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野下的阴阳板研究
摘 要本论文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舞蹈的关系,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义和发展现状来对“阴阳板”进行研究。全文紧扣齐鲁文化的地域文化特征,通过对山东传统民间舞蹈阴阳板起源及其舞蹈艺术特征的整理,论述了阴阳板“跳什么”、“为什么跳”的问题,并对阴阳板所呈现艺术特征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阐释了阴阳板的传承对山东民间舞乃至山东地域文化发展与传承的意义。
目 录
一、绪论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二、阴阳板的起源与发展 2
(一)原始时期的祈雨舞蹈 2
(二)阴阳板的起源传说 2
(三)古今阴阳板的异同 3
三、阴阳板的舞蹈艺术特征 4
(一)阴阳板的伴奏音乐和道具 4
(二)阴阳板的基本步伐和队形 4
四、阴阳板的保护 6
(一)阴阳板的文化价值意义 6
(二)阴阳板现实意义的重要性 7
五、阴阳板的传承 10
(一)传承人谱系 10
(二)传承人作为非遗的传承意义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3
致谢 17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阴阳板的传承归属地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后八村,正属于笔者的老家村落,所以笔者会选择阴阳板的选题。阴阳板失传了很多年,为了保护中国珍贵的非遗文化,国家专门成立邹城阴阳板保护传承机构,让阴阳板继续传承。不单单是保护其继续传承,更多的是不让中国的历史瑰宝消失没落。
(二)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非遗视角下阴阳板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其舞蹈文化底蕴,对于山东民间舞蹈阴阳板的探索承载着的不仅仅是对民间舞蹈的传承和考究,而且也是对于山东民间舞蹈精神的一种传承,本篇论文着手于阴阳板在艺术特征和其独特的道具使用的研究,阴阳板舞蹈不仅仅是具有本身意义的舞蹈,他还兼并着自身与民族民间舞的联系同时也与齐鲁文化相互贯穿。目前阴阳板与齐鲁文化联系和阴阳板的传承和现实意义研究不够丰富,所以对于阴阳板的迫切研究,已然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目前有关阴阳板的研究多局限于对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阳板本体的舞容舞貌,部分研究涉及到了阴阳板的文化内涵,其中较具代表性的研究有武凌的《论山东邹城求雨祭祀舞蹈阴阳板》, 《北方音乐》2014第2期);高德文的《板声阵阵踏“雩”来——感受广场舞《阴阳板雩》的独特魅力》, 《戏剧丛刊》2013第5期);邱涛的《邹城“阴阳板”乐舞初探》, 《戏剧之家》2014第几期);孙吉来等的《邹城民间舞蹈《阴阳板》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报》2008第14期。而目前从非遗这一角度进行系统分析的角度不够丰富,本文在写作中,将沿着前人的研究步伐、总结研究成果。
二、阴阳板的起源与发展
(一)原始时期的祈雨舞蹈
古代时期所跳的祈雨舞蹈,顾名思义,是人们对于雨水的渴求,农作物需要雨水的灌溉得到滋养从而表演的一种祭祀形式的舞蹈。人们渴望通过对舞蹈动作的表演,进行所谓的通灵,告知上苍需要降雨来满足世人对雨水灌溉作物的渴望。祈雨舞蹈不仅仅在中国古代,乃至于古埃及和美国等一些国家都有对祈雨而跳舞的记录。而在美国地区的的切罗基族,他们所跳的祈雨舞蹈不仅仅有降雨润泽作物的意思,还有辟邪驱鬼的作用,在雨水降临在大地的时候,首领的灵魂会伴随雨水和恶魔进行斗争,击退恶魔鬼怪,以保部落平安。早在中国西汉期间,就有对祈雨祭祀舞蹈的记录,祈雨舞蹈反应当时人们对环境恶劣现状改变的一种美好愿望、渴求。对于希望环境以及生活更加美妙的一种企盼行为。
(二)阴阳板的起源传说
