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创编中道具的选择和运用
摘 要舞蹈道具经常作为舞蹈形象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延展舞者的身体、丰富舞者的情感,塑造美的形象,完成艺术的创造。舞蹈道具在舞蹈剧目中具有传情达意的情感表现,对舞蹈剧目中刻画人物形象、故事情节铺展和情感抒发都有重要的意义与帮助,以此更为强烈的突出舞蹈剧目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冲突与故事矛盾冲突。舞蹈构图会因道具的运用而富有立体感、层次感,体性,赋予舞蹈艺术语言的形象性,从而营造出完美的舞蹈意境丰富作品的整体性。象征和隐喻是编导在舞蹈道具的运用中赋予道具生命力的手段,隐含了编导所要表达的寓意,帮助编导完成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同时也是表现了舞蹈灵魂的最高境界。因此研究舞蹈道具的选择和使用问题对于舞蹈编创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1
二、 我国不同时代舞蹈道具的选择与运用 2
(一) 古代舞蹈道具的选择和应用 2
(二) 现代舞蹈道具的选择和运用 3
三、 舞蹈编创中对道具的选择 4
(一) 不同舞蹈风格对道具的选择 4
(二) 道具的选择对舞蹈作品主要人物情感、矛盾的影响 4
四、 舞蹈创作中运用道具的意义 5
(一)道具的想象空间 5
(二)舞蹈编创中动机与道具的关联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在创造舞蹈形象的重要情感时,舞蹈道具往往扮演者重要角色,在塑造舞蹈造型性的艺术特征中有极为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我国的舞蹈发展史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舞蹈道具的应用时间是有长时间的历史记录可寻的,比如:在西周的《六小舞》中的《羽舞》《拂舞》《牦舞》等;再到汉朝的《建鼓舞》《巾舞》《袖舞》等,在我国各个朝代的舞蹈作品中都有所体现。直至今日在我国以及世界舞蹈作品中,舞蹈编创中的舞蹈道具的选择和运用,都是舞蹈创作中编导优先考虑的一部分,所以道具的选择和运用是影响舞蹈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意义
舞蹈道具在我国舞蹈的发展史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诸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历史文献中有大量的记载。道具在舞蹈作品中有传送情感,表现内心冲突的情感体现,以此加倍突出舞蹈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冲突。通过研究,可以使之后的编创活动更加丰富,编创手法更加灵活,编创的对象的范围更加宽泛,可以增加自己的专业能力,更能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在论文进行的前期,项目工作人员搜集并查阅大量有关于舞蹈道具的历史资料记载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为以后项目完成做好铺垫[2]。
2.例证法
举例说明具有道具使用的舞蹈剧目,经过前期的文献和对剧目的不断筛选,选择出具有典型性较强的作品在论文中进行举例说明。
综合分析法
对文献资料、典型案例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提出合理化方案。?
二、舞蹈道具的时代依据
(一)古代舞蹈道具的选择和运用
我古代舞蹈有三大历史高峰期,分别是周朝、汉朝、唐朝。因此此篇论文中选择出这三个朝代中较为典型的道具舞蹈进行举例说明。
周朝建立之初,在当时著名教育家周公旦的推动下,整理、编排出了著名的祭祀乐舞《六小舞》(或称《小舞》)。在周朝《六小舞》的主要功能是教育少年,与此同时《六小舞》的另一社会功能是用于周朝祭祀中。《六小舞》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帗舞》手持全羽而舞;《羽舞》手持折羽而舞;《皇舞》头戴羽帽,身穿翡翠羽衣而舞;《旄舞》手持牦牛尾而舞;《干舞》持盾而舞;《人舞》徒手而舞,分别用于不同的祭祀场所。
以此我们可以看出,早在距今3000多年以前舞蹈道具的使用就已经出现,原始人用石块打出节奏、用木棍敲击地面进行舞蹈,手持劳动工具围圈即兴而舞。《六小舞》中的舞蹈道具牛尾、羽毛、兵器,都是与那时的农耕、打猎、图腾崇拜有很大的干系,使用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关的道具,体现了歌舞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反映出那时的人民对天、地、祖先的钦敬。
汉代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是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汉代是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是一个蒸蒸日上的时代,正是这种昂扬向上的时代,汉代的乐舞中极少出现情绪萎靡、悲伤的舞蹈,大多数是以积极向上为主要表现情绪,舞蹈风格多数是敏捷、舒畅、飘逸快节奏的表演。
