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色革命舞蹈对青少年的影响以舞剧乳娘为例

摘 要我国红色革命题材的舞蹈艺术,指的是创作对象以我党及其领导的人民群众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历为主的舞蹈艺术形式。我国红色革命的舞蹈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自诞生以来直到当今社会从未间断,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展现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我国红色革命舞蹈艺术,是对中华民族革命发展历程的一种艺术再现,对全社会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意识形态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对红色革命舞蹈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研究,并以《乳娘》为例分析红色革命舞蹈对青少年的影响,探讨红色革命舞蹈对青少年影响的深化策略。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方法 2
二、红色革命舞蹈概述 3
(一)红色革命舞蹈的起源 3
(二)红色革命舞蹈的发展 3
三、以《乳娘》为例分析红色革命舞蹈对青少年的影响 5
(一)有利于加深青少年对红色革命历史的了解 5
(二)有利于强化青少年对红色革命记忆的延续 5
(三)有利于提升青少年对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 5
(四)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对红色革命价值的建立 6
四、红色革命舞蹈对青少年影响的深化策略分析 7
(一)校园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红色革命舞蹈排演 7
(二)教师带领学生近距离欣赏红色革命舞蹈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 谢 10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红色革命舞蹈起源于新民主主义时期,主要创作素材为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群众在民族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红色历程,是我国舞蹈艺术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时代内涵的历史性产物,也是中国现当代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析红色革命舞蹈的发展,更好地认知其中的文化内涵,不仅有助于推动红色革命舞蹈艺术在当代社会的繁荣,更对青少年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价值和意义,青少年通过了解红色革命历史走近红色革命文化,有利于增强当代青少年对于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与认同感,激励他们为祖国发展自强不息,努力奋斗。
(二)研究意义
红色革命记忆蕴藏着我们“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指定着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红色革命舞蹈也正是为打造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的活教材之一。这次的论文研究以齐鲁大地的一个感人的乳娘故事为出发点,以乳娘精神传承人间大爱。这部舞剧由我得母校学院编排与演出,很荣幸见证了这部舞剧的诞生与发展,这部舞剧在国内产生很大的影响,我此次的研究考察,就是对这部舞剧做一个微乎其微的书面心得,记录我亲身同学们接触这部舞剧后的心里变化历程。希望每一个了解过没了解过乳娘精神的学子都能在身边发挥自己的光热。在舞剧《乳娘》的观赏中,观众的精神得到了一种思想自由与解放,仿佛来到了历史与现实的时空长河,回到了那个战火纷纷的年代。我这次的研究,主要是想通过舞剧《乳娘》这一个故事引线让同学们去更多的去探索发现红色革命时期留下来的红色财富,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去了解,去发现我们身边无私奉献的“乳娘”,继承和弘扬革命先人给我们留下的伟大精神。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红色经典期刊、文书档案、书籍、报纸、互联网的收集和整理有关艺术实践的资料文献,确定自己的研究思路。
2.访谈法
通过口头交流和采访的形式来收集内容,从专业教师和老一辈革命家口中了解更多的红色历史故事,为论文收集更多的专业资料。
二、红色革命舞蹈概述
(一)红色革命舞蹈的起源
红色革命舞蹈是我国舞蹈文化艺术发展的必然,中国人民在为求得独立、自由、富强而进行的革命斗争与奋斗的历程,是红色革命舞蹈艺术诞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北伐战争时期,为了激励战士们的斗志以及动员群众对军队的支持,宣传队经常性地举办以祝捷为目的的文艺演出,这便是红色革命舞蹈的萌芽。在革命根据地时期,鼓舞士气的舞蹈表演,体现出了以表意和育人为首要功能的特征。“用音乐、舞蹈、诗歌或戏剧的形式,但却将艺术的教育或宣传功能发挥到极致,并有效的运用其审美功能服务于战争和政治目的”。此后,随着专业剧社的发展,以红色革命歌舞为主的红军文艺走向专业化,艺术创作和演出形式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如《国际歌舞》《水兵舞》等诸多优秀舞蹈,成为歌颂革命、表现革命军人勇敢无畏精神气质,鼓舞广大士兵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的重要方式,此时的红色革命舞蹈艺术是处于单一与混合并存的发展时期。
(二)红色革命舞蹈的发展
1.长征时期和抗日革命根据地时期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期,虽然红色革命舞蹈的发展受到极大影响,但是却未曾中断,文艺宣传队和业余剧团以“宣传鼓动棚”“文化宣传站”等形式,用短暂的时间为战士演出,鼓舞战士们的情绪与士气,《千人当红军》《打骑兵舞》等都是当时长征途中经常表演的剧目。
抗日革命根据地时期,陕北红军文艺宣传队广泛融合歌唱、舞蹈、戏剧等艺术元素,热情赞颂人民武装力量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红军与人民群众建立深厚情感,扩大革命根据地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长征胜利歌》《亡国恨》等优秀红色革命歌舞剧目的演出,吸引了无数群众,引起了广大抗战军民的共鸣。
2.新中国成立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华北大学创作大型歌舞《人民胜利万岁》,该作品既庆贺和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又引领了后期我国红色革命舞蹈艺术的发展,在1964年创作和演出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就是由该作品发展而来。《东方红》之所以被称之为音乐舞蹈史诗,是因为其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而创作这样一部红色革命歌舞经典也是周恩来总理的愿望,为此,周总理全程参与了该作的宏观构思与细节创作,甚至每一处语句的斟酌都凝聚了周总理和创作团队的精力与汗水,根据当时的歌舞文学组乔羽组长回忆,该创作团队的每段稿子都要呈给周总理看,周总理不仅看得非常认真,还修改得十分仔细。《东方红》的诞生,其背后的努力和艰辛实属不易,在1964年10月2日于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后,该作品连续十四场的演出都场场爆满。同年,中央歌舞剧院芭蕾舞团创作《红色娘子军》,该作品的诞生,对我国芭蕾舞剧的探索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是以西方的艺术形式对我国革命历史的演绎与解读。1965年,红色革命舞蹈艺术经典《白毛女》诞生,这部优秀的芭蕾歌舞剧艺术性地展现了阶级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红色娘子军》并称60年代中国歌舞艺术的“样板”和“双骄”。另外,《杜鹃山》《沂蒙颂》等也是在那个年代红色革命题材舞蹈艺术中的优秀创作,到了“文革”时期,虽然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受到了重创,但是《鱼水情》《战马鸣嘶》等优秀作品的产生仍然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8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