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西民间鼓舞的艺术特征
摘 要山西民间舞蹈历史悠久,风格独具一格,具有根深蒂固的丰富舞蹈文化资源,经过历史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已形成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体系。随着时间的变迁,现存的山西民间舞蹈逐渐减少有的甚至已无人问津。但仍有234种,因此山西被称为“民间舞蹈之乡”。其中就有二十多类的“鼓类"舞蹈,鼓舞的样式多姿多彩,,全面的展现了山西民间文化和地域特点。例如翼城老花鼓、万荣软槌鼓、洪洞威风锣鼓等,都是其中首屈一指的代表。通过对鼓的起源,以及鼓作为一种舞蹈道具的表演形式延伸到鼓舞的表演形式、艺术特征、以及文化特色,再更深处探究山西民间鼓舞从古至今的演变以及未来的趋势走向。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1
二、 民间舞 2
(一) 简述民间舞蹈 2
(二) 山西民间舞的分类、特点及现状 2
三、 山西民间鼓乐舞的表现形式 3
(一) 万荣花鼓 3
(二) 临汾威风锣鼓 3
(三) 土沃老花鼓 4
结语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山西民间舞蹈历史悠久,种类众多,希望从多个方面了解山西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地域特色、文化底蕴并从中在深刻了解山西鼓舞。也探究出山西民间鼓舞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以及对山西民间文化的传承跟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有助于更加深刻的了解山西鼓舞的表演形式、风格特点以及山西不同的民俗文化。特别是对山西民间鼓舞的重视,以及对一些即将消失的文化的保留。与此同时,可以建议学校和对此热爱此类舞蹈者继续进行更好的发扬。
2.实践意义
实践证明,本论文对民间艺人的艺术活动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让山西民间鼓舞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山西鼓舞。
研究方法
文献综合法
搜集有关的各种类型的关于山西民俗文化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梳理,作为论点的启发和论据的支持。
个案分析法
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看相关舞蹈舞剧,纪录片等相关影片,对论文的观点进行说明、分析以及论述。
3.经验总结法
结合自身的专业艺术实践活动,从自身实际经验中寻找素材和证据,并总结提炼其内部蕴含的的理论观点,为论文论点做支撑。
二、民间舞
(一)简述民间舞
民间舞蹈,是以表演为主体,表现了群众生活的舞蹈活动和人们的精神风范,因此也称为“土风舞”。民间舞蹈都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及地方特点,展现题材也丰富多样,例如有古代社会的战役生活,图腾崇拜,遗留下来的民俗、祭祀和礼仪活动,也有现代生活中的传统节日以及人民群众表达喜悦之情的娱乐活动,它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然而从历史遗存和当今状况又分成了传统民间舞蹈和现代民间舞蹈,两种舞蹈都各具特色,广为流传,在不断地历史发展中和不断继承和创新中,人民群众也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使之发展至今。
(二)山西民间舞的分类、特点及现状
山西作为民间舞蹈的重要省份其一,主要体现为舞蹈种类繁多,多达二百多种,其中包含秧歌类,彩灯类,车船类,锣鼓类,龙舞,高跷等,光“鼓舞”就有二十多类,例如“花鼓”“腰鼓”“扇鼓”类似的,可想而知“鼓”作为道具在舞蹈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花鼓”舞蹈丰富多彩,主要分成三种,“多鼓”“低鼓”以及“高鼓”,流传于山西运城、临汾一带,据调查显示万荣县就有将近13个花鼓队,而有的乡镇街道都会挂满花鼓,可见人们是十分重视的。在众多的舞蹈种类中“秧歌类”舞蹈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类型有“左权小花戏舞”、“踢鼓子秧歌舞”、“临汾伞秧歌舞”、等,除此之外还有“抬阁”、“狮子舞”等式样不一的“灯彩类”舞蹈。
