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概述 1
2.1内部控制的含义和目标 1
2.2 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2
2.3内部控制的意义 3
2.4风险管理的含义和目标 3
2.5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4
3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4
3.1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 3
3.2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 5
4. 风险管理视角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6
4.1 企业没有将风险管理的观念融入内部控制中 6
4.2企业的内控制度中缺乏风险管理 7
4.3内部控制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7
4.4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 8
5 风险管理视角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8
5.1风险管理视角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探讨 9
5.2风险管理视角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注意事项 10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的背景下,企业将面临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很可能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威胁。因此,企业要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提高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系统的相互融合、风险管理机制的内部控制和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优化企业管理环境,提高企业绩效,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概述
2.1内部控制的含义和目标
内部控制在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业的中扮演的是管理的角色,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直接影响着日常的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对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降低违规行为的发生概率。
内部控制至今都缺少范畴意义上的概念定义,我们只能对其进行广泛的定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某个企业或者单位为了实现它的经营指标,维护其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保证其经营理念能够彻底的贯彻和落实,并且内部控制也是为达到提高运营的效率的目的、提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提高对相关法律的遵循性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2]
虽然最早的内部控制目标是以保护财产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保障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上,旨在提高企业的营运成果,确保企业管理层经营理念能够彻底的贯彻和落实。但是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飞跃,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日常的经营活动不断扩展和复杂化,保护资产已经不再是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尤其21世纪以来,经济危机以及生产力的过剩,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与日俱增,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导致内部控制目标的重点开始向战略管理和风险防范上转移,这样更有利于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2.2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2.2.1授权控制
授权控制是指在某一项会计活动发生之前,企业的各级工作人员必须要按照严格的授权与批准程序才能对相关的经济业务进新房处理。缺少严格的审批程序,就没有去接触相关经纪业务的权利。这是一种事前的控制,在经济业务被处理之前就对它实行了有效的控制措施。并且,不仅要对各级工作人员的业务处理权限和职责范围进行严格划分,而且还需要明确规定他们应当承担的工作职责,使他们在对业务处理的同时保持一颗高度的责任心,对自己的业务处理行为负责到底。
2.2.2分工控制
分工控制是指企业员工的职务相分离性,如果公司中一些相关联的职务是由一人担任,会增加决策上的失误,甚至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行为出现,导致公司发生巨大的损失。所以为了使这些处理企业经济业务的相关工作人员之间可以相互制约,防止出现差错,堵塞漏洞及一些其他的违规行为,就需要实行分工控制。这就要求企业对于互不相容的职务必须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分开负责,对于某一项经济业务不能让一个人从头到尾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对企业的财产安全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起到积极的作用,更利于企业的日常管理。
分工控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某项经济业务中所授权批准的职务要和它的执行职务相互分开;二是要将执行业务的职务和审查稽核业务的职务相互分工;三是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和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应该相互分开;四是要将企业财产物资进行保管的职务要和登记记录的职务相互分开;五是要将保管某项财产物资的职务和清查该项财产物资的职务相互分开;六是对于记录总账和记录明细账的职务要相互分开以及将记录总账和记录日记账的职务相互分开
2.2.3业务记录控制
业务记录控制是指为了确保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在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会计财务账处理时,应当采取严谨有效地规章制度来保证其信息录入的无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在对内提供会计信息时的真实有效性,对外保证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从以上观点解释出发,业务就控制也可称之为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靠性控制。
业务记录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主要的内容包括:一是原始凭证必须经过审核,否则就不能作为会计记录的原始依据,所以应当设置专门的人员审核原始凭证;二是所有的记账凭证后面都应当附有相应的原始凭证,并且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所记录的内容必须保持相同;三是领用空白凭证之前必须要经过登记,在使用的时候要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然后按照编号依次使用,四是填写凭证的时候必须对正、副联一次复写填制,注明各联的用途并且按规定用途使用各联,报废的凭证,要将报废的字样注明在各联上,并注意妥善保管。
2.3内部控制的意义
为了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的背景下,企业风险也在逐渐加剧,这迫切的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不断地完善,使企业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让企业在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够可持续性的发展。内部控制的意义大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3.1内部控制的实行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在当下社会繁荣的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竞争与生存愈发的激烈和困难。企业若想不断地提高和创新来实现自身价值的升华,管理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协调与优化的好与否是管理水平最直接的体现。企业要实行科学化的管理,要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和产品增值,就必须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不仅能有效监督企业内部各部门与环节的经营活动,保证企业各部门之间权责明确,确保企业监督控制工作的有效执行,并且能够促进企业的各项决策方针的顺利实施,提高管理水平。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和发展,从而实现现代化管理2.0甚至3.0的创新改革。
1 引言 1
