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盘鼓舞的审美特征
Key words: Han Dynasty; Drum Dance; technique innovation; emotional expression; image creation 目 录
绪论
一、 汉代舞蹈的发展 1
(一) 汉代舞蹈的总体概况 1
(二)《盘鼓舞》的发展 1
二、《盘鼓舞》的审美特征 2
(一)技巧创新 2
(二)意向创造 2
(三)情感表现 3
三、《盘鼓舞》的影响 4
(一)对汉代舞蹈的影响 4
(二)对后世舞蹈的影响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绪论
俗话说,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早在很早的时期就有了舞蹈,历史在不断的前进,舞蹈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其中,汉代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开明这些都为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使汉代的舞蹈不断地向前发展进步,在古代舞蹈史上独树一帜。汉代的舞蹈种类十分的丰富多样,都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一、汉代舞蹈的发展
(一)汉代舞蹈总体概况
汉代时期的国力昌盛,政治力量也不断的扩大,延伸到了边疆的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在进行学习与借鉴,当然也包括了少数民族的乐舞文化。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交流,因此奠定了汉代舞蹈繁荣发展的基础。
汉代,是一个发展开明的朝代。学习并且崇拜歌舞已成为汉代社会的一种文化习俗。舞蹈早在汉代时期就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高兴时跳舞,悲伤时也跳舞,用舞蹈来释放自己的心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表达自己的感情。汉代的自娱舞蹈,就是豪门贵族的日常喜好,闲来无事就跳舞来自娱。汉代的舞蹈种类十分丰富多样,但在汉代这繁多的舞蹈种类中,最具有时代特色的还是《盘鼓舞》。
(二)《盘鼓舞》的发展
《盘鼓舞》是汉代舞蹈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汉代种类丰富的舞蹈中十分的突出,在舞蹈表演当中包含有大量的技术技巧。《盘鼓舞》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舞蹈动作和技术技巧完美结合;《盘鼓舞》的第二大特点是美丑相交,以优美的舞姿来吸引观众,以丑角的动作来娱乐观众,制造喜剧气氛;此外,舞者完美地将轻柔与力度融为一体,有刚有柔,美感丰富。
《盘鼓舞》不仅仅是一个舞蹈,它也是一种表演形式。之所以称这类舞蹈为盘鼓舞是因为在表演过程中所使用的道具是盘子和鼓。盘、鼓的数量、摆放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舞蹈动作的变化以及表演者技艺的高低程度做相应的调整。《盘鼓舞》最有别于其他舞蹈的地方在于,舞蹈演员既要完成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同时还要融入舞者自身的情感,将舞蹈的美感和意境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在汉代众多的舞蹈种类中,《盘鼓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在技巧创新、意象创造、情感表现三个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详细的叙述。
二、《盘鼓舞》的审美特征
(一)技巧创新
在汉代,舞蹈的表演时常受到种种外部因素的制约,因此常常与“百戏”中的许多节目相结合演出。汉代舞蹈技艺结合、技艺并重的特点,在一定水平上影响了当时舞蹈的发展。《盘鼓舞》是这类舞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从现如今保存下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盘鼓舞》在原有舞蹈动作的基础上中加入了许多具有高难度的杂技技巧,将这些技术技巧与舞蹈本身的形式相结合,这在中国古代舞蹈史上可是难得一见巨大的创新,形成了一种新的舞蹈动态形象。傅毅的《舞赋》中就有写到舞人在盘、鼓上快速而准确地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如:“及至回身还入,迫于急节,浮腾累跪,跗蹋摩跌[2]。”还有“漼似摧折搦纤腰以玄折,嬛倾倚兮低昂[1]”的句子,像是对舞人折腰动作的描写[2]。这样精彩的表演在汉代以前是不曾出现过的,为汉代的舞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采,也为后代的舞蹈发展开辟了道路。
图一
剧目《抢鼓》可以说是汉代盘鼓舞生动形象的再现,编导通过对古代历史,画像石等相关资料的深入研究分析,编创了《抢鼓》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剧目,完美的将杂技技巧和舞蹈融合在一起。在作品中舞者两脚立于鼓上,连续不断地变化舞姿,舞者一会是踩在鼓起舞,身体好似一轮弯月,一会身体又倾斜站在鼓上,一会好似一阵旋风踏鼓飞起,一会又腾飞而起又跪在鼓上,高超的舞蹈技巧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使观众在观看整个舞蹈作品时都充满了激动的心情,同时也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舞蹈与杂技的完美结合。
