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赣南采茶舞蹈中三绝的动作形态和文化发展
摘 要赣南采茶舞是客家人民的艺术结晶,是客家人民智慧的体现。客家文化孕育了赣南采茶舞蹈,而赣南采茶舞也充分体现了客家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底蕴。本文通过探究采茶舞蹈中“三绝”的形态特征和文化发展,总结对赣南采茶舞蹈未来的传承和发展。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1
二、 赣南采茶舞的文化渊源和表演特征 2
(一) 赣南采茶舞的文化渊源 2
(二) 赣南采茶舞的表演特征 2
三、 赣南采茶舞中“三绝”动作形态特征 3
(一)“矮子步”的形态特征 3
(二)“扇子花”的形态特征 3
(三)“单袖筒”的形态特征 3
四、 赣南采茶舞文化的发展历程 4
(一) 赣南采茶舞的历史演变 4
(二) 赣南采茶舞的传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一、前言
(一)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需求日益提高,但我国仍处于经济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作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赣南采茶戏落后于时代发展。赣南采茶舞融入了客家先辈们生活风貌,习俗习惯,生产劳作等充分体现了客家文化的精髓之在。而这些曾获得无数客家人民青睐的采茶舞蹈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对于赣南采茶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二) 研究意义
赣南采茶戏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的独特审美。本文通过对采茶舞中“三绝”经典舞蹈动作的研究,使人们了解赣南采茶舞蹈的文化历史及独特的形态动作和表演风格,充分向人们展示赣南采茶舞的魅力。使人们认识到赣南客家先辈们如何用其智慧和辛勤的劳作在创造物质文化的同时还给后辈们创造了风格别致的特色歌舞艺术,这成为了赣南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粤、闽文化相互交融的见证,经过时间沉淀已深深扎根于客家文化的土壤里。
(三)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在项目进行的前期,项目工作人员搜集并查阅大量赣南采茶舞蹈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参考其他研究者的经验,更好地完成研究内容论述。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项目工作人员通过对受访者的其他非语言行为的观察获取信息的方法。我们在访谈中会着重观察老人的一些肢体动作、语言表情等,补充在访谈中为获取的信息。
一、赣南采茶舞的文化渊源和表演特征
(一)赣南采茶舞的文化渊源
赣南采茶舞同赣南采茶戏相辅相成,是赣南采茶戏审美和艺术特征的重要体现。它主要发源于赣南的信丰、安远一带客家人民的聚居地。都说艺术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生活,采茶舞蹈艺术也不例外。赣南地区气候和土壤都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早在宋朝时期就盛产名茶。明朝时期,每逢谷雨时节劳动妇女就要上山到茶区采茶,采茶时往往伴随着歌唱,以调动劳动人民积极性增添采茶乐趣,由此便有了“十二采茶歌”。后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新元素发展成“采茶灯”慢慢的演变成了赣南采茶舞。随着赣南采茶舞蹈艺术的不断成熟,也使其成为了使赣南采茶戏独具特色的重要缘由。
(二)赣南采茶舞的表演特征
赣南采茶舞通常采用两旦一丑,或者生、旦、丑角三人的表演形式。赣南采茶舞中有“三绝”,分别是“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这三大经典舞蹈动作,凭此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表演形式。它除了锣鼓之外基本没有别的乐器伴奏,皆采用采茶小调演唱,表演起来欢快风趣,演出多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为主,生活气息和喜剧色彩颇为浓郁,及其受人民群众喜爱。例如《补皮鞋》这个剧目,故事情节都较为简单,但其语言幽默风趣,再加上丰富的唱腔和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体现了浓浓的生活情趣,观众无一不喜爱。赣南采茶舞中幽默风趣的舞蹈动作,使之充满了浓厚的喜剧色彩,常常以喜剧的方式来衬托悲剧的事件,例如《满妹贺喜》这个作品,讲述的两对不匹配婚姻的悲剧,就是采用喜剧手法。这充分体现了客家人民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二、赣南采茶舞中“三绝”的动作形态特征
