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儿舞蹈编创中音乐选择的重要性以舞蹈宝宝会走了为例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少儿舞蹈受到大家的重视,好的少儿舞蹈作品也广受关注。其中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所以在少儿舞蹈编创中选择适合儿童的音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与成人表现不同,他们会表现得天真活泼,举手投足间洋溢着童真童趣。所以选择的音乐要具有童真童趣、节奏感强、旋律简单、形象感强等特点,这样的才会容易被孩子接受,有想要跳的冲动。好的舞蹈音乐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乐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还可以与舞蹈一起塑造人物形象,表达舞蹈主题思想,更加突出舞蹈韵味,使舞蹈语汇更加精准。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方法 1
二、少儿舞音乐的选择应体现少儿身心发展的特征 2
(一)少儿生理发展特征 2
(二)少儿心理发展特征 2
三、舞蹈《宝宝会走了》在编创中涉及的两大重要因素 4
(一)在舞蹈编创中题材的选择 4
(二)在舞蹈编创中音乐的选择 4
四、舞蹈《宝宝会走了》中音乐的选择在编创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5
(一)音乐的选择在少儿舞蹈编创中的应用 5
(二)音乐的选择在少儿舞蹈编创中的重要性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学习少儿舞蹈的儿童越来越多导致少儿舞蹈备受关注,少儿舞蹈作品也层出不穷,所以更要求编导编创出来的舞蹈作品无论是选材、音乐、舞蹈语汇等方面都应该根据少儿的身心发展特征来进行编创。在音乐方面更是要选择一些节奏感强、旋律易记、形象感强等特点的音乐。这样的少儿舞蹈作品才能够真正的被少儿所认可,才能够起到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情操的作用。
研究意义
通过了解音乐对舞蹈的重要性和对于少儿舞编创成功的重要性,从而要从少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角度出发来选择音乐,能够以人为本的编创作品。这样编创出来的作品对培养少儿对舞蹈的感知、鉴赏节奏和旋律的感受以及可以更好的展现少儿童真童趣的特点有很大的作用,并且合适的音乐对整个作品的完整性以及情节的推动也有很大的作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二、少儿舞音乐的选择应体现少儿身心发展的特征
(一)少儿生理发展特征
在这一时期的儿童身体各个器官与结构功能都有所加强,身体和手都能够自如的做出动作,并且会通过动作去进行一系列的认识活动。在这时他们已经可以自主的组织游戏,在做游戏的同时还能给游戏加入一些有意思的情节并以此展开想象。与此同时他们的活动能力也在加强像一些走、跑、跳、爬的比较大的肢体动作对他们来说毫无难度,但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动作还是没有办法做出。所以在学习舞蹈的时候舞蹈动作的难度还是要趋于简单化,这就决定了在选择舞蹈音乐的时候要选择曲调简单明快的,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并且可以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音乐。这不但可以让他们在做动作时更加自如,也可以在听觉上得到享受,心灵上也能产生同感,仿佛能够立刻进入音乐所描述的情境中去。这时的幼儿活动总是无意识的,比如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够让他们哭起来,而用一些有趣的事情就能够充分吸引他让他瞬间从哭到笑从而忘掉之前的不安。比如在舞蹈《宝宝会走了》中孩子们根据舞蹈的音乐情景做出拥抱、站立行走、摔倒等比较简单的动作,在情绪上表现出时而哭泣时而开心的样子,这些都是编导在通过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并将具有童趣的简单动作和情绪经过提取加工最后加入到作品中以此来表现宝宝在学习走路的过程,里面采用的音乐的节奏和旋律都较为简单熟悉,里面采用的舞蹈动作素材也是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所以配合起来幼儿可以很好地接受驾驭。
(二)少儿心理发展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45岁的儿童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思维能力开始增强,面对周边的事物有无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但他们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上还是比较幼稚,他们只要是感觉到有兴趣有意思的事情就会全身心投入,相反如果他们觉得没有意思的事情,不管你再怎么强调对他们也不管用。与此同时,儿童的模仿能力也在增强,此时模仿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和老师说话的腔调、走姿、常说的话语等等。各种行为动作都显得特别稚气,就比如傣族少儿舞蹈《欢乐的泼水节》中舞蹈动作虽然有民族的风格特点但也难掩孩子们内心的稚气,再加上音乐的每个音符都能使人感受到那种忘我的泼水节场面,让人能够立刻投入到那种情境,所以更能够真实的反映傣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场景。由此可见不论什么样的少儿舞蹈都要从孩子的内心出发,带着“童心”去观察儿童并将儿童日常生活中富有童趣的动作融合并加以提炼,最后加入到舞蹈作品中。比如舞蹈《宝宝会走了》描述了一个小孩子从不会走到会走这样一个成长历程。编导为了真实地展现孩子天真可爱的一面,在观察了这一系列具有童真童趣和身心特征的动作后将这些素材经过加工、提炼,但也没有将孩子那种最天然的气质丢弃掉,所以最后创作出来并展现在舞台上的作品给人的感觉还是那么真实。
