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表演意识在舞蹈中的重要意义

目 录
绪 论 1
一、 表演意识 1
(一)意识到表演意识 1
(二)舞蹈表演意识的特征 1
二、表演意识对舞蹈表演的重要意义 2
(一)表演意识乃舞蹈表演之“根” 2
(二)表演意识乃舞蹈表演之“魂” 3
三、舞剧《风筝》陈晨饰演杨春燕人物塑造与融合 3
(一)人物心理塑造 3
(二)人物角色塑造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绪 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物质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大幅改善和提高,观众在舞蹈表演艺术上的追求也日趋多元化而不是以往的只局限于高超的舞蹈技巧,人们更加注重舞蹈演员本身的情感投入与精神力量的表现,进而能更加将观众带入表演中并感受艺术作品深层的意义,从而使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本文从陈晨饰演舞剧《风筝》杨春燕入手,探讨舞蹈演员在舞台表演中的人物心理角色塑造为基点,探索表演意识对舞蹈表演艺术的重要意义,为培养舞蹈演员的舞蹈表演意识和对表演艺术更加全面深刻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一、表演意识
(一)意识到表演意识
意识是一种心理上的现象反应。 所谓舞蹈表演意识,顾名思义是在舞蹈的表演中融合了个人的意识。通俗地说就指一个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时对舞蹈的内在情感的把握与外在表现的掌控。
(二) 舞蹈表演意识的特征
在整体上, 编创,安排恰当的肢体动作是舞蹈演员极为重要的环节,目的是让观众感受到最佳的效果。但伴随着时代进步在舞蹈艺术行业的迅速发展,舞蹈表演者对表演各方面的要求更高。本文认为,舞蹈表演意识的特征为:以心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舞。“以舞传情 ”方至“情舞共融”
舞蹈是运用人的肢体动作的运动来传情达意的,舞蹈也是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时空的流动,由此可见“情”和“舞”是舞蹈作品是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基础。舞蹈是舞蹈艺术的外表基础构架,“情”是舞蹈艺术表达的灵魂肉体。如果把“舞”看作为作品的现实展现,那么“情”是赋予舞蹈作品生机盎然的灵魂!没有自身的情感投入就不会有好的语言动作,同样的,一个缺乏真情实意的舞蹈演员也不会是一个好的舞蹈演员,只有做到以心造舞,以舞传情才能带来优秀的舞蹈并成就真正的舞蹈艺术。
舞剧《风筝》中的 第一幕,陈晨饰演的杨春燕,在集市和乡里乡亲的感情,质朴,醇厚,乡亲们对春燕的喜爱和春燕对街坊邻里的和睦友善的,像亲人一般的爱。这不仅仅是需要陈晨把导演的创作展现出来,还要把演员自己对角色理解和自己的创作融入到传神入微的舞蹈表演中。把“情”化“舞”中,把真挚的情感融入每一个舞蹈肢体动作里,会让欣赏者感受到这份情。
二、表演意识对舞蹈表演的重要意义
(一)表演意识乃舞蹈表演之“根”
“形神兼备”——陈晨与杨春燕的融合.舞蹈表演的“形”通常是指舞蹈演员的造型姿态、空间流动、服装表情等外在部分。由这些外部分表现的舞蹈意识,也是指表演出来的意蕴、情感、心魄,这无疑是舞蹈表演的“神”。在我看来可以“情舞共融”的另一种说法。“内”等同于“情”,内在的真情实意,而“外”则表现的是“舞”,一种外在的形式。
一位年轻的舞蹈演员要想成为一位有才艺的舞蹈家,就要在长期的舞蹈艺术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培养舞蹈表演意识。舞蹈演员陈晨就是用感情和行动付诸证明。不管在舞蹈还是舞剧中,要想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先思考人物,在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人物。根据这个人物角色而“一举一动”, 而舞蹈。这是陈晨演绎一个作品前要完成的工作。不为动作而动作,而是走内心情感路线。她说“无论怎么演只要感情把控对了,动作都不会别扭,加上每部作品的人物都会有特定的,带有人物色彩的动作,通过不同的情感诠释和节奏分配来演绎。”