山西民间舞蹈主要分为三大中心区域;一是晋南地区,该地区经济发展繁荣、文化昌盛同时也是音乐、舞蹈繁盛的地方。其中鼓类舞蹈气势磅礴、动作刚健洒脱、节奏激情高涨,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晋南地区的风采。二是晋中地区,孕育过众多闻名的文豪墨客,尽显文化风采,同时也开设布庄、钱、茶庄,一定的经济基础使舞蹈的发展拥有了动力以及提供了便利条件,而著名的“小花戏”则是晋中舞蹈的代表,“三步颠”与“蝶扇”则是它的基本特征,步型基于“十字步”,男女主角讲究规范,男的大方敏锐而舒展利索,女的则动作柔情似水,两种分别不同的表演方式给人们呈现的表演形式愈发绚丽多彩。三是晋北地区,自古为塞北地区,因为不同的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由此奠定了不同的格局,则晋北的民间舞蹈则是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如“踢鼓子”舞蹈就保留了蒙古族的文化遗存。虽然山西民间舞蹈有三部分之分,但在形式和风格上也有相似的艺术特征。
三、山西民间鼓乐舞的表演形式
(一)万荣花鼓
万荣花鼓是万荣县的民间舞蹈。它首次出现在宋代文学中,相传是安徽凤阳的卖艺人逃荒来到万荣传播及流传下来的,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它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鼓槌、鼓制、演奏技巧以及鼓与舞结合的特征上,艺人们的打鼓时的动作节奏欢快、动作豪放,律动上灵巧多样下半身沉稳上半身没有稳固姿态,尽显花鼓之美。花鼓分为三种多鼓、低鼓和高鼓。1、低鼓,鼓在腰间近似腰鼓而得名,低鼓最重要的是鼓槌技术,右手握中部用鼓槌两边敲打鼓面由此形成了多种手法,脚下多用“骑马蹲裆步”两脚左右不停地交替换动头、胯也随之扭动,体现了低鼓的幽默诙谐。2、高鼓,把鼓戴到胸前而得名,脚下动作多跳跃,锣鼓节奏欢快,刚劲有力显得紧凑活泼,体现了青年人的朝气蓬勃。3、多鼓,主要为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为高鼓为主的单人多鼓的演出形式第二种则是以低鼓为主的单人多鼓的演出形式。万荣花鼓的形式则有群舞和独舞。
在演奏时,以“花鼓”为主要演奏乐器,伴奏乐器为大锣,铜钹、呆锣等乐器,多种乐器的配合,给人带来欢快明朗、激情昂扬的文化艺术。同时还有舞队的不断变化以及各种丰富的舞姿造型配合在一起,表演形式丰富多彩。“万荣花鼓”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一定的审美特点,而且每一次的演出都能给人带来震撼,带动人们的感情,使人们在欣赏时体会到花鼓的无限魅力。
花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时用来祭祀,一方面用来道别过去,对众神的恩赐以及庇佑来表示感谢。另一方面向往未来,祈祷众神保佑合家顺利,身体康健。花鼓也使人与人之间有了和谐的相处,使得深爱艺术的人们走到一块共同祈求新年愿望,实现所向往的生活,同时也强化了人们的身体,熏陶了情操使人们感受到了美好的时光。还为大家了解它的历史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是舞蹈学、表演学、音乐学等领域研究对象之一。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1
二、 民间舞 2
(一) 简述民间舞蹈 2
(二) 山西民间舞的分类、特点及现状 2
三、 山西民间鼓乐舞的表现形式 3
(一) 万荣花鼓 3
(二) 临汾威风锣鼓 3
(三) 土沃老花鼓 4
结语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山西民间舞蹈历史悠久,种类众多,希望从多个方面了解山西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地域特色、文化底蕴并从中在深刻了解山西鼓舞。也探究出山西民间鼓舞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以及对山西民间文化的传承跟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有助于更加深刻的了解山西鼓舞的表演形式、风格特点以及山西不同的民俗文化。特别是对山西民间鼓舞的重视,以及对一些即将消失的文化的保留。与此同时,可以建议学校和对此热爱此类舞蹈者继续进行更好的发扬。
2.实践意义
实践证明,本论文对民间艺人的艺术活动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让山西民间鼓舞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山西鼓舞。
研究方法
文献综合法
搜集有关的各种类型的关于山西民俗文化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梳理,作为论点的启发和论据的支持。
个案分析法
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看相关舞蹈舞剧,纪录片等相关影片,对论文的观点进行说明、分析以及论述。
3.经验总结法
结合自身的专业艺术实践活动,从自身实际经验中寻找素材和证据,并总结提炼其内部蕴含的的理论观点,为论文论点做支撑。
二、民间舞
(一)简述民间舞
