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柔与韧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的实际意义
摘 要“柔”是舞蹈者自身具备的柔韧度中的一方面,是指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拉长范围,“韧”则是指肌肉、肌腱及韧带的力量和弹性。“柔”与“韧”是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制约着舞蹈动作能否高质量完成。中国古典舞中的“柔”与“韧”是提升动作难度的必备条件,具备良好的柔韧度,能够提高舞蹈动作质量并且延长肌肉的运动寿命。良好的柔与韧的能力不仅可以使舞姿动作的活动范围扩大、技术技巧的动作幅度增加,还能提高动作表现力和表现手段,有助于肌肉的均衡发展。只有当柔与韧的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才能在用身体诠释古典舞时,感觉到自在飘逸、浑然一体。因此,深入的研究“柔”与“韧”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实际意义这一问题,对古典舞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方法 1
二、中国古典舞中“柔”的训练概述 2
三、中国古典舞中“韧”的训练概述 3
四、“柔”与“韧”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的实际意义 4
(一)“柔”、“韧”在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中的实际意义 4
(二)“柔”、“韧”在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训练中的实际意义 5
(三)“柔”、“韧”在中国古典舞舞台实践训练中的实际意义 6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 谢 10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有其自成体系的美学原则。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千姿百态的舞姿动作能够帮助舞蹈作品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秀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者精湛的专业功底和日常有素的训练,要演绎出“以行传神、神形共依”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中国古典舞动作的质感,就需要经过大量的基础训练。在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当中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柔韧度和形体美,把腰、腿、肩、髋的柔韧、软开度及控制能力解决好,其中柔与韧的能力是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只有当柔与韧的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才能在用肢体诠释古典舞时,感觉到自在飘逸、浑然一体。舞蹈中的“柔”与“韧”是提升动作难度的必备条件,能够提高舞蹈动作质量并且延长肌肉的运动寿命。良好的柔与韧的能力不仅可以使舞姿动作的活动范围扩大、技术技巧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动作幅度增加,还能提高动作表现力和表现手段,同时还有助于肌肉的均衡发展。柔与韧的能力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在中国古典舞中,“柔”与“韧”训练的实际意义这一问题将始终影响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也值得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研究。
(二)研究意义
在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中,柔韧度是舞蹈训练的基础,“柔”与“韧”是进行舞蹈学习和练习的重要条件,也是贯穿舞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现存的研究中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研究角度和层次也不尽相同。本次研究希望能够弥补当前研究的部分空白,力求丰富当前的理论研究。
中国古典舞对舞者的柔韧度要求较高,其中许多舞蹈动作是在具备较好的柔韧度的基础上才能完美体现的,故对于“柔”与“韧”的训练要给予重视。本文对“柔”与“韧”的阐述,意图能够为中国古典舞“柔”与“韧”的实际训练相关领域增添可供参考的观点。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搜集有关的各种类型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梳理,作为立论的启发、论证的辅助和论据的支持。
经验总结法:结合自身的专业艺术实践活动,从自身实际经验中寻找素材和论据,并总结提炼其内部蕴含的理论观点,为论文论点做支撑。
对比分析法:对中国古典舞训练中“柔”与“韧”在不同组合、不同身体部位的意义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丰富论据。
二、中国古典舞中“柔”的训练概述
舞蹈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柔韧度这个词汇,柔韧度是舞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概括来说舞蹈者的柔韧度是其身体的各个关节在不同维度上的活动幅度以及跨关节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和弹性。对于一个舞蹈演员来说,她的腰、肩、腿等部位要具有良好的柔韧度,才能通过大幅度的变换关节角度来完成复杂多变的肢体动作。如果柔韧度较差,完成舞蹈动作时会感到明显的力不从心,在力量、速度或者协调能力上都会受到限制,并且容易导致肌肉或韧带的受损。舞者的柔韧度能够明显的体现在关节的活动幅度上,关节是身体转动的枢纽,是舞者所依靠的运动装置,它具有运动性解剖的特点,但若没有进行系统的柔韧能力的训练,关节的活动幅度就无法淋漓尽致的发挥。而“柔”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关节活动幅度的加大。
