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语言研究以现在快报近两年新闻标题为例

文章在已有的关于报纸新闻标题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快报》2015年3月至今的新闻标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量鲜活的报纸新闻标题语法现象进行考察研究,试图总结探究出新闻标题语言最为常见的词语、语法、修辞三个方面的特点。其中,结合《现代快报》近两年的新闻标题的实证分析是全篇的重点。全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新闻标题语言词语的特点进行分析。重点探究了其新闻标题中词语的口语化现象和缩略语现象,分类列举了标题,并结合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意义进行了动态分析;第二部分是对新闻标题语言的语法特点进行分析。重点探究了其新闻标题中句式的特点、单句的结构特点,并分别对这两方面进行具体的阐释和总结;第三部分是对新闻标题语言的修辞特点进行分析。重点探究了其新闻标题语言在修辞方面的三个特点,并通过实例进行详细阐释。最后的结论部分概括了本文的研究成果,说明对新闻标题语言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理论和实践价值。关键词 《现代快报》,新闻标题,词语,语法,修辞
目 录
1. 引言 1
2.《现代快报》新闻标题中词语的特点 1
2.1新闻标题中的口语化现象 1
2.2新闻标题中的缩略语现象 4
3.《现代快报》新闻标题中语法的特点 6
3.2新闻标题句式的特点 6
3.3新闻标题结构的特点 8
4.《现代快报》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特点 10
4.1各版面标题中均大量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10
4.2时事类新闻标题常用设问的修辞方法 11
4.3较少采用对偶的修辞方法,但使用时大多语词优美,对仗工整 12
结 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题好文一半。”新闻标题在报刊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研究新闻标题语言不仅具有深刻的学术价值,同时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作为省内报业中的佼佼者,《现代快报》在江苏地区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其记录的传媒资料更是一座鲜活的语料库。因此,收集研究《现代快报》的新闻标题,不仅能从客观角度出发了解当前语言环境中报纸新闻标题语言的特点,同时对于进一步探究报纸新闻语言的发展趋势,规范行业内新闻用语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现代快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报》近两年的新闻标题为例,围绕新闻标题的词语特点,语法特征和修辞手法进行探究,总结并归纳出报纸新闻标题的一些本质性、规律性语言特征。在对先贤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了解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法和分析归纳法两种研究方法,结合对《现代快报》近两年的新闻标题进行的量化统计,根据各类新闻标题的具体特征进行分类探究和归纳,希望在对报纸新闻标题语言的词语、语法特点探究上进一步深入。
2《现代快报》新闻标题中词语的特点
2.1新闻标题中的口语化现象
2.1.1新闻标题口语化现象概说
随着当前文化生活的大众化趋势和“读题时代”的到来,口语作为社会交际中使用最广的沟通工具的语言形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得以广泛运用和渗透。目前,被广为接受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言语的表现风格,其二是言语交际的媒介。近年来国内对这两方面的研究也不在少数,更加带动人们对新闻标题的口语化现象的关注。同时,口语化入题具有的雅俗共赏、平易近人、便于传播的优点,也给口语化新闻标题在新闻语言的表现上开创出更为广阔的舞台。
2.1.2口语化现象的表现
《现代快报》在省内拥有近80%的家庭主流读者群,要满足数量如此庞大的读者群,首要条件就是要求新闻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大众,这也造就了《现代快报》标题用词极为鲜明的口语化现象。通过对《现代快报》新闻标题进行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其口语化现象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流行语、外来词直接入题。这类标题较多用于积极、正面事态报道,因为新闻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感染力,所以在对标题语言的使用上就更加灵活,仿佛是面对面的在向读者“说”新闻,进一步凸显报道内容的鲜活、生动,如:
是他是他真是他 小李终获奥斯卡(2016.3.1)
特给力!苏宁3:2击退全北现代(2016.3.2)
五角大楼请人“自黑” 攻破网站有奖(2016.3.4)
打新赚钱效应惊人 券商要帮股民“开挂”(2016.3.17)
民办小学比拼啥?主要看气质(2016.3.18)
流行语和外来词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网络文化和外来文化影响日益深入,再通过社会一部分人的率先使用而渐成气候。这类词语通常带有时尚的气息,风靡一时,在新闻标题中往往可以直接入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市场化报纸的青睐。
第二,对新闻报道中核心人物话语的直接引用。采用直接引语作为新闻标题,对新闻报道的核心人物的语言几乎未加任何书面化修饰,简洁明了,原汁原味的表达更易激起读者的带入感,仿佛置身其中,如:
李河君:20分钟让出首富宝座(2015.5.24)
范小青:作家心里应该有个琅琊榜(2016.3.6)
王毅答中外记者问:历史终将证明谁是南海真正的主人(2016.3.9)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网传延迟退休 时间表系误读(2016.3.10)
“菜价太贵了,还是买点肉吧”(2016.3.24)
引用新闻报道中人物的原话或将其原话加工提炼作为新闻标题,反映出随着经济、文化的变化,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有一定转变,读者需要一种直接、明了的获取信息的手段。直接引语入题,使新闻内容重点突出,读者一望即知新闻内容,成为口语化标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对动作性词语的灵活使用。巧用动词,更符合大众的口语习惯,使新闻标题的口语化色彩进一步彰显,突出强调了新闻报道对象的特点,加深了读者的印象,通常还伴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新闻语言更具感染力,如:
偷电最“凶”的竟是机顶盒!(2016.3.1)
寒潮下周二杀到 气温重回0°C(2016.3.5)
碑亭巷冒出一口六朝砖井(2016.3.9)
新环保法长出“钢牙”(2016.3.1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mishu/3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