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以美国苹果公司为例

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内部控制已成为企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经济全球化及经济危机的出现,企业失败、信息失真的案例屡屡发生,反映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一定的漏洞,企业还需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美国苹果公司的实证研究,结合内部控制中外理论,找出公司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同时,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重视在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与检查,使内部控制得到有效落实。
目 录
1. 引言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主要思路与研究方法 3
2.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4
2.1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4
2.2企业内部控制的指标 4
2.2.1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 4
2.2.2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5
2.3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5
3.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7
3.1员工观念存在偏差 7
3.2组织结构存在缺陷 7
3.3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执行力 7
3.4监督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7
4.案例分析 9
4.1美国苹果公司基本情况 9
4.2公司财务状况 10
4.3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13
4.4完善美国苹果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15
4.4.1改进公司治理结构 15
4.4.2建立风险预警评估机制 15
4.4.3抓实控制活动 16
4.4.4增强信息沟通有效性 16
4.4.5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16
5. 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17
5.1 正确认识内部控制 17
5.2完善企业组织结构 17
5.3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 17
5.4重视内部控制的检查和监督 18
6.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1
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所面临的风险也在逐步上升,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屡屡发生。在全球范围内,公司经营失败的案例、信息失真的事件屡次发生,甚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次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反映有些企业内控制度的薄弱,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已刻不容缓。
上世纪开始,我国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做出了一定的研究,使会计信息真实合法。从从1999年起,我国就开始制定关于内部控制的法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一步步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除了企业被要求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外,注册会计师也要对内控制度进行审计,并发表一些意见。2010年,我国的内部控制研究终于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便开始向国际发展,使内部控制不仅适应国内的企业,也要使国外的企业可以使用我们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我国又发布了新的内部控制法律,并在2011年开始在境内外同一时间上市的公司首先施行,之后,逐渐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其他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时代在发展,在经济繁荣的同时,同类产品的出现,企业的管理模式都使得企业竞争更加激烈,且经济全球化,竞争市场不再只是一个国家的竞争,而是全世界的竞争。我国进入WTO后,很多优秀的跨国企业开始进驻我国。国内竞争市场开始变得越来越激烈,我国很多企业已失去容身之地,开始走出国门,想在更大的市场中寻求发展。产品同化现象越发严重,企业不再能够依靠产品发展,就要在企业内部发生改变,那么内部的管理方式和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外部环境变复杂的同时,企业内部环境也更混乱了,此时,那些一直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就脱颖而出,受到的冲击较少。可见,要想使企业能够长久发展,最重要的还是自我控制和管理,只有完善自身,加上创新,才能不惧外界环境的变化。从国内国外很多企业的失败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大多数都存在监督机制、风险控制等的不健全,即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内部控制制度就像一副框架,架起了整个企业,框架不倒,企业才能长久地支撑下去,处于不败之地。
发达国家在经济方面领先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更加,当然它们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先于我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运用也就更加深入。在实践运用中,国外的企业也领先于国内的企业。因此,我国要吸收国外优秀的制度,重视内部控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从理论到实践,都要加大研究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在走出国门的世界竞争市场中,与其他企业抗衡,谋得一席之地。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先对内部控制的实践展开研究,才开始制定法律,从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内部控制,主要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控制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1986年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首次提出,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则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诞生,使我国有了第一部关于内部控制的法律,使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具有强制性。2006年起,《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进入内部控制阶段。同时,我国开始关注起对风险的管理预防,对内部控制的实施进行监督以及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估。同年,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的确立,有利于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内容更加完整。时隔两年,我国预备在上市公司首先实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发布法律。它的发布,使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全面、系统,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2010年,又陆续发表了关于内部控制的评价、应用、审计指引等规范,使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越来越完善,在适应国内企业的同时融合国际企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44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