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彝族舞蹈动作的原生形态与发展

浅谈彝族舞蹈动作的原生形态与发展[20200420090811]
摘 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彝族舞蹈;原生形态;发展;《荞麦花开》
彝族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和独特的舞蹈风格。彝族的舞蹈形式多样,舞姿奔放,情绪活泼,节奏明快。由于彝族舞蹈的产生大部分是源于劳动人民通过在日常的劳作和对各种动物的模仿,加以丰富的想象再经过时间的积累与沉淀,所创造出来的。因此,形成特有的舞蹈形态。在彝族舞蹈中烟盒舞是有鲜明特色的舞蹈之一。而舞蹈《荞麦花开》又是在烟盒舞的基础上进行的发展创作。本文以舞蹈《荞麦花开》为例,浅谈关于彝族舞蹈动作的原生形态与发展。通过对《荞麦花开》舞蹈动作进行分析,探究彝族舞蹈动作的原生形态起源和在原生形态上的发展,探寻彝族舞蹈在历史文化中所展示的艺术魅力。
Abstract
Yi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of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and culture, developed their own language and alphabet, but also has a unique dance style. Dance of the Yi people in various forms, dance and imaginative, emotional and lively, fast-paced. Because of dance of the Yi people is mostly due to working people through daily work and in daily life in imitation of all kinds of animals, through the period of accum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 created by rich imagination. So let Yi has a unique dance form. Yanhe dance in the dance of the Yi people is one of the distinct features of the dance. In yanhe dance dance of The Buckwheat Flowers are Booming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creation. Based on the dance of The Buckwheat Flowers are Booming for example on the dance of the Yi peoples primitive and development. By analysis of The Buckwheat Flowers are Booming dance movements, explore dance of the Yi peoples primitive origins and the original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explore dance shows in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Yi nationality art.
Keywords: Yi dance; Natural; Development; The Buckwheat Flowers are Booming
目录
前言 1
一、彝族舞蹈动作原生形态分析 1
二、《荞麦花开》的舞蹈赏析 1
(一)舞蹈的“形” 1
(二)舞蹈的“意” 2
三、《荞麦花开》对彝族舞蹈原生形态动作的继承与发展 2
(一)对彝族舞蹈原生形态动作的继承 2
(二)基于彝族原生形态动作的发展 3
结论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前言
彝族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融合、不断创新得到发展。长久以来,彝族舞蹈吸收和渗透了彝族的历史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和风俗,形成了符号化的舞蹈表达,在历史上代代流传,并在同样当今社会中也有所传承。在彝族舞蹈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中,多处体现着传统文化。然而,对于彝族舞蹈动作的发展状况、流传现状等却鲜为人知。因此本文提出了彝族舞蹈动作的原生形态继承与发展的研究,通过研究得出其艺术特点以及流传情况,并从彝族舞蹈的历史继承来探寻彝族舞蹈的发展状况。
一、彝族舞蹈动作原生形态分析
彝族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的原因,让彝族的舞蹈具有独特的形态。这使处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彝族与众不同。同时也折射出不同的美[1]。
彝族舞蹈的动作刚开始只是单纯、简单地对某种事物、动物进行模仿。但是,经过漫长的岁月沉淀与积累,无数的后人不断对其进行改变与创新,慢慢的形成了如今的彝族舞蹈形态。例如:《老鹰叼小鸡中》的“鸟飞式”是模仿老鹰在空中飞翔翅膀的姿态;《猴子掰包谷》中的“倒挂丁钩”是模仿猴子掰包谷是的姿态;《鸭子拐拐》中的“鸭子步”是模仿鸭子走路的姿态等等。在这些舞蹈动作中,观众可以了解到彝族舞蹈源于习俗与生活的特性。
二、《荞麦花开》的舞蹈赏析
舞蹈作品的生成是编导对生活中典型事物的提炼。在《荞麦花开》中,编导把某些典型化的动作进行有序的安排,再结合音乐的节奏来讲述舞蹈内容。从舞蹈表演的动作、节奏中观众可以体会得到编创者想要传达的感情与思想,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感受彝族女孩的纯真和快乐。舞蹈演员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感情,用一连串活泼可爱的动作展现了少女轻松愉快的心情。向观众呈现了彝族舞蹈生态美和自然美的古朴,及彝族人民生活与自然的深刻联系。当人的情感与生活融入到肢体动作中,可以让肢体动作成为人与人之间心灵共鸣的桥梁。
(一)舞蹈的“形”
舞蹈是贯穿着节奏的艺术。在日常生活里,我们都会发现,一句相同的话,会因为语速的变化,含义也就发生了改变。这就是节奏的力量[2]。《荞麦花开》中,舞蹈者随着音乐的节奏加快,舞蹈动作的节奏也就加快;音乐的强度变高,舞蹈动作的力度也就变强。因为舞蹈者有致地掌握了舞蹈动作的力度,所以在与节奏的结合中,更能直接表现出作品人物的情感变化。
在舞蹈中不断出现跳跃的动作,将喜悦的情绪从始至终都贯穿在整个舞蹈当中。看似只是对情绪的简单宣泄,然而,是舞蹈编创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舞蹈编导通过对舞蹈主题动作进行一系列的编排,将一位美丽的彝族少女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她抱臂捂嘴、小步前行、右脚小心地往旁边伸探,表现了她内心的害羞。仰面匍匐地前行、单腿的翘脚冲天、双膝的跪转又表现了少女的机灵、俏皮,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二)舞蹈的“意”
春日阳光明媚,花朵争相开放,一位巧笑嫣然的少女走进了荞麦花的花丛中。少女在花丛中时而小心翼翼行走,时而欢快的奔跑跳跃。在这温暖的春日里,整个荞麦花丛洒下了少女灿烂的笑容。舞蹈《荞麦花开》用欢快的舞蹈语言,向我们表达了一位美丽的彝族少女愉悦的感情。微微的春风,不仅仅吹拂着荞麦花的盛开,也吹拂着少女的内心萌动。
在整个舞蹈中,少女的内心变化十分明显。由一开始的内心害羞而小心翼翼的前行到打开心扉愉快地旋转、跳跃。最后在结尾处用“右手撑地向后下斜腰”这一动作将少女欢乐的情绪与心理变化展现的淋漓尽致。动作由柔和到激烈,也如同少女的内心一样,从害羞到无法抑制自己内心愉悦让它流露于面,使观众能感受到少女的内心起伏变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35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