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基送别诗研究【字数:10332】

内容杨基,元末明初人,字梦载,号梅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人,因祖父在吴江做官,于是举家迁至吴江(今江苏苏州),与高启、张羽、徐贲的并称“吴中四杰”。杨基一直以来都是一位重视情感慰藉的诗人。科举失败后,他在田园生活中找到了精神家园。对于杨基来说,隐居山林是他逃避官场失利,远离官场黑暗,缓解心情抑郁的一种选择。他也确实在隐居中获得到了生活乐趣。他开始徜徉于山川的悠闲,享受清新、优雅的生活。他有过许多重返官场的机会,但是处于各方面的考虑,他选择了放弃。他的人生态度在这之后的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他而言,和朋友相处构成了他不入仕生活的重要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基础性的。而后来新王朝的建立,使他和他的朋友有了新的入仕契机,他和他的朋友便开始离散全国各地。他的送别诗创作高峰也是这个时期。对于送别诗这个特殊的题材,杨基的诗具有他自身的独特魅力。本文拟从诗词的分类、表达的情感和艺术特色三个方面来对其送别诗进行分析。
目录
一、引言 1
二、杨基送别诗分类 1
(一)送朋友赴任 2
(二)送朋友归家 3
(三)送朋友远游 3
三、杨基送别诗中的情感 3
(一)依依不舍之情 4
(二)豪迈洒脱之情 4
四、杨基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6
(一)写作技巧 6
1、描写对象的生活化 6
2、白描表现手法的运用 6
(二)意象特征 8
五、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杨基送别诗研究
一、引言
世界上没有无尽的宴席,“离别”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状态。面对离别,文人和诗人的心中总是充满无限的悲伤。因此,他们会将自己的情感逐字逐句地写出来,这样的诗被称为“送别诗”,它往往表达了人们不愿分别的情感、或夹杂着对朋友的鼓励或对他人事业有成的不言而喻的渴望等。送别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有其自身的文学发展方式。送别诗最早出现在先秦,开山之作是《诗经邶风燕燕》,虽然在《诗经》中送别诗的内容并不是很丰富,但是对后世送别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到了汉代,政治统一,经济文化发展昌盛。这一时期“罢黜百家,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尊儒术”,文人研究儒术大多一心旨在取得功名,他们关注事功,不太关注个人情感的表达。而送别诗作为主要表达内心情感的文学类型,所以汉代所见较少。《文选》中只有李陵的三首送别诗和苏武的四首送别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送别诗有了新的发展。那时候社会动荡不安,战争较为频繁,朝代更迭速度较快。统治者相较于关注文化思想,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国家战事。那时候的文化思想较为自由,学术发展较为活跃。文人墨客常常会用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例如曹植的《送应氏》和鲍照的《赠故人马子乔》。程郁缀在《唐宋诗词》中曾写道“到了南北朝时期,应该有了较大的发展,专门以送别为主题的诗歌多了起来,送别诗已经渐成气候。”这个时期的送别诗才真正发展起来。唐代的时候,经济特别繁荣,政治统一,文学兴旺。这个时期,送别诗作为诗歌题材的一种,在数量与内容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是送别诗发展的鼎盛时期。