(二)意象创造
本篇论文前有提到《盘鼓舞》有独舞和群舞,但主要以独舞为主。独舞最重要的是在于展现舞者的技巧与能力。《舞赋》原文中就有对舞者的高超技巧的描写,其中就有两句话分别描绘了男舞者的挺拔舞姿,女舞者的柔美舞姿,十分的生动形象,完美的将男子的威武与女子的柔美结合并勾画出一幅有山有水的舞蹈意象。除此之外,《舞赋》中的“其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1]”,“其少进也,若翔若行,若竦若倾[1]”,“兀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赴度,指顾应声[1]”,从这些诗句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盘鼓舞》对表演者的要求是极高的,演员需要在盘、鼓上踏出不一样的节奏,一会儿昂首折腰双脚踏鼓,一会儿腾空而起,跪倒在地,这便要求表演者既需具备精湛的技术技巧又需具备表演能力。[1]
群舞在表演中大都是充当绿叶的角色,用来配合并且衬托独舞,使整个舞蹈看起来更加的具有表现力。另外,在表演过程中群舞可以为独舞营造环境,烘托氛围,其最重要的作用是突出强调整个舞蹈的风格特点。“翼而悠往,掩复辍已。及至回身还入,迫于急节[1]”、“纤縠蛾飞,纷缈若绝。超逾鸟集,纵弛殟殁。委蛇姌袅,运转飘忽[1]”等,这些都是通过丰富变化的舞蹈队形来营造意象[1]。这些诗句大概就是在描写,舞人们从整齐的舞蹈的队形排列到不断地变化队形位置,塑造出一幅轻盈、悠然的舞蹈意象。舞蹈队伍一会儿戛然而止,一会儿又忽然开始舞蹈,一会儿又瞬间舞蹈队形分散开来,舞者遍布整个舞台,轻薄的罗衣就好像五彩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其动态变换不断,好像云朵被风吹散一般。为日后《盘鼓舞》在意象创造方面做了铺垫。
图二
(三)情感表现
前面一直在强调《盘鼓舞》不同于其他的舞蹈的地方是因为在舞蹈中加入了技术技巧,但表现技巧并不是舞蹈的唯一目的,在舞蹈中最注重的还是舞者情感的传递与表达,舞蹈中的技术技巧只是为了更好更充分的表现情感所采用的一种方式。
由于《盘鼓舞》更加强调注重情感的表现,所以这就要求舞者需要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达到舞蹈表演的要求,通过艺术化的人体动作来传情达意,抒发情感。例如:舞蹈作品《相和歌》,就是情感表现的完美写照,舞台上20位少女身着轻纱罗裙,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怀着即将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一边脚踩着鼓一边配合着音乐,边歌边舞,用优美动人的舞姿尽情抒发对春天的期盼与眷恋。从这个舞蹈作品就能看出《盘鼓舞》在强调技术技巧的同时,也同样注重舞蹈情感的抒发。
参考文献
绪论
一、 汉代舞蹈的发展 1
(一) 汉代舞蹈的总体概况 1
(二)《盘鼓舞》的发展 1
二、《盘鼓舞》的审美特征 2
(一)技巧创新 2
(二)意向创造 2
(三)情感表现 3
三、《盘鼓舞》的影响 4
(一)对汉代舞蹈的影响 4
(二)对后世舞蹈的影响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绪论
俗话说,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早在很早的时期就有了舞蹈,历史在不断的前进,舞蹈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其中,汉代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开明这些都为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使汉代的舞蹈不断地向前发展进步,在古代舞蹈史上独树一帜。汉代的舞蹈种类十分的丰富多样,都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一、汉代舞蹈的发展
(一)汉代舞蹈总体概况
汉代时期的国力昌盛,政治力量也不断的扩大,延伸到了边疆的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在进行学习与借鉴,当然也包括了少数民族的乐舞文化。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交流,因此奠定了汉代舞蹈繁荣发展的基础。
汉代,是一个发展开明的朝代。学习并且崇拜歌舞已成为汉代社会的一种文化习俗。舞蹈早在汉代时期就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高兴时跳舞,悲伤时也跳舞,用舞蹈来释放自己的心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表达自己的感情。汉代的自娱舞蹈,就是豪门贵族的日常喜好,闲来无事就跳舞来自娱。汉代的舞蹈种类十分丰富多样,但在汉代这繁多的舞蹈种类中,最具有时代特色的还是《盘鼓舞》。
(二)《盘鼓舞》的发展
《盘鼓舞》是汉代舞蹈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汉代种类丰富的舞蹈中十分的突出,在舞蹈表演当中包含有大量的技术技巧。《盘鼓舞》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舞蹈动作和技术技巧完美结合;《盘鼓舞》的第二大特点是美丑相交,以优美的舞姿来吸引观众,以丑角的动作来娱乐观众,制造喜剧气氛;此外,舞者完美地将轻柔与力度融为一体,有刚有柔,美感丰富。
