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收缩_放松技法在现代舞作品水月中的运用
目 录
一、前言 1
二、现代舞编舞技法 1
(一)现代舞的起源 1
(二)“格莱姆技术体系”收缩—放松技法 1
三、现代舞剧《水月》 1
(一)《水月》背景及内容 2
(二)《水月》中的中国元素技法 2
四、“收缩—放松技法”在《水月》中的运用 2
(一)收缩—放松技法与“太极气功”的完美结合 2
(二)收缩—放松技法与“太极气功”结合产生的艺术效果 3
(三)收缩—放松技法在舞剧《水月》具体舞段的体现 3
五、收缩—放松技法在现代舞中的地位和作用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一、前言
舞蹈是我大学生活的全部写照,在这四年的学习中我将舞蹈看作是另一种与人交流的语言,通过多位老师的口传身授,使我对舞蹈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习的过程中我接触了许多类别的舞种,例如藏族舞、古典舞、蒙古族舞、现代舞等,但却对现代舞情有独钟。现代舞从审美角度来说,它是自然美的再现、人体美的表现、情感美的追求。它摆脱芭蕾的因循守旧,主张以自然舞蹈动作,自由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现代舞随着时代的改变不断发展进步,成为最受当代年轻舞者喜爱的舞蹈种类之一。舞蹈表演的时间需要理论的支撑,研究收缩—放松技法,可以帮助舞者在表演中有意识的利用该技法,收缩—放松技法,是美国现代舞大师玛莎格莱姆技术训练法的动作原理,将该技法与中国元素结合研究,希望为编导者提供不一样的创作感受,激发创作灵感。
二、现代舞编舞技法
(一)现代舞的起源
现代舞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西方国家。因其风格特点与当时兴盛的古典芭蕾舞相对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蹈动作僵化的程式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规律的舞蹈动作,来自由地抒发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反对古典芭蕾循规蹈矩、脱离现实生活、一昧单纯地追求舞蹈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由此在二十世纪初的西方兴起,并掀起一股现代舞热潮。
(二)“格莱姆技术体系”收缩—放松技法
玛莎格莱姆是美国著名舞蹈家,同时也是西方现代舞蹈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世纪舞蹈家,她是以苦为乐、以表演为灵魂、以创作为生命的舞蹈女神。
收缩—放松技法,是“玛莎格莱姆体系”的主要动作原理,是现代舞编创中的重要技术技法,该技法强调动作的收与放。
收,主要指舞者利用腹部肌肉收缩的力量,完成舞蹈动作并达到想要的舞蹈视觉效果。例如现代舞作品《水月》开篇,一名男舞者随乐而舞,脚下马步稳健,可以清楚看到他利用腹部肌肉收缩的力量,一节一节将身体蜷缩,形成一个形象模糊的“水”字。
放,则是强调更为有利的延伸与发展,从而艺术地再现生命的原始过程。例如《水月》开篇,一对男女舞者分别位于舞台的二点和六点方向,通过身体的放松与延伸,衬托出遥相对望的情感状态,向观众传递自由却伴随着牵挂的情感。
三、现代舞剧《水月》
(一)《水月》背景及内容
现代舞剧《水月》,于1998年11月18日在台北国家戏剧院公开演出,是台湾当代舞团——云门舞集的一部作品,也是中国现代舞大师林怀民“灵静之旅”系列的第二个作品。其创作灵感来自于佛偈“镜花水月皆成空”。体现出变革之后的林怀民追求简化写意的艺术境界。