《明史》记载中“明初,吴下多诗人,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称四杰,以配唐王、杨、卢、骆云。” 由此可见,杨基在元末明初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创作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值得学者研究。起初,杨基是一位非常文雅、思想开放的学者。这个性格贯穿了杨基的一生,这点从他一系列的诗歌作品中可以看出来。但进入明朝后,杨基被迫离开家乡,朋友四处飘散,大家无法相见。他的诗歌中开始充满了对新王朝的恐惧和与朋友离别的思念,以及对朋友未来前程及自身命运的担忧。他的送别诗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杨基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吴中地区活动,进行创作。吴中地区的文化政策和商业经济十分繁荣,这对吴中地区思想品格的未来发展的影响十分重大。吴中文学作品表现了吴中文人对个体独立自主和精神自由的寻求,这深深植根于吴中地域经济基础和文化积淀当中。元朝统一中原后,废除了长期的科举制度。虽然后来恢复,也只是间歇性的,并不长久。一方面,这一制度的废除剥夺了文人“学以致用”的官方道路,改变了文人追求仕途的方式,另一方面,使文人实现了思想上的解放。他们不再坚持科举考试步入仕途,而是开始背诵诗歌,写文章,表达自身见解,开阔自身视野,加快对人本身的思考。
二、杨基送别诗分类
(一)送朋友赴任
杨基所处的时代朝代更迭,文人内心大都有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渴望,情感较为激昂。杨基送友人赴任的送别诗部分表现了对友人的赞赏与祝愿,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这样的送别诗如《送谢雪坡防御出郭团练》。友人即将从军,杨基写送别诗恭送友人。在这诗中杨基多次提及“父老”“垂髫”“戴白”,描写了百姓欢送军队的场景。诗中还想象了朋友在边疆开疆立业的场景,这体现了杨基认为保家卫国是建功立业的表现,是值得鼓励的。同时,杨基也劝慰朋友在守卫故土家乡的时候,也要照顾好自己。这表现了杨基不仅关注家国大业,他也关注自身健康发展,这是一种态度上的转变,这点承袭了南北朝时期对自身的肯定。在那首诗中,杨基还描写了平川雨后,战马嘶鸣,战鼓声声的场景,刻画了一篇祥和的景象。这表现了杨基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希望朋友平安顺遂。这首诗,曲调较为高昂,表现了杨基对朋友未来充满美好希冀,也暗示了诗人自身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渴望自身价值得以实现。
杨基送友人赴任表达的内容除了庆祝朋友高迁,还有朋友遭遇贬谪时,杨基写送别诗宽慰劝解朋友,例如《送李琴川谪临海》。朋友李琴川遭遇贬谪,杨基作送别诗安慰和劝勉他。诗中描写了送别现场主客皆心情低落的场景,表现了杨基对友人遭遇贬谪后内心的忧伤。杨基了解朋友遭遇贬谪时内心的苦闷,于是劝解友人,他说你虽然50岁了,但是你满头黑发,你正值壮年,你的精气神特别好,状态很年轻。杨基甚至还幻想了友人日后闲赋在家的悠闲生活,并将之与朝堂遭遇倾挤的生活作对比,宽慰友人的悲伤的心情,由此告诉友人闲适的生活也很好。最后杨基还告诉友人希望他替代杨基“拂拭苔中题”,给友人的生活增添点乐趣。
杨基送友人赴任的送别诗,如果是友人右迁,大都抒发的是与友人分别的伤感之情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希冀;如果是左迁,大都抒发的是对友人闲适生活的向往,对朝堂互相倾轧的厌恶之情。面对不同的对象,杨基诗歌情感的表述也不一样,但是大方向是积极的。
(二)送朋友归家
杨基送别诗中有几首涉及到送友人归家的内容,如《送陈资深归广》《句容送蔡惟中》等。故人容易伤春悲秋,春日的绵绵细雨,秋天的苍叶漂荡都会轻易地勾起文人骚客的哀痛的感情。在《送陈资深归广》中,杨基与朋友拜别虽已经是炎炎夏日,山中却维持着春日的柳绿桃红,景色十分迷人,可是就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杨基即将和朋友拜别,美好的景色无形之中也让杨基也徒增无穷的凄凉。杨基送别朋友回老家,心境是非常的哀婉苦楚。“兹事竟难期,泪眼一凄怆。我家嘉陵江,踪迹久飘荡。”朋友尚未与杨基分开,杨基己经想象到和朋友拜别以后,朋友在扁舟上想念自己的情形,朋友孤独的在旅店中一个人忧愁,这种想念与忧愁也是杨基本身在与朋友离别后的举动,杨基借着写朋友思念我,委婉地表达杨基也思念朋友。面对临行前朋友的拜别,杨基无可奈何;离别后的想念与无故的愁苦,杨基更是情不自禁。杨基与朋友只能将诚挚的友谊压在心底,与朋友在睡梦中相见,以解相思之苦。这首送别诗写得是凄凄惨惨、悲悲切切、愁云惨雾,将传统送别诗的苦楚哀婉之情充分表现出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mishu/14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