“柔”是舞蹈者自身具备的柔韧度中的一方面,是指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拉长范围,当它与韧拆开看时,我们也可以将它理解为柔软,柔软的特性主要是依赖于关节的装置结构和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具备的伸展性,而关节的装置结构是先天的,因此对于柔的能力的训练主要集中在肌肉、肌腱和韧带的伸展上。对于不从事舞蹈的人来说,没有必要去追求关节活动更大的幅度,但是作为舞蹈者则需要身体的各个环节尽可能地完成专业所要求的幅度,而当舞者经过大量的针对性训练,柔的能力发展到较全面、较高水准时,就能够获得柔的能力储备,即一部分超出完成动作的有效幅度的剩余幅度,但是不能因其过分的伸展导致关节过分的松弛无力。
柔的能力除了对颈、肩、胸、腰、髋、踝、腕和脊柱有特殊的要求之外,还兼顾了手部的指关节和脚部的趾关节,而且女子普遍比男子柔软,这是由于其先天的肌纤维伸展性好。当舞蹈者在动作固定的状态下,柔的能力高低便一眼可见。举个例子,在下腰时腰椎表现出的向后弯曲幅度,较为柔软的人向后弯曲的幅度较大,能够双手抱膝、蹬直双腿,反之可能双腿弯曲,手指间与脚后跟的距离过大。再比如前腿的控制动作,髋关节表现出的前屈幅度,柔的能力较好则前屈幅度大,双腿呈现的角度也较大,若是身体关节韧带较硬,腿就难以达到一定的高度。
三、中国古典舞中“韧”的训练概述
舞蹈柔韧度另一方面的含义就是韧的能力,它是指肌肉、肌腱及韧带的力量和弹性,韧带是位于两骨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具有很好的伸展性,能够大大加固关节并且限定关节的活动幅度。比如髋股韧带就制约着髋关节的运动幅度。我们可以将单一的韧的能力简单地理解为各个软组织的韧性,我们已经了解到“柔”的发展有益于提升关节活动范围,那么“韧”的发展则是用来保障已经获得的那部分关节活动幅度能够得到有效发挥,有益于保护关节,减少运动损伤。随着韧的能力的提升,局部纤维容易增厚,但如果肌肉体积过分增大,就会影响关节的活动范围。
在针对韧性的训练中,舞蹈者需要具备足够坚定的意志力,训练方式可以分为主动性和被动性两种,主动性练习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来进行关节周围的伸展活动,提高韧性的同时还兼顾了力量素质的加强。被动性练习主要依靠外力来获得关节能够承受的最大活动范围,在这个过程中甚至会借助器械,以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应该注意的是,无论使用何种训练方法,都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材”是指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都不尽相同,并且韧性的发展还会受到年龄、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从年龄上来看,人在年幼时韧性的可塑性较好,到青春期过后韧性就会开始降低,这也是人的筋骨开始变得不够灵活和舒展的原因。虽然人体的韧性可以通过锻炼获得,但是成年人通过锻炼来增强其韧性不仅要经受较大的痛苦、容易造成肌肉损伤等问题,效果还远远比不上从少年时期就开始了韧性训练的人。由此,柔韧性训练开始的时间最好是在10岁左右。 从温度的影响来看,肌肉是一种具有物理特性的粘弹性体,当身体温度增高时,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也随之增强,此时的韧性能获得提高,所以舞蹈者在课前通常会做一系列的准备活动,比如足够超负荷的拉伸练习,其作用就在于提高肌肉温度,最大限度的发挥韧性。循序渐进的“序”指的是韧性的训练要依据个人的身体素质逐渐增强,不可操之过急,为了求成而猛增训练强度。韧性的训练重在持之以恒,其效果并不在一朝一夕,即使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一旦中断些时日韧性就会迅速衰减。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方法 1
二、中国古典舞中“柔”的训练概述 2
三、中国古典舞中“韧”的训练概述 3
四、“柔”与“韧”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的实际意义 4
(一)“柔”、“韧”在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中的实际意义 4
(二)“柔”、“韧”在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训练中的实际意义 5
(三)“柔”、“韧”在中国古典舞舞台实践训练中的实际意义 6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 谢 10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有其自成体系的美学原则。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千姿百态的舞姿动作能够帮助舞蹈作品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秀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者精湛的专业功底和日常有素的训练,要演绎出“以行传神、神形共依”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中国古典舞动作的质感,就需要经过大量的基础训练。在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当中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柔韧度和形体美,把腰、腿、肩、髋的柔韧、软开度及控制能力解决好,其中柔与韧的能力是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只有当柔与韧的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才能在用肢体诠释古典舞时,感觉到自在飘逸、浑然一体。舞蹈中的“柔”与“韧”是提升动作难度的必备条件,能够提高舞蹈动作质量并且延长肌肉的运动寿命。良好的柔与韧的能力不仅可以使舞姿动作的活动范围扩大、技术技巧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动作幅度增加,还能提高动作表现力和表现手段,同时还有助于肌肉的均衡发展。柔与韧的能力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在中国古典舞中,“柔”与“韧”训练的实际意义这一问题将始终影响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也值得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研究。
