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理论的淮通物流服务供应链激励机制设计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2 委托代理理论及其模型回顾 2
2.1 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 2
2.2 委托代理理论的假设条件 2
2.3 委托代理模型的分类 3
2.4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模型 3
2.5 多任务动态的委托代理模型框架 4
3 淮通物流有限公司运营模式分析 5
3.1 企业运营现状 5
3.2 淮通物流合作模式 6
3.3 淮通物流未来发展规划 8
3.4 淮通物流与合作商之间的主要问题 9
4 淮通物流服务供应链激励机制设计 11
4.1 供应链激励机制设计的原则 11
4.2 供应链激励机制模型构建 11
4.3 激励机制设计 15
4.4 努力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6
结 论 18
致 谢 19
参 考 文 献 20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我国的市场坏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通过传统的企业内部整合已无法适应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环境,一些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开始转向实施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伙伴进行物流协作,并且选择专业的物流公司参与供应链物流运作,共同寻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有效方式。但在供应链管理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怎样实现供应链成员间的有效协作,协调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物流及资金流的流通效率等等。
生产商将原来属于自己但管理不擅长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企业运作,仅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其中,物流服务商作为代理人占有信息优势,很容易对自己的运作能力和努力水平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而生产企业作为委托人处于信息劣势地位,无法全面了解代理企业物流运作的真实情况,也无法控制代理商的物流运作效率和积极性。这样,由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物流企业就极有可能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来隐藏真实的努力水平并最大化自身的利益,从而产生损害物流外包商利益的道德风险。
所以需要加强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紧密合作,特别是提升委托代理双方的协商能力。根据委托代理理论,通过分析淮通物流的实际运营状况,构建供应链企业的最优激励约束机制,使双方的利益实现最大化。保证供应链企业间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
1.2 研究意义
供应链激励机制是提高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淮通物流来说,合适的激励机制将极大地提高其供应链的协作水平。所以本论文的研究具有以下现实和理论意义:
(1) 通过供应链激励可有效实现供应链协调运作,保障淮通物流与其委托人的合作关系,提升双方企业的积极性和运行效率。
(2) 保证供应链成员企业间交易合同的公平性,使企业的个别利益和整体利益相联系,减少成员企业的投机行为,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
(3) 从供应链整体绩效的角度出发,利用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供应链中委托代理双方的激励机制,为代理合同谈判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为供应链企业之间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提供理论支持,为确保企业供应链的高效性提供科学的指导。
2 委托代理理论及其模型回顾
委托代理关系无论从本质上看还是从形式上看,其本质都是一种契约关系。由于供应链内部行为主体的自利性行为、拥有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成员的活动、决策往往与总体利益相冲突,因此必须通过协调、激励、信息共享来减少需求的不确定性,改善和优化供应链整体绩效。
2.1 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
委托代理理论问题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于1932年提出。他们对传统的股东权益理论提出质疑,倡导将公司中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进行分离,研究这种分离是否存在组织的和公共政策的后果。后又提出由两权分离带来的代理成本问题,即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如何以最小的代价,使代理经营者愿意为股东的目标和利益而努力工作,这成为委托代理问题共同研究的核心问题。
罗斯于1973年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它是由信息经济学中非对称条件下的经济分析理论发展起来的,它研究的问题是“如何设计一个激励契约来驱动代理人为其委托人的利益行动”。在委托代理理论中,委托人代理人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交易中代理人占有信息优势,委托人处于信息劣势。因此,该理论认为委托代理理论是因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目标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委托代理理论有一个严格的数学模型,以此来研究非对称信息下的激励模型。
2. 2 委托代理理论的假设条件
我们可以认为委托代理关系本质就是一种契约关系。契约的基本内容和功能是规定了代理人为达到委托人的利益目标采取何种行动,委托人如何相应地向代理人支付报酬。研究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源于四个假设:
(1) 理性经济人:我们认为委托人、代理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
(2) 目标函数不一致:委托代理双方作为独立的经济人,在既定条件下所追求的利益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利益的冲突。
(3) 信息不对称:委托人、代理人在信息资源占有上不对称。委托人一般处于劣势地位,使得对代理人的监督和控制带来很大困难。
(4) 不确定性: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代理结果除了受代理人努力程度的影响外,实际中也受许多代理人难以把握的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2. 3 委托代理模型的分类
委托代理问题是由当事人各方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息不对称也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一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二是不对称信息的内容。从发生的时间看,不对称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分别称为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研究事前不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为逆向选择模型,事后不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
从不对称信息内容上看,不对称的可以是某些参与人的行动,也可能指某些参与人的信息或知识。研究不可观测行动的模型称为隐藏行动模型,研究不可观测知识的模型称为隐藏知识模型。因此,委托代理的模型分类如表2-1所示:
表2-1委托代理问题的模型分类
时间 隐藏行的 隐藏信息
事前 逆向选择模型 信号传递模型 信息甄别模型
事后 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 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委托代理理论两个最重要的问题,是由事前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和事后隐藏行动或信息而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但习惯上,委托代理理论只是“隐藏行动道德风险模型”的别称,除非特别说明。委托代理理论通常的分析框架是站在委托人的角度,面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如何设计最优激励合约,才能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2. 4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模型
淮通以物流信息化服务为市场切入点,通过有效的市场化运作,实现物流平台相关信息的采集、管理和交易,建成集权威、专业和公益服务及功能服务于一体的物流综合服务平台,缔造诚信、高效、和谐物流环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138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