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单人舞编导技法中动势的运用
摘 要我国当前已经进入到舞蹈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现代舞以自身不拘一格的编导理念及舞蹈精神获得许多年轻舞者的青睐,其所提倡的舞风自由和动作随意等直指内心的创作理念使现代舞形成一个具有分类意义的舞蹈种类。在现代舞思潮下,其发展的过程就是对编导技法的无限可能进行探讨的过程。对此,通过对现代舞单人舞编导技法进行探索,了解其动势的运用,对于加强对单人舞编导技法能力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并期望通过编导实践,为单人舞爱好者提供有用的理论支持及指导。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1
二、动势的特征概述 1
(一)单人舞中的动势概述 1
(二)单人舞中的动势特征 2
三、单人舞编导中动势的技法训练 2
(一)舞蹈动机 2
(二)造型构思 3
(三)节奏练习 3
四、动势在单人舞编导中的发展方向 3
(一)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动势的舞蹈 3
(二)创新单人舞蹈的动势编导技法 4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一、前 言
(一)研究背景
舞蹈作为一种动态艺术,凭借人类的肢体运动,带给人们充满动感的美。在舞蹈艺术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人们的信仰、生活、劳动、观念等映射到舞蹈艺术中,然而舞蹈艺术成为承载人类文化的一个载体,将它们以动态的表演方式展现出来。单人舞编导是由“单人舞技法基本理论”、“基本的技法技术训练”及“创作实践”三部分内容结合起来的,并通过分析动作,对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创造性的重建架构, 并尽力培养完成编导技术技法的形式训练和动作思维的能力。单人舞编导基本理论与技法是编导教学的根本,因此,加强单人舞编导技法中动势的运用分析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二)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舞蹈动势的“情”离不开中国人对艺术品质的追求:情景交融、虚实结合、韵味十足的审美趣味,再加上高品质又不失内涵的意境美。由于对艺术品质的特殊追求,故而形成了文化中所特有独一性。判定艺术品味的高境界与否,关键在于艺术作品中所呈现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虚实尺度的拿捏。
2.实践意义
将艺术作品的“美”最大限度的接近极致,不仅需要累积丰富的创作经验,还需要编创者累积生活阅历,积累一定的创作灵感与思维感悟。在不断尝试与探索中寻求方法,在实践中历经理性思考与感性碰撞的相互交融后,逐渐领悟一些创作中的探索思路。
(三)研究方法
1. 访谈法
就单人舞编导技法中的动势运用,对相关专家学者、地方传承人,老艺人进行访谈与交流,并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问题总结,询问与求证专家建议,以此作为自己论文论证的理论依据。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前辈的资料与自己的观点进行细致的对比、辨析、整理,具体且深入地了解单人舞的动势要点及舞蹈文化,为自己在创作实践中提供可靠、全面的理论依据。
实践研究法
将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积累的实践经验运用到创作中。在作品的创作经验中提炼编创思路,经过分析、整合与总结后,作为舞研堂实践的创作手段。
二、动势的特征概述
(一)单人舞中的动势概述
舞蹈中的动势即“舞动起来时的起势、运动过程中的姿势,舞动结束后的收势”。舞蹈动势是一种外在的动态的表现形式,舞蹈以一门通过身体来传递语言和情感的艺术,身体则是一切舞蹈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在汉唐古典舞中,其追求的是“不动形不成,形成仍在动”,者便是对舞蹈动势的具体阐述。《说文》当中对“动势”这一词有记载指出:动,即为行动,让事物改变原来状态或位置,却不知“动”还存在其他含义,即人的情感与心理发生的某种变化[2]。本文所提及的单人舞中的“动势”也蕴含着两种含义,从字面意义上看主要为运动趋势和重心转移所带动的动作倾向;从心理情感上来看,则可概括为引起的情感与心理变化,有着丰富的主观性色彩。情感与心理的运动趋势融合在身体运动趋势当中,是舞蹈动势所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单人舞中动势还有一个特殊的关系,即因果关系,由动势原因引发动势结果,是一种必然事件,如从个人身体动势所衍生出来的动作结果,是指在单人舞动势中所发生的原型动势产生结果动作,是一种必然发展;而由个人身体动势而衍生的心理结果,则是指原型动势下产生的情感及心理变化。两者区别是一种为身体的动作形象,一种为抽象的主观情感,沿着这一思维,可将动势概括为引发情感与心理变化而转变成人物形象后发展成为作品语言的要素。遵循单人舞动势和身体之间最为真实的因果论,在单人舞编导情境中真切感受,对于将动势更好的运用于单人舞编导中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单人舞中的动势特征
