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舞蹈表演中怯场现象及其克服的方法

目 录
一、绪论 1
二、舞蹈表演中怯场心理的原因 1
(一)过度紧张 1
(二) 专业能力 1
(三) 缺乏训练 1
三、培养舞者心理素质的途径 2
(一)重视舞蹈基本能力的训练 2
(二) 增加舞台实践适应能力 2
(三) 重视理论文化修养 2
四、克服怯场的方法 2
(一)引导舞者进行心理调节 2
(二) 注重表演意识培养 3
(三) 增加舞者舞蹈表演时的角色体验 3
结论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一、绪论
目前,有关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对心理活动描述的资料并不多见,尤其在舞蹈演员表演时怯场的表现材料更是稀有,也没有相关的教材与教法,因此,教师在指导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人在受过专业的舞蹈艺术的学习,并在舞蹈表演上有一定的造诣,且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为该论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保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对舞者心理素质上培养的一点认识与方法,本文主要是以克服舞者在舞蹈表演中怯场心理的问题,并且立足于现在舞蹈专业学生,在从“学生”身份到“演员”的转变上进行分析,最后希望在以后的论述中可以完成理论成果。
二、舞蹈表演中怯场心理的原因
(一)过度紧张
每个舞蹈演员在舞台上完成舞蹈作品的时候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状态,而心理过于紧张就是产生怯场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舞蹈表演中,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舞者更好地去完成舞蹈作品,但是如果过度紧张就会导致我们身体机能出现不能被控制的局面,造成演员压力增大,舞蹈动作和舞蹈音乐节奏衔接不上等一系列后果。在舞蹈表演中,如果有过度紧张的心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并且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最终这种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舞蹈演员的舞台发挥,从而影响舞蹈作品的完成度甚至影响舞蹈演员的心理健康。
(二)专业能力
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人物刻画、情感表达都需要演员的肢体动作去完成,所以对舞蹈演员的专业能力是具有一定要求的。同时舞蹈艺术只有舞蹈演员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个舞蹈作品要有舞蹈动作、音乐和人物情感相结合的。通过舞台或者相关的媒介转化成一种可直接感受到情感的艺术形式来进行的。这需要很多方面的完美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同时也要求了舞蹈演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才能完成,但是正常的舞蹈作品表演中,舞者如果缺乏一定的舞蹈专业能力就会容易造成心理紧张,进而造成了表演过程中的怯场心理。
(三)缺乏训练
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舞蹈人物角色的理解,对舞蹈作品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本身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准确的人物理解,如果上台之前练习不充分也会对舞蹈作品的观赏性大打折扣。具体到在舞台上表演时,对于舞蹈作品的练习在舞蹈表演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缺乏舞蹈表演前的练习,匆匆的上台表演,那恰恰会没有底气,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心理会更加紧张,进而在舞蹈表演中会出现一系列的失误,从而导致表演舞蹈作品的失败。
三、培养舞者心理素质的途径
(一)重视舞蹈基本能力的训练
舞蹈演员在一个舞蹈作品中担任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要通过肢体语言把人物形象和心理特征传递给观众。舞蹈演员要准确的理解编创者所交代人物形象,也要用肢体语言演绎出编创者所需要的舞蹈动作,同时还要经过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最后才能把舞蹈作品更加完美的展现给观众。这些重大的任务就要求每位舞蹈演员都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技术技巧,并且要具备舞蹈演员的基本素养,而这些能力的培养第一步就是要重视舞蹈基本能力的训练。
(二)增加舞台实践适应能力
每一个舞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基础条件是不同的。在舞蹈表演中出现或多或少的紧张心理状态和其他不利于舞者发挥的心理状态都是正常的。但是,重要的是我们要想办法去进行克服和解决,并且积极地参加舞蹈实践,增强自己在舞台实践能力,增强自信,增长才干,并且注重平时在实际学习排练中能力的培养,例如把排练厅当做舞台,把同学老师当做观众,进而增强自己对舞台的适应能力,逐渐克服在舞蹈表演时的怯场心理。
(三)重视理论文化修养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现如今优秀的舞蹈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舞蹈作品的编排和创作都是根据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学等相关知识来编创的。舞蹈的编创大多都具有故事性,也有很多以古代有名的历史事件编创出来的舞蹈。以舞蹈《逼上梁山》为例就是刻画了豹子头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及之后的心理特征。这个舞蹈编创者如果没有很深的文化修养可能就不会编创出这么生动形象的舞蹈,重视理论文化修养对舞蹈编创者来说有着意义重大的影响,提高自己的理论文化修养才能对舞蹈作品的编创有更深的文化内涵,对舞蹈的编创和定位更加准确,提高自己舞蹈作品的“含金量”,从而编创出来的作品才更具有文化意义和内涵思想。重视理论文化修养对舞蹈演员来说更是具有很大意义,提高自己的理论文化修养才能对舞蹈作品和人物形象有着更为准确的把握,同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了解舞蹈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对舞蹈作品的演绎也能更加的轻松自如。所以说在舞蹈演员的训练中不仅要重视舞蹈基本功和舞台适应能力的的训练,理论文化修养的培养也是不可小视的。
四、克服怯场的方法
(一)引导舞者进行心理调节
在舞蹈表演中出现不利于舞蹈表演的心理状态都是正常的现象,重要的是我们去如何克服和解决这一不利的心理现象。当然作为心理原因主要还是从自身来进行解决。其次才是作为舞蹈教师和相关人员对舞者进行心理调节。首先明确让舞蹈演员对舞蹈的认识,解除舞蹈演员对舞蹈表演中有存在的误区和误解。其次是增加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自信心,也就是可以通过舞蹈基本功的发挥及其一般的舞蹈技巧可以使舞蹈表演发挥到一定的作用。最后是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在自身将舞蹈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及其文化知识储备好的前提下,进行心理调节,克服不利于新舞蹈表演时的心理状态。
(二)注重表演意识培养
在哲学上,我们可以了解到表演意识可以具体的指挥一个人的具体行动。所以在表演意识的培养上舞蹈演员要更加重视起来。在日常训练中就要主动强调正确的表演意识和欲望,并慢慢培养。要通过对舞蹈动作的准确把握和对舞蹈情感的准确理解,舞蹈演员才能塑造出一个准确的舞蹈形象从而更好的完成舞蹈作品。舞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根据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来表现舞蹈作品的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形象的,每个身体部位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在跳舞过程中准确的刻画人物性格和演绎故事情节,这就要求演员在刚开始学习中就要进行严格的训练,久而久之演员的身体条件就达到了舞蹈作品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当这种训练时间久了之后,身体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模式化,之后就可能会像做‘广播体操’一样没有任何情感,只是为了做动作而做动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要求舞蹈演员在刚开始学习时就要自己主动的加入表演意识,积极调动全身的精力去投入到舞蹈动作当中,在自身肢体形成习惯的同时,让这种表演意识也慢慢融入进去并且在平常学习舞蹈动作过程中要主动强调这种表演意识。将在完成舞蹈作品中培养的人物情感意识和平常训练的基本能力以及理论文化修养完美融合,逐步形成自身特有的舞蹈意识。不管是在舞台上还是在排练厅里这种舞蹈意识都是让自己进步的垫脚石。当这种舞蹈意识慢慢和肢体动作融合并形成习惯之后,每次跳舞都会更快得进入一种表演状态,不仅在完成舞蹈作品时有很大的帮助,在平常学习舞蹈动作的时候也会更加流畅自如,不会只纠结于某个动作和身体某个部位上面,这样身体也会越来越协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19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