《建鼓舞》舞者多为男子,其舞蹈模式是一面击建鼓、一面进行舞蹈,汉代的建鼓装饰华丽、大气,两名舞者分立在两边,鼓面直立,对击对舞。《建鼓舞》既有纯舞蹈模式的肢体语言表达,又有音乐节拍的表现,《建鼓舞》是乐器演奏与舞蹈表演相结合的产物。《建鼓舞》中的道具“鼓”的选择突出了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加强了舞蹈作品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舞蹈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更为强烈,舞蹈道具有效的服务于舞蹈作品的主题,与作品的核心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保证道具的使用妥当的同时,也大大将舞蹈语汇变的更为绚丽多彩。
唐朝因持剑器而闻名的舞蹈《剑器舞》,此舞在唐宋时期最为繁盛。《剑器舞》最初是男子舞蹈,经长时间的流传与发展,逐渐演化成为一种典雅、舒缓的女性舞蹈,此舞以唐代的著名舞人公孙大娘的《剑器舞》最为著名。
《剑器舞》表达了以道具的运用的两个特点:
第一点是以情带物,表达的是舞蹈编导以及舞蹈表演者内心中所深藏的情感,这是一种无形之情,借助舞蹈道具将其转化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
第二点是借舞传情,借助舞蹈道具来丰富其舞蹈作品,道具在舞蹈作品中会经常担负着表达主人公内心情感、加强舞台色彩、升华主题的重要作用与责任。
通过以上较为传统的古代舞蹈作品,我们可以看出舞蹈道具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点是在古代,舞蹈大多数往往用于祭祀活动中,舞蹈道具的使用被赋予了人们所认为的神秘力量,承载着当时民众祷告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等各种美好生活的希望,希望在天地人神中得以实现。
第二点为在当时,大多数舞蹈道具来源于劳动生活,体现了人们对于打猎、耕种等生活实践的真实情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盼,构成了我国“缘物寄情、托物取喻”的古代舞蹈的重要特质。
第三点通过运用舞蹈道具来更好地表达舞蹈作品或者是人民内心所难以表达的情感意蕴,与此可以看出,缘物寄情这种舞蹈表达方式在我国的舞蹈发展史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可寻。
(二)现代舞蹈道具的选择和运用
20世纪50年代的《红绸舞》,是我国优秀的舞蹈前辈的呕心之作,前辈们为了更好的表演与继承“绸舞”,虚心向广大民间艺人和戏曲艺术家学习长绸的基本动作和技术技法,并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们将传统的长绸的表现方法进行了改良。首先,演员舞蹈动作上进行了难度的提升,之后将身体幅度、发力方式也进行相应的变化,因此促进了对道具的革新。其次,根据当时年代的特殊性,增加了丰富的感情色彩,将绸子的宽度、长度变化,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百废待兴社会向上的气氛。最后《红绸舞》将代表我国民间舞蹈特色的东北秧歌与陕北秧歌结合,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大大增加了舞蹈语汇以及氛围的烘托。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1
二、 我国不同时代舞蹈道具的选择与运用 2
(一) 古代舞蹈道具的选择和应用 2
(二) 现代舞蹈道具的选择和运用 3
三、 舞蹈编创中对道具的选择 4
(一) 不同舞蹈风格对道具的选择 4
(二) 道具的选择对舞蹈作品主要人物情感、矛盾的影响 4
四、 舞蹈创作中运用道具的意义 5
(一)道具的想象空间 5
(二)舞蹈编创中动机与道具的关联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在创造舞蹈形象的重要情感时,舞蹈道具往往扮演者重要角色,在塑造舞蹈造型性的艺术特征中有极为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我国的舞蹈发展史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舞蹈道具的应用时间是有长时间的历史记录可寻的,比如:在西周的《六小舞》中的《羽舞》《拂舞》《牦舞》等;再到汉朝的《建鼓舞》《巾舞》《袖舞》等,在我国各个朝代的舞蹈作品中都有所体现。直至今日在我国以及世界舞蹈作品中,舞蹈编创中的舞蹈道具的选择和运用,都是舞蹈创作中编导优先考虑的一部分,所以道具的选择和运用是影响舞蹈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意义
舞蹈道具在我国舞蹈的发展史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诸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历史文献中有大量的记载。道具在舞蹈作品中有传送情感,表现内心冲突的情感体现,以此加倍突出舞蹈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冲突。通过研究,可以使之后的编创活动更加丰富,编创手法更加灵活,编创的对象的范围更加宽泛,可以增加自己的专业能力,更能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在论文进行的前期,项目工作人员搜集并查阅大量有关于舞蹈道具的历史资料记载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为以后项目完成做好铺垫[2]。
2.例证法
举例说明具有道具使用的舞蹈剧目,经过前期的文献和对剧目的不断筛选,选择出具有典型性较强的作品在论文中进行举例说明。
综合分析法
对文献资料、典型案例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提出合理化方案。?