山东鲁西南地区邹城市东部山区对祈雨舞蹈的记载,便是“阴阳板”。这个舞蹈迄今为止已有几百年的民族历史,有着良好的历史沉淀。阴阳板的记载,展现了一个地方的民俗、生活习惯、民间俗乐、宗教的信仰和传统的舞蹈形式。为当地的艺术探究和文化领域提供了良好的考究途径。有着具有民族特色的当地艺术审美。
传说古时候的某年间,因上天久不降雨,导致民间农作物干涸,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恰逢八仙游历人间为民造福,八仙之中曹国舅仙人不忍看到民间人们受苦,差人在山顶建造祭祀所用神棚,又将柳树一分为二,用作祭祀神器,让又命两个年轻之人各持一半,将手中柳树所制神器相互击打,命众人拾取柳枝在空中挥舞。顷刻之间大雨如瓢泼般自天而下,万物润泽。八仙中的曹国舅所持宝器是两块由柳木所制的具有魔法的的木板,唤有阴阳之称,作用是对世间“阴阳”进行调和,为百姓所带来平安幸福。劳动人民不仅为了感谢仙人的帮助,而且还以此舞作为驱灾辟邪,祈求丰收的祭祀舞,劳动人民欢庆之余编创此舞,起名“阴阳板”舞。
(三)古今阴阳板的异同
阴阳版至此以来是山东省邹城市东城山区人民用来祭祀神灵以求降雨的一种祭祀舞蹈。山区的劳动人民是在迎春之时万物干旱需求降雨所表演的舞蹈,明朝的时候对于阴阳板的描述已然有“打阴阳”的说法,对于“阴阳板”舞蹈的演绎鼎盛之期则是在清代康熙之时,所以对于“阴阳板”表演的形式和表演的体系已然在康熙年间就比较完善和规整了。当然在当时也更具有民间特色。后来对于这个舞蹈的演变,原本只是在迎春干旱之际所跳的祭祀舞,因形式的不多变,形式不新颖影响不大,清朝年间第三代传承人宋景东对其进行编创改革,使之不再局限于在久旱之时所跳,而增加在佳节和丰收之际也可以进行“阴阳板”舞蹈的演出。对于“阴阳板”影响变大,流传也更为广阔。
三、阴阳板的舞蹈艺术特征
(一)阴阳板独特伴奏音乐和道具
1.伴奏音乐的特点
阴阳板传统音乐的伴奏均为表演者乐器所打击,舞蹈的表演者对于阴阳两个板子要左右相持,对阴阳两个板子要不断的打击使之发出声音,打击的方式也分为敲打和擦动,两种声音合称为“阴阳二声”。敲击木板的同时融合了生活中的场景,男女二人将生活中嬉戏逗乐的动作加入当中,其中伴有锣鼓队和乐器的声音。改进以后的阴阳板的音乐伴奏,虽然也有阴阳板的“阴阳之声”锣鼓队和乐器,有时也会用设置好的一些伴奏与之相辉交映。
2.道具的起源传说与使用
阴阳板在道具的使用上也有考究,不仅仅包括阴阳板还有黄罗伞、黄扇、旗、震天锣、雷爆鼓、神轿、和吹打乐器。
阴阳板:阴、阳两块木板均有柳树所制,两块板子的顶部都坠有小铜铃,两块板子用皮条相连。板上都雕有太极八卦或者吉祥花纹的的纹路,两个板子都是宽为8cm,厚度为2cm,按梯形所打造,阴板和阳板的长度也分别为50cm和35cm。
黄罗伞:竹子所扎,下部垂细穗,外部罩有黄色绸缎。伞的高是200cm,直径是50cm。
目 录
一、绪论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二、阴阳板的起源与发展 2
(一)原始时期的祈雨舞蹈 2
(二)阴阳板的起源传说 2
(三)古今阴阳板的异同 3
三、阴阳板的舞蹈艺术特征 4
(一)阴阳板的伴奏音乐和道具 4
(二)阴阳板的基本步伐和队形 4
四、阴阳板的保护 6
(一)阴阳板的文化价值意义 6
(二)阴阳板现实意义的重要性 7
五、阴阳板的传承 10
(一)传承人谱系 10
(二)传承人作为非遗的传承意义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3
致谢 17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阴阳板的传承归属地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后八村,正属于笔者的老家村落,所以笔者会选择阴阳板的选题。阴阳板失传了很多年,为了保护中国珍贵的非遗文化,国家专门成立邹城阴阳板保护传承机构,让阴阳板继续传承。不单单是保护其继续传承,更多的是不让中国的历史瑰宝消失没落。
(二)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非遗视角下阴阳板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其舞蹈文化底蕴,对于山东民间舞蹈阴阳板的探索承载着的不仅仅是对民间舞蹈的传承和考究,而且也是对于山东民间舞蹈精神的一种传承,本篇论文着手于阴阳板在艺术特征和其独特的道具使用的研究,阴阳板舞蹈不仅仅是具有本身意义的舞蹈,他还兼并着自身与民族民间舞的联系同时也与齐鲁文化相互贯穿。