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东鼓子秧歌基本动律在舞蹈闯关东中运用

目 录
绪论 5
一、鼓子秧歌的表演形式 5
(一)鼓子秧歌的起源 5
(二) 鼓子秧歌主调由庄重神秘转化为喜庆欢乐 5
(三) 精神上是生活的动力 5
二、鼓子秧歌基本动律在舞蹈《闯关东》中运用 6
(一)场图上及其角色上的应用 6
(二) 具体动作上的运用 6
(三) 音乐节奏上的反映 6
三、鼓子秧歌基本动律在舞蹈《闯关东》中运用的积极意义 7
(一)突出鼓子秧歌的基本价值 7
(二) 进一步的促进鼓子秧歌的创新 7
(三) 有利于提高舞蹈编创的艺术性 8
四、 结论 8
五、 参考文献 9
六、致谢 10
绪 论
山东三大秧歌是汉族民间舞蹈的杰出代表,其中鼓子秧歌作为山东三大秧歌之一,以其鲜明的特色占有重要地位。鼓子秧歌的舞蹈风格粗旷豪迈,真实的反映了山东地方百姓的性格和风土人情。这种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和风格性对于学习舞蹈专业的舞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同时鼓子秧歌的基本动律是其核心的存在,也是其舞蹈作品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表达形式。我曾有幸多次参加学校原创舞蹈《闯关东》的排练和演出,深知这一舞蹈作品通过动律将鼓子秧歌的大气、豪迈、粗犷发挥的淋漓尽致,因此我想进一步了解、剖析鼓子秧歌的动律。通过“论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东鼓子秧歌基本动律在舞蹈《闯关东》中运用研究”可以使人们结合《闯关东》进一步了解鼓子秧歌的体态动律和风格特征。
一、鼓子秧歌的表演形式
(一)鼓子秧歌的起源
鼓子秧歌于唐初开始有了雏形,到了宋朝在民间已有了不小的规模,因为之间丝绸之路的的形成,造就了民族文化的大发展,鼓子秧歌在这个时候也是初具成型。鼓子秧歌从古至今一直在延续着,作为中华瑰宝人们一直传承着它那特有的精神。山东自古出英雄,饱受兵祸之苦的人民,在持续不断的战斗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往无前的精神风采,并且学会运用战役中的行军方法编排跳舞。而舞蹈《闯关东》就是根据鼓子秧歌这种豪迈的动作,激昂的情绪繁衍而来的产物。
(二)鼓子秧歌主调由庄重神秘转化为喜庆欢乐
从唐宋时期鼓子秧歌的开始发展,其表演形式,经过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着。比如从严肃的祭祀形式到现代的娱乐形式,逐渐形成了在每逢重大喜节日进行秧歌表演的一种文化习俗。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而在当今发展的更为璀璨,不止有了古代的祭奠情怀,更有了现代的一动一情的表达形式,各种喜怒哀乐都能通过动作、情绪来表达出来,舞蹈《闯关东》就能很好的诠释出这一定义。
(三)精神上是生活的动力
黄河三角洲平原开发中心地带特定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与相应地域的人文风貌、艺术特征相结合,从而成就了鼓子秧歌这一民间特色艺术,其内涵精神也深深镶嵌在人们的内心情感中。而舞蹈《闯关东》就很好的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形式。这个舞蹈来源于生活,继承于鼓子秧歌,且又能很好的反育于生活,使鼓子秧歌得到升华,更为人们为其所认知作出了一些贡献。
二、鼓子秧歌基本动律在舞蹈《闯关东》中运用
(一)场图上及其角色上的应用
