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舞蹈理论课堂中兴趣的培养

摘 要题目中的“舞蹈理论课堂”是指中学的舞蹈作品赏析课堂,或艺术类作品赏析课堂的舞蹈作品赏析部分。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舞蹈理论知识,在理论讲解过程中通过配合作品的播放和分析,让学生在欣赏中轻松愉快的学到有关的舞蹈知识,提升艺术素养和人文修养。既能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又能够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兴趣会促使人不断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学习。本文以舞蹈理论课堂知识培养中学生的兴趣为研究对象,指出当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尝试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目的在于在环境、重视程度、教学方法等方面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兴趣,并引起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树立信心、锻炼意志,达到培养中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的目的。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二、 中学生对舞蹈理论课堂兴趣不高的问题 2
(一) 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不高 2
(二) 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兴趣不高 2
(三) 课下复习效果不好 2
三、 中学生对舞蹈理论课堂兴趣不高的原因 3
(一) 家庭的影响 3
(二) 学校的影响 3
四、 舞蹈理论课堂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
(一) 家庭方面 5
(二) 学校方面 5
结语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题目中的“舞蹈理论课堂” 是指中学的舞蹈作品赏析课堂,或艺术类作品赏析课堂的舞蹈作品赏析部分。目前中学也开始意识到舞蹈知识的重要性,都纷纷开设了舞蹈理论课程,可以很好的提高中学生审美素养,提高中学生创造力,是培养中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像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或者列入高考科目的课程相比,明显要低,整体上缺乏学习兴趣,这使得中学开设舞蹈理论课程的目的没有达到,效果不好,无法实现帮助学生丰富舞蹈知识、增强艺术感受力、提升人文素养的作用。
(二)研究意义
本文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对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前存在的学生兴趣不高的问题进行关注,通过梳理问题的所在、分析问题的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上舞蹈理论课的兴趣,使开设这门课的目的真正能够达到。具体而言,研究中学舞蹈理论课学生兴趣培养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
1.提升舞蹈理论的授课质量
只有认清了学生目前学习舞蹈理论课程兴趣不高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所在,并且尝试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对策,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舞蹈理论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改善学习的效果,提升舞蹈理论课的授课质量。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每一种舞蹈种类都有其深远的发展历史,包含着厚重的理论支撑。具备了丰富的舞蹈理论知识,才可以更深刻的领会舞蹈在思想中的内涵和艺术之中的感染力,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审美价值观念,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重复的模仿只是技术而不是艺术。正是由于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实践的完美结合,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黄豆豆才创作出《雀之灵》、《醉鼓》这样充满着美的张力的舞蹈艺术。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力的提高,从而增强创造美的本领。
中学生对舞蹈理论课堂兴趣不高的问题
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在课前都会找出书本或者翻阅资料提前预习像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的相关内容,对不理解的提前做好标记或请教老师。但是对于舞蹈理论课程,学生一般不会在课前就自主去寻找一些相关的读物或材料,选做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即便是有所预习,也无法自主、正确地选择合适的预习材料。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舞蹈理论接触较少,知识领域较窄。不能自主的去了解舞蹈理论知识等相关内容,更不要说对舞蹈理论课堂的兴趣了。
(二)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兴趣不高
学生不欢迎在舞蹈上讲授过多的理论知识。大多数学生认为舞蹈课和体育课的类型相仿,过多的教学让人没有兴趣。这方面可能受到目前课堂上以知识讲授为主的负面影响,理论一词让中学生在情感上不易接受。导致听课状态不好,与老师的提问等课堂环节设计配合不好,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注意力不能始终高度集中,有的干脆做起其他课堂的作业等。
课下复习效果不好
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不如其他主课那样认真、回答时的书写不够详细和端正,不主动去复习知识点,导致记忆效果不佳。当再次上课老师提问上节课的问题时大部分学生都是一知半解,有的学生甚至忘记了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的这种情况日积月累,随着知识的由浅入深,前面和后面的知识缺乏联系,就更加的失去了学习兴趣,课下复习效果不好。
三、中学生对舞蹈理论课堂兴趣不高的原因
(一)家庭的影响
1.家长缺乏正确的引导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与其他阶段相比,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有突出改变。情绪浮动较大,学习目标不够理性,需要家庭的关心与引导。许多家长过于急功近利,以重点大学为成长导向的单一培养目标,不能容许学生有任何其他方面的心思,过于重视孩子主课的学习,家庭把成绩优异放在第一位。在学习的压力下,造成了许多优秀学生仅仅跋涉在书山题海之间,局限于班级名次之中,而没有引导孩子同样重视舞蹈知识的学习,无形中扼杀了许多学生学习舞蹈知识的兴趣,不知道提升孩子的艺术感觉与人文修养对孩子在长远发展上更重要。
2.家庭缺乏良好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氛围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粒种子,那么家庭就是肥沃的土地,家庭氛围就是水和空气。家庭氛围是一个家庭的精神环境,它是无形的,但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家庭没有为孩子营造出良好的文艺氛围,家长也少有这方面的爱好,也没有刻意的去引领孩子培养这方面的兴趣爱好,孩子从小在家庭中没有得到这方面有益的影响和熏陶,于是也就没有从内在培养出孩子多了解舞蹈文化知识的兴趣来。
(二)学校的影响
1.升学的压力大
教育是百年大计,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但是,现在社会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教学质量能够当时见效的只有学习成绩,“以成绩论英雄”,特别是主课的成绩。这一观念导致学生学习只能以主课为重点,采取“题海战术”,以时间换成绩,无法在舞蹈理论知识课程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精力,教师配备、教师待遇、教学时间等方面都受到诸多限制,只重视主课而不重视舞蹈理论课程,自然也无法系统学习舞蹈知识的内涵。
2.学校教学的不重视
在升学压力之外,部分开设舞蹈理论课程的学校指导思想不够明确。重形式走过场,只重视开起这门课而不重视实际的教学质量。有的学校把舞蹈理论课程仅作为学校素质化教育成果的外在体现,在上级视察、同行参观时以说课的形式作为特色展示,只追求外在形象表象,不研究其课程内涵。有的学校本身师资力量、硬件设施不足,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要求下开设舞蹈理论课程,存在消极应付心理,只把舞蹈理论课程当作课后的休闲科目,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根本无法保证舞蹈理论教学。
3.教师授课方法欠科学
伴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动,多地、多校呈现出教育评价体系多元化、课程设置层次化的崭新局面,部分教育理念先进的地区和学校已经开设了舞蹈理论课程,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舞蹈理论课程进校园,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在中学舞蹈理论教学中,部分学校仅仅出于展示本校教育成果的目的,并没有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作为出发点,研究中学舞蹈理论教学的专业书籍比较缺乏,教师在教学中缺少理论指导,没有科学的舞蹈教学理论框架体系,特别是教学方法不够科学有效。以上问题导致在开设舞蹈理论课程的学校中,舞蹈理论教学教法受到忽视,加上理论本身的枯燥无味,学生对学习舞蹈理论兴趣普遍不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12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