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题材舞蹈的创作趋势

摘 要 用舞蹈构建起现代与历史之间沟通的桥梁,探索红色舞蹈的可开发性,从不同角度揭示它的多样性,使之充满活力与生机并带有鲜明的时代个性。在研究中,文中将红色舞蹈的创作趋势用鲜红的舞蹈作品,对建国前积贫积弱、革命战乱的年代以及建国后百废待兴、民族解放等一系列革命新思潮的涌入作出了最真实、最富有热血和朝气的解答。通过红色题材舞蹈的创作,使舞蹈成为诉说历史的工具,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点,让传统舞蹈与现代舞元素相互融合碰撞,拓宽红色舞蹈的创作道路同时也推动了红色革命精神在当今社会的发展。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1
二、 红色舞蹈的概述 2
(一) 红色舞蹈的内涵、特点 2
(二) 红色舞蹈在社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
红色题材舞蹈创作的革新方向 4
(一) 保持历史继承原则 4
(二) 顺应时代,敢于创新 4
四、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让红色舞蹈迈进新时代 7
(一) 红色舞蹈反映深刻革命本质 7
(二) 唤起红色舞蹈的生命与活力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前言
(一)研究背景
自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以来,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迅速,为了顺应潮流,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在这种追求创新的大时代背景下,继承传统就成了我们当代人的责任与义务。中国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与中国的革命历史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从《东方红》到《中国革命之歌》再到如今家喻户晓的《复兴之路》等,中国的红色舞蹈创作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更是为中国民族的传统精神与文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因此,红色舞蹈的传播在今天就更加重要。此次论文主要围绕红色题材舞蹈的创作趋势来展开论述,在时代的背景下从内容以及形式上着手,依据历史发展来阐述红色舞蹈在创作上的发展趋势。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此次论文的贡献,从创新的观点来看,它开拓了新的方向,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胆尝试传统舞蹈与西方元素的碰撞,并且还丰富了红色题材的创作,使中国的舞蹈传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让更多的年轻人对红色有所关注,对革命历史有所感悟,并且激发自己的爱国精神,以此来捍卫本民族的尊严。
实践意义
红色题材舞蹈创作在理论能够取得突破的同时,在实践上也要有所发展,正所谓理论依附于实践才能够成立。在实践上,从创作方面来说,这一题材的创作拓宽了人们对红色舞蹈的认识,增加了红色舞蹈的创作方向。从编导自身来说,从对外在形式与技法的视觉变化安排,到内在心理与情感的思想上的创造。这不仅为红色舞蹈的道路拓宽了可能性,更是检验一位编导工作者是否成熟与优秀的标尺。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和梳理总结。
作品分析法
对所学选作品进行分析与研究。
二、红色舞蹈的概述
红色舞蹈,是见证我国传统舞蹈文化乃至民族精神的重要依据。它将革命年代的红军精神、部队文化、以及优良的民族作风通过舞蹈肢体来诉说,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崇高信仰通过舞蹈情感得以传递。
红色舞蹈的内涵、特点
1.内涵
红色题材舞蹈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红色文化,目前学术界暂无统一定义。红色舞蹈包括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舞蹈材料。红色舞蹈在中国当代舞蹈艺术的发展中具有鲜明特色和时代内涵,更是当代中国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舞蹈就是中国革命舞蹈,而它所传递的精神正是革命烈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肩负的历史使命。
2.特点
红色舞蹈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背景,它经历了多年的洗礼,有着深厚的精神内涵,受到社会和人民的认可和接受。红色舞蹈的风格继承了一贯的历史传统,人物性格鲜明,一般都以正面角色赢得最终胜利的编排手法来揭示邪不胜正这一规律。在社会上起到了积极的教化作用并传播了红色革命的正能量。通常大多数红色舞蹈都是通过生活典型反映社会现象,并与政治挂钩,彰显时代精神。
红色舞蹈在社会中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1.历史地位
我国一直以来对红舞蹈文化就尤为重视,并且大力支持发展。红色舞蹈从建国前就已经出现,著名的红色舞蹈家吴晓邦先生就曾编创过很多著名的红色舞蹈,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经编创过上百部红色舞蹈作品,不仅为中国的新舞蹈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他的创作思想影响着红色舞蹈在日后的发展。建国后,中国的舞蹈事业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红色歌舞应该是1964年在党中央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的第一部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东方红》的出现在当时中国当代文艺创作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可谓“文革”前期红色舞蹈的最高标准。 此外,红色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在“文革”期间以“样板戏”的形式在社会上得到了空前普及并且成为了保留剧目,至今内在各大剧院上演广为流传,可见红色舞蹈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地影响。
2.作用
首先,红色舞蹈的创作,提升了民族的品格,促进了民族自信,对中国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探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次,红色题材舞蹈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再者,探索红色主题舞蹈的创作,可以有效引导社会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精神。因此,用舞蹈书写历史,传播红色正能量,一方面能够拓宽舞蹈创作的领域和弘扬大众舞蹈文化,另一方面还能够使舞蹈工作者以及舞蹈本身担负起民族重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红色题材舞蹈创作的革新方向
红色舞蹈萌芽于中国近当代,它是中国革命精神的象征,自成立以来,红色舞蹈一直服务于政治,因此,国家对于红色舞蹈的发展尤为重视。从建国前到新中国成立经过改革开放后直到今天我们进入了新时代,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红色舞蹈也已经从阶级革命时期的基本形态发生了变革。
保持历史继承原则
红色舞蹈能够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在中国一直传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与政治在创作上的关系。政治对红色舞蹈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相互的,而非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正确的政治价值,对红色舞蹈的创作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引和导向作用。而错误的政治价值观念,就会对红色舞蹈的创作起到反作用,并且制约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诞生于六十年代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豪迈磅礴的革命气势和雄伟壮阔的图景形象概括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到了1984年,在《东方红》的基础上又创作了它的姊妹篇《中国革命之歌》,这部作品的出台引发了那一时期编导们对红色题材舞蹈作品的创作热潮,因此,众多优秀的红色舞蹈在这一时期被搬上了舞台,并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在2009年,既二者后再一次推出了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这部作品的推出可谓是走在了二十一世纪的前端引领着我们中国的新青年向着革命精神之路前行。《东方红》被誉为中国文艺史上“红色题材舞蹈”的开山之作,《中国革命之歌》作为中国文艺史上第二部“红色经典”之作,而《复兴之路》则算是第三部,这三者被称为红色舞蹈的“三大红色经典”。三者在创作手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且它们共同用舞蹈讲述了中国的革命历史。这三部作品能够有此发展,都是源于继承借鉴了前者的创作经验,深入了解并吸收了中国的革命历史精神,由此一步步升华,并在“红色舞蹈”的创作道路上逐渐走向成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11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