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赣南采茶戏的舞蹈表演艺术特色

目 录
一、前言 1
二、赣南采茶戏概述和表演特征 3
(一)赣南采茶戏概述 3
(二)赣南采茶舞的表演特征 4
三、赣南采茶戏中旦角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 5
(一)“绕” 5
(二)“挥” 6
(三)“扭” 6
(四)“颤” 7
四、 赣南采茶中旦角舞蹈的表演特色 7
(一) 旦角的艺术特点 7
(二) 旦角的舞台表演及音乐特点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0
一、前言
赣南采茶戏作为江西地区独特的戏曲形式,体现了客家人独特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把客家文化和生活习俗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给世人。客家人最早在秦汉期间就来到赣南地区,在迁徙的过程中接触和融合了中原汉族文化,又经过采茶戏的表演艺术家不断地改进,才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而又独具特色的赣南采茶戏。赣南也被成为“客家人的摇篮”。赣南采茶戏因为有着其独具特色地域特色,对其的发展与传承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科学发展的进步,采茶舞蹈逐渐落后以时代发展的步伐,现在的赣南采茶戏已将不见了往日的辉煌,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也减少了客家人对采茶戏的关注和青睐。所以对赣南采茶戏的研究以及对传承与发展的关注也就显得愈发重要。
二、赣南采茶戏概述和表演特征
(一)赣南采茶戏概述
赣南采茶戏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形式向世人呈现着客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是客家先民用他们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创造出来的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赣南采茶戏给观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艺术体验,是客家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也是客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成部分。赣南采茶戏最早起源于采茶歌,后来逐渐加入了舞蹈的形式,形成了独特的“采茶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一艺术形式,伴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参与,其内容以及唱腔等表演形式的不断创新,才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赣南采茶戏。
(二)赣南采茶舞的表演特征
“三奇三绝,三腔一调”是赣南采茶戏中最为独特的表演方式。在赣南采茶戏中仅仅表现底层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与爱情,并没有才子佳人以及宫廷场景,是为一奇;在采茶戏中有很多模仿动物的动作,此为二奇;歌舞戏相随相生,因此被人称为地方歌舞剧,此为三奇。三绝就是赣南采茶戏中的矮子步、单水袖、扇子花。三种舞蹈形式在采茶戏中相互配合,就形成了赣南采茶戏这一独特的表演形式,也使赣南采茶戏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赣南采茶舞戏经过一代代客家艺术家的不断改造,取精去糟,经过不断的艺术加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艺术。
1.女高男矮特色男子矮子步
只有在赣南采茶戏中的才能观赏到女高男矮的这一独特的表演方式。这种表演方式是由客家男女的工作分工不同造成的,在客家男女劳作时,女子是在山上采茶,装满茶叶的担子则由男子担下山,这才形成了舞蹈表演中男女不处在同一个空间之内。在矮子步的表演中,演员需要蹲下身子,眼睛盯着前方,形成驼背屈膝的状态,但是要求背与地面呈现垂直状态,这是矮子步对演员最基本的要齐也是矮子步的基础动作。在表演过程中不能展现的步伐僵硬,要保持步子前后移动的稳定。矮子步对演员的要求很高,除了上述的脚步身姿的要求之外,还要在表演中加上手臂和手腕上的动作,在长时间保持蹲姿的情况下还要保持步伐身姿的轻盈,以及在表演中所展现的情绪和眼神的配合,这就要求矮子步的表演者有很强的身体素质,并且还需要长期的稳定的锻炼。这独特的表演形式使得赣南采茶戏更具有特色,也使赣南采茶戏具有了更高的观赏性,使得采茶戏在众多的舞蹈体系中熠熠生辉。
2.独一无二的单臂水袖
赣南采茶舞的单臂水袖十分奇特,它打破了常规的双水袖的表演方式,以单一的左臂袖的表演方式展现了独特的舞蹈动作。这也体现了赣南采茶舞中的高难度表演技巧,在这种单臂水袖舞中需要表演者同时动用身体胳膊多个部位一起舞动,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展现单笔水袖的舞蹈动作。在赣南采茶戏水袖舞的表演中演员还会利用水袖实现对动物和动作的模仿动作;例如,舞动的时候像是龙头凤尾,垂下的时候像马腿,摆动的时候像狗尾等。在水袖舞的表演中,很多情况下都渗透着这劳作时的场景,有很多动作都是模仿劳作时的擦汗动作而延伸而来的。单臂水袖舞再配合着矮子步使得赣南采茶戏更具有趣味性以及观赏性,使得观众加深了对赣南采茶戏的喜爱。
3.手中必备的花扇子
花扇子作为采茶戏中的重要道具,在赣南采茶戏的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赣南采茶戏中的舞蹈动作都是来源于生活,采茶戏花扇子的动作自然也不会例外。在赣南采茶戏的表演中,不论男女老少手中都会拿着画扇子,画扇子在采茶戏的比拟的工具也有很多,例如生活中用到的刀具、鞋底、水瓢或者挖竹笋的铲子等。舞动起来活灵活现,犹如真的一般。在采茶戏中,光是扇花的基本动作就有二十多种,有风车扇、转扇、削扇等基本动作和表演形式。在赣南采茶戏的表演过程中,脚下矮子步,左手水袖,右手持画扇,赣南采茶戏三绝的表演形式立马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三、赣南采茶戏中旦角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
(一)“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绕”在赣南采茶戏的旦角中有着很多的运用,“绕”作为赣南采茶戏中旦角的基本功,其中男女有不同的步法,同时需要和丑角配合进行,一般情况下步伐由慢到快,在“绕”的过程中配合着身体的动作,结合着表情。
赣南采茶戏中的“绕”在演员进场和转场的时候也会经常出现,在演员表演“绕”时可以使得不同场景的切换变的自然。在采茶戏中,旦角可以通过水袖、画扇等相结合表演,用来丰富“绕”的表演形式。同时“绕”在舞蹈的过渡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绕”的动作来转接下一个动作,就不会有明显的跳跃感觉,使得舞蹈动作更顺畅。它可以同时体现表演者的含蓄和刚劲,能给观众带来美的视觉享受。
(二)“挥”
“挥”一般情况下是指采茶戏中表演者“挥水袖”的动作。但在采茶戏中,旦角其实是不使用“水袖”的,所以旦角的“挥”是指旦角演员在手里拿着扇子或者手帕的时候来体现“挥”的动作。在采茶戏旦角表演“挥”的动作时要注意阳刚中带着柔美。在表演时表演者要举起手臂,不停的挥动,同时结合抛甩等动作,形成一系列整套的动作,在采茶戏的很多曲目中都含有“挥”的动作,这一动作给采茶戏带来了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表达了独特的含义。
(三)“扭”
“扭”这一动作特点需要赣南采茶戏的表演者有一个很灵活的腰部,要想表现出“扭”的形态特点需要表演者可以灵活自如的控制腰部的动作。腰部和气息的控制,是表演者“扭”的动作做得好坏的关键。在表演中旦角需要专业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熟练掌握“扭”的技巧,因为在旦角的表演中,表演者不仅要结合“矮子步”、“单筒袖”和“扇子花”之间的相互配合,不仅这样还要在“扭”动作的同时配合着演唱,只有掌握腰部的动作运用,才能展现出旦角的舞姿的婀娜多姿,只有对气息很好的掌握,才能使表演者在舞动的同时还能很好的唱出来。只有表演者实现了动作技巧的熟练运用以及对气息的绝对把握,才能更好的将身姿和唱腔很好的结合,掌握节奏的律动,更好的展示赣南采茶戏的表演效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19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