在舞剧中,春燕与上川的邂逅到后面的纯真爱情,春燕和父亲的父女亲情,还有春燕对乡亲邻里和睦情,乃至后来弟弟惨死日本浪人刀下的悲痛欲绝,春燕对日本人的憎恨,村民葬身火海,全镇人对日本人行为满腔怒火,陈晨把控人物的心理状态去宣泄演员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情节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是用内心深处情感来演绎角色,刻画了人物形象。活生生呈现出一台视听盛宴,让观众身历其境,跟着人物去体会喜怒哀乐。
(二)表演意识乃舞蹈表演之“魂”
舞蹈以展示人类心灵与情感世界取胜,唐朝称之为“舞以摅情志”,在生活中,心有所感,必然要借助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而舞蹈是人类情感最直接最强烈的手段。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舞蹈是人表现情感最直接和强烈的方式。这就包含了外在部分的造型姿态和内在意蕴感情,用具体的“象”来表达“意”。何以至此?首先。“象”是感性可见的,是一种外表形态,具体的清晰的。“意”是精神性的,不能视觉感觉但能理解、想象,就是一种情感表达,用舞蹈的语言传情达意。
舞剧《风筝》第四幕火灾悲愤舞那段,日寇的入侵和炮火让杨家埠成为火海和灾难现场,人们的惊恐和愤恨相互交织,都用舞蹈演员的动作和表演呈现出来,加上音乐的特效,日本的战斗机如同在观众头顶掠过,炸弹和炮火就在剧院中,硝烟冲火,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观众呈现的好似真的到了受难现场,这种紧迫和愤怒氛围紧紧揪着观众的心,这就构成了“象”,实实在在是可见具体清晰的展现,而这舞剧背后深刻的寓意却让人纵横流涕。这一幕幕悲剧,把舞剧推进了高潮,这些舞蹈具象和场景无不向观众表达“意”。由于舞蹈演员是在表达对于恋人的不舍和心痛,还有对日寇毁灭家乡和亲人的悲愤怨恨,而抒发自己的“心声”,而产生了鼓舞动力的强大精神。观众随着舞蹈演员的灵动表现以及其生动形象细腻的表演变化,加上演员的感染力和舞台美术和氛围的多重冲击下,一起体验着毁家灭国的遭遇, 给观众的体验是观众欣赏感知超越了舞蹈欣赏本身,最终达到“心灵交汇共鸣”。这人物塑造无疑是成功的,当雪花飘落的时候,四周包围着悲怆愤怒,许多观众眼里饱含泪水,舞蹈演员用成熟的表演和娴熟精湛的技巧,诠释了杨春燕一角,倾诉生命历程的感人篇章!
三、舞剧《风筝》陈晨饰演杨春燕人物塑造与融合
(一)人物心理塑造
舞蹈演员需要善于探索人类复杂世界的深刻体验,在创造使用人类行为语言抒情特征,捕捉情感或爱和憎恨倾向的真实感觉,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因此,情绪情感要满足和符合角色定位的作用,通过心理塑造的感情具有代表性的深刻意义和独创的见解。
我认为舞蹈演员把自己的真情实意投入到作品中,用自己的心去舞动,要把自己融合在人物角色上。也就是说,当你自己相信这完全是真的时候,观众才会相信它是真的。如果在表演中自己不投入感情,“淡定”的机械的表演,观众怎么会为之感动呢?所以不诚不动人。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舞蹈演员,他们拥有高超的舞蹈技巧和灵活自如的身体制约能力,但就是难以让观众为之感动,原因在于此。
结论
舞蹈的情感灵魂表达的就是一个舞蹈的精神所在,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很多舞蹈实践和教育中,往往我们所重视的是舞蹈技巧,基本技术技法,动作姿态等,忽略了舞蹈的神韵----舞蹈的表演意识,这需要在表演过程中舞蹈演员充分使用自己的舞蹈的外部肢体动作造型表情等的把握还需要舞蹈内在精神的理解去打动观众,本文从陈晨饰演的舞剧《风筝》杨春燕为例分析了此观点,因此舞蹈演员必须拥有较强的舞蹈表演意识才能使观众感受作品的灵魂,而达到“情感共鸣”这一舞蹈艺术最高殿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19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