(二)研究意义
在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中,柔韧度是舞蹈训练的基础,“柔”与“韧”是进行舞蹈学习和练习的重要条件,也是贯穿舞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现存的研究中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研究角度和层次也不尽相同。本次研究希望能够弥补当前研究的部分空白,力求丰富当前的理论研究。
中国古典舞对舞者的柔韧度要求较高,其中许多舞蹈动作是在具备较好的柔韧度的基础上才能完美体现的,故对于“柔”与“韧”的训练要给予重视。本文对“柔”与“韧”的阐述,意图能够为中国古典舞“柔”与“韧”的实际训练相关领域增添可供参考的观点。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搜集有关的各种类型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梳理,作为立论的启发、论证的辅助和论据的支持。
经验总结法:结合自身的专业艺术实践活动,从自身实际经验中寻找素材和论据,并总结提炼其内部蕴含的理论观点,为论文论点做支撑。
对比分析法:对中国古典舞训练中“柔”与“韧”在不同组合、不同身体部位的意义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丰富论据。
二、中国古典舞中“柔”的训练概述
舞蹈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柔韧度这个词汇,柔韧度是舞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概括来说舞蹈者的柔韧度是其身体的各个关节在不同维度上的活动幅度以及跨关节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和弹性。对于一个舞蹈演员来说,她的腰、肩、腿等部位要具有良好的柔韧度,才能通过大幅度的变换关节角度来完成复杂多变的肢体动作。如果柔韧度较差,完成舞蹈动作时会感到明显的力不从心,在力量、速度或者协调能力上都会受到限制,并且容易导致肌肉或韧带的受损。舞者的柔韧度能够明显的体现在关节的活动幅度上,关节是身体转动的枢纽,是舞者所依靠的运动装置,它具有运动性解剖的特点,但若没有进行系统的柔韧能力的训练,关节的活动幅度就无法淋漓尽致的发挥。而“柔”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关节活动幅度的加大。
“柔”是舞蹈者自身具备的柔韧度中的一方面,是指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拉长范围,当它与韧拆开看时,我们也可以将它理解为柔软,柔软的特性主要是依赖于关节的装置结构和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具备的伸展性,而关节的装置结构是先天的,因此对于柔的能力的训练主要集中在肌肉、肌腱和韧带的伸展上。对于不从事舞蹈的人来说,没有必要去追求关节活动更大的幅度,但是作为舞蹈者则需要身体的各个环节尽可能地完成专业所要求的幅度,而当舞者经过大量的针对性训练,柔的能力发展到较全面、较高水准时,就能够获得柔的能力储备,即一部分超出完成动作的有效幅度的剩余幅度,但是不能因其过分的伸展导致关节过分的松弛无力。
柔的能力除了对颈、肩、胸、腰、髋、踝、腕和脊柱有特殊的要求之外,还兼顾了手部的指关节和脚部的趾关节,而且女子普遍比男子柔软,这是由于其先天的肌纤维伸展性好。当舞蹈者在动作固定的状态下,柔的能力高低便一眼可见。举个例子,在下腰时腰椎表现出的向后弯曲幅度,较为柔软的人向后弯曲的幅度较大,能够双手抱膝、蹬直双腿,反之可能双腿弯曲,手指间与脚后跟的距离过大。再比如前腿的控制动作,髋关节表现出的前屈幅度,柔的能力较好则前屈幅度大,双腿呈现的角度也较大,若是身体关节韧带较硬,腿就难以达到一定的高度。
三、中国古典舞中“韧”的训练概述
舞蹈柔韧度另一方面的含义就是韧的能力,它是指肌肉、肌腱及韧带的力量和弹性,韧带是位于两骨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具有很好的伸展性,能够大大加固关节并且限定关节的活动幅度。比如髋股韧带就制约着髋关节的运动幅度。我们可以将单一的韧的能力简单地理解为各个软组织的韧性,我们已经了解到“柔”的发展有益于提升关节活动范围,那么“韧”的发展则是用来保障已经获得的那部分关节活动幅度能够得到有效发挥,有益于保护关节,减少运动损伤。随着韧的能力的提升,局部纤维容易增厚,但如果肌肉体积过分增大,就会影响关节的活动范围。
在针对韧性的训练中,舞蹈者需要具备足够坚定的意志力,训练方式可以分为主动性和被动性两种,主动性练习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来进行关节周围的伸展活动,提高韧性的同时还兼顾了力量素质的加强。被动性练习主要依靠外力来获得关节能够承受的最大活动范围,在这个过程中甚至会借助器械,以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应该注意的是,无论使用何种训练方法,都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材”是指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都不尽相同,并且韧性的发展还会受到年龄、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从年龄上来看,人在年幼时韧性的可塑性较好,到青春期过后韧性就会开始降低,这也是人的筋骨开始变得不够灵活和舒展的原因。虽然人体的韧性可以通过锻炼获得,但是成年人通过锻炼来增强其韧性不仅要经受较大的痛苦、容易造成肌肉损伤等问题,效果还远远比不上从少年时期就开始了韧性训练的人。由此,柔韧性训练开始的时间最好是在10岁左右。 从温度的影响来看,肌肉是一种具有物理特性的粘弹性体,当身体温度增高时,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也随之增强,此时的韧性能获得提高,所以舞蹈者在课前通常会做一系列的准备活动,比如足够超负荷的拉伸练习,其作用就在于提高肌肉温度,最大限度的发挥韧性。循序渐进的“序”指的是韧性的训练要依据个人的身体素质逐渐增强,不可操之过急,为了求成而猛增训练强度。韧性的训练重在持之以恒,其效果并不在一朝一夕,即使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一旦中断些时日韧性就会迅速衰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