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舞剧风筝中山东秧歌的运用

目 录
绪论 1
一、舞剧《风筝》剧情介绍及创作背景 1
二、在舞剧《风筝》中山东秧歌的运用 1
(一)舞剧《风筝》中胶州秧歌的运用 1
1.舞剧中运用胶州秧歌演绎的人物角色 1
2.舞剧中道具服饰与胶州秧歌的有机结合 2
(二)舞剧《风筝》中鼓子秧歌的运用 2
1.舞剧中运用鼓子秧歌演绎的人物角色 2
2.舞剧中道具服饰与鼓子秧歌的有机结合 2
(三)舞剧《风筝》中海阳秧歌的运用 3
1.舞剧中运用海阳秧歌演绎的人物角色 3
2.舞剧中道具服饰与海阳秧歌的有机结合 3
三、山东秧歌在舞剧《风筝》中运用的意义 3
(一)舞剧《风筝》中运用山东秧歌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3
(二)透过舞剧《风筝》看山东秧歌的传承与保护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绪论
当前状态下,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国民收入稳定提高,人们对于生活中的物质和精神享受都提升了要求。在西方文化以及日韩文化在我国泛滥的背景下,我国的民族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压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学习日韩文化或者是西方文化,反而没有人记得我国土地上各个区域的民族文化。而在艺术形式方面,我国的民族艺术也在面临着传承的危机。山东秧歌作为民族艺术当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其在传承方面也需要获得更多的奇迹。舞剧《风筝》的出现对山东秧歌的元素进行了大部分的借鉴,也在变相的传承和宣扬着山东风筝的艺术形式,成功的为山东秧歌打开了发展的新局面。
一、舞剧《风筝》剧情介绍及创作背景
《风筝》是以爱情为主线所创造出来的舞剧,其主要突出主体是和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该剧所讲述的内容上个世纪我国姑娘杨春燕和日本青年上川之间所发生的爱情故事,当时两个国家是对立,这种国家之间的对立关系给这两个人带来了重大灾难与苦难,表现的是一段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侵华战争本身的错误性,给百姓所造成的损失是重大的,为了表达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在舞台剧当中将“比翼燕”风筝放飞,希望能够将人们世界和平的愿望带入到每一个人的内心当中[1]。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相关学者为了让人们记住战争曾经给我所造成的伤害,表达对世界和平的期望,在这种背景下山东青年艺术团和舞蹈学院一起创作了《风筝》这一舞蹈剧,希望通过该剧能够展现战争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灾难,并希望人们都能够一直保持和平的状态,避免再次发生战争的美好愿望。
二、在舞剧《风筝》中山东秧歌的运用
(一)舞剧《风筝》中胶州秧歌的运用
1.舞剧中运用胶州秧歌演绎的人物角色
在《风筝》中,创作单位运用胶州秧歌来演绎各种人物角色,能够使该舞台剧人物变得更加生动与活泼。每种舞种在人物角色的演绎和音乐上都拥有不同的特点,胶州秧歌其在音乐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拧、碾、抻、韧、扭这五种,其在演员演绎角色的动作当中都有统一的体现。通过利用这些舞蹈动作循环往复的对其进行演绎,能够使任务看起来更加充满活力。例如“抻”和“韧”,其主要体现在舞蹈演员的脚步舞蹈动作当中,呈现力的延伸美感。通过这种胶州秧歌独有的舞蹈特点,能够使舞蹈演员很好的完成对《风筝》中人物的演绎,将人物的性格、情绪等方面刻画的淋漓尽致,从而使剧中每一个人物都拥有鲜明的特点。因此,在人物刻画上使用胶州秧歌来演绎,能够使整个舞台剧看起来更加完美。
2.舞剧中道具服饰与胶州秧歌的有机结合