民间舞蹈,是以表演为主体,表现了群众生活的舞蹈活动和人们的精神风范,因此也称为“土风舞”。民间舞蹈都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及地方特点,展现题材也丰富多样,例如有古代社会的战役生活,图腾崇拜,遗留下来的民俗、祭祀和礼仪活动,也有现代生活中的传统节日以及人民群众表达喜悦之情的娱乐活动,它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然而从历史遗存和当今状况又分成了传统民间舞蹈和现代民间舞蹈,两种舞蹈都各具特色,广为流传,在不断地历史发展中和不断继承和创新中,人民群众也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使之发展至今。
(二)山西民间舞的分类、特点及现状
山西作为民间舞蹈的重要省份其一,主要体现为舞蹈种类繁多,多达二百多种,其中包含秧歌类,彩灯类,车船类,锣鼓类,龙舞,高跷等,光“鼓舞”就有二十多类,例如“花鼓”“腰鼓”“扇鼓”类似的,可想而知“鼓”作为道具在舞蹈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花鼓”舞蹈丰富多彩,主要分成三种,“多鼓”“低鼓”以及“高鼓”,流传于山西运城、临汾一带,据调查显示万荣县就有将近13个花鼓队,而有的乡镇街道都会挂满花鼓,可见人们是十分重视的。在众多的舞蹈种类中“秧歌类”舞蹈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类型有“左权小花戏舞”、“踢鼓子秧歌舞”、“临汾伞秧歌舞”、等,除此之外还有“抬阁”、“狮子舞”等式样不一的“灯彩类”舞蹈。
山西民间舞蹈主要分为三大中心区域;一是晋南地区,该地区经济发展繁荣、文化昌盛同时也是音乐、舞蹈繁盛的地方。其中鼓类舞蹈气势磅礴、动作刚健洒脱、节奏激情高涨,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晋南地区的风采。二是晋中地区,孕育过众多闻名的文豪墨客,尽显文化风采,同时也开设布庄、钱、茶庄,一定的经济基础使舞蹈的发展拥有了动力以及提供了便利条件,而著名的“小花戏”则是晋中舞蹈的代表,“三步颠”与“蝶扇”则是它的基本特征,步型基于“十字步”,男女主角讲究规范,男的大方敏锐而舒展利索,女的则动作柔情似水,两种分别不同的表演方式给人们呈现的表演形式愈发绚丽多彩。三是晋北地区,自古为塞北地区,因为不同的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由此奠定了不同的格局,则晋北的民间舞蹈则是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如“踢鼓子”舞蹈就保留了蒙古族的文化遗存。虽然山西民间舞蹈有三部分之分,但在形式和风格上也有相似的艺术特征。
三、山西民间鼓乐舞的表演形式
(一)万荣花鼓
万荣花鼓是万荣县的民间舞蹈。它首次出现在宋代文学中,相传是安徽凤阳的卖艺人逃荒来到万荣传播及流传下来的,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它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鼓槌、鼓制、演奏技巧以及鼓与舞结合的特征上,艺人们的打鼓时的动作节奏欢快、动作豪放,律动上灵巧多样下半身沉稳上半身没有稳固姿态,尽显花鼓之美。花鼓分为三种多鼓、低鼓和高鼓。1、低鼓,鼓在腰间近似腰鼓而得名,低鼓最重要的是鼓槌技术,右手握中部用鼓槌两边敲打鼓面由此形成了多种手法,脚下多用“骑马蹲裆步”两脚左右不停地交替换动头、胯也随之扭动,体现了低鼓的幽默诙谐。2、高鼓,把鼓戴到胸前而得名,脚下动作多跳跃,锣鼓节奏欢快,刚劲有力显得紧凑活泼,体现了青年人的朝气蓬勃。3、多鼓,主要为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为高鼓为主的单人多鼓的演出形式第二种则是以低鼓为主的单人多鼓的演出形式。万荣花鼓的形式则有群舞和独舞。
在演奏时,以“花鼓”为主要演奏乐器,伴奏乐器为大锣,铜钹、呆锣等乐器,多种乐器的配合,给人带来欢快明朗、激情昂扬的文化艺术。同时还有舞队的不断变化以及各种丰富的舞姿造型配合在一起,表演形式丰富多彩。“万荣花鼓”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一定的审美特点,而且每一次的演出都能给人带来震撼,带动人们的感情,使人们在欣赏时体会到花鼓的无限魅力。
花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时用来祭祀,一方面用来道别过去,对众神的恩赐以及庇佑来表示感谢。另一方面向往未来,祈祷众神保佑合家顺利,身体康健。花鼓也使人与人之间有了和谐的相处,使得深爱艺术的人们走到一块共同祈求新年愿望,实现所向往的生活,同时也强化了人们的身体,熏陶了情操使人们感受到了美好的时光。还为大家了解它的历史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是舞蹈学、表演学、音乐学等领域研究对象之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