“矮子步”的形态特征
赣南采茶舞中有“三绝”,就是这“三绝”使得赣南采茶舞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风格。先是风格迥异的“矮子步”。“矮子步”是赣南采茶舞中男演员的基本舞步,顾名思义其风格特点就是要“矮”,每个动作都要在全蹲或者半蹲上进行。其基本的步伐有高、矮步、鸭子步、膝盖步等又有矮、中、高桩之分,要求男演员腰背部挺直,屈膝下蹲,步伐要轻盈,还要保持眼睛平视前方。“矮子步”对演员的基本功要求较为严格,因完成此动作要求演员在长时间的屈膝状态下不仅要保持轻盈的步伐,还要配合手眼动作。而且“矮子步”的诞生也和人们的生活劳作密不可分,每逢采茶时节,男女上山采茶,每当茶女茶篮装满时需茶郎蹲低,以便茶女将茶叶倒入背篓里,长此以往,经后辈艺人们加工运用到采茶舞中,这才形成了“矮子步”,也形成了表演中女高男低的表演形式。“矮子步”动作夸张,每一种步伐都能将人物性格表现得很到位,观赏性极强,是一种美丑相依的独特审美。
(二)“扇子花”的形态特征
其次就是千姿百态的“扇子花”。在跳采茶舞时,无论老幼男女手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扇子。赣南采茶舞中的“扇子花”又分为“单扇花”和“双扇花”。对于采茶舞艺人们来说扇子就同于吃饭的工具一样重要。扇子可以被演员们比拟作任何物体,帮助演员更好地延展四肢,丰富人物性格,表达情绪并丰富情感。采茶舞中的“扇子花”在模拟的形态与许多地方小戏都很相似,但却胜在指法上灵活独特,在不同的剧目上皆能得到体现。扇法种类也尤为丰富,有捏骨扇、探路扇、照影扇等等。表演起来夸张又不失得体,给观众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渲染戏剧气氛。
(三)“单袖筒”的形态特征
最后就是风格别致的“单袖筒”,水袖在我国戏曲艺术和古典舞中运用广泛,虽大多长短不一,但都是双水袖。而赣南采茶舞却与其恰恰相反运用单臂水袖,形成了风韵独特的表演形式。而这种表演形式追其根本依旧与人们的生活劳作离不开,赣南地区气候潮湿炎热,相传从前茶农们生产劳作时,右手采茶,左手一长袖,用作擦汗或作为茶篮。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后被用作采茶舞蹈道具。它的动作也非常丰富,比较常见的有抓袖、穿针引线袖、背袖、绕扇袖、腋下袖等。它加上风格迥异的“矮子步”亦或者是灵活多变的“扇子花”又能给人带来一种不一样的视觉享受。充分体现了“单袖筒”与的独特韵味。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1
二、 赣南采茶舞的文化渊源和表演特征 2
(一) 赣南采茶舞的文化渊源 2
(二) 赣南采茶舞的表演特征 2
三、 赣南采茶舞中“三绝”动作形态特征 3
(一)“矮子步”的形态特征 3
(二)“扇子花”的形态特征 3
(三)“单袖筒”的形态特征 3
四、 赣南采茶舞文化的发展历程 4
(一) 赣南采茶舞的历史演变 4
(二) 赣南采茶舞的传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一、前言
(一)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需求日益提高,但我国仍处于经济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作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赣南采茶戏落后于时代发展。赣南采茶舞融入了客家先辈们生活风貌,习俗习惯,生产劳作等充分体现了客家文化的精髓之在。而这些曾获得无数客家人民青睐的采茶舞蹈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对于赣南采茶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二) 研究意义
赣南采茶戏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的独特审美。本文通过对采茶舞中“三绝”经典舞蹈动作的研究,使人们了解赣南采茶舞蹈的文化历史及独特的形态动作和表演风格,充分向人们展示赣南采茶舞的魅力。使人们认识到赣南客家先辈们如何用其智慧和辛勤的劳作在创造物质文化的同时还给后辈们创造了风格别致的特色歌舞艺术,这成为了赣南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粤、闽文化相互交融的见证,经过时间沉淀已深深扎根于客家文化的土壤里。