舞蹈开始,身着白衣的舞者,在巴赫大提琴独奏曲舒缓的韵律中,缓缓登场。一泉清水默默无声地从舞台一角静静流淌而出,随着舞者有节奏的动作渐渐将舞台化为一池浅潭。舞者戏水而舞与水中倒影相映成趣。也体现了编导者企图在水与镜中找出生命周而复始,皆尽成空的美感。
(二)《水月》中的中国元素技法
中国的戏曲文化、武术艺术有着千百年的历史,其中很多元素与技法都比较科学,也比较具有文化底蕴,所以在现代舞的创作中,很多都会运用到中国的元素技法,吸收其中精华。
现代舞需要舞者身心归一,所谓“身”便指舞者的肢体,“心”则可以理解为舞者内在、内心。现代舞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展现肢体美感的同时更需要调节好内在的情绪和身体内部的气,这些与中国太极拳有些相似之处,所以中国现代舞的编创中很多运用了中国太极拳中的二十四招式,也运用到了太极拳中的气息技法。《水月》吸收传统太极文化之精髓,释放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舞蹈语言之美感。
《水月》中的上下场,舞者之间的联系完全靠着呼吸带动,一呼一吸间传递着彼此的心意,步调频率完整化一,彼此之间也是用呼吸同观众讲话,将观赏者带入“水月镜花”的美感中。这个作品结合了现代舞与太极技法于一体,表演者动作的自然流动、每个动作衔接自如,很好地突出了表演与技巧的融合贯通,整个舞蹈以动作诠释“太极图”只追求意境,没有任何人物、情节,只是用心灵去感知音乐,在旋律中体味、把握乐曲节奏从而表达舞蹈情感。
四、“收缩—放松技法”在《水月》中的运用
(一)收缩—放松技法与“太极气功”的完美结合
在观看并享受舞者尽兴地舞动肢体,来传达内心情感的同时,不忘观察作品本身用到的编舞技法以及传达的舞蹈观念。
《水月》中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为明显的两大元素技法结合运用,便是舞者通过腹部肌肉的收缩与放松,通过这个技法使动作连贯且有质感,并融合气息来完成动作与动作间的连接。例如一个抬腿、一个滚地、一个转身、一个旋转,如果这些动作没有运用气息,那么动作就会显得很僵硬很死板,且没有美感。其中男女双人舞段,节奏相对紧凑,舞者动作速率加快,肌肉的收缩中融入“气”的把握,才得以使动作不过于僵硬,舞姿张弛有度。舒缓慢延伸的动作,透露出传统太极文化的延绵流长,使人久久沉浸于水月镜花的美感中不愿醒来。
我始终不能明白作品《水月》中呼吸的运用来源,演出结束后,林老师在交流会中解答了我的疑惑,《水月》中的呼吸融合了太极气功的元素,而舞者动作的处理,恰是巧妙运用收与放的编排技法。
(二)收缩—放松技法与“太极气功”结合产生的艺术效果
呼吸,从医学面层来讲是有机体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来维持我们的生命,舞蹈中的呼吸属于艺术呼吸,现代舞是着重呼吸为动力,灵活运用人的肢体语言。呼气时身体伸张,吸气时腹部收缩,达到表现所要表达的感情与思想。太极拳的呼吸注重深、长、绵、匀,能引导神经、畅通气血、产生安神静虑、物我两忘的效果。现代舞收缩—放松的技法与太极气功的刚柔并济,二者相互包容兼并,得以达到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一个收放果断,一个呼吸绵延。
《水月》中场群舞部分,舞台上的舞者分为两组各位一方。一组在肌肉收缩快频率的动作中传递自由、肆意、激情,另外一组则在“气”的缓慢延展中透露着放松与惬意。这一编创手法是讲现代舞的呼吸技巧与太极的气功向结合,使作品达到了技与意相统一,林怀民老师这一大胆的实践,为中国的现代舞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在《水月》舞剧进入尾声的时候,舞者全部躺在舞台上,舞台上慢慢注入水,音乐为缓缓的水流声,舞者慢慢起来进行舞蹈,舞台的背后LED屏显示舞台的立体面,水月,水中月,观众在大屏上面可以看到一群舞者就在水中跳舞,然后又是一副真实的画面在舞台上,这一个画面形成了水中静月,水墨画,产生了虚幻和唯美的舞台意境效果。