二、舞蹈道具的时代依据
(一)古代舞蹈道具的选择和运用
我古代舞蹈有三大历史高峰期,分别是周朝、汉朝、唐朝。因此此篇论文中选择出这三个朝代中较为典型的道具舞蹈进行举例说明。
周朝建立之初,在当时著名教育家周公旦的推动下,整理、编排出了著名的祭祀乐舞《六小舞》(或称《小舞》)。在周朝《六小舞》的主要功能是教育少年,与此同时《六小舞》的另一社会功能是用于周朝祭祀中。《六小舞》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帗舞》手持全羽而舞;《羽舞》手持折羽而舞;《皇舞》头戴羽帽,身穿翡翠羽衣而舞;《旄舞》手持牦牛尾而舞;《干舞》持盾而舞;《人舞》徒手而舞,分别用于不同的祭祀场所。
以此我们可以看出,早在距今3000多年以前舞蹈道具的使用就已经出现,原始人用石块打出节奏、用木棍敲击地面进行舞蹈,手持劳动工具围圈即兴而舞。《六小舞》中的舞蹈道具牛尾、羽毛、兵器,都是与那时的农耕、打猎、图腾崇拜有很大的干系,使用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关的道具,体现了歌舞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反映出那时的人民对天、地、祖先的钦敬。
汉代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是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汉代是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是一个蒸蒸日上的时代,正是这种昂扬向上的时代,汉代的乐舞中极少出现情绪萎靡、悲伤的舞蹈,大多数是以积极向上为主要表现情绪,舞蹈风格多数是敏捷、舒畅、飘逸快节奏的表演。
《建鼓舞》舞者多为男子,其舞蹈模式是一面击建鼓、一面进行舞蹈,汉代的建鼓装饰华丽、大气,两名舞者分立在两边,鼓面直立,对击对舞。《建鼓舞》既有纯舞蹈模式的肢体语言表达,又有音乐节拍的表现,《建鼓舞》是乐器演奏与舞蹈表演相结合的产物。《建鼓舞》中的道具“鼓”的选择突出了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加强了舞蹈作品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舞蹈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更为强烈,舞蹈道具有效的服务于舞蹈作品的主题,与作品的核心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保证道具的使用妥当的同时,也大大将舞蹈语汇变的更为绚丽多彩。
唐朝因持剑器而闻名的舞蹈《剑器舞》,此舞在唐宋时期最为繁盛。《剑器舞》最初是男子舞蹈,经长时间的流传与发展,逐渐演化成为一种典雅、舒缓的女性舞蹈,此舞以唐代的著名舞人公孙大娘的《剑器舞》最为著名。
《剑器舞》表达了以道具的运用的两个特点:
第一点是以情带物,表达的是舞蹈编导以及舞蹈表演者内心中所深藏的情感,这是一种无形之情,借助舞蹈道具将其转化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
第二点是借舞传情,借助舞蹈道具来丰富其舞蹈作品,道具在舞蹈作品中会经常担负着表达主人公内心情感、加强舞台色彩、升华主题的重要作用与责任。
通过以上较为传统的古代舞蹈作品,我们可以看出舞蹈道具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点是在古代,舞蹈大多数往往用于祭祀活动中,舞蹈道具的使用被赋予了人们所认为的神秘力量,承载着当时民众祷告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等各种美好生活的希望,希望在天地人神中得以实现。
第二点为在当时,大多数舞蹈道具来源于劳动生活,体现了人们对于打猎、耕种等生活实践的真实情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盼,构成了我国“缘物寄情、托物取喻”的古代舞蹈的重要特质。
第三点通过运用舞蹈道具来更好地表达舞蹈作品或者是人民内心所难以表达的情感意蕴,与此可以看出,缘物寄情这种舞蹈表达方式在我国的舞蹈发展史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可寻。
(二)现代舞蹈道具的选择和运用
20世纪50年代的《红绸舞》,是我国优秀的舞蹈前辈的呕心之作,前辈们为了更好的表演与继承“绸舞”,虚心向广大民间艺人和戏曲艺术家学习长绸的基本动作和技术技法,并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们将传统的长绸的表现方法进行了改良。首先,演员舞蹈动作上进行了难度的提升,之后将身体幅度、发力方式也进行相应的变化,因此促进了对道具的革新。其次,根据当时年代的特殊性,增加了丰富的感情色彩,将绸子的宽度、长度变化,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百废待兴社会向上的气氛。最后《红绸舞》将代表我国民间舞蹈特色的东北秧歌与陕北秧歌结合,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大大增加了舞蹈语汇以及氛围的烘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