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幕友制度对现代秘书队伍建设的思考【字数:13339】

内容我国的秘书工作渊源流长,清代幕友制度就是其中之一,它在中国历史政治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清代幕友辅助官员,为其出谋化策,处理政事;官员为幕友寻得一个好的出路,花重金供养他们。虽然幕友制度存在利弊,但是在对现代秘书事业的建设中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篇论文是对清代幕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优缺点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对现代秘书队伍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
目 录
一、前言 1
二、清代幕友制度的概况 1
(一)清代幕友制度的形成 1
(二)清代幕友制度的发展 3
三、清代幕友制度的优点和启示 4
(一)百花齐放,选贤任能 4
(二)品为首要,以德为先 5
(三)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6
(四)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7
四、清代幕友制度的弊端和启示 9
(一)私人情谊,任人唯亲 9
(二)体制崩坏,离心离德 10
五、结语 11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清代幕友制度对现代秘书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前言
幕友制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用人制度,由主官自己花重金聘请,但不享有国家官职和俸禄。在《清代的胥吏和幕友》中提到:“幕友是官衙的长官雇佣的政治上的顾问或秘书官,又称为幕宾、幕客、内幕等。”由此可见,幕友要辅助官员处理政务并且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即为主官草拟文书、管理事务、出谋划策等,是官员施政离不开的左右手,总的来说和现在我们所说的秘书差不多。
目前学术界对于研究清代幕友制度对现代秘书队伍建设的启示课题还未出现,但是有对清代幕友的单独研究和对秘书队伍建设的单独研究。李鼎芳编写的《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对清代幕友制度有了探索和研究;清史专家郑天挺的《清代的幕府》也对幕友进行了研究,以上两个都是从历史角度探讨的幕友制度。高浣月的《清代刑名幕友研究》、郭建的《师爷当家》都是从法制的角度进行探讨;王振忠的《绍兴师爷》是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进行探讨。大多数学者只对清代幕友进行了研究并未提出对后世的影响和思考,清代幕友可以说是与现代秘书有着继承关系,虽然存在很多区别,但不能忽视和否认清代幕友制度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我通过阅读一些优秀学者的文章中发现幕友制度还是存在很多的积极影响,如果可以从秘书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对清代幕友制度进行研究,那么对现代秘书职业的发展一定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因此,我综合了图书资料和网上资料对清代幕友制度进一步了解,发现清代幕友和现代辅助领导工作的秘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是承继关系。同时,我又简单研究了清代的历史和现代秘书人才选拔和培养、岗位设置等方面,希望能借鉴清代幕友制度的积极方面摒弃其弊端,为现代秘书队伍建设提供更好的发展建议。
二、清代幕友制度的概况
(一)清代幕友制度的形成
幕友制度源于夏商朝的家臣,在两周之际的门客中发展,并初步成于秦汉,在清朝随着封建制度的衰亡而走向没落。随着时代不断的变迁,由秦汉的幕府制度变迁到了清代幕友制度,一直在封建统治社会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在中国古代政治上延续了两千多年。“幕府”一词最早是被记录在《史记》中:“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意思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李牧,长期驻守在雁门是为了防止匈奴的攻击,皇上给予他权利去设置需要的官吏,租税也会送入李牧的幕府中,用来作为军队的经费。文中的“莫府”其实就是指“幕府”。由此可见,幕府之名在战国即两周就有了。在宋代将入幕的人称为“幕僚”或“幕客”,到了清代变成了“幕友”之称,他们是一种像朋友一样的“佐官”的群体。清代的幕友制度与秦汉的幕府制度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享有国家俸禄,幕府制度是入幕的人国家都会给他正式的官位并且享有国家俸禄,而清代的幕友制度入幕的人国家不给予正式的官位更不享受国家俸禄。清代幕友是主管们私人聘请,看重有才能和学识的人将他们作为私人顾问或参谋,帮助处理各种行政事务。那么,主要促使了清代的幕友制度的形成是什么原因?
1.科举制促进了清代幕友制度的形成
从科举制的取仕数量来说,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用句夸张的话讲不过是“沧海一粟”!在这种形势下,很多落榜的读书人走上了幕友的道路,也是一种最好的出路。并且能够让很多读书人继保住读书人的体面,又能解决家里的生计问题。比如:清代的赵翼在私塾的职位被解雇后,迫于饥寒情况下只能投奔在京城作幕的亲戚,被汪由敦器重,慢慢成为京中名士并且之后也被领班军机大臣傅恒所赏识,最后科中进士。
从科举考试的内容来说,读书人需要饱读诗书,通今博古才有可能中举。这时的科举考试内容都是一些明代的八股文和《四书五经》,因此很多人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花费在儒家经典上面,一方面推动了儒家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导致他们对于一些经时致用之学一窍不通,对法律制度等诸多问题也无人知晓。然而,在科举制的背景下,很多重要官职都是知实事非常少的进士担任的,而这些人通常会缺乏法律常识和实践能力,随着清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便出现了各种纠纷案件,加重了地方官员的负担,因此官员只能私自聘请各类幕友来协助自己处理衙内之事。
2.满族人当政促使了清代幕友制度的形成
清代初期是由满族人当政,因此社会动荡不安,根基也不稳定。俗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很多官员需要聘请一些善于玩弄文字游戏的幕友来帮助自己解决困难,因为满族人会对汉族人的文章咬文嚼字甚至断章取义。另一方面清代初期重要官员大多都是满族人并且是一些武夫,文化水平也不高,对于地方上的实事都是“两眼一摸黑”,基本不懂中原风俗,不谙政务,所以官员们需要聘请各种相关人才来协助处理政务,给清代幕友制度的形成提供了适当的机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mishu/9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