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魏晋南北朝清商乐舞的艺术特征
目 录
引言 1
一、清商乐舞流变考 1
(一)清商乐的来源 1
(二)清商乐舞发展与流变 1
二、魏晋南北朝清商乐舞的主要形式 2
(一)中原乐舞形式 2
(二)汉魏杂舞形式 2
(三)江南民间舞形式 2
三、魏晋南北朝清商乐舞的艺术特征 2
(一)言情于舞——舞蹈抒情特征明显 2
(二)清新脱俗——彰显舞蹈婉约风格 3
(三)舞中求妙——灵动飘逸气韵境界 3
(四)聚神于目——情感表达以目传情 3
四、魏晋南北朝清商乐舞的艺术价值 4
(一)清商乐舞的审美价值 4
(二)清商乐舞的文化价值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引言
在我国传统舞蹈的发展历程中,清商乐舞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舞蹈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可以说,中国的舞蹈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这一时期的代表,就是清商乐舞。清商乐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和发展,并且达到鼎盛,奠定了这以后特别是唐代舞蹈的基础。因此,清商乐舞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清商乐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表现和风格特征,对于现代舞蹈的借鉴以及舞蹈发展的考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奠基意义。同时,对于清商乐舞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从魏晋时期的人文和生活风气找出清商乐舞的艺术表现,魏晋南北朝虽然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大动荡的一个时期,但是人们却在这种动荡中,通过乐舞寻求了自由和解脱。因此,从清商乐舞去探索人们在舞蹈中寄托的时代精神,对于现代舞蹈的发展和传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清商乐舞流变考
(一)清商乐的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源
关于清商乐的来源,当下的考证大都见于有关清商乐的文献研究中,并且从史料考证,也无法对清商乐的来源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目前流传的,清商乐的来源有着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说来源于相和歌,这是目前关于清商乐来源最多的说法,沈括的《梦溪笔谈》里介绍到:“瑟调做侧调。总之,相和歌也,平调清调瑟调也,清商曲也”。后世的诸多研究中,也认为清商乐是魏晋时期对于相和歌的别称。由此认为清商乐来源于相和歌。还有一种较为广传的是清商乐来源于古时的商歌,并且在两汉乃至先秦就已经存在。同时,还有一些关于清商乐属于民间歌舞、或者房中乐等的说法。然而无论哪一种说法,都可以看出,清商乐是在魏晋乃至之前一种广为流传的音乐形式。
(二)清商乐舞发展与流变
清商乐舞是在清商乐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乐舞形式。清商乐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我国古代舞蹈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清商乐舞的形成主要是在曹魏时期,当时特别设立了清商署。曹操还修建了铜雀台作为乐舞表演的基地。这一时期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清商乐舞的愉悦形式不被大多数文人接受。清商乐舞的发展是从两晋时期开始的,两晋不仅承袭了清商乐舞的形式,还保留了清商署,西晋时期,王室对于情商乐舞十分钟爱,在西晋末期,随着东晋的建立,清商乐舞逐渐流传到江南好西域,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轨迹。到了南北朝,清商乐舞达到了发展的鼎盛,乐舞风格和形式也越加多样化。
二、魏晋南北朝清商乐舞的主要形式
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较为盛行的乐舞,在雅乐舞之后进行的清商乐舞,在整个魏晋南北朝的发展中,形成了多样化的形式,从大多数的研究和史料中可以看出,清商乐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中原乐舞形式