在《风筝》舞剧当中,其在道具和服饰上充分了山东秧歌的特点,在该舞剧的道具和服饰上都与山东秧歌当中的胶州秧歌、鼓子秧歌和海阳秧歌进行结合。胶州秧歌本身就是民族乐舞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其在民间的舞蹈当中能够充当很重要的角色[2]。而胶州秧歌本身蕴含了非常复杂的动律以及浓厚的人物情感。舞剧《风筝》在服饰上结合了胶州秧歌的特点,其将胶州人民对于劳动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端正态度都融入到服饰的设计当中。胶州秧歌的元素在舞剧道具和服饰当中的体现,展现出了《风筝》当中对于封建礼教的解读,舞剧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其不畏艰苦的精神面貌。
(二)舞剧《风筝》中鼓子秧歌的运用
1.舞剧中运用鼓子秧歌演绎的人物角色
鼓子秧歌的主要特点是豪放和刚毅。该种民族乐舞受到了山东传统文化的影响,其当地的人民因为身强体壮,在性格方面也非常豪爽,从而使民族乐舞也体现出了这种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而在鼓子秧歌当中最能够体现出的就是英雄气概。《风筝》作为抗日纪念舞剧,其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是在抗日时期,虽然《风筝》的感情主线是爱情,但其另一个非常鲜明的主题是和平,而该舞剧中的正面人物正是需要运用鼓子秧歌的风格来凸显出自身的英雄气魄,从而诉说那种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
2.舞剧中道具服饰与鼓子秧歌的有机结合
鼓子秧歌的发源地是在黄河两岸,在该地生活的老百姓经常会面临抗洪救灾的情况,其积极的参与到救灾的活动当中,并且感谢在灾后还能够迎来自己劳动的收成。面对这些自己用生命在种植的土地,其在丰收的过程中心中充满了喜悦和对生活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仁爱。贫苦人民的幸福是简单的,其身边的一些生活用具就是其抒发情感的主要娱乐方式[3]。在反反复复的生活、娱乐和劳作下,鼓子秧歌就是山东人民主要的舞蹈形式,生活工具就是其主要的舞蹈道具。在鼓子秧歌当中,伞代表的是领头的人,花是普通道具,但在舞剧《风筝》当中,并没有借鉴这几种种道具元素。舞剧《风筝》的道具当中借鉴了鼓子秧歌当中的鼓子作为道具,其中的服饰能够显现出富贵和美丽的感觉,也体现出《风筝》背景当中的阶级对比。
(三)舞剧《风筝》中海阳秧歌的运用
1.舞剧中运用海阳秧歌演绎的人物角色
海阳秧歌是几种秧歌形式当中最具多样性的民族舞蹈形式,其具有非常巧妙的走阵变化,并且在鼓乐方面也呈现出快慢适度的状态。海阳秧歌展现的是红红火火和蓬勃发展的状态,这与舞剧《风筝》当中的主题非常贴切,同样是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同样是期待生活充满希望。舞剧《风筝》当中的很多人物角色在演绎的过程中都借鉴了海阳秧歌,因为在海阳秧歌当中其队伍的组成分别有着不同的作用,而舞剧《风筝》当中的一些角色恰好也适用于该种队伍的组成形式。在海阳秧歌当中,其会组成花鼓队伍,而打花鼓的青年一般会呈现出武生的装扮,其有节奏的击打花鼓,为开场做准备,也为舞蹈的进程打节奏。舞剧《风筝》当中也借鉴了这种角色,其能够充分的体现出《风筝》当中人物对于生活的渴望[4]。
2.舞剧中道具服饰与海阳秧歌的有机结合
海阳秧歌在舞剧《风筝》中的表现也比较明显,其在服装方面有着不同的特色,其中杨春燕的扮相就比较具有抗战时期的特色,而上川的扮相又有偏向于文艺的样子的。当这两种角色的服饰特色被运用到舞剧《风筝》当中,就能够充分的显示出《风筝》当中人物的自由性。舞剧《风筝》的服装和道具适当的结合了海阳秧歌的特点,虽然锣鼓和伞是海阳秧歌中的特色,但是在该舞剧当中没有强制使用这两种道具,但依然将海阳秧歌本身的特点和美感展现的淋漓尽致,使得该舞剧具有独特的特点。
三、山东秧歌在舞剧《风筝》中运用的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28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