一、前言 1
二、现代舞编舞技法 1
(一)现代舞的起源 1
(二)“格莱姆技术体系”收缩—放松技法 1
三、现代舞剧《水月》 1
(一)《水月》背景及内容 2
(二)《水月》中的中国元素技法 2
四、“收缩—放松技法”在《水月》中的运用 2
(一)收缩—放松技法与“太极气功”的完美结合 2
(二)收缩—放松技法与“太极气功”结合产生的艺术效果 3
(三)收缩—放松技法在舞剧《水月》具体舞段的体现 3
五、收缩—放松技法在现代舞中的地位和作用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一、前言
舞蹈是我大学生活的全部写照,在这四年的学习中我将舞蹈看作是另一种与人交流的语言,通过多位老师的口传身授,使我对舞蹈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习的过程中我接触了许多类别的舞种,例如藏族舞、古典舞、蒙古族舞、现代舞等,但却对现代舞情有独钟。现代舞从审美角度来说,它是自然美的再现、人体美的表现、情感美的追求。它摆脱芭蕾的因循守旧,主张以自然舞蹈动作,自由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现代舞随着时代的改变不断发展进步,成为最受当代年轻舞者喜爱的舞蹈种类之一。舞蹈表演的时间需要理论的支撑,研究收缩—放松技法,可以帮助舞者在表演中有意识的利用该技法,收缩—放松技法,是美国现代舞大师玛莎格莱姆技术训练法的动作原理,将该技法与中国元素结合研究,希望为编导者提供不一样的创作感受,激发创作灵感。
二、现代舞编舞技法
(一)现代舞的起源
现代舞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西方国家。因其风格特点与当时兴盛的古典芭蕾舞相对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蹈动作僵化的程式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规律的舞蹈动作,来自由地抒发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反对古典芭蕾循规蹈矩、脱离现实生活、一昧单纯地追求舞蹈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由此在二十世纪初的西方兴起,并掀起一股现代舞热潮。
(二)“格莱姆技术体系”收缩—放松技法
玛莎格莱姆是美国著名舞蹈家,同时也是西方现代舞蹈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世纪舞蹈家,她是以苦为乐、以表演为灵魂、以创作为生命的舞蹈女神。
收缩—放松技法,是“玛莎格莱姆体系”的主要动作原理,是现代舞编创中的重要技术技法,该技法强调动作的收与放。
收,主要指舞者利用腹部肌肉收缩的力量,完成舞蹈动作并达到想要的舞蹈视觉效果。例如现代舞作品《水月》开篇,一名男舞者随乐而舞,脚下马步稳健,可以清楚看到他利用腹部肌肉收缩的力量,一节一节将身体蜷缩,形成一个形象模糊的“水”字。
放,则是强调更为有利的延伸与发展,从而艺术地再现生命的原始过程。例如《水月》开篇,一对男女舞者分别位于舞台的二点和六点方向,通过身体的放松与延伸,衬托出遥相对望的情感状态,向观众传递自由却伴随着牵挂的情感。
三、现代舞剧《水月》
(一)《水月》背景及内容
现代舞剧《水月》,于1998年11月18日在台北国家戏剧院公开演出,是台湾当代舞团——云门舞集的一部作品,也是中国现代舞大师林怀民“灵静之旅”系列的第二个作品。其创作灵感来自于佛偈“镜花水月皆成空”。体现出变革之后的林怀民追求简化写意的艺术境界。
舞蹈开始,身着白衣的舞者,在巴赫大提琴独奏曲舒缓的韵律中,缓缓登场。一泉清水默默无声地从舞台一角静静流淌而出,随着舞者有节奏的动作渐渐将舞台化为一池浅潭。舞者戏水而舞与水中倒影相映成趣。也体现了编导者企图在水与镜中找出生命周而复始,皆尽成空的美感。