三、舞蹈《宝宝会走了》在编创中涉及的两大重要因素
(一)在舞蹈编创中题材的选择
在少儿舞蹈编创中题材的选取是一个作品编创的开始,北京舞蹈学院王玫老师曾经说过:“题材是一个舞蹈作品的先天成分,选材不好或有缺陷,就是先天发育不足,后天努力改造也属‘搬砖型’作品,很难获得成功。”[9]可见作品的选材决定作品的质量。不仅如此编导在深入幼儿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要用心捕捉幼儿的情绪变化以及生理特点,要立足于童心,追求童趣,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创造出适合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舞蹈作品。例如舞蹈《宝宝会走了》中孩子们一出场可爱活泼的装扮一出场就吸引了观众的目光,瞬间引起观众内心的童真感受。并且在舞蹈中孩子们用极富童趣又古灵精怪的表演生动的映射出人生寓意,虽然人生道路曲折,但是家庭的温暖,朋友的帮助能够使我们有勇气克服难关。而且编导抓住了儿童的哭、笑、翻身等一系列素材,把他们经过加工变形就变成了一部贴近生活、融入感情的优秀作品。不仅能够从童真童趣出发而且能够感觉到儿童“真、善、美”的灵魂所在。
(二)在舞蹈编创中音乐的选择
舞蹈和音乐一直都是相互之间难以分离的,在舞蹈作品中不论是人声伴唱还是器乐伴奏,它们都是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舞蹈音乐选择的成功与否影响着一个舞蹈作品的成功与否。在少儿舞蹈编创中要想选择到一个与作品相契合并且适合他们的音乐就必须了解到孩子们对于音乐的喜好,清楚他们的内心需求,关注他们的身心特点。所以当搞清楚了这些在儿童舞蹈音乐的选择上就能选择出符合他们这一年龄段的音乐,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孩子在听后可以有想要跳的冲动。曹尔瑞老师在创作《宝宝会走了》这个舞蹈作品的时候就是看到自己的孙子刚学走路时可爱天真的模样而产生的灵感。他细心观察孩子在学走路时的细节,并抓住了孩子在生活中哭、笑、爬行、拥抱、亲吻、撑地板、翘屁股以及站起来这些简单的日常动作把它们经过加工提炼而加入到作品中使整个作品更加童真童趣。不仅如此曹尔瑞老师还在整个音乐中加入了话外音的成分,比如音乐一开头就有“三翻翻,六坐坐,七爬爬,小宝宝小宝宝会走了......”并且中 间还加入了“妈妈”的声音以及宝宝哭闹的声音等等,这些音乐背景再加上孩子们的舞蹈语汇使整个舞蹈作品高度统一,完全表现出孩子们的“真、善、美”的心灵写照和他们的童真童趣。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方法 1
二、少儿舞音乐的选择应体现少儿身心发展的特征 2
(一)少儿生理发展特征 2
(二)少儿心理发展特征 2
三、舞蹈《宝宝会走了》在编创中涉及的两大重要因素 4
(一)在舞蹈编创中题材的选择 4
(二)在舞蹈编创中音乐的选择 4
四、舞蹈《宝宝会走了》中音乐的选择在编创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5
(一)音乐的选择在少儿舞蹈编创中的应用 5
(二)音乐的选择在少儿舞蹈编创中的重要性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学习少儿舞蹈的儿童越来越多导致少儿舞蹈备受关注,少儿舞蹈作品也层出不穷,所以更要求编导编创出来的舞蹈作品无论是选材、音乐、舞蹈语汇等方面都应该根据少儿的身心发展特征来进行编创。在音乐方面更是要选择一些节奏感强、旋律易记、形象感强等特点的音乐。这样的少儿舞蹈作品才能够真正的被少儿所认可,才能够起到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情操的作用。
研究意义
通过了解音乐对舞蹈的重要性和对于少儿舞编创成功的重要性,从而要从少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角度出发来选择音乐,能够以人为本的编创作品。这样编创出来的作品对培养少儿对舞蹈的感知、鉴赏节奏和旋律的感受以及可以更好的展现少儿童真童趣的特点有很大的作用,并且合适的音乐对整个作品的完整性以及情节的推动也有很大的作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二、少儿舞音乐的选择应体现少儿身心发展的特征
(一)少儿生理发展特征
