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节奏在舞蹈编创中的重要性以群舞进城为例

摘 要伴随着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蓬勃发展,舞蹈艺术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正逐步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众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更多的享受到舞蹈所带来的审美感受。舞蹈的节奏性是舞蹈的艺术特性之一,是舞蹈构成的基本元素。提高舞蹈编导在编创中的能力,特别是对节奏的艺术化处理的能力,编创出更多的优秀作品,适应并很好的迎合了当今社会的审美习惯、审美方式,并以其独有的艺术感染力影响着人民,传播社会正能量。
目 录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节奏与舞蹈节奏 2
(一)节奏的定义与分类 2
(二)舞蹈节奏 2
三、舞蹈节奏的艺术化处理 3
(一)协调处理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 3
(二)节奏是舞蹈作品质量的关键 4
四、节奏处理体现编创水平 5
(一)良好把握整体节奏 5
(二)巧妙处理细节节奏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舞蹈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当今大众媒体的广泛传播,更引起了人们较为广泛的关注,但作品优劣层度不等,特别是在作品的节奏处理方面变得大同小异,缺乏创新。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的综合艺术,是以人体动作为基础的舞蹈动作所构成的舞蹈语言来表现主题 ,抒发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性艺术,在当今社会,舞蹈作品不再是简单的动作的叠加,更多的是承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节奏的艺术化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舞蹈艺术的快速发展,在舞蹈编创过程中出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技法,更加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研究舞蹈节奏的论文也是层出不穷,各抒己见,具有研究价值的论文成果丰硕,多角度的阐述了对节奏在舞蹈中处理的方法,解决了编导的在进行编创的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如:《舞蹈中节奏的魅力》《节奏的艺术效果》《处理节奏的原则》等,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内容有些重复,观点较为陈旧,不能符合紧随发展潮流,编导在编创过程中很难明了的找寻到恰当且巧妙的方法。
(三)研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目的和意义
本篇论文试图论述节奏在舞蹈编创中的重要性,对节奏的认识有一个更为详细、全面的了解与把握,使其在理论方面对舞蹈专业人员来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喜爱舞蹈的人们来说有一定的帮助。通过结合例子,使其理论性的内容更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希望此篇论文在舞蹈编导进行节奏的艺术处理时,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参考性,通过对节奏更好的把握编创出更多有价值的舞蹈作品,为中国的舞蹈编导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节奏与舞蹈节奏
节奏定义与分类
节奏被称为节奏知觉,是指人们对于时间的一种知觉。节奏是一种客观现象的顺序性、延续性、规律性的反映。有大自然运动的节奏,如太阳的升落,日夜的交替,四季的循环等;有人类生命的节奏,如心跳、呼吸、血液循环等;有人类的生活节奏,如劳动、工作、学习、娱乐等,这都是节奏的一些表现形式,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节奏又有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之分。人类的各种情感和情绪变化,相应的会引发不同节奏的变化,这称之为内在节奏,如人发怒时呼吸和心跳变得急促,血压血糖升高等,内在节奏是外在节奏的基础。内在节奏会通过外在节奏的各种形式来进行表现,外在节奏又可分为听觉节奏和视觉节奏,是显而易见的,这称之为外在节奏。
(二)舞蹈节奏
生命的基本机能便是运动,而舞蹈是一种有节奏的运动,或者更为准确的来说,节奏是舞蹈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
舞蹈节奏一般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舞蹈动作速度的快慢,二是舞蹈动作力度的强弱,三是舞蹈动作能量的大小。我们用相同的舞蹈动作,通过舞蹈节奏的多样发展变化,可以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情绪,是作品变得更加丰满。
闻一多先生关于舞蹈在《说舞》一文中提到了四点:“一是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二是以律动性的本质表现生命;三是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四是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其中的第二点,便是在强调出律动,舞蹈律动就可以说是舞蹈节奏。对于编导来说,掌握好舞蹈节奏的艺术化处理,是显得尤为关键。舞蹈《进城》中演员的步伐节奏、同步以及分步节奏、整个情节的戏剧节奏都被编导拿捏的恰当。编导周莉亚和高鑫对于节奏的整体把握与处理,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朱载堉在《乐律全书吕律精义》中提到:“《诗》序曰: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盖乐心内发,感悟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此舞之所由起也。”由此我们可知舞蹈不是雕塑等造型艺术,舞蹈是动态的,但这种动态是不是一般的无秩序的的动态,而是合乎舞蹈艺术规律的一种运动。节奏性是舞蹈的艺术特性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了舞蹈,一切舞蹈都是有节奏的,因此,舞蹈的动态形象是具有节奏性的动态形象。
三、舞蹈节奏的艺术化处理
协调处理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
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认为:“凡凭借身体动作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创作性活动都是舞蹈艺术。”舞蹈《进城》取材于现实生活,这种现实题材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通过塑造舞台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且确切的再现出农民进城打工的过程,和这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等情感体验,这些内在节奏的情感体验就是外在节奏的基础。
最开始内心节奏的好奇兴奋体现在步伐节奏的速度、力度和能量上,夸张的原地大踏步,还有很多累到气喘吁吁和同伴互帮互助的动作,在一开始就营造出了斗志昂扬的气氛,处处彰显着农民的兴奋劲儿和新鲜劲儿。在过程中遭受挫折后的迷茫,通过动作幅度的加大与沉重来进行表现,再到最终战胜自我的坚强,心理素质增强,步伐坚定,兢兢业业,让我们肃然起敬。
现实题材的良好选择,这种时代的产物在电视媒体的平台上大放异彩,这些外在节奏的步伐,动作幅度,能量等是内在节奏的表现形式。编导通过得当巧妙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这种农民工的情感体验为基础,通过编导对节奏的艺术处理,使其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相得益彰,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使作品《进城》绽放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编导对于舞蹈《进城》节奏处理的原则方面,首先是秉持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相辅相承,做到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两者之间的平衡,把农民工在进城这个过程中的心绪与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完美结合。其次是是把握整体节奏与细节节奏共同服务主题。整体节奏是整个作品的节奏发展变化,整体节奏把握的好坏体现出编导的能力水平。从进城的兴奋、迷茫、到农民工辛苦、敬业、到战胜困难充满希望、坚强等环环相扣,使得整体节奏井然有序却不失活泼的感染力。细节节奏体现出编导的艺术追求,体现出编导对作品的精益求精和吹毛求疵,细节节奏处理巧妙的话无疑是作品的点睛之笔,巧妙地安排其中的小细节,包括对道具包袱运用的节奏,演员之间的默契配合,都成为了精彩之处。最后是节奏的独创精神和音乐等的完美契合,要做到音乐与舞蹈的水乳交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17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