(二)《水月》中的中国元素技法
中国的戏曲文化、武术艺术有着千百年的历史,其中很多元素与技法都比较科学,也比较具有文化底蕴,所以在现代舞的创作中,很多都会运用到中国的元素技法,吸收其中精华。
现代舞需要舞者身心归一,所谓“身”便指舞者的肢体,“心”则可以理解为舞者内在、内心。现代舞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展现肢体美感的同时更需要调节好内在的情绪和身体内部的气,这些与中国太极拳有些相似之处,所以中国现代舞的编创中很多运用了中国太极拳中的二十四招式,也运用到了太极拳中的气息技法。《水月》吸收传统太极文化之精髓,释放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舞蹈语言之美感。
《水月》中的上下场,舞者之间的联系完全靠着呼吸带动,一呼一吸间传递着彼此的心意,步调频率完整化一,彼此之间也是用呼吸同观众讲话,将观赏者带入“水月镜花”的美感中。这个作品结合了现代舞与太极技法于一体,表演者动作的自然流动、每个动作衔接自如,很好地突出了表演与技巧的融合贯通,整个舞蹈以动作诠释“太极图”只追求意境,没有任何人物、情节,只是用心灵去感知音乐,在旋律中体味、把握乐曲节奏从而表达舞蹈情感。
四、“收缩—放松技法”在《水月》中的运用
(一)收缩—放松技法与“太极气功”的完美结合
在观看并享受舞者尽兴地舞动肢体,来传达内心情感的同时,不忘观察作品本身用到的编舞技法以及传达的舞蹈观念。
《水月》中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为明显的两大元素技法结合运用,便是舞者通过腹部肌肉的收缩与放松,通过这个技法使动作连贯且有质感,并融合气息来完成动作与动作间的连接。例如一个抬腿、一个滚地、一个转身、一个旋转,如果这些动作没有运用气息,那么动作就会显得很僵硬很死板,且没有美感。其中男女双人舞段,节奏相对紧凑,舞者动作速率加快,肌肉的收缩中融入“气”的把握,才得以使动作不过于僵硬,舞姿张弛有度。舒缓慢延伸的动作,透露出传统太极文化的延绵流长,使人久久沉浸于水月镜花的美感中不愿醒来。
我始终不能明白作品《水月》中呼吸的运用来源,演出结束后,林老师在交流会中解答了我的疑惑,《水月》中的呼吸融合了太极气功的元素,而舞者动作的处理,恰是巧妙运用收与放的编排技法。
(二)收缩—放松技法与“太极气功”结合产生的艺术效果
呼吸,从医学面层来讲是有机体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来维持我们的生命,舞蹈中的呼吸属于艺术呼吸,现代舞是着重呼吸为动力,灵活运用人的肢体语言。呼气时身体伸张,吸气时腹部收缩,达到表现所要表达的感情与思想。太极拳的呼吸注重深、长、绵、匀,能引导神经、畅通气血、产生安神静虑、物我两忘的效果。现代舞收缩—放松的技法与太极气功的刚柔并济,二者相互包容兼并,得以达到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一个收放果断,一个呼吸绵延。
《水月》中场群舞部分,舞台上的舞者分为两组各位一方。一组在肌肉收缩快频率的动作中传递自由、肆意、激情,另外一组则在“气”的缓慢延展中透露着放松与惬意。这一编创手法是讲现代舞的呼吸技巧与太极的气功向结合,使作品达到了技与意相统一,林怀民老师这一大胆的实践,为中国的现代舞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在《水月》舞剧进入尾声的时候,舞者全部躺在舞台上,舞台上慢慢注入水,音乐为缓缓的水流声,舞者慢慢起来进行舞蹈,舞台的背后LED屏显示舞台的立体面,水月,水中月,观众在大屏上面可以看到一群舞者就在水中跳舞,然后又是一副真实的画面在舞台上,这一个画面形成了水中静月,水墨画,产生了虚幻和唯美的舞台意境效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