(三)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在项目进行的前期,项目工作人员搜集并查阅大量赣南采茶舞蹈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参考其他研究者的经验,更好地完成研究内容论述。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项目工作人员通过对受访者的其他非语言行为的观察获取信息的方法。我们在访谈中会着重观察老人的一些肢体动作、语言表情等,补充在访谈中为获取的信息。
一、赣南采茶舞的文化渊源和表演特征
(一)赣南采茶舞的文化渊源
赣南采茶舞同赣南采茶戏相辅相成,是赣南采茶戏审美和艺术特征的重要体现。它主要发源于赣南的信丰、安远一带客家人民的聚居地。都说艺术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生活,采茶舞蹈艺术也不例外。赣南地区气候和土壤都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早在宋朝时期就盛产名茶。明朝时期,每逢谷雨时节劳动妇女就要上山到茶区采茶,采茶时往往伴随着歌唱,以调动劳动人民积极性增添采茶乐趣,由此便有了“十二采茶歌”。后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新元素发展成“采茶灯”慢慢的演变成了赣南采茶舞。随着赣南采茶舞蹈艺术的不断成熟,也使其成为了使赣南采茶戏独具特色的重要缘由。
(二)赣南采茶舞的表演特征
赣南采茶舞通常采用两旦一丑,或者生、旦、丑角三人的表演形式。赣南采茶舞中有“三绝”,分别是“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这三大经典舞蹈动作,凭此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表演形式。它除了锣鼓之外基本没有别的乐器伴奏,皆采用采茶小调演唱,表演起来欢快风趣,演出多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为主,生活气息和喜剧色彩颇为浓郁,及其受人民群众喜爱。例如《补皮鞋》这个剧目,故事情节都较为简单,但其语言幽默风趣,再加上丰富的唱腔和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体现了浓浓的生活情趣,观众无一不喜爱。赣南采茶舞中幽默风趣的舞蹈动作,使之充满了浓厚的喜剧色彩,常常以喜剧的方式来衬托悲剧的事件,例如《满妹贺喜》这个作品,讲述的两对不匹配婚姻的悲剧,就是采用喜剧手法。这充分体现了客家人民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二、赣南采茶舞中“三绝”的动作形态特征
“矮子步”的形态特征
赣南采茶舞中有“三绝”,就是这“三绝”使得赣南采茶舞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风格。先是风格迥异的“矮子步”。“矮子步”是赣南采茶舞中男演员的基本舞步,顾名思义其风格特点就是要“矮”,每个动作都要在全蹲或者半蹲上进行。其基本的步伐有高、矮步、鸭子步、膝盖步等又有矮、中、高桩之分,要求男演员腰背部挺直,屈膝下蹲,步伐要轻盈,还要保持眼睛平视前方。“矮子步”对演员的基本功要求较为严格,因完成此动作要求演员在长时间的屈膝状态下不仅要保持轻盈的步伐,还要配合手眼动作。而且“矮子步”的诞生也和人们的生活劳作密不可分,每逢采茶时节,男女上山采茶,每当茶女茶篮装满时需茶郎蹲低,以便茶女将茶叶倒入背篓里,长此以往,经后辈艺人们加工运用到采茶舞中,这才形成了“矮子步”,也形成了表演中女高男低的表演形式。“矮子步”动作夸张,每一种步伐都能将人物性格表现得很到位,观赏性极强,是一种美丑相依的独特审美。
(二)“扇子花”的形态特征
其次就是千姿百态的“扇子花”。在跳采茶舞时,无论老幼男女手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扇子。赣南采茶舞中的“扇子花”又分为“单扇花”和“双扇花”。对于采茶舞艺人们来说扇子就同于吃饭的工具一样重要。扇子可以被演员们比拟作任何物体,帮助演员更好地延展四肢,丰富人物性格,表达情绪并丰富情感。采茶舞中的“扇子花”在模拟的形态与许多地方小戏都很相似,但却胜在指法上灵活独特,在不同的剧目上皆能得到体现。扇法种类也尤为丰富,有捏骨扇、探路扇、照影扇等等。表演起来夸张又不失得体,给观众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渲染戏剧气氛。
(三)“单袖筒”的形态特征
最后就是风格别致的“单袖筒”,水袖在我国戏曲艺术和古典舞中运用广泛,虽大多长短不一,但都是双水袖。而赣南采茶舞却与其恰恰相反运用单臂水袖,形成了风韵独特的表演形式。而这种表演形式追其根本依旧与人们的生活劳作离不开,赣南地区气候潮湿炎热,相传从前茶农们生产劳作时,右手采茶,左手一长袖,用作擦汗或作为茶篮。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后被用作采茶舞蹈道具。它的动作也非常丰富,比较常见的有抓袖、穿针引线袖、背袖、绕扇袖、腋下袖等。它加上风格迥异的“矮子步”亦或者是灵活多变的“扇子花”又能给人带来一种不一样的视觉享受。充分体现了“单袖筒”与的独特韵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