魏晋时期,中原时局的动乱,让魏晋的王朝偏爱于将都城设在河南,这也促进了中原地区各种艺术形式的兴起。而曹魏时期就发展起来的清商乐舞,也在中原地区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了特殊的中原乐舞形式,这也是清商乐舞的主要形式之一。中原乐舞是传统乐舞中发展来的情商乐舞,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表演性。诸如《明君舞》、《杯盘舞》、《公莫舞》等舞蹈是这一时期中原传统清商乐舞的代表作。
(二)汉魏杂舞形式
清商乐舞的主要形式中,汉魏杂舞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汉魏杂舞并没有办法去进行较为具体的界定。大多数研究对此也只是进行宏观的定义。主要就是从汉朝的俗乐舞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俗乐舞进行了继承和创新,进而形成了汉魏杂舞的清商乐舞形式。这种汉魏杂舞,主要有鞞舞、铎舞、巴渝舞等舞蹈类型。这些杂舞,从汉朝继承来后,再与魏晋时期的民间少数民族乐舞进行融合,进而形成了这一独特的清商乐舞形式。
(三)江南民间舞形式
西晋末期的八王之乱导致西晋王室将政权南迁,在江南建立了东晋政权。这也使得北方的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化内容也会随着王室的南迁而变化。这之前主要在北方发展的清商乐舞也被带到江南,与江南的民间舞蹈进行了吸收和融合,原本粗放的风格也渐渐在江南舞蹈的吸收中呈现出了婉约和秀美。使得江南乐舞形式的清商乐舞成为了最具特色的一种形式。这一时期的乐舞代表作,主要有《白纻舞》、《前溪舞》、《拂舞》等舞种。
三、魏晋南北朝清商乐舞的艺术特征
清商乐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乃至鼎盛,也就形成了他在这一时期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言情于舞——舞蹈抒情特征明显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情思想,使得这一时期的人们在情感的表达上变得较为突出,这种情感的寄托,也表现在了乐舞当中。因此,清商乐舞中的抒情特点也就显得十分明显,并且成为了这一时期清商乐舞最主要最明显的艺术特性。特别是在受到江南乐舞风格的影响,清商乐舞将江南人的那种伤春悲秋、寄情于物的情感特点给表现了出来,并且呈现十分多样化的抒情特征。比如《白纻舞》中,就将爱情的缠绵悱恻、人生的酸甜苦辣、相思的情意绵绵以及别离的伤感悲愁等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战乱以及流离频繁,因此这些情感的表达大都变得有些感伤。但是这也寄托了人们从情感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清商乐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言情于舞的特征表现十分明显,在人们舞蹈的寄托中,展现了妙美的抒情。
(二)清新脱俗——彰显舞蹈婉约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清商乐舞虽然继承了汉朝的俗乐舞,但是,却将俗乐舞中粗犷、古拙的特点进行了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新脱俗、清丽雅俗的舞蹈风格。清商乐舞在继承俗乐舞的过程中,讲求俗中求雅,并且在江南舞蹈风格的融合中,带入了婉约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这个时期清商乐舞清丽的风格。例如东晋时期著名的舞蹈家谢尚作品《鸲鹆舞》,在舞蹈中主要是模仿鸟类的姿态,站立、飞翔等。为了能够形象地表现鸟的姿态,就对身姿的曼妙以及舞姿的清丽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他在这个舞蹈中还抒发了自己与世无争的情感寄托,在形象生动的表演中,呈现出清丽娴雅、清新脱俗的舞蹈特征。
(三)舞中求妙——灵动飘逸气韵境界
魏晋南北朝的清商乐舞,还有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那就是在这些舞蹈中表现出来的“妙”。这种妙,在于对意境的烘托,在于气韵的把握,在于境界的提升。这种“妙”其实是难以概括的,但是从清商乐舞的各种表现形式当中,却体现出了这种妙。清商乐舞在这种“妙”的表现上,主要是在乐舞过程中,人们追求与舞蹈的气韵之美,并且展现一种灵动和飘逸。并且在舞蹈形象的构建基础上,还对另外的神韵以及气韵进行追求,这种“妙”就超脱了舞蹈本身。例如这一时期的《大垂手》,在舞蹈过程中,呈现出了一种“罗衣姿风引,轻带任情摇”的艺术特征,展现了一种别样的情韵。再如《鸲鹆舞》中所表现的“若欲翱翔天际之边”的神情和意境,都表现出了清商乐舞舞中求妙的特点。
