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附件)

ERP系统不仅作为一种信息系统,更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ERP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不断调整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并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了ERP系统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当前ERP系统在财务管理应用中的优缺点,并探究了如何优化应用ERP系统的。得出结论是ERP系统在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应用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企业应分别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结合自身特点改善系统的应用。关键词ERP系统;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经营特点
Keywords:ERP system; financial management; businessprocess; operatingcharacteristics 目录
0引言 1
1 ERP系统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1
1.1 ERP系统的含义 1
1.2.ERP的特点 1
1.3 ERP系统的发展历程 2
1.4 ERP系统的类型 4
2 ERP系统的相关理论 5
2.1准时制生产 5
2.2精益生产 6
2.3柔性制造 6
2.4敏捷制造 6
2.5集成制造 7
2.6业务流程再造 7
2.7供应链管理 7
3 ERP系统在制造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8
3.1 ERP系统在制造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8
3.2海尔公司ERP运用案例分析 9
4 ERP系统在服务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2
4.1ERP系统在服务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12
4.2 A公司ERP运用案例分析 13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0引言
ERP系统是一个蕴含着先进企业管理思想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成果的综合体。为推进我国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加快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深刻学习,研究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对ERP认识尚不明确,ER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630px;height:85px" data-ad-client="ca-pub-6529562764548102" data-ad-slot="628455672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P系统不仅是一种信息系统也是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它综合利用企业的包括内,外部资源,为企业经营提供最优方案,最终达到其经营目标,由于这种管理思想必须依赖于信息系统的允许,人们常把ERP系统误解为仅仅是一种软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ERP的理解与应用必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课题。
1 ERP系统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1.1 ERP系统的含义
ERP即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写,它是在传统的制造资源计划(MRPⅡ,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Ⅱ)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业务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组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思想[1]。
1.2.ERP的特点
ERP是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软件载体。现代ERP软件包容了JIT、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等更多的新的生产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扩展成为面向不同生产类型和多种计划模式的企业,是各种有效管理方法的综合计算机化[2]。ERP是当今制造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汇总,代表着当时的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3]。
(2)ERP是高度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相较于传统的一些管理软件,ERP系统实现了数据的高度集成,企业的各种业务数据在经过统一的设计处理之后一般会被存放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中,即使采用的是分布式的数据库,也能确保统一数据是来自于同一数据源。ERP是一个三维集成系统,它不仅实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还实现了整个供应链从采购—制造—分销各环节资源的集成和办公自动化—业务事务处理—决策支持的集成。
(3)高风险性。ERP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工具,其投入建设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一笔很大的成本,且其效果在短时间内也无法显现出来。随之而来的员工培训,业务流程再造等面临的阻力与压力,庞大的资金需求都是ERP建设不可忽略的高风险[4]。
1.3 ERP系统的发展历程
一般认为,ERP理论的形成先后经历了5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是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形成的。
1.3.1第一阶段库存控制订货点法(order point system)
库存控制订货点法也称订货点法或再订货点法。上世纪约40年代,就有管理学家研究了企业库存物料在时间变化的过程中使用、消耗的规律,提出了订货点的概念,并在库存管理办法中实践。订货点法模型见图11.
/
图11 订货点法模型
这种模型必须确定两个参数:订货点和订货批量。其计算公式为
订货点=订货提前期*物料消耗速度+安全库存量
订货批量=最大库存量安全库存量
订货点法建立的库存模型曾被称为“科学的库型”但订货点法的应用是基于以下条件的:物料的消耗相对稳定;物料的供应比较稳定;各种物料需求相互独立;物料价格不是太高。
随着市场的变化,客户需求不断变化,产品及相关原材料的需求在数量和数量和时间方面都表现出不稳定性和间歇性;加之产品复杂性的增加,生产和库存管理的问题更趋复杂。订货点法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由此促使了MRP的产生[5]。
1.3.2第二阶段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物料需求计划)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基本的MRP理论诞生。它是以约瑟夫奥利奇博士的理论:将物料的“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进行区分,以此来获得物料的恰当数量来进行支配、管理为理论依据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39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