单人舞中强调自我,并尊重个性,因此从外在动作上看其几乎没有特定的审美规则,无拘无束也无迹可寻,从其动势上看,可认真严谨,也可自由慵懒;可强劲有力,也可无所事事;还可能受到其他的现代艺术怪异离奇而有荒诞的想法,和一般舞蹈特征产生巨大差异,这也是现代舞单人舞中特有的动势特征。但在进行单人舞编导时还是要注意掌握其尺度与分寸,对现代舞单人舞的编导技法进行基本的学习与掌握之后,更多需要的是个人的实践与创作,使学习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3]。和单人舞的动势特征相比,双人舞中的动势有着较强的造型型,讲究的是舞者二人之间的配合,在表演上曲折迂回,内敛含蓄。现代舞双人舞的编创,和古典芭蕾舞有着明显的区别,现代舞双人舞讲究的是编排的技巧,通过“撞击法”和“透视法”实现其动势的编创。其中,“撞击法”是为了寻找出新把位动作,“透视法”则是编导对舞蹈韵律及对音乐情感的理解,这也是双人舞动势编排技巧中的内在动机。单人舞中的动势特征相对于双、三人舞比较特殊,且比较自由,在编导中不能过度追求文化的异化,也不能盲目追求“高精尖”的技术技巧,使单人舞变成个人杂耍。
(三)单人舞编导中动势的技法训练
1.舞蹈动机
“动机”这一词语多在音乐中,指的是简短旋律型,长度通常以1小节为准。多丽丝韩芙丽是美国著名的现代舞蹈家,其将舞蹈动机称作“动作动机”,也可称作动势,是指在舞蹈编导开始的1小节舞句[4]。在单人舞中,舞蹈动机作为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动作单位,是舞蹈动作得以统一的要素和舞蹈形象最主要的基因,更是舞蹈语言发展的主导。一般来说,舞蹈动机存在一定的形象性、简练性、可变性及可观赏性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舞蹈动机形成之后舞蹈才得以发展,而舞蹈动机在发展中可以作为单一的动机,也可作为复合动机,舞蹈在力度、幅度、节奏、方向及空间上都随着动机改变而变化。通过对舞蹈动机的动作顺序进行调整,改变动机节奏完成时的身体部位和情态,是单人舞编导中动势技法训练的新元素,也是舞蹈动势必不可少的要素。
2.造型构思
在舞蹈过程中造型是一个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动作,对单人舞中的造型,其要求是要相对新颖,并具有动作性。这就要求造型做到“解”和“进”,两者都是包含造型因素的一种动作过程,其中,“解”指的是在造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缓慢渐进的造型拆解动作,“进”则是缓慢潜入的造型动作,两者形成一种关联性。比如慢镜头下花儿从花苞到怒放的过程,就是一段“解”、“进”的过程,在这两种状态下将动作层层解剖,即为造型跳度,并且是瞬发性的。通过舞蹈动作的变化与发展,进入舞蹈阶段时,编导在舞蹈技法联系中通过快速、慢速及静止的动作来分解与重构舞蹈,在发展变化中呈现出一个舞蹈段落,丰富动作的“原型”。单人舞造型构思最好的方式为寻求两个极端的对比,即紧张与松懈、收缩和放开,从而实现动势的发展及变化,构成一个舞蹈段落。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1
二、动势的特征概述 1
(一)单人舞中的动势概述 1
(二)单人舞中的动势特征 2
三、单人舞编导中动势的技法训练 2
(一)舞蹈动机 2
(二)造型构思 3
(三)节奏练习 3
四、动势在单人舞编导中的发展方向 3
(一)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动势的舞蹈 3
(二)创新单人舞蹈的动势编导技法 4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一、前 言
(一)研究背景
舞蹈作为一种动态艺术,凭借人类的肢体运动,带给人们充满动感的美。在舞蹈艺术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人们的信仰、生活、劳动、观念等映射到舞蹈艺术中,然而舞蹈艺术成为承载人类文化的一个载体,将它们以动态的表演方式展现出来。单人舞编导是由“单人舞技法基本理论”、“基本的技法技术训练”及“创作实践”三部分内容结合起来的,并通过分析动作,对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创造性的重建架构, 并尽力培养完成编导技术技法的形式训练和动作思维的能力。单人舞编导基本理论与技法是编导教学的根本,因此,加强单人舞编导技法中动势的运用分析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二)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舞蹈动势的“情”离不开中国人对艺术品质的追求:情景交融、虚实结合、韵味十足的审美趣味,再加上高品质又不失内涵的意境美。由于对艺术品质的特殊追求,故而形成了文化中所特有独一性。判定艺术品味的高境界与否,关键在于艺术作品中所呈现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虚实尺度的拿捏。
2.实践意义
将艺术作品的“美”最大限度的接近极致,不仅需要累积丰富的创作经验,还需要编创者累积生活阅历,积累一定的创作灵感与思维感悟。在不断尝试与探索中寻求方法,在实践中历经理性思考与感性碰撞的相互交融后,逐渐领悟一些创作中的探索思路。
(三)研究方法
1. 访谈法
