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秘书文化对当今秘书工作的启示

文化无处不在,大到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小是社会中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的精神认知。历代秘书先辈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形成的传统秘书文化,也是秘书人员这个社会群体的重要精神依托,而这一精神依托对于秘书工作者以及工作本身而言,都具有重大的功能和作用;对于秘书工作者而言,学习和继承传统秘书文化,无论哪个时代都是尤为必要的。本文基于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秘书工作者身上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一现状,从中国传统秘书文化中取材,以古为鉴,古今结合得到启发,提出了有针对性且具体的意见,以期望达到取传统秘书文化之精华,去今日秘书群体不正之风,展新时代秘书风采。关键词 传统秘书文化,当今秘书工作,启示
目 录
1 引言1
2 传统秘书文化的表现2
2.1 道德操守——仁义礼智信2
2.2 职业操守4
3 当今秘书工作中传统秘书文化缺失的表现及原因5
3.1 表现5
3.2 原因7
4 传统秘书文化对当今秘书工作的启示9
4.1 崇尚科学,推崇法制9
4.2 忠于职守,自省慎独10
4.3 主动学习,积极创新10
4.4 平淡甘中,敬业奉献11
结论 12
致谢 13
注释 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灵魂,秘书文化同样是秘书人员这个社会群体的精神依托。传统秘书文化是我国古代历代秘书工作者在长期的秘书实践中形成的,以秘书职业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和行为规范,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物质表现形式。[1]我国历史久远、文化深厚,早在古代就形成了传统秘书文化,我国一些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纵观全局,我国秘书工作者身上存在着一些问题:秘书工作者素质良莠不齐,综合素质偏低;秘书制度不完善,工作不规范;缺乏职业操守,往往屈服于某种压力;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能力较弱,不能紧跟时代潮流。基于这样的现状,学习和继承传统秘书文化,坚守秘书职业道德,显得十分必要,不仅有助于秘书工作者抵挡住市场经济利益的诱惑,而且有助于秘书工作者进一步做好辅助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决策工作,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2 传统秘书文化的表现
中华传统秘书文化源远流长,要做好当今秘书工作应以传统秘书文化作为重要的思想渊源。无论哪个朝代哪位君王,秘书从业者多为古代文人,这些文人们的文化环境、思维方式、价值操守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继承经时光的洪流反复淘洗所保留下的文化精华或者直接说是优秀的传统秘书文化,无论是在车马、邮件都很慢的早些时候还是科技、经济都高速发展的当代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借鉴意义。
2.1 道德操守——仁义礼智信
仁义礼智信,即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是中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五个道德范畴,被称为“五常”。“五常”与“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并称为“三纲五常”,共同表示了古人对于社会秩序规律的一种普遍认识,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儒家以此伦理思想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古代的统治者也以此作为维护当时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基本道德准则。我国古代的秘书,作为中国传统文人的一部分,立足于这一大社会背景,不仅以“五常”作为自身为人立世所恪守的准则,更是将这一准则落实到秘书工作的方方面面。
2.1.1 仁
仁,即仁爱,是“五常”之根本,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它框定了秘书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在孔子那里,“仁”是一个有着广阔且丰富内涵的词,以“爱人”为中心思想,外扩到宽、恭、信、智、勇、敏、惠、孝悌、忠恕等内容。孔子构建的以 “仁”为核心的有着丰富内涵的道德范畴体系,“既包括有人的认知心理、语言仪表、道德情感、行为动机等主观因素,也包含有人的道德行为的客观因素,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仁’的丰富的社会内容。”[2]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仁”的标准其实就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内心坚守的道德准则,与此同时,对“仁”的执着追求也源于中国知识分子内心对“仁”的坚守。
更进一步地,这种 “仁爱”的思想还被孔子推及到治国理政中,而孟子则在孔子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 “仁政” 学说,从各个方面全面论证了如何“仁政”,并开创性地指出作为君王的统治者应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孟子梁惠王下》中有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秘书作为直接为统治者服务的工作人员,仁政学说为我国古代秘书提供了一个高于服务对象本身的道德规范。
2.1.2 义
义,即忠义,“义者,宜也。”( 《礼记中庸》) 什么是 “宜”?就是合适,也即符合周礼。秘书作为直接为君王服务的专职人员,义应该是秘书应严格恪守的职业要求的第一要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义是由 “仁”引申出的秘书职业道德,尤其体现在秘书作为臣子对君主的绝对忠诚,以及秘书职业活动中的实事求是的职业行为操守。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古代秘书往往还兼有史官的职能,在历史上为后人留下了 “秉笔直书”、 “君举必书”、不虚美、不掩恶等这一类光辉的职业道德,这些也都是 “义”中应有之意。文天祥 《正气歌》 中的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就是这样的典范。
2.1.3 礼
礼,即礼和。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礼是仁的具体体现。在秘书活动中,“礼”表现为外在的伦理规范和制度规范。《礼记中庸》中有言:“圣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这句话说明了谦逊、礼让、宽容是符合 “礼” 的要求的。与此同时,“礼”是使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关系)协调和睦的手段,是仁的具体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封建君臣关系又是等级严明、君上臣下、尊卑有序的等级关系,这样的等级制约就要求作为臣子的秘书不仅要谦逊有礼,更要对君王始终行臣下之礼,恪守为人臣子之道,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mishu/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