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大众舞蹈欣赏

摘 要在所有艺术中,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舞蹈欣赏则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如今无论男女老少或文化程度高低都喜欢舞蹈,但由于年龄、爱好、职业等不同,所能接受的舞蹈也不同,而一个好的舞蹈最重要的一点则是能否被大众所接受、所欣赏、所认可。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具体分析舞蹈与大众之间的关系,结合文本的空白和期待视野,从舞蹈欣赏的内容和意义出发,探究舞蹈欣赏。以舞蹈接受者—大众作为突破点,对舞蹈艺术进行研究与分析。
目 录
一、 接受美学概述 1
(一) 接受美学 1
(二) 舞蹈的接受美学 1
二、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舞蹈与大众 2
(一) 舞蹈欣赏的内容与“空白” 2
(二) 舞蹈欣赏的意义与“期待视野” 3
三、 舞蹈欣赏中舞蹈接受者的重要性 5
(一) 舞蹈欣赏的作用 5
(二) 重视舞蹈接受者的意义 4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一、接受美学概述
(一)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是研究文学、研究读者的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姚斯和沃尔夫冈?伊瑟尔,两位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接受美学,姚斯从文学史出发从文学的历史性、期待视野、审美经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而伊瑟尔则是从文本空白、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接受美学从作者、文学作品和读者出发,从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进行了实践,重点关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程度,把读者放在接受活动的主体地位。
(二)舞蹈的接受美学
舞蹈美学是从美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舞蹈这一艺术。关于舞蹈美学的书籍有很多,比如《舞蹈美学》、《舞蹈艺术概论》等。其中舞蹈美学家王元麟的《王元麟论美》从舞蹈的本体来研究舞蹈美学的内容,他认为,欣赏舞蹈首先是欣赏舞蹈动作,而舞蹈动作又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肢体动作,还需要有内容与情感的表达,内容与情感的表达是否丰富,则需要得到社会认可,需要被大众所接受。
舞蹈的接受美学则是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研究舞蹈美学。舞蹈的构成要素是人体及人体艺术,舞蹈所存在的方式是以欣赏者为基础,以欣赏者的接受程度为反映,这正好符合接受美学的理论“读者是第一位”,正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个好的舞蹈,之所以能被大众所接受,不仅仅是优美的动作,动人的旋律,更多的是欣赏者在欣赏舞蹈时所看到除美丽画面之外所产生的共鸣,带来的情感上的冲击,以至于对生活无限的想象与联想。一个好的舞蹈需要观众的再创造,需要舞者和观者一起,赋予舞蹈艺术新的内涵和意义。 二、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舞蹈与大众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看舞蹈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是对整个舞蹈作品的领悟。从接受美学来看舞蹈欣赏,无疑是从大众能接受的角度去欣赏舞蹈,通过大众对舞蹈作品的审美再创造,使舞蹈作品具有其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一)舞蹈欣赏的内容与“空白”
1.舞蹈欣赏的内容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动作为载体的反映和表达社会生活的艺术,欣赏一个舞蹈首先欣赏舞蹈的人物形象,随之对作品产生情感,在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对作品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舞蹈欣赏的内容包括舞蹈形象、舞蹈情感、舞蹈音乐、舞台美术等。通过分析内容,可以了解作品中所呈现的舞蹈艺术,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所要表达的人生意义。如傣族舞蹈《雀之灵》,由舞蹈家杨丽萍自编自演,舞蹈中将人物化成动物,向观众展现了一只与众不同的孔雀,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带给人不同寻常的情感体验。在舞蹈中通过肢体向人们展现出孔雀舒展羽翼随风起舞的情景,通过对孔雀动作的模仿和创造,显示出孔雀不同的状态,创造出一幕幕美丽的画面,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受舞蹈所带来的平静与安宁。