在这一时期的儿童身体各个器官与结构功能都有所加强,身体和手都能够自如的做出动作,并且会通过动作去进行一系列的认识活动。在这时他们已经可以自主的组织游戏,在做游戏的同时还能给游戏加入一些有意思的情节并以此展开想象。与此同时他们的活动能力也在加强像一些走、跑、跳、爬的比较大的肢体动作对他们来说毫无难度,但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动作还是没有办法做出。所以在学习舞蹈的时候舞蹈动作的难度还是要趋于简单化,这就决定了在选择舞蹈音乐的时候要选择曲调简单明快的,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并且可以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音乐。这不但可以让他们在做动作时更加自如,也可以在听觉上得到享受,心灵上也能产生同感,仿佛能够立刻进入音乐所描述的情境中去。这时的幼儿活动总是无意识的,比如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够让他们哭起来,而用一些有趣的事情就能够充分吸引他让他瞬间从哭到笑从而忘掉之前的不安。比如在舞蹈《宝宝会走了》中孩子们根据舞蹈的音乐情景做出拥抱、站立行走、摔倒等比较简单的动作,在情绪上表现出时而哭泣时而开心的样子,这些都是编导在通过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并将具有童趣的简单动作和情绪经过提取加工最后加入到作品中以此来表现宝宝在学习走路的过程,里面采用的音乐的节奏和旋律都较为简单熟悉,里面采用的舞蹈动作素材也是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所以配合起来幼儿可以很好地接受驾驭。
(二)少儿心理发展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45岁的儿童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思维能力开始增强,面对周边的事物有无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但他们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上还是比较幼稚,他们只要是感觉到有兴趣有意思的事情就会全身心投入,相反如果他们觉得没有意思的事情,不管你再怎么强调对他们也不管用。与此同时,儿童的模仿能力也在增强,此时模仿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和老师说话的腔调、走姿、常说的话语等等。各种行为动作都显得特别稚气,就比如傣族少儿舞蹈《欢乐的泼水节》中舞蹈动作虽然有民族的风格特点但也难掩孩子们内心的稚气,再加上音乐的每个音符都能使人感受到那种忘我的泼水节场面,让人能够立刻投入到那种情境,所以更能够真实的反映傣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场景。由此可见不论什么样的少儿舞蹈都要从孩子的内心出发,带着“童心”去观察儿童并将儿童日常生活中富有童趣的动作融合并加以提炼,最后加入到舞蹈作品中。比如舞蹈《宝宝会走了》描述了一个小孩子从不会走到会走这样一个成长历程。编导为了真实地展现孩子天真可爱的一面,在观察了这一系列具有童真童趣和身心特征的动作后将这些素材经过加工、提炼,但也没有将孩子那种最天然的气质丢弃掉,所以最后创作出来并展现在舞台上的作品给人的感觉还是那么真实。
三、舞蹈《宝宝会走了》在编创中涉及的两大重要因素
(一)在舞蹈编创中题材的选择
在少儿舞蹈编创中题材的选取是一个作品编创的开始,北京舞蹈学院王玫老师曾经说过:“题材是一个舞蹈作品的先天成分,选材不好或有缺陷,就是先天发育不足,后天努力改造也属‘搬砖型’作品,很难获得成功。”[9]可见作品的选材决定作品的质量。不仅如此编导在深入幼儿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要用心捕捉幼儿的情绪变化以及生理特点,要立足于童心,追求童趣,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创造出适合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舞蹈作品。例如舞蹈《宝宝会走了》中孩子们一出场可爱活泼的装扮一出场就吸引了观众的目光,瞬间引起观众内心的童真感受。并且在舞蹈中孩子们用极富童趣又古灵精怪的表演生动的映射出人生寓意,虽然人生道路曲折,但是家庭的温暖,朋友的帮助能够使我们有勇气克服难关。而且编导抓住了儿童的哭、笑、翻身等一系列素材,把他们经过加工变形就变成了一部贴近生活、融入感情的优秀作品。不仅能够从童真童趣出发而且能够感觉到儿童“真、善、美”的灵魂所在。
(二)在舞蹈编创中音乐的选择
舞蹈和音乐一直都是相互之间难以分离的,在舞蹈作品中不论是人声伴唱还是器乐伴奏,它们都是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舞蹈音乐选择的成功与否影响着一个舞蹈作品的成功与否。在少儿舞蹈编创中要想选择到一个与作品相契合并且适合他们的音乐就必须了解到孩子们对于音乐的喜好,清楚他们的内心需求,关注他们的身心特点。所以当搞清楚了这些在儿童舞蹈音乐的选择上就能选择出符合他们这一年龄段的音乐,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孩子在听后可以有想要跳的冲动。曹尔瑞老师在创作《宝宝会走了》这个舞蹈作品的时候就是看到自己的孙子刚学走路时可爱天真的模样而产生的灵感。他细心观察孩子在学走路时的细节,并抓住了孩子在生活中哭、笑、爬行、拥抱、亲吻、撑地板、翘屁股以及站起来这些简单的日常动作把它们经过加工提炼而加入到作品中使整个作品更加童真童趣。不仅如此曹尔瑞老师还在整个音乐中加入了话外音的成分,比如音乐一开头就有“三翻翻,六坐坐,七爬爬,小宝宝小宝宝会走了......”并且中 间还加入了“妈妈”的声音以及宝宝哭闹的声音等等,这些音乐背景再加上孩子们的舞蹈语汇使整个舞蹈作品高度统一,完全表现出孩子们的“真、善、美”的心灵写照和他们的童真童趣。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