目前阴阳板与齐鲁文化联系和阴阳板的传承和现实意义研究不够丰富,所以对于阴阳板的迫切研究,已然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目前有关阴阳板的研究多局限于对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阳板本体的舞容舞貌,部分研究涉及到了阴阳板的文化内涵,其中较具代表性的研究有武凌的《论山东邹城求雨祭祀舞蹈阴阳板》, 《北方音乐》2014第2期);高德文的《板声阵阵踏“雩”来——感受广场舞《阴阳板雩》的独特魅力》, 《戏剧丛刊》2013第5期);邱涛的《邹城“阴阳板”乐舞初探》, 《戏剧之家》2014第几期);孙吉来等的《邹城民间舞蹈《阴阳板》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报》2008第14期。而目前从非遗这一角度进行系统分析的角度不够丰富,本文在写作中,将沿着前人的研究步伐、总结研究成果。
二、阴阳板的起源与发展
(一)原始时期的祈雨舞蹈
古代时期所跳的祈雨舞蹈,顾名思义,是人们对于雨水的渴求,农作物需要雨水的灌溉得到滋养从而表演的一种祭祀形式的舞蹈。人们渴望通过对舞蹈动作的表演,进行所谓的通灵,告知上苍需要降雨来满足世人对雨水灌溉作物的渴望。祈雨舞蹈不仅仅在中国古代,乃至于古埃及和美国等一些国家都有对祈雨而跳舞的记录。而在美国地区的的切罗基族,他们所跳的祈雨舞蹈不仅仅有降雨润泽作物的意思,还有辟邪驱鬼的作用,在雨水降临在大地的时候,首领的灵魂会伴随雨水和恶魔进行斗争,击退恶魔鬼怪,以保部落平安。早在中国西汉期间,就有对祈雨祭祀舞蹈的记录,祈雨舞蹈反应当时人们对环境恶劣现状改变的一种美好愿望、渴求。对于希望环境以及生活更加美妙的一种企盼行为。
(二)阴阳板的起源传说
山东鲁西南地区邹城市东部山区对祈雨舞蹈的记载,便是“阴阳板”。这个舞蹈迄今为止已有几百年的民族历史,有着良好的历史沉淀。阴阳板的记载,展现了一个地方的民俗、生活习惯、民间俗乐、宗教的信仰和传统的舞蹈形式。为当地的艺术探究和文化领域提供了良好的考究途径。有着具有民族特色的当地艺术审美。
传说古时候的某年间,因上天久不降雨,导致民间农作物干涸,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恰逢八仙游历人间为民造福,八仙之中曹国舅仙人不忍看到民间人们受苦,差人在山顶建造祭祀所用神棚,又将柳树一分为二,用作祭祀神器,让又命两个年轻之人各持一半,将手中柳树所制神器相互击打,命众人拾取柳枝在空中挥舞。顷刻之间大雨如瓢泼般自天而下,万物润泽。八仙中的曹国舅所持宝器是两块由柳木所制的具有魔法的的木板,唤有阴阳之称,作用是对世间“阴阳”进行调和,为百姓所带来平安幸福。劳动人民不仅为了感谢仙人的帮助,而且还以此舞作为驱灾辟邪,祈求丰收的祭祀舞,劳动人民欢庆之余编创此舞,起名“阴阳板”舞。
(三)古今阴阳板的异同
阴阳版至此以来是山东省邹城市东城山区人民用来祭祀神灵以求降雨的一种祭祀舞蹈。山区的劳动人民是在迎春之时万物干旱需求降雨所表演的舞蹈,明朝的时候对于阴阳板的描述已然有“打阴阳”的说法,对于“阴阳板”舞蹈的演绎鼎盛之期则是在清代康熙之时,所以对于“阴阳板”表演的形式和表演的体系已然在康熙年间就比较完善和规整了。当然在当时也更具有民间特色。后来对于这个舞蹈的演变,原本只是在迎春干旱之际所跳的祭祀舞,因形式的不多变,形式不新颖影响不大,清朝年间第三代传承人宋景东对其进行编创改革,使之不再局限于在久旱之时所跳,而增加在佳节和丰收之际也可以进行“阴阳板”舞蹈的演出。对于“阴阳板”影响变大,流传也更为广阔。
三、阴阳板的舞蹈艺术特征
(一)阴阳板独特伴奏音乐和道具
1.伴奏音乐的特点
阴阳板传统音乐的伴奏均为表演者乐器所打击,舞蹈的表演者对于阴阳两个板子要左右相持,对阴阳两个板子要不断的打击使之发出声音,打击的方式也分为敲打和擦动,两种声音合称为“阴阳二声”。敲击木板的同时融合了生活中的场景,男女二人将生活中嬉戏逗乐的动作加入当中,其中伴有锣鼓队和乐器的声音。改进以后的阴阳板的音乐伴奏,虽然也有阴阳板的“阴阳之声”锣鼓队和乐器,有时也会用设置好的一些伴奏与之相辉交映。
2.道具的起源传说与使用
阴阳板在道具的使用上也有考究,不仅仅包括阴阳板还有黄罗伞、黄扇、旗、震天锣、雷爆鼓、神轿、和吹打乐器。
阴阳板:阴、阳两块木板均有柳树所制,两块板子的顶部都坠有小铜铃,两块板子用皮条相连。板上都雕有太极八卦或者吉祥花纹的的纹路,两个板子都是宽为8cm,厚度为2cm,按梯形所打造,阴板和阳板的长度也分别为50cm和35cm。
黄罗伞:竹子所扎,下部垂细穗,外部罩有黄色绸缎。伞的高是200cm,直径是50cm。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