(1)舞蹈形象
在舞蹈中舞蹈形象是整个作品的核心,当一个舞蹈作品呈现在舞台上时,首先看到的是舞者的身体所表现出来的美的动作和韵律。如舞蹈《雀之灵》,以动物“孔雀”为舞蹈形象,通过人体各个关节不同动作及其变化来展示孔雀种种形态,如舞者头部细碎的摇晃,下颚微微轻点,指尖灵巧有力,细腰扭动如水等更是生动的展现出孔雀这一圣洁高傲的舞蹈形象,使孔雀形象更加鲜明,呈现出无限活力。在舞蹈中舞蹈家杨丽萍没有复制,而是在继承传统舞蹈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在现有傣族舞动律的根本上加入现代舞人体运动的特点,给舞蹈增添了新的内容,在传承中推动舞蹈的发展。这一舞蹈形象的创造,使欣赏者在欣赏中更加清楚的了解编者所要表达的实质,带给人们不一样的直观感受。
(2)舞蹈情感
舞蹈是一门有关情感的艺术,当舞者在表演时情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舞蹈中情感的流露,真挚的表达,使舞蹈更具有内涵和意义。如舞蹈《雀之灵》,整个舞蹈在平静中的随心而舞,在祥和中找寻自我,最真挚的情感表达,最真实的情感流露,向我们展现出一只象征着和平、吉祥、幸福的孔雀,将我们带入一个平和的世界。整个舞蹈在向欣赏者表达浓厚感情的同时,也为欣赏者创造出一种“境”,一种静谧、超脱、远离世俗的境界。这种境界让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被物化孔雀的自由与典雅,感受无与伦比的舒适与安宁,感受到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与向往。正是这种情感的表达,在欣赏者内心掀起波澜,直击心灵深处,给舞蹈带来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3)舞蹈音乐
舞蹈与音乐相辅相成,离开了音乐舞蹈无法完全表达出所想表达的全部内容。正是有了音乐的存在,使欣赏者更加接近舞蹈本身。在傣族舞蹈《雀之灵》中,音乐和以往不同之处在于没有使用地方特色乐器,而是选用了一首现代音乐作品《雀之灵》,是由中国著名作曲家三宝谱曲。整个音乐空灵、深沉,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仿佛回归自我,激情的生命在燃烧,时而浓烈如火、时而柔美如水、整个灵魂被诠释、被升腾。三宝将自己对舞蹈的理解融于音乐之中,而舞蹈家杨丽萍又在音乐中诠释舞蹈的美,在这样一首空灵又激昂的音乐中身心一体将孔雀的美尽数展示,舞蹈也随音乐的起伏而跳跃,由静到动,由动又回归平静,带给欣赏者一种震撼,一种力量,久久不能平息。
(4)舞台美术
舞台美术是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表现了角色的外部形象和舞蹈的环境,丰富了舞蹈的内涵,拓展了舞蹈的空间。舞台美术包括服装、灯光、布景等。《雀之灵》中舞者穿着一袭布满孔雀羽毛的白色长裙,让观众一下分辨出舞蹈要表现的形象;舞台上一束圆光照在舞者身上,周围被黑暗笼罩,让观众只关注舞者,所展现出的每一个动作,所营造出得每一种氛围,使观者慢慢进入一种境界;随后灯光变换色彩,舞者展翅起舞,观众也被完全吸引,只留在画面里,随舞者一起向往美好与远方。
2.“空白”
“空白”是由伊瑟尔提出的,所谓“空白”,是指文学作品经过读者阅读之后,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以填充的“未言”的部分,具体是指作品中作者没有明确写出,并向读者所暗示的内容。这就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去添补,把自己引入其中,使作品中未言部分得以确定并为其提供意义。正如舞蹈中也有许多未言的部分,需要欣赏者身在其中,进行想象与思考,感受舞蹈的深刻内涵和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在舞蹈《雀之灵》中舞者用肢体向观众展示了一只不一样的孔雀,把观众带向了如诗如画的意境,在这个意境中任由观众去想象去思考,去体味舞蹈语言带来的美,体味大自然带来的美,体味生活中的美,去感受舞蹈语汇带来的力量,正是如此观者在观看舞蹈美的同时感受到在嘈杂生活中的一丝平静与安宁,进行了心灵的洗涤,只是静静的沉浸在舞蹈中,随舞蹈感受生命的价值,回归生命的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11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