究
虽然企业收入具体可细分为9类,而在这9类收入中,各种收入的确认时点也不尽相同,但通过纳税筹划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我们可以总结: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最大限度的对会计收入确认时间予以延迟,可以帮助企业获得递延税费的货币时间价值和资金的占有率,其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企业获得的一笔无息贷款。这样企业便达到了通过纳税筹划节税增利的目的。
根据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当企业从事的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税法中的规定,如建设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企业自取得得第一笔收入所属的纳税年度算起,可以享受“三免三减半”的定期优惠政策,所以,企业应尽量推迟第一笔经营收入取得的时间。
综上所述,无论是一般企业或是可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当对收入项目进行纳税筹划时,都可以通过推迟获得经营收入的年度达到目的。
300÷(1+17%)×17%=43.59(万元),纳税天数后移548天;
600÷(1+17%)×17%=87.18(万元),纳税天数后移365天;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计算分析,可知企业若想享有资金的时间价值,可以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进行纳税筹划,从而使企业的纳税时间得以延迟。
销售成本:(100+120)×28.57=6285.4(元)
2014 12
2015 5
若到2016下半年,该公司预计当年盈利所得按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只有10万元,由上表可知,2011年出现的亏损用2013年、2014年、2015年以及2016年可能出现的盈利弥补,之弥补了42万元,尚有8万元未能得到弥补。但如果2016年不足以弥补,待到2017年,企业已经超过了五年的弥补期限,则不能再继续弥补。
1 引言 1
1.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1.2 不足之处 2
2 企业利润分配的纳税筹划——国家与企业关系层面 2
2.1 收入项目的纳税筹划及案例研究 3
2.2 扣除项目的纳税筹划及案例研究 5
2.3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项目的纳税筹划及案例研究 11
2.4 合理推迟企业获利年度 13
3 企业利润分配的纳税筹划——企业与投资者关系层面 14
结 论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企业作为纳税主体,享有通过纳税筹划来规避或减轻自身税负的权利。具体可以通过统筹合理的安排企业在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涉税活动来达到纳税筹划的节税目的。
研究企业在利润分配中的税务筹划问题,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达到类似开源节流的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帮助企业提升管理运营能力,增加经济效益总额,提升综合实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1 研究内容与方法
根据国家对企业利润分配顺序的规定,利润分配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次:一是立足于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层面,二是立足于企业与投资者分配关系层面。原因在于利润总额首先要在国家与企业两个主体之间完成分配,接下来才能进入到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分配层面。由于第一层面的利润分配主要涉及的税种是企业所得税,据此我们可以确定企业在该层面的纳税筹划思路: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充分利用税前补亏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由于第二层面的利润分配主要涉及的税种是个人所得税,据此我们可以确定企业在该层面的纳税筹划思路:投资者从企业分回利润后,为了尽量避免对此部分利润的再纳税,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具体的纳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筹划方法。
本文除引言与结论部分外,主要从国家与企业关系层面以及企业与投资者关系层面对纳税筹划展开研究分析:
一方面立足于企业利润分配的第一个层次:利润总额在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充分利用税前补亏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为切入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纳税筹划的具体操作:收入项目、扣除项目、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项目以及合理推迟获利年度。
另一方面立足于企业利润分配的第二个层次:企业净利润在企业与投资者之间进行分配。由于此部分需要站在企业视角对个人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所以此部分主要是具体方法的介绍及相关案例的结合。
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文献检索法:通过查阅大量有关纳税筹划、企业利润分配、企业所得税等方面的资料,最终完成对文献综述和毕业论文正文的思考与整理。资料主要来源于:最近年度相关期刊、各高校相关博硕士学位论文、相关书籍著作、中国税务信息网、维基百科、百度百科、豆丁文库等相关网站。
2.案例分析法:将企业利润分配实际过程中会遇到的有关纳税筹划的具体典型案例贯穿于纳税筹划具体方法理论中:为了证明纳税筹划在降低企业总体税负中的作用,选举相关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总结出对一般企业有借鉴意义的纳税筹划方案。
3.比较分析法:本文在第二、三章中涉及的大量案例基本都是通过对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的不同纳税筹划方案的描述、计算、比较与分析的方法,往往可以从企业节税额的大小直接有力地得出结论,从而帮助企业快速选择出利润分配过程中的最优纳税筹划方案。
1.2 不足之处
在本文研究过程中,可能存有以下不足之处:本文未能对企业利润分配时纳税筹划所涉及的所有行业企业以及企业的所有活动进行详尽阐述;为了计算的便捷和对比的直观,案例中涉及数字往往取整数,可能与实际情况中发生的数额有所出入;本文有关扣除项目的纳税筹划,并没有对所有的扣除项目进行面面俱到的列举分析,而是选取具有分析意义的、可供大多数企业参考的几点进行了分析总结。
2 企业利润分配的纳税筹划——国家与企业关系层面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在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层次中主要涉及企业所得税,据此确定企业在该层面的纳税筹划思路: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充分利用税前补亏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
首先从应纳税所得额内容入手: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由上述等式可知,将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内容用计算等式的方式明确后,其最终数额的大小受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这几大项目共同影响。所以对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可以从以上几大类着手分析。
表2-1: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涉及的项目分析
项目 内容简析 纳税筹划的可操作性
收入总额 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 可操作性高
不征税收入 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形成的资产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可操作性低
免税收入 用于支出所形成的各项成本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用,除另有规定者,可以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可操作性低
各项扣除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 可操作性高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企业某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可操作性高
根据上表中对不同项目的纳税筹划的可操作性高低的分析,结合上文提及的本章节纳税筹划的思路。企业可从收入项目、扣除项目、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补亏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这几个方面进行纳税筹划及案例研究。
2.1 收入项目的纳税筹划及案例研究
虽然企业收入具体可细分为9类,而在这9类收入中,各种收入的确认时点也不尽相同,但通过纳税筹划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我们可以总结: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最大限度的对会计收入确认时间予以延迟,可以帮助企业获得递延税费的货币时间价值和资金的占有率,其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企业获得的一笔无息贷款。这样企业便达到了通过纳税筹划节税增利的目的。
根据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当企业从事的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税法中的规定,如建设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企业自取得得第一笔收入所属的纳税年度算起,可以享受“三免三减半”的定期优惠政策,所以,企业应尽量推迟第一笔经营收入取得的时间。
综上所述,无论是一般企业或是可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当对收入项目进行纳税筹划时,都可以通过推迟获得经营收入的年度达到目的。
300÷(1+17%)×17%=43.59(万元),纳税天数后移548天;
600÷(1+17%)×17%=87.18(万元),纳税天数后移365天;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计算分析,可知企业若想享有资金的时间价值,可以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进行纳税筹划,从而使企业的纳税时间得以延迟。
销售成本:(100+120)×28.57=6285.4(元)
2014 12
2015 5
若到2016下半年,该公司预计当年盈利所得按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只有10万元,由上表可知,2011年出现的亏损用2013年、2014年、2015年以及2016年可能出现的盈利弥补,之弥补了42万元,尚有8万元未能得到弥补。但如果2016年不足以弥补,待到2017年,企业已经超过了五年的弥补期限,则不能再继续弥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