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舞蹈闯关东中演员情感与动作的关系

目 录
绪论 1
一、《闯关东》舞蹈作品的由来 1
二、演员对作品的感情及外部动作表现的拿捏 1
(一) 分析人物内心情感的塑造与控制 1
(二) 演员肢体表达的视觉传达效果 2
三、舞蹈中演员内心情感与肢体动作的关系 3
(一) 情感与动作的递进关系 3
(二) 情感与动作的互相依存关系 3
(三) 动作对情感的视觉效果提升关系 4
四、具体分析演员情感和肢体动作的必要性 4
结论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绪 论
现如今舞蹈专业发展变化迅速,在部分舞者身上只有内心情感或肢体动作,没有有效地将两者完美的结合,对于舞者内心情感和肢体动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缺乏正确认识,在此通过舞蹈《闯关东》为例深入研究演员内心情感与肢体动作的关系。
一、《闯关东》舞蹈作品的由来
1861年至1911年随着鸦片战争,催生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我国国土的领域和权力制衡备受侵犯,清政府则正式开禁放垦,支持鼓励移民政策,以用振兴关外经济。在此政策开放期间,闯关东的百姓开始大规模大面积的向东北迁移。
山东因地势原因,环境较差,百姓衣食行普遍困难,让不少普通百姓生活难以维系,加之敌人的不断袭击和同伴的不断离世,身心双重受打击的山东难民决定要移居东北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在路途中的坎坷辛酸和艰苦不易时常在周围环绕,他们历经艰辛,尝遍苦楚,但他们从未放弃与抛弃,坚持不懈,为了谋求生存,改变现状,创造幸福生活的山东难民越海闯关, 迁居到资源丰富、地域宽广的东北地区。开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辛勤劳作、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种务农、繁衍后代,新生活时代到来。
二、演员对作品的感情及外部动作表现的拿捏
(一)分析人物内心情感的塑造与控制
《闯关东》刻画了山东民众为了生存为了创建更好的家园一路从山东到东北的艰辛路程,路程中有人离世不断地揪动着群众的心,凸显了兄弟手足间的感情,随后抵达东北看到新光明,便开始辛勤的劳作创建属于自己的家园,最后新生命的诞生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更加有动力的保护自己的家园。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场景随之上演,牵动着彼此的心。他们的手足之情与亲子之情无不令观众为之动容,不断地催人泪下。合理的拿捏所表达人物内心情感与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充分的向观众展示情感与肢体动作的配合所呈现的舞蹈作品。
1.分析人物内心是如何塑造
在塑造内心情感时,应细致的分析每一段舞蹈的情节内容及人物形象,让演员投入情感,感受演员本身就是当年闯关东的人,不断地听音乐,感受音乐中的喜怒哀乐及心路变化,建立当年从山东到东北路途中的艰辛不易的人物情感,置身处地的感受当年的环境和人物内心,了解亲友的逝去心痛和无助,不断的挣扎内心情感,一番痛苦的心路历程后看到的新的光明,人们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开始耕作,欢喜。随后,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让人们更加坚信此次的闯关东是正确的,看到了希望,每个人面对新生命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随着情节的转换,演员合理的把握内心情感。
2.分析如何合理的控制人物情感
在舞蹈作品的呈现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舞者对于刻画的人物形象细心揣摩,而在这一呈现上,要是情感表达处理的恰当,就能将人物情感合理展现,并对于对人物情感地正确把握,从而实现对舞蹈作品地有效诠释及呈现。在现实的舞蹈创作中,通过音乐节奏、人物情感、肢体动作等多种形式来展现舞蹈剧情的不同层次不同情感,并通过舞者的内心掌握来实现对不同舞蹈作品剧情地全面展示,从而实现舞蹈演员对作品情感的地充分拿捏和完美展现。
