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研究以苏宁云商为例(附件)

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网络零售业的销售额不断攀升,对传统实体销售业造成了巨大影响。但电商企业也有自身的各种局限性,这时候就需要合理分析企业的财务绩效。对苏宁云商进行研究,选取相关财务指标构建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对企业的获利、营运、发展和偿债能力进行深入剖析,再采用杜邦分析法进行一个总体剖析,从而了解苏宁的财务绩效并作出相应的评价,接着阐述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可为我国的传统零售业的转型发展、提升财务绩效等出谋划策。关键词 网络零售企业,绩效评价,财务指标,杜邦分析法
目 录
1 引言1
2 评价体系的构建1
2.1 指标选取的原则1
2.2 指标选取的框架2
2.3 国内外研究状况3
2.4 评价指标的内涵4
3 苏宁云商案例分析5
3.1 苏宁云商研究背景5
3.2 苏宁云商财务状况5
3.3 财务指标分析7
3.4 杜邦分析法12
4 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13
5 解决措施14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18
1 引言
随着全球贸易协同化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商销售额日益倍增,物流服务日益完善。网络购物热潮的蔓延,不断刷新着销售新纪录,仅从今年的“双十一”来看,阿里+京东“双十一”交易额就达到1271亿元。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中国的零售业发展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释放了原有的生产力,促使企业创新新的发展模式、改进技术。市场竞争残酷,龙头企业挤占市场份额,企业经营不进则退,所以经营管理者通常会想尽所有办法改善经营状况,提高经营业绩。但是,过快的增长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资源紧张,资金链断裂、财务风险;增长过慢又会造成企业落后于竞争者,经营效益差,甚至面临被其他企业吞并的风险。以苏宁云商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现阶段的发展状况,选取一系列财务指标对苏宁云商20152017年的财务报表从营运、盈利、发展、债务能力进行分析,最后采用杜邦分析法进行整体性分析,以权益净利率这一指标综合反映出来,找出其存在的问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并提出合理化意见。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进行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对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财务绩效评价有利于经营者规范自己的言行,防止其为了公司短期的发展或个人的利益而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决策;有利于投资人进行参考,从而决定是否投资,避免盲目性、从众性;有利于债权人看到公司投入于风险高的项目及时选择终止借贷。进行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同时促进整个零售行业的快速成长。
2 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指标选取的原则
在评价企业的财务绩效时,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均衡优化改进,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1]。因此,指标的选取应根据完整性、可靠性、可获取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的原则[2],建立一个实用经济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完整性即评价公司财务状况时要考虑到公司的各个方面,涵盖各项指标、各项能力,力求做到全面、系统。可靠性就是指各个指标是正确的、有依据可循,可以合理、全面地进行绩效评价。可获取性指选取的指标值可以对外公开且符合法律法规。可操作性顾名思义就是运用起来方便简洁,所选的指标可以进行量化处理。可比性[3]的意思是同一个时间段内,不同企业的财务指标可以进行对比,或者是在同一个企业内,不同时间段内企业财务指标的比较。
2.2 指标选取的框架
企业的财务效率分析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债务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为起点,选取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的指标,组成了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图
前述财务比率分析一般是从某一特定角度,将企业一个方面的经营生产活动做剖析,这种剖析不能全面评价企业整体的财务绩效,对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和业绩评价是不容易的,这时候采用杜邦分析法就可以将相关指标按其内在的关系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纽带连成的整体,并最终经由权益净利率这一指标反映出来,利益相关者可以清楚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具体的杜邦分析分解图如图2所示。
权益净利率
总资产净利率 × 权益乘数
销售净利率 × 总资产周转率
净利润 ÷ 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 ÷ 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
总收入 总成本费用 货币资金 固定资产
营业成本 应收账款 无形资产
营业收入 营业税费 存货 长期投资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期间费用 预付账款
投资收益 资产减值损失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
图2杜邦分析分解图
2.3 国内外研究状况
国外很早对财务绩效进行研究。资本萌芽时期,西方国家一直贯彻成本思想,因为那时的成本计算方法简单,易于理解。在1991年泰勒统一将人工与材料的成本设定成同一个标准,这一标准一旦成立,将可以计算出劳动生产率,方便管理与控制,从事后变为事前与事中,促进生产率的提升,形成全面管理系统。上世纪90年代,平衡计分卡法产生,其目标在于通过提高企业的战略执行能力,将组织的经营策略转化成实际的目标值和衡量指标。平衡计分卡通过建立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绩效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但实际操作难度大。1991年斯腾斯特公司提出了经济增加值(EVA),然而,当企业价值不等于资本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计算结果就会出现失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98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