引言 1
一、清商乐舞流变考 1
(一)清商乐的来源 1
(二)清商乐舞发展与流变 1
二、魏晋南北朝清商乐舞的主要形式 2
(一)中原乐舞形式 2
(二)汉魏杂舞形式 2
(三)江南民间舞形式 2
三、魏晋南北朝清商乐舞的艺术特征 2
(一)言情于舞——舞蹈抒情特征明显 2
(二)清新脱俗——彰显舞蹈婉约风格 3
(三)舞中求妙——灵动飘逸气韵境界 3
(四)聚神于目——情感表达以目传情 3
四、魏晋南北朝清商乐舞的艺术价值 4
(一)清商乐舞的审美价值 4
(二)清商乐舞的文化价值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引言
在我国传统舞蹈的发展历程中,清商乐舞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舞蹈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可以说,中国的舞蹈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这一时期的代表,就是清商乐舞。清商乐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和发展,并且达到鼎盛,奠定了这以后特别是唐代舞蹈的基础。因此,清商乐舞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清商乐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表现和风格特征,对于现代舞蹈的借鉴以及舞蹈发展的考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奠基意义。同时,对于清商乐舞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从魏晋时期的人文和生活风气找出清商乐舞的艺术表现,魏晋南北朝虽然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大动荡的一个时期,但是人们却在这种动荡中,通过乐舞寻求了自由和解脱。因此,从清商乐舞去探索人们在舞蹈中寄托的时代精神,对于现代舞蹈的发展和传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清商乐舞流变考
(一)清商乐的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源
关于清商乐的来源,当下的考证大都见于有关清商乐的文献研究中,并且从史料考证,也无法对清商乐的来源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目前流传的,清商乐的来源有着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说来源于相和歌,这是目前关于清商乐来源最多的说法,沈括的《梦溪笔谈》里介绍到:“瑟调做侧调。总之,相和歌也,平调清调瑟调也,清商曲也”。后世的诸多研究中,也认为清商乐是魏晋时期对于相和歌的别称。由此认为清商乐来源于相和歌。还有一种较为广传的是清商乐来源于古时的商歌,并且在两汉乃至先秦就已经存在。同时,还有一些关于清商乐属于民间歌舞、或者房中乐等的说法。然而无论哪一种说法,都可以看出,清商乐是在魏晋乃至之前一种广为流传的音乐形式。
(二)清商乐舞发展与流变
清商乐舞是在清商乐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乐舞形式。清商乐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我国古代舞蹈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清商乐舞的形成主要是在曹魏时期,当时特别设立了清商署。曹操还修建了铜雀台作为乐舞表演的基地。这一时期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清商乐舞的愉悦形式不被大多数文人接受。清商乐舞的发展是从两晋时期开始的,两晋不仅承袭了清商乐舞的形式,还保留了清商署,西晋时期,王室对于情商乐舞十分钟爱,在西晋末期,随着东晋的建立,清商乐舞逐渐流传到江南好西域,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轨迹。到了南北朝,清商乐舞达到了发展的鼎盛,乐舞风格和形式也越加多样化。
二、魏晋南北朝清商乐舞的主要形式
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较为盛行的乐舞,在雅乐舞之后进行的清商乐舞,在整个魏晋南北朝的发展中,形成了多样化的形式,从大多数的研究和史料中可以看出,清商乐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中原乐舞形式
