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扇子在汉族民间舞中的运用

摘 要中国使用扇子的历史最早的可上溯远古禹舜时代,在明代就出现了“舜始造扇”的记载。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扇子已经不仅仅是用来煽风的那种传统的生活用品了,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扇子的用途广泛,并且逐渐向艺术品和收藏品转化。汉族民间舞中扇子在诸多舞蹈道具中占领主导地位,汉族民间舞是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们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与升华。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将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通过富有艺术形式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而且汉族各地生活习性不尽相同,也使汉族民间舞形成不同的舞种和风格。由于扇子本身具有的特殊寓意,也是阐述舞蹈作品社会背景的重要手段,是民间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扇子在汉族民间舞中的运用,发掘扇子在汉族民间舞中的艺术价值。
目 录
一、 绪论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1
二、扇子的介绍 3
(一) 扇子的来源 3
(二) 扇子的寓意 3
三、 扇子在民间舞中的运用
(一) 扇子在山东秧歌中的运用 4
(二) 扇子在安徽花鼓灯中的运用 5
(三) 扇子在云南花灯中的运用 5
四、扇子在汉族民间舞蹈中的意义 7
(一)扇子在汉族民间舞蹈动作中的意义 7
(二)扇子在汉族民间舞蹈造型中的意义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扇子在汉族民间舞中具有重要地位
汉族民间舞是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们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与升华,扇子是汉族民间舞蹈的主要道具,对汉族舞蹈作品塑造艺术形象和表达艺术情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汉族舞蹈表演中的重要表现手段。
2.不同风格的汉族民间舞中扇子的使用有所差异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将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通过富有艺术形式的肢体语言来表达。由于汉族各地生活习性不尽相同,使得汉族民间舞形成不同的舞种和风格。本文从汉族道具扇子出发,将论点细化到汉族民间舞的不同风格中,其中包括山东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安徽花鼓灯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及云南花灯。
3.扇子对于汉族民间舞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和分析扇子在汉族民间舞中的应用,通过对比和讨论道具扇子在不同汉族民间舞风格中的不同特点和运用,发掘扇子的审美特征和其在汉族民间舞中的艺术价值,使其不断发展,展现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可帮助展现灿烂的汉族舞蹈文化。
(二)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汉族民间舞中扇子在诸多舞蹈道具中占领主导地位,在不同的民间舞舞种中,人们最常使用的道具是扇子,它是阐述舞蹈作品背景中最重要的手段,并且是汉族民间舞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了解、研究扇子在汉族民间舞中的使用价值,有助于更好的展现汉族民间舞的艺术内涵,增进汉族民间舞的进一步发展。
2.实践意义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舞者更好体会和理解扇子在汉族民间舞中的专业价值,更加深入了解其意义,可以将其理论知识积极的运用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中,能够更加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专业的水平,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舞蹈表现力更上一层楼。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收集和整理有关扇子和民族民间舞等相关的资料文献,作为论文的理论依据,并确定自己的探究思路。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项目工作人员通过对受访者的其他非语言行为的观察获取信息的方法。通过观看相关舞蹈视频和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对于道具的把握和使用。
3.对比法
对比法:通过观看不同山东秧歌作品的视频并分析,对比扇子在不同汉族舞蹈作品中的功能及表现。
二、扇子的介绍
(一)扇子的来源
早在殷代的时候,就有人采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为材料进行制作,并且起名为“障扇”,这是“扇”字里有个“羽”字的最早的由来。当时,扇子的作用并不是扇风取凉,而是帝王在外出巡视的时候用来遮阳挡风避沙的。在西汉以后,人们才开始用扇子来乘凉并普遍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变成夏天取凉的必备之物。明朝里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清朝里“扬州八怪”与常州有名书画家浑南田,全部有优秀的扇面书画作品,并流传至今。我国扇子的历史有丰富的内涵,是民族文化一个级成部分,扇子和竹文化、佛教文化的联系紧密。西汉时候,对称"合欢扇"(又称宫扇、纨扇、团扇),它的形状是圆的,合欢扇的风格为扇面都是纯白用扇字的扇柄当中轴,两边都是一样的月亮形状,纨扇用竹木当扇骨,扇子的面是圆的或者是椭圆的,以薄的丝绢制作。中原地区制作的纨扇最有水平,具备"齐纨楚竹"的说法,意思是山东绢与湖南竹制成扇面得纨扇。汉代特别风行这样的纨扇,还有很多人作诗称赞它,像班婕得扇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这种对称式团扇广受欢迎,并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传统风格的扇型。三国的时候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手中的羽扇是其标志性的象征。羽扇在那时盛行起来,特点是出风缓软,不入腠理。在东汉,羽扇发生了改变,制作材料也加入了丝、绢、绫罗之类的,称作“合欢扇”。扇子在中国的使用至今已经有了3000多年的历史。
(二)扇子的寓意
扇子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古代诗人用扇子展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杜牧写的“轻罗小扇扑流萤”突出女孩欢乐活泼的情感态度,古诗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生动地再现了一代人物的风范。王建的《调笑令》中漂亮的姑娘以扇遮面,文中借用扇子挡脸的动作进行描述反映漂亮姑娘的悲伤。“夏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一柄小扇子,突出了那些所谓的公子王孙的可耻面目,通过轻摇扇子这个动作描写出他们坐收其成的悠闲使得那些被压迫者看起来更为卑微可怜。一些文学作品用扇子比喻人,当成有情人之间的情感寄托,《桃花扇》里面侯方域赠送李香君“宫扇一柄”,相约直到永远。那之后李香君抵制邪恶,用鲜血染红了那把扇子,经通过杨龙友染色,把他变为一把桃花扇。《空城计》里诸葛亮手中拿一把羽扇轻轻摇动,表达出,其指挥镇定、胸有成竹的态度。扇子在舞台上的使用多种多样,仅是折扇使用的姿式就有70多种。后来,扇子成为了道具中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被广泛使用于舞台之上。影视剧、舞台剧、舞蹈艺术中扇子经常被使用,以突出表演的背景、特点以及表现人物的个性。其中在舞蹈艺术中,扇子的使用最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6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