鼓子秧歌的排列队形也很讲究,其图形式变化多样。一般在具体的表演中其队列的排列往往是外圆内方。其中蕴含了鼓子秧歌的悠久的历史传承,就跟做人一样一定要外圆内方,方可成大器。这符合人们最基本的审美要求。具体到舞蹈《闯关东》中的场图上的应用上,“鼓子秧歌”元素的提炼,是对其本体的一种超越和发展,在其角色上的表达往往是多样性的。并且每一个角色都有独特的体态和动作。其中体态和动作往往又具有一定的传统内涵。随着人类精神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鼓子秧歌也在被人们所创新,其舞蹈角色所展现出来的鼓子秧歌动律往往也显得非常具有独特性。这就是舞蹈《闯关东》中人物角色所能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原因。
(二)具体动作上的运用
“撩”“劈”“跑”“跳”“跳”是鼓子秧歌动作的主要元素,而“稳”“沉”“抻”“韧”又是鼓子秧歌主要元素的基本内涵。在舞蹈《闯关东》中这些动作及内涵都能够得到完美的诠释。“撩”的基本动作内涵主要是‘抻’与‘韧’动作完成之后最后一点的爆发,能让观者看着无限大气。“蹲”就是要讲究动作内涵‘稳’与‘沉’。关于跳的这一动作的进行往往是伴随着鼓子秧歌伴奏的鼓点来进行的。其中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两腿之间的交替进行。最终身体一跃。形成跳的美感。另外,转就是在稳、沉、韧的基础上完成一动作的转身。并且在鼓子秧歌的表演进行中。通过回转这一动作可以表现角色的内涵。一般完成这一动作或者具备这一动作特点的一般都是男性角色。从而进一步的体会出男性的力量感。劈鼓子在鼓子秧歌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伴随着鼓点有规律的节奏下,敲打自己的鼓。在舞蹈《闯关东》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整个舞蹈主要是以‘闯’来表现舞蹈意义和内涵。在词汇的解释中,我们可以发现‘闯’是一个动词,寓意着敢干和无畏的向前之意。而舞蹈《闯关东》表现的就是山东人民迁移到东北的一过程。其中蕴含着对家乡的恋恋不舍和对未来生活的茫然与不知。所以鼓子秧歌动作在闯关东中的应用,是符合闯关东的基本意义和实际内涵的。
(三)音乐节奏上的反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生土长在齐鲁大地上的鼓子秧歌具有浓烈的汉民族文化精神,带有浓厚的的山东地方色彩。久来的文化,使其乐曲的传承很是丰富。鼓子秧歌的美也可以用语言概括,即“顺”“活”“韵”。“顺”意为通顺。节奏的变化,鼓点之间的连接,调性的转变都要“顺”。“活”就是既要音乐是灵活多变,其赋予的鼓子秧歌动作也随之而变。“韵”即韵律感及风格味道。在舞蹈《闯关东》中,音乐为其灵魂,加上鼓子秧歌内涵动律“稳、沉、抻”的特点,把这支舞蹈表现的淋淋尽致。舞蹈开始运用了比较深沉的音乐特效,配合演员的动作,完美的阐释了只有团结才会有力量,我们要闯出去。随着音乐的渐变,即高昂且又不和谐的音乐节奏响起,舞蹈演员们的动作也有了新的变化,此时的音乐赋予了演员们艰难前行那也要闯出来一条阳光大道的内涵。紧接着音乐戛然而止,显然,舞蹈演员的动作也出现了新的形式,其音乐赋予了舞蹈新的内涵,一个即将要饿死的同伴出现在了自己的团队里,音乐预示着演员们,演员们互相搀扶,相互帮助。在众人齐心协力的情况下,唤起了最困难的同伴,这段音乐让他们更为团结,众志成城。随后音乐周而复始,他们又开始了新的历程。第三段音乐想起,古时唢呐代表着喜庆,这是的演员们看到了新的希望,那片属于他们的天空就在前方。音乐完美的释然了舞蹈,舞蹈又紧紧的配合了音乐,天作之合。而舞蹈《闯关东》音乐的呈现特点也基本吻合典型的鼓子秧歌的特点。音乐伴奏,大气磅礴同时又不失细腻的情感表达。
鼓子秧歌的表现形式,其初,鼓子秧歌一般在重大节日和喜庆的时候才进行表演,可是舞蹈《闯关东》的编创,不仅促进了鼓子秧歌在一定程度上的突破,还能更好被人们所接受。比如将以往鼓子秧歌的表现形式搬上舞台上,赋予其时代的精神特点,融入人物思想情感来表现鼓子秧歌,这就又成就了一个新的高度。而舞蹈《闯关东》就是运用鼓子秧歌的元素优秀代表。通过舞蹈,我们可以发现在舞蹈《闯关东》中有很多鼓子秧歌的元素,将传统的舞蹈词汇进行通过现代的编创手段和艺术表现去体现,是对鼓子秧歌创新的发展,也是对鼓子秧歌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23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