就单人舞编导技法中的动势运用,对相关专家学者、地方传承人,老艺人进行访谈与交流,并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问题总结,询问与求证专家建议,以此作为自己论文论证的理论依据。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前辈的资料与自己的观点进行细致的对比、辨析、整理,具体且深入地了解单人舞的动势要点及舞蹈文化,为自己在创作实践中提供可靠、全面的理论依据。
实践研究法
将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积累的实践经验运用到创作中。在作品的创作经验中提炼编创思路,经过分析、整合与总结后,作为舞研堂实践的创作手段。
二、动势的特征概述
(一)单人舞中的动势概述
舞蹈中的动势即“舞动起来时的起势、运动过程中的姿势,舞动结束后的收势”。舞蹈动势是一种外在的动态的表现形式,舞蹈以一门通过身体来传递语言和情感的艺术,身体则是一切舞蹈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在汉唐古典舞中,其追求的是“不动形不成,形成仍在动”,者便是对舞蹈动势的具体阐述。《说文》当中对“动势”这一词有记载指出:动,即为行动,让事物改变原来状态或位置,却不知“动”还存在其他含义,即人的情感与心理发生的某种变化[2]。本文所提及的单人舞中的“动势”也蕴含着两种含义,从字面意义上看主要为运动趋势和重心转移所带动的动作倾向;从心理情感上来看,则可概括为引起的情感与心理变化,有着丰富的主观性色彩。情感与心理的运动趋势融合在身体运动趋势当中,是舞蹈动势所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单人舞中动势还有一个特殊的关系,即因果关系,由动势原因引发动势结果,是一种必然事件,如从个人身体动势所衍生出来的动作结果,是指在单人舞动势中所发生的原型动势产生结果动作,是一种必然发展;而由个人身体动势而衍生的心理结果,则是指原型动势下产生的情感及心理变化。两者区别是一种为身体的动作形象,一种为抽象的主观情感,沿着这一思维,可将动势概括为引发情感与心理变化而转变成人物形象后发展成为作品语言的要素。遵循单人舞动势和身体之间最为真实的因果论,在单人舞编导情境中真切感受,对于将动势更好的运用于单人舞编导中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单人舞中的动势特征
单人舞中强调自我,并尊重个性,因此从外在动作上看其几乎没有特定的审美规则,无拘无束也无迹可寻,从其动势上看,可认真严谨,也可自由慵懒;可强劲有力,也可无所事事;还可能受到其他的现代艺术怪异离奇而有荒诞的想法,和一般舞蹈特征产生巨大差异,这也是现代舞单人舞中特有的动势特征。但在进行单人舞编导时还是要注意掌握其尺度与分寸,对现代舞单人舞的编导技法进行基本的学习与掌握之后,更多需要的是个人的实践与创作,使学习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3]。和单人舞的动势特征相比,双人舞中的动势有着较强的造型型,讲究的是舞者二人之间的配合,在表演上曲折迂回,内敛含蓄。现代舞双人舞的编创,和古典芭蕾舞有着明显的区别,现代舞双人舞讲究的是编排的技巧,通过“撞击法”和“透视法”实现其动势的编创。其中,“撞击法”是为了寻找出新把位动作,“透视法”则是编导对舞蹈韵律及对音乐情感的理解,这也是双人舞动势编排技巧中的内在动机。单人舞中的动势特征相对于双、三人舞比较特殊,且比较自由,在编导中不能过度追求文化的异化,也不能盲目追求“高精尖”的技术技巧,使单人舞变成个人杂耍。
(三)单人舞编导中动势的技法训练
1.舞蹈动机
“动机”这一词语多在音乐中,指的是简短旋律型,长度通常以1小节为准。多丽丝韩芙丽是美国著名的现代舞蹈家,其将舞蹈动机称作“动作动机”,也可称作动势,是指在舞蹈编导开始的1小节舞句[4]。在单人舞中,舞蹈动机作为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动作单位,是舞蹈动作得以统一的要素和舞蹈形象最主要的基因,更是舞蹈语言发展的主导。一般来说,舞蹈动机存在一定的形象性、简练性、可变性及可观赏性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舞蹈动机形成之后舞蹈才得以发展,而舞蹈动机在发展中可以作为单一的动机,也可作为复合动机,舞蹈在力度、幅度、节奏、方向及空间上都随着动机改变而变化。通过对舞蹈动机的动作顺序进行调整,改变动机节奏完成时的身体部位和情态,是单人舞编导中动势技法训练的新元素,也是舞蹈动势必不可少的要素。
2.造型构思
在舞蹈过程中造型是一个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动作,对单人舞中的造型,其要求是要相对新颖,并具有动作性。这就要求造型做到“解”和“进”,两者都是包含造型因素的一种动作过程,其中,“解”指的是在造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缓慢渐进的造型拆解动作,“进”则是缓慢潜入的造型动作,两者形成一种关联性。比如慢镜头下花儿从花苞到怒放的过程,就是一段“解”、“进”的过程,在这两种状态下将动作层层解剖,即为造型跳度,并且是瞬发性的。通过舞蹈动作的变化与发展,进入舞蹈阶段时,编导在舞蹈技法联系中通过快速、慢速及静止的动作来分解与重构舞蹈,在发展变化中呈现出一个舞蹈段落,丰富动作的“原型”。单人舞造型构思最好的方式为寻求两个极端的对比,即紧张与松懈、收缩和放开,从而实现动势的发展及变化,构成一个舞蹈段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