2 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概述 1
2.1内部控制的含义和目标 1
2.2 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2
2.3内部控制的意义 3
2.4风险管理的含义和目标 3
2.5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4
3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4
3.1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 3
3.2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 5
4. 风险管理视角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6
4.1 企业没有将风险管理的观念融入内部控制中 6
4.2企业的内控制度中缺乏风险管理 7
4.3内部控制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7
4.4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 8
5 风险管理视角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8
5.1风险管理视角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探讨 9
5.2风险管理视角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注意事项 10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的背景下,企业将面临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很可能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威胁。因此,企业要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提高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系统的相互融合、风险管理机制的内部控制和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优化企业管理环境,提高企业绩效,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概述
2.1内部控制的含义和目标
内部控制在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业的中扮演的是管理的角色,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直接影响着日常的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对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降低违规行为的发生概率。
内部控制至今都缺少范畴意义上的概念定义,我们只能对其进行广泛的定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某个企业或者单位为了实现它的经营指标,维护其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保证其经营理念能够彻底的贯彻和落实,并且内部控制也是为达到提高运营的效率的目的、提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提高对相关法律的遵循性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2]
虽然最早的内部控制目标是以保护财产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保障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上,旨在提高企业的营运成果,确保企业管理层经营理念能够彻底的贯彻和落实。但是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飞跃,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日常的经营活动不断扩展和复杂化,保护资产已经不再是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尤其21世纪以来,经济危机以及生产力的过剩,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与日俱增,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导致内部控制目标的重点开始向战略管理和风险防范上转移,这样更有利于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2.2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2.2.1授权控制
授权控制是指在某一项会计活动发生之前,企业的各级工作人员必须要按照严格的授权与批准程序才能对相关的经济业务进新房处理。缺少严格的审批程序,就没有去接触相关经纪业务的权利。这是一种事前的控制,在经济业务被处理之前就对它实行了有效的控制措施。并且,不仅要对各级工作人员的业务处理权限和职责范围进行严格划分,而且还需要明确规定他们应当承担的工作职责,使他们在对业务处理的同时保持一颗高度的责任心,对自己的业务处理行为负责到底。
2.2.2分工控制
分工控制是指企业员工的职务相分离性,如果公司中一些相关联的职务是由一人担任,会增加决策上的失误,甚至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行为出现,导致公司发生巨大的损失。所以为了使这些处理企业经济业务的相关工作人员之间可以相互制约,防止出现差错,堵塞漏洞及一些其他的违规行为,就需要实行分工控制。这就要求企业对于互不相容的职务必须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分开负责,对于某一项经济业务不能让一个人从头到尾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对企业的财产安全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起到积极的作用,更利于企业的日常管理。
分工控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某项经济业务中所授权批准的职务要和它的执行职务相互分开;二是要将执行业务的职务和审查稽核业务的职务相互分工;三是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和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应该相互分开;四是要将企业财产物资进行保管的职务要和登记记录的职务相互分开;五是要将保管某项财产物资的职务和清查该项财产物资的职务相互分开;六是对于记录总账和记录明细账的职务要相互分开以及将记录总账和记录日记账的职务相互分开
2.2.3业务记录控制
业务记录控制是指为了确保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在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会计财务账处理时,应当采取严谨有效地规章制度来保证其信息录入的无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在对内提供会计信息时的真实有效性,对外保证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从以上观点解释出发,业务就控制也可称之为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靠性控制。
业务记录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主要的内容包括:一是原始凭证必须经过审核,否则就不能作为会计记录的原始依据,所以应当设置专门的人员审核原始凭证;二是所有的记账凭证后面都应当附有相应的原始凭证,并且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所记录的内容必须保持相同;三是领用空白凭证之前必须要经过登记,在使用的时候要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然后按照编号依次使用,四是填写凭证的时候必须对正、副联一次复写填制,注明各联的用途并且按规定用途使用各联,报废的凭证,要将报废的字样注明在各联上,并注意妥善保管。
2.3内部控制的意义
为了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的背景下,企业风险也在逐渐加剧,这迫切的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不断地完善,使企业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让企业在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够可持续性的发展。内部控制的意义大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3.1内部控制的实行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在当下社会繁荣的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竞争与生存愈发的激烈和困难。企业若想不断地提高和创新来实现自身价值的升华,管理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协调与优化的好与否是管理水平最直接的体现。企业要实行科学化的管理,要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和产品增值,就必须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不仅能有效监督企业内部各部门与环节的经营活动,保证企业各部门之间权责明确,确保企业监督控制工作的有效执行,并且能够促进企业的各项决策方针的顺利实施,提高管理水平。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和发展,从而实现现代化管理2.0甚至3.0的创新改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