从舞蹈作品角色的展示来看,通过演员自身内心理解,加上对角色肢体动作上的创作编排设计,而对于情节的展示,有跌宕起伏,并在层次分明地角度上完成对整体情节的完美呈现。在舞蹈演员通过肢体动作的表现方面,展现出对舞蹈表演情节和人物内心的合理把握,可以赋予该作品灵魂有较强的震撼性,推动表演内容情节的发展。
在舞蹈作品完成的情况下,应仔细分析人物内心,再根据情节需求寻找演员进行编排,将该作品努力呈现到完美,让舞者感受情感,走入情景这样表现的内在美才会真正的呈现出来。
(二)演员肢体表达的视觉传达效果
1.编创过程选定三大秧歌为动作主体
山东齐鲁大地的民间特色多种多样,舞蹈种类更是丰富,特别是传统民间舞蹈群众参与度高参与范围广泛,角色扮演可由孩童幼年时期至成人年老时期。这影响最大的就是“胶州秧歌”“海阳秧歌”和“鼓子秧歌”,被称为“山东三大秧歌”,或称“山东三大民间舞蹈”,这山东民间三大秧歌的名声享誉全国舞蹈界。
胶州秧歌极具人文情怀,音乐节奏富有美妙旋律,具有温婉优美的舞蹈动作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由脚下动作来诠释,通过碾、拧、拐及上身肢体动作等元素来构成舞蹈,在舞蹈《闯关东》中运用胶州秧歌表现对同伴逝世的悲伤与心痛以及看到新希望时愉悦的心情,脚下节奏紧凑,手上动作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度大,面部表情悲伤和开心,分别用胶州秧歌来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鼓子秧歌更是独具特色,一展男性魅力,豪放、刚劲、热情的特色在山东大汉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鼓子秧歌在山东特色文化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特有山东民间的男性角色,同时也展现了山东男性民间艺人的豪放性情和刚劲的气度。该作品大部分舞蹈动作运用鼓子秧歌,鼓子秧歌气势强大,正是展现山东人民往东北闯的那股劲,不认输,不怕吃苦,坚持到底的劲头。
海阳秧歌是以节奏鲜明、感情充沛、风味有趣独具特色表演风格深深刻画在观众内心。拧、转、有力、大幅度的动作变化吸人眼球,让人赏心悦目。舞蹈《闯关东》运用海阳秧歌的拧转等构造人物内心纠结心痛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显示用肢体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法,海阳秧歌是别有一番风味特色秧歌。
2.演员的表演所形成的视觉表现
在视觉呈现效果时,通过不断的动作变化,肢体动作表现出悲伤、恐惧、高兴、希望,都通过肢体表现出来,并配合面部表情,将该舞蹈作品的视觉效果完美呈现。对于舞蹈的内容的讲解和分析将演员们的情感带入到情境和角色中,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引导演员投入感情,仿佛身临其境,就像自己在失去亲友,看见希望,新生命诞生的情景中去,由内到外,从面部表情到肢体动作几近完美的向观众表现出来,也让观众身临其境,并运用三大秧歌展现途中的艰辛和希望,将更具有山东民间特色和更完美的舞蹈剧目呈现在观众面前,创造出一部属于山东人民的舞蹈作品。
三、舞蹈中演员内心情感与肢体动作的关系
(一)情感与动作的递进关系
舞蹈既可以表达优美动作也可以传达现实生活喜怒哀乐,舞蹈更是将现实生活的种种放大展现在舞台,这是一种特殊的美。这种独特的美很真切,让大众都感受着它,舞蹈它通过独特的方式向观众传达着或写实或优美的人物形象,感染着人的平日的思想、感观、情感。舞蹈对人进行由内在气质到外在形态的熏陶,影响人们的审美标准。舞者在向观众呈现一个舞蹈作品的时候,自身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到观众的情绪,当舞者的情绪随着音乐节奏、情节需求、人物内心的变化,就会自然而然的舞动肢体动作使舞蹈更加美化,更加牵动着观众的心,从而表达的也更加准确。在舞蹈肢体语言中,舞段在达到剧情高潮部分时通常会用技术技巧来表现,得以将内心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充分地调动观众积极性,在舞蹈表演上,面部表情极为重要,这样情感与舞蹈动作相互融合,让观赏者更加沉醉在表演者的表演情景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28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