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复”技法在舞蹈编导中的运用

论“重复”技法在舞蹈编导中的运用[202010061920001]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重复”的应用 1
(一)文学中的“重复” 1
(二)“重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复”在舞蹈编创中的使用 2
1.舞蹈编创中的“重复” 2
2.单人舞中“重复”作用 2
3.群舞中“重复”作用 3
三、“重复”在舞蹈编创中如何创新 3
(一)“重复”创新的重要性 3
1.“重复”技法使用 3
2.“重复”技法需明确主题 3
3.“重复”技法需要创新 4
(二)有效地使用“重复”加强观众视觉印象 4
1.创造视觉连贯性 4
2.加强视觉效果 4
结论 4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在舞蹈编创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技法。技法也是创作者在学习舞蹈创作过程中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的舞蹈编创工具,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和创作中总结和积累下来的方法和经验总结。[1]在舞蹈编创的各种技法中,“重复”技法作为表现创作者思想情感,深化主题,吸引观众注意力,引起情感共鸣的重要手段,是舞蹈编创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因此在编创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采用了“重复”技法,来对作品进行有张力的表现。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舞蹈编创是复杂的工作,有关舞蹈编创的研究有很多,但是有关“重复”技法在舞蹈编创中的运用的研究却很少,虽然西方的舞蹈家在舞蹈编创过程中大量的使用“重复”技法,但是笔者并没有找到国外有关“重复”技法的研究专著。
而在国内的“重复”技法的研究论文也很少,目前能看到的是韩乔宇[2]的《浅谈舞蹈编创中“重复”技法在中国当代舞中的作用——以舞蹈作品<中国妈妈>为例》,该文章从“重复”技法在中西方舞蹈编创中的使用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重复”技法对视觉的冲击、对主题的深化以及对情感的升华作用。除此之外,还有高旭[3]的《重复渐变在叙事舞蹈创作中的应用研究》(东北师范大学),论文中通过分析舞蹈动机、动作、构图、场景等具体用法,分析重复渐变的内涵、意义及运用的方法。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提升人们从物质层面转移到了精神层面,对事物的实用性转移到艺术性,这种转变不断的改变人们的精神生活,现当今,越来越多的舞蹈作品进入观众视野,且逐渐被大众熟知刻入心中,在作品表现形式上,一些作品为了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在技法上会重复个别动作且形成主题动作。因此在舞蹈编创作品中,“重复”技法的使用最为熟知,面对这一情况,如何让“重复”的使用更具有新意和创新,创造视觉连贯性和加强视觉效果,加以观众对“重复”的视觉印象。如何让“重复”在编导创作作品的使用中更得心应手。
二、“重复”的应用
(一)文学中的“重复”
所谓“重复”,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个动作连续表演,或者是将一个词、一句话连续说几遍。文学中使用“重复”的现象很常见,比如,鲁迅的《秋夜》中就有这么一句“在我的后园,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这里鲁迅即使用了重复的表现手法,两株树都是枣树,重复说了两次表现作家复杂的心理,营造了一种沉重的心理,作家在后院望去,一棵是枣树,再缓慢往另一棵树望去,也是枣树,有一种徐缓的情态,也为文章的后续奠定基调。文学中使用“重复”的还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人此处重复用了“争渡”表现了少女在湖中迷路,而急于寻找出路的焦急心理,十分形象生动。不仅在中国文学中使用“重复”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外国文学中也有“重复”的表现手法,比如最为著名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就是一个巨大的重复,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第二代、第三代常常采用相同的姓名,家族第一代之所以离开原住地起因就是害怕像姨母和叔父结婚那样生出长尾巴的孩子,而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就是和其姨母结婚,生出的第七代就是长着尾巴的孩子,和前面又是重复,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由以上两种文学表现不难看出,“重复”在文学中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的一种思想情感或者表现一种特殊的行文结构,而且“重复”的使用不仅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够通过多遍的表达,突出作者所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方便读者的理解,进而引发情感的共鸣。
(二)“重复”在舞蹈编创中的使用
1.舞蹈编创中的“重复”
舞蹈编创的方法有很多,而“重复”技法就是舞蹈编创中的再现法,是将舞蹈中的动作以及所使用的音乐在适当的时机予以表现。在舞蹈编创过程中,“重复”技法是舞蹈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手段。创作者通过音乐、动作的重复对作品的情感予以表达、升华。其中舞蹈编创中,音乐的“重复”是加深记忆的手法,往往是为了造成一种期待引出新主题或主题再现的效果。[4]舞蹈动作的“重复”则是为了加强视觉上的冲击,保留视觉的延续性,表达作品的主题。在舞蹈《红蓝军》《过早》中都有大量的“重复”技法使用,不管是音乐还是舞蹈动作,无一部展示作品中军队、市民的特征,以及作品的主题。因为舞蹈主要是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进行表现,编创者使用“重复”技法能够让观众在观看时,能够通过这些“重复”了解舞蹈作品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2.单人舞中“重复”作用
“重复”是舞蹈语言的六大基本技术手法之一,是在舞蹈语言表达中是出现频率很高的技术手法[5]。单人舞主要是一个人进行舞蹈的演绎,相对于群舞来说,单人舞主要是一个人在台上进行演绎,要求跳舞者必须要有很饱满的舞蹈动作和强烈的表现,相对于群舞来说是比较难把握的。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雀之灵》就是单人舞,整部作品采用“三道弯”的体态特征予以表现,最为经典的动作就是“孔雀手”。杨丽萍在演绎的过程中多将大拇指和食指轻轻相扣,其他三根手指上翘,以此来表现孔雀的形态。通过这个“孔雀手”表现孔雀梳妆、出巢、漫步、吸水、飞翔等动作,不同的手部动作的重复表现了孔雀形态,进而展示了一个如精灵般的孔雀,收到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达到了“灵”的主题。因此,在单人舞中,“重复”技法的使用起到了多所表现物体的生动模拟和再现,起到舞蹈作品升华、突出主题的作用。
3.群舞中“重复”作用
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群舞主要是舞蹈们演员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舞蹈语言的表达。在群舞中使用“重复”技法,是为了显示舞蹈演员所演绎人物的特征及思想,音乐的“重复”也是为了表达思想所服务。比如海军政治部文工团的舞蹈作品《我等你》表现的是军嫂等待丈夫归家的场景,作品中女舞蹈演员以凳子为道具,眼睛看往同一个方向,不断重复着生活化的动作,既表现了日常生活中的忙碌,又展现了军嫂急切盼望丈夫归来的心理活动。通过这些女舞蹈演员重复动作的表现,很好地表现了舞蹈作品所想要传达的思想内涵。
三、“重复”在舞蹈编创中如何创新
参考文献
[1]杨岐荣.出得入得——论舞蹈编创中技法的取舍[J].音乐大观,2014(3):164-16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18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