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中风险规避问题的案例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
2. 纳税筹划中的风险规避及案例——基于企业外部层面的考察 2
2.1 政策风险 2
2.2 税务执法风险 4
2.3 市场风险 6
3. 纳税筹划的风险规避及案例——基于企业内部层面的考察 7
3.1 操作风险 7
3.2 税收遵从风险 8
3.3 经营风险 10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我国也在逐渐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步伐,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纳税筹划作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降低税赋,减少税务支出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纳税筹划是企业纳税人通过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把握对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先安排,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同时也可能给企业经营带来未知的风险,如果企业不能准确识别纳税筹划过程中的风险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规避,纳税筹划的效果必将事与愿违,甚至带来更大的损失。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我国,依法纳税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承担的基本义务,而税负计入利润表中支出项目,直接影响企业利润。企业为追求利润,在充分利用国家各种税收政策的基础上,采取合理措施,将税收降至最低。然而,纳税筹划作为“舶来品”,在我国发展并不完善,国民对其理解并不完全正确,在纳税筹划的过程中不能准确认识其风险。因此,我国在纳税筹划研究的研究存在诸多亟待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决的问题,这既需要企业自身付出努力,正确认识纳税筹划的风险,同时也需要国家提供税收税法的支持,完善国家税法机关的执法行为。
在我国,并不是所有企业能对纳税筹划所产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认识,本文通过对纳税筹划风险进行分类,分别从内部和外部层面对风险进行辨析研究,并结合相应的案例考察,为企业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如规避和降低风险提出建议,并对企业如何正确规避纳税筹划提供借鉴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1.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
在阐述纳税筹划风险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相关案例,通过分析纳税筹划在经营环节中所遇到的各种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分别提出应对之策,从而为现实中企业纳税筹划提供借鉴,减少企业在现实经营中因风险带来的损失,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税后利润。本文研究分为4个部分:
第一章:引言。本部分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阐述。
第二章:本部分从外部情况可能给纳税筹划带来的风险进行辨析,对外部层面可能造成的风险进行界定分析,并以案例的形式深入探讨外部层面的各个风险及规避方法。
第三章:在本章中,从企业内部出发,研究企业内部因素给企业纳税筹划带来的各种风险,并从案例的角度深入分析纳税筹划中内部风险产生的原因、如何识别这类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四章:结论。通过正文的研究,总结出可推广应用的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识别和规避方法,并分析本文在未来关于纳税筹划的研究的借鉴意义和论文中尚有的不足之处。
1.2.2研究方法
本文从纳税筹划从纳税筹划风险的外部层面和内部层面着手,综合运用税收学,财务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系统的对企业纳税筹划进行研究,深入探讨纳税筹划风险规避的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1) 理论分析法。本文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纳税筹划的各种风险进行简单的概念介绍。通过企业管理理论、财务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辨析纳税筹划过程中各种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最后以案例的形式,将研究由抽象上升至具体。
(2) 案例分析法。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以案例的方式对纳税筹划风险进行分析。首先简单的从理论的层面对纳税筹划风险展开介绍,在每一种风险进行识别的过程中重点结合案例。运用一般分析到个别分析,由个别分析总结一般分析的研究思路,合理有效的将纳税筹划理论与我国企业现阶段的经济状况相结合,总结归纳纳税筹划风险规避的方法。
2.纳税筹划的风险规避及案例——基于企业外部层面的考察
企业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因企业外部的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的纳税筹划方案最终不能达到筹划者预期的效果,即纳税筹划的外部风险[1]。影响纳税筹划效果的外部因素包括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动、市场宏观环境的变化、税务执法人员的执法偏差等,即政策风险、税务执法风险和市场风险。
2.1 政策风险
2.1.1 政策风险的识别