魏晋时期,中原时局的动乱,让魏晋的王朝偏爱于将都城设在河南,这也促进了中原地区各种艺术形式的兴起。而曹魏时期就发展起来的清商乐舞,也在中原地区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了特殊的中原乐舞形式,这也是清商乐舞的主要形式之一。中原乐舞是传统乐舞中发展来的情商乐舞,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表演性。诸如《明君舞》、《杯盘舞》、《公莫舞》等舞蹈是这一时期中原传统清商乐舞的代表作。
(二)汉魏杂舞形式
清商乐舞的主要形式中,汉魏杂舞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汉魏杂舞并没有办法去进行较为具体的界定。大多数研究对此也只是进行宏观的定义。主要就是从汉朝的俗乐舞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俗乐舞进行了继承和创新,进而形成了汉魏杂舞的清商乐舞形式。这种汉魏杂舞,主要有鞞舞、铎舞、巴渝舞等舞蹈类型。这些杂舞,从汉朝继承来后,再与魏晋时期的民间少数民族乐舞进行融合,进而形成了这一独特的清商乐舞形式。
(三)江南民间舞形式
西晋末期的八王之乱导致西晋王室将政权南迁,在江南建立了东晋政权。这也使得北方的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化内容也会随着王室的南迁而变化。这之前主要在北方发展的清商乐舞也被带到江南,与江南的民间舞蹈进行了吸收和融合,原本粗放的风格也渐渐在江南舞蹈的吸收中呈现出了婉约和秀美。使得江南乐舞形式的清商乐舞成为了最具特色的一种形式。这一时期的乐舞代表作,主要有《白纻舞》、《前溪舞》、《拂舞》等舞种。
三、魏晋南北朝清商乐舞的艺术特征
清商乐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乃至鼎盛,也就形成了他在这一时期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言情于舞——舞蹈抒情特征明显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情思想,使得这一时期的人们在情感的表达上变得较为突出,这种情感的寄托,也表现在了乐舞当中。因此,清商乐舞中的抒情特点也就显得十分明显,并且成为了这一时期清商乐舞最主要最明显的艺术特性。特别是在受到江南乐舞风格的影响,清商乐舞将江南人的那种伤春悲秋、寄情于物的情感特点给表现了出来,并且呈现十分多样化的抒情特征。比如《白纻舞》中,就将爱情的缠绵悱恻、人生的酸甜苦辣、相思的情意绵绵以及别离的伤感悲愁等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战乱以及流离频繁,因此这些情感的表达大都变得有些感伤。但是这也寄托了人们从情感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清商乐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言情于舞的特征表现十分明显,在人们舞蹈的寄托中,展现了妙美的抒情。
(二)清新脱俗——彰显舞蹈婉约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清商乐舞虽然继承了汉朝的俗乐舞,但是,却将俗乐舞中粗犷、古拙的特点进行了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新脱俗、清丽雅俗的舞蹈风格。清商乐舞在继承俗乐舞的过程中,讲求俗中求雅,并且在江南舞蹈风格的融合中,带入了婉约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这个时期清商乐舞清丽的风格。例如东晋时期著名的舞蹈家谢尚作品《鸲鹆舞》,在舞蹈中主要是模仿鸟类的姿态,站立、飞翔等。为了能够形象地表现鸟的姿态,就对身姿的曼妙以及舞姿的清丽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他在这个舞蹈中还抒发了自己与世无争的情感寄托,在形象生动的表演中,呈现出清丽娴雅、清新脱俗的舞蹈特征。
(三)舞中求妙——灵动飘逸气韵境界
魏晋南北朝的清商乐舞,还有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那就是在这些舞蹈中表现出来的“妙”。这种妙,在于对意境的烘托,在于气韵的把握,在于境界的提升。这种“妙”其实是难以概括的,但是从清商乐舞的各种表现形式当中,却体现出了这种妙。清商乐舞在这种“妙”的表现上,主要是在乐舞过程中,人们追求与舞蹈的气韵之美,并且展现一种灵动和飘逸。并且在舞蹈形象的构建基础上,还对另外的神韵以及气韵进行追求,这种“妙”就超脱了舞蹈本身。例如这一时期的《大垂手》,在舞蹈过程中,呈现出了一种“罗衣姿风引,轻带任情摇”的艺术特征,展现了一种别样的情韵。再如《鸲鹆舞》中所表现的“若欲翱翔天际之边”的神情和意境,都表现出了清商乐舞舞中求妙的特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