《盘鼓舞》不仅仅是一个舞蹈,它也是一种表演形式。之所以称这类舞蹈为盘鼓舞是因为在表演过程中所使用的道具是盘子和鼓。盘、鼓的数量、摆放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舞蹈动作的变化以及表演者技艺的高低程度做相应的调整。《盘鼓舞》最有别于其他舞蹈的地方在于,舞蹈演员既要完成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同时还要融入舞者自身的情感,将舞蹈的美感和意境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在汉代众多的舞蹈种类中,《盘鼓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在技巧创新、意象创造、情感表现三个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详细的叙述。
二、《盘鼓舞》的审美特征
(一)技巧创新
在汉代,舞蹈的表演时常受到种种外部因素的制约,因此常常与“百戏”中的许多节目相结合演出。汉代舞蹈技艺结合、技艺并重的特点,在一定水平上影响了当时舞蹈的发展。《盘鼓舞》是这类舞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从现如今保存下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盘鼓舞》在原有舞蹈动作的基础上中加入了许多具有高难度的杂技技巧,将这些技术技巧与舞蹈本身的形式相结合,这在中国古代舞蹈史上可是难得一见巨大的创新,形成了一种新的舞蹈动态形象。傅毅的《舞赋》中就有写到舞人在盘、鼓上快速而准确地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如:“及至回身还入,迫于急节,浮腾累跪,跗蹋摩跌[2]。”还有“漼似摧折搦纤腰以玄折,嬛倾倚兮低昂[1]”的句子,像是对舞人折腰动作的描写[2]。这样精彩的表演在汉代以前是不曾出现过的,为汉代的舞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采,也为后代的舞蹈发展开辟了道路。
图一
剧目《抢鼓》可以说是汉代盘鼓舞生动形象的再现,编导通过对古代历史,画像石等相关资料的深入研究分析,编创了《抢鼓》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剧目,完美的将杂技技巧和舞蹈融合在一起。在作品中舞者两脚立于鼓上,连续不断地变化舞姿,舞者一会是踩在鼓起舞,身体好似一轮弯月,一会身体又倾斜站在鼓上,一会好似一阵旋风踏鼓飞起,一会又腾飞而起又跪在鼓上,高超的舞蹈技巧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使观众在观看整个舞蹈作品时都充满了激动的心情,同时也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舞蹈与杂技的完美结合。
(二)意象创造
本篇论文前有提到《盘鼓舞》有独舞和群舞,但主要以独舞为主。独舞最重要的是在于展现舞者的技巧与能力。《舞赋》原文中就有对舞者的高超技巧的描写,其中就有两句话分别描绘了男舞者的挺拔舞姿,女舞者的柔美舞姿,十分的生动形象,完美的将男子的威武与女子的柔美结合并勾画出一幅有山有水的舞蹈意象。除此之外,《舞赋》中的“其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1]”,“其少进也,若翔若行,若竦若倾[1]”,“兀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赴度,指顾应声[1]”,从这些诗句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盘鼓舞》对表演者的要求是极高的,演员需要在盘、鼓上踏出不一样的节奏,一会儿昂首折腰双脚踏鼓,一会儿腾空而起,跪倒在地,这便要求表演者既需具备精湛的技术技巧又需具备表演能力。[1]
群舞在表演中大都是充当绿叶的角色,用来配合并且衬托独舞,使整个舞蹈看起来更加的具有表现力。另外,在表演过程中群舞可以为独舞营造环境,烘托氛围,其最重要的作用是突出强调整个舞蹈的风格特点。“翼而悠往,掩复辍已。及至回身还入,迫于急节[1]”、“纤縠蛾飞,纷缈若绝。超逾鸟集,纵弛殟殁。委蛇姌袅,运转飘忽[1]”等,这些都是通过丰富变化的舞蹈队形来营造意象[1]。这些诗句大概就是在描写,舞人们从整齐的舞蹈的队形排列到不断地变化队形位置,塑造出一幅轻盈、悠然的舞蹈意象。舞蹈队伍一会儿戛然而止,一会儿又忽然开始舞蹈,一会儿又瞬间舞蹈队形分散开来,舞者遍布整个舞台,轻薄的罗衣就好像五彩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其动态变换不断,好像云朵被风吹散一般。为日后《盘鼓舞》在意象创造方面做了铺垫。
图二
(三)情感表现
前面一直在强调《盘鼓舞》不同于其他的舞蹈的地方是因为在舞蹈中加入了技术技巧,但表现技巧并不是舞蹈的唯一目的,在舞蹈中最注重的还是舞者情感的传递与表达,舞蹈中的技术技巧只是为了更好更充分的表现情感所采用的一种方式。
由于《盘鼓舞》更加强调注重情感的表现,所以这就要求舞者需要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达到舞蹈表演的要求,通过艺术化的人体动作来传情达意,抒发情感。例如:舞蹈作品《相和歌》,就是情感表现的完美写照,舞台上20位少女身着轻纱罗裙,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怀着即将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一边脚踩着鼓一边配合着音乐,边歌边舞,用优美动人的舞姿尽情抒发对春天的期盼与眷恋。从这个舞蹈作品就能看出《盘鼓舞》在强调技术技巧的同时,也同样注重舞蹈情感的抒发。
参考文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