纳税筹划方案的确定与国家税法条例息息相关,企业通过对国家税收政策的利用,从而达到降低税务负担的目的,在这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即政策风险。企业在纳税筹划中遇到的政策风险分为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政策选择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选择错误或者不恰当的税收政策,其起因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要是企业在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对国家相关政策不了解或者理解与税务部门有偏差,由此导致纳税筹划方案的失败。政策变化风险是指因国家政策变动而带来的纳税筹划风险,主要变现为企业纳税筹划在设计方案和方案执行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税法出现了变动而导致纳税方案失效。
2.1.2 政策风险的规避
纳税筹划具有合法性,要求企业在国家税法许可的范围进行税务筹划活动,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对国家税法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
准确的把握和理解国家最新的税法条款,根据税法条文对企业纳税筹划方案进行调整和更改,调整修改方案中不合理或者错误的地方,保证纳税筹划的方案在国家税法许可的范围之内,避免筹划方案偏离税法意图,最大限度的发挥纳税筹划的作用,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税后利润。
2.2.3 政策风险的案例分析
案例2-1:A公司是设立于2005年的一家从事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公司,政府为了支持和鼓励新产品开发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决定无偿向A公司拨入20万元作为重点产品的专项资金,资金于2012年2月10日汇入A公司的银行账户。由于公司主管对税收条款并不了解,询问财政局相关人员被告知由政府提供的发展专项资金可以免税,于是A公司在当年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并没有将30万元考虑在内并于2012年12月20日进行纳税。12月29日,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稽查,对A公司未将专项资金计入应纳税额的行为要求补缴税款4.5万元,并加征滞纳金1350元。
案例分析:A公司面临的风险是由于企业税务人员对国家政策不了解而导致的,是纳税筹划中的政策风险。根据我国国家相关税法规定,政府拨付给企业的任何财政性资金均应计入企业当年的收入总额,属于国家投资的资金以及资金使用之后需要归还本金的除外[2]。因此,A公司取得的政府拨发的专项资金应该计入公司2008年的收入总额进行所得税的纳税筹划。A公司主管在对税法不了解的情况下误以为专项资金免缴所得税,且并没有向专业的税务人员进行咨询就直接进行纳税筹划,未将专项资金30万元计入应纳税额,以至于在税务机关进行稽查时被认定为“不进行纳税申报”行为,被要求缴纳滞纳金1350元,增加了企业税务支出,提高了企业在纳税筹划过程中的风险,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损害了公司良好的信誉,导致税务机关可能加大对A公司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频率,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另外,企业后续需要配合税务机关的审查,同时还需要挽回企业的形象,这期间会花费一定的成本费用,因此,此次事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远远高于46350元。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
2. 纳税筹划中的风险规避及案例——基于企业外部层面的考察 2
2.1 政策风险 2
2.2 税务执法风险 4
2.3 市场风险 6
3. 纳税筹划的风险规避及案例——基于企业内部层面的考察 7
3.1 操作风险 7
3.2 税收遵从风险 8
3.3 经营风险 10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我国也在逐渐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步伐,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纳税筹划作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降低税赋,减少税务支出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纳税筹划是企业纳税人通过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把握对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先安排,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同时也可能给企业经营带来未知的风险,如果企业不能准确识别纳税筹划过程中的风险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规避,纳税筹划的效果必将事与愿违,甚至带来更大的损失。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我国,依法纳税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承担的基本义务,而税负计入利润表中支出项目,直接影响企业利润。企业为追求利润,在充分利用国家各种税收政策的基础上,采取合理措施,将税收降至最低。然而,纳税筹划作为“舶来品”,在我国发展并不完善,国民对其理解并不完全正确,在纳税筹划的过程中不能准确认识其风险。因此,我国在纳税筹划研究的研究存在诸多亟待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决的问题,这既需要企业自身付出努力,正确认识纳税筹划的风险,同时也需要国家提供税收税法的支持,完善国家税法机关的执法行为。
在我国,并不是所有企业能对纳税筹划所产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认识,本文通过对纳税筹划风险进行分类,分别从内部和外部层面对风险进行辨析研究,并结合相应的案例考察,为企业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如规避和降低风险提出建议,并对企业如何正确规避纳税筹划提供借鉴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1.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
在阐述纳税筹划风险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相关案例,通过分析纳税筹划在经营环节中所遇到的各种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分别提出应对之策,从而为现实中企业纳税筹划提供借鉴,减少企业在现实经营中因风险带来的损失,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税后利润。本文研究分为4个部分:
