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当代视野下群文舞蹈的编创源泉

目 录
绪论 1
一、群文舞蹈叙述 1
(一)群文舞蹈的概念特征 1
(二)当代视野下群文舞蹈的特点 2
二、当代视野下群文舞蹈的创作性质 2
(一)广泛的群众性 2
(二)娱乐性与教育性 2
(三)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3
三、当代视野下群文舞蹈的创作源泉 3
(一)以文化内涵为创作源泉 3
1.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导向 3
2.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求编创灵感 3
(二)在时代变迁中寻求创作源泉 4
1.紧贴时代发展要求 4
2.从时代发展趋势中寻求编创源泉 4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
1.从群众生活中汲取编创灵感 5
2.从群众文化中寻求编创源泉 5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绪 论
现代化发展的新时代,开启舞蹈专业大门的院校越来越多,专业舞蹈教育阔步前进,专业舞蹈人才的培养也遍地开花。随着《舞林争霸》、《中国好舞蹈》等大型电视舞蹈节目的播出,人们对舞蹈艺术的普遍认知也上升了新的台阶。从人民群众参与性最高舞蹈比赛——全国群星奖的开展、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群文舞蹈组别的设立,群文舞蹈作为人民大众最受欢迎的一种艺术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不断增长,除了作为欣赏者,人民群众参与群文舞蹈的呼声也日益提高。所以在这一背景下,开启大众口味的群文舞蹈创作是极其重要的,但是群文舞蹈创作又要分析其舞蹈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所以产生了本次论文的探索动机。
一、群文舞蹈叙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群文舞蹈的概念特征
“群文舞蹈”顾名思义就是具有人民群众文化的舞蹈,首先我们可以明确,群文舞蹈的对象是群众,它是人民群众所参与的艺术活动。从历史唯物主义看,人民群众广义的可以理解为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是历史的缔造者,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人民群众也是最根本、最强大的一个群体,
广大的劳动人民主宰者整个社会的进程,所以人民群众是我们国家的主要对象。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所参与的舞蹈文化活动和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真实生活的舞蹈作品我们都可以称其为群文舞蹈,因此群文舞蹈所覆盖的范畴是非常宽泛的。
从整个华夏文明来看,早在夏商时期由于巫风的盛行,民间广泛流传着巫舞这一舞蹈形式,作为广大群众参与性极高的一种祭祀舞蹈,人们广泛的认知为巫舞可以与神对话,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我们今天所说的“跳大神”。这也开启了人类群文舞蹈发展的里程碑;随着人类文明的前进,受儒家乐舞思想的教育,汉代的群众舞蹈对整个社会风气产生和很大的影响。张衡《南都赋》中,描写了汉代就载歌载舞的“跋祭”情景。每年三月三上巳节,人民都会去河水里洗去一年的晦气,祛除灾难,祈求平安。男女老少都会穿上光鲜亮丽的衣妆,开始群众性的歌舞,这对今后的群文舞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元宋时期适合广大市民阶层审美趣味的歌舞孕育而生,“民间舞队”就是人民群众日常所参与的舞蹈形式之一。大家把人文修养、武术杂技注入到了日常歌舞中,深层次的将群文舞蹈推向了文化方向。
时至今日,每逢重大节日,我们街头巷尾所看到的由广大劳动人民自行组织的民间秧歌队,锣鼓喧天庆节日、庆丰收。从精神实质上来讲,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群文舞蹈形式深受大家的喜爱;社会的发展赋予了群文舞蹈新的时代内涵,村居广场上大妈们富有激情的广场舞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广大人民参与性极强的“接地气”群文舞蹈形式也是人们茶余饭后不可忽略的精神食粮;社会的进步赋予了群文舞蹈新的文化内涵,众多舞蹈比赛中,舞蹈编导也不断从广大劳动人民的身边提取反映群众生活、文化的舞蹈作品,这也将群文舞蹈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二)当代视野下群文舞蹈的特点
社会不断前进,时代也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审美情趣也日益提高,各种质的提升使得人们的价值导向有了新的归属。更多的人民群众也从舞蹈艺术欣赏者逐渐的转向群文舞蹈的参与者。这是当代群文舞蹈发展的积极势态,也是群文舞蹈工作者面临的新的挑战。
现如今人们生活相对富足,村居社区中的群文舞蹈发展日趋上升。大多数人们没有较好的舞蹈基本功,没有较协调的肢体动作,没有较专业的老师指导。她们不需要华丽的舞台,不需要绚丽的舞美,也不需要热情的观众。伴着动律十足的音乐,随心起舞,积极的心态使得在参与群众舞蹈艺术的同时独具魅力。但是基层的群文舞蹈几乎都是靠广大的群众自发性的组织、教学、学习录像、编排,使得村居社区的群文舞蹈发展进入瓶颈,很难有更高的突破,长期下来可能会降低人们对这种艺术形式的新鲜感。因此培养更多的群文舞蹈工作者势在必行。
艺术创作水平的提升对当代群文舞蹈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意义,舞蹈编导们也会通过采风体验、观察感受、领悟体味基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从广大群众的日常琐事所映射出来的人文情怀中编创出“接地气”的群文舞蹈作品。这些作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为创作蓝本,通过群文舞蹈作品说群众想说的话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言群众想言之情。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群众生活,了解我们的群众文化,了解我们的群众意识形态。这样我们的广大的劳动人民也会有机会登上舞台展示属于我们自己独特的风采,也促进了当今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二、当代视野下群文舞蹈的创作性质
(一)广泛的群众性
艺术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人们现实生活的写照,舞蹈作为一种群众参与性最高的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人们的文化思想。群文舞蹈的创作理应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在人们精神文明范畴中发展其广泛的群众性。需要编导工作者深入扎根于基层群众生活,结合自身专业素养,以独特的视角捕捉生活中个性与共性并存的意向。一方面在站在群众对现实舞蹈文化的认知提升群众舞蹈基本素质,编创出广大人民群众所能参与的舞蹈作品。再者站在专业舞蹈工作者对群文舞蹈的认知提取群众生活意向,编创出渗透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舞蹈作品。
(二)娱乐性与教育性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生活相对安逸富足,随之而来的对精神的需求也高于物质需求。文化艺术的追求符合共产主义发展的趋势,群文舞蹈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分支中的一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群众在参与舞蹈活动过程中满足心理需求、激发艺术情操、传达审美情趣、提升文化品位。可谓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缺失娱乐怡情的欢畅,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又渗透着较强的教育性。
(三)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群文舞蹈和专业舞蹈是有一定区别,虽然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在本质上群文舞蹈创作是要服务于大众的,也就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另外群文舞蹈的编创的情感表达要直接一些。另外说到这些我们不能不说群文舞蹈创作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群文舞蹈创作要符合时代精神文明的要求。结合时代精神文明要求的主题来完成群文舞蹈的创作。像银川市掌政镇农民文化艺术团编创的舞蹈《抢公爹》,在舞蹈编创和舞蹈表演上都反应了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舞蹈中夸张舞蹈语汇,诙谐的肢体表达,将最真实的情感表达给群众,使群众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感受“孝顺”这一主题。另外这个群文舞蹈在创作的前期中就很明显的表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以群众文化建设为基础的。贴合群众实际的舞蹈实际人物形象及其幽默的舞蹈动作,表现了群众生活的实际。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29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