第一章:引言。本部分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阐述。
第二章:本部分从外部情况可能给纳税筹划带来的风险进行辨析,对外部层面可能造成的风险进行界定分析,并以案例的形式深入探讨外部层面的各个风险及规避方法。
第三章:在本章中,从企业内部出发,研究企业内部因素给企业纳税筹划带来的各种风险,并从案例的角度深入分析纳税筹划中内部风险产生的原因、如何识别这类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四章:结论。通过正文的研究,总结出可推广应用的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识别和规避方法,并分析本文在未来关于纳税筹划的研究的借鉴意义和论文中尚有的不足之处。
1.2.2研究方法
本文从纳税筹划从纳税筹划风险的外部层面和内部层面着手,综合运用税收学,财务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系统的对企业纳税筹划进行研究,深入探讨纳税筹划风险规避的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1) 理论分析法。本文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纳税筹划的各种风险进行简单的概念介绍。通过企业管理理论、财务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辨析纳税筹划过程中各种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最后以案例的形式,将研究由抽象上升至具体。
(2) 案例分析法。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以案例的方式对纳税筹划风险进行分析。首先简单的从理论的层面对纳税筹划风险展开介绍,在每一种风险进行识别的过程中重点结合案例。运用一般分析到个别分析,由个别分析总结一般分析的研究思路,合理有效的将纳税筹划理论与我国企业现阶段的经济状况相结合,总结归纳纳税筹划风险规避的方法。
2.纳税筹划的风险规避及案例——基于企业外部层面的考察
企业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因企业外部的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的纳税筹划方案最终不能达到筹划者预期的效果,即纳税筹划的外部风险[1]。影响纳税筹划效果的外部因素包括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动、市场宏观环境的变化、税务执法人员的执法偏差等,即政策风险、税务执法风险和市场风险。
2.1 政策风险
2.1.1 政策风险的识别
纳税筹划方案的确定与国家税法条例息息相关,企业通过对国家税收政策的利用,从而达到降低税务负担的目的,在这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即政策风险。企业在纳税筹划中遇到的政策风险分为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政策选择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选择错误或者不恰当的税收政策,其起因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要是企业在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对国家相关政策不了解或者理解与税务部门有偏差,由此导致纳税筹划方案的失败。政策变化风险是指因国家政策变动而带来的纳税筹划风险,主要变现为企业纳税筹划在设计方案和方案执行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税法出现了变动而导致纳税方案失效。
2.1.2 政策风险的规避
纳税筹划具有合法性,要求企业在国家税法许可的范围进行税务筹划活动,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对国家税法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
准确的把握和理解国家最新的税法条款,根据税法条文对企业纳税筹划方案进行调整和更改,调整修改方案中不合理或者错误的地方,保证纳税筹划的方案在国家税法许可的范围之内,避免筹划方案偏离税法意图,最大限度的发挥纳税筹划的作用,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税后利润。
2.2.3 政策风险的案例分析
案例2-1:A公司是设立于2005年的一家从事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公司,政府为了支持和鼓励新产品开发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决定无偿向A公司拨入20万元作为重点产品的专项资金,资金于2012年2月10日汇入A公司的银行账户。由于公司主管对税收条款并不了解,询问财政局相关人员被告知由政府提供的发展专项资金可以免税,于是A公司在当年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并没有将30万元考虑在内并于2012年12月20日进行纳税。12月29日,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稽查,对A公司未将专项资金计入应纳税额的行为要求补缴税款4.5万元,并加征滞纳金1350元。
案例分析:A公司面临的风险是由于企业税务人员对国家政策不了解而导致的,是纳税筹划中的政策风险。根据我国国家相关税法规定,政府拨付给企业的任何财政性资金均应计入企业当年的收入总额,属于国家投资的资金以及资金使用之后需要归还本金的除外[2]。因此,A公司取得的政府拨发的专项资金应该计入公司2008年的收入总额进行所得税的纳税筹划。A公司主管在对税法不了解的情况下误以为专项资金免缴所得税,且并没有向专业的税务人员进行咨询就直接进行纳税筹划,未将专项资金30万元计入应纳税额,以至于在税务机关进行稽查时被认定为“不进行纳税申报”行为,被要求缴纳滞纳金1350元,增加了企业税务支出,提高了企业在纳税筹划过程中的风险,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损害了公司良好的信誉,导致税务机关可能加大对A公司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频率,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另外,企业后续需要配合税务机关的审查,同时还需要挽回企业的形象,这期间会花费一定的成本费用,因此,此次事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远远高于46350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