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公文研究【字数:9736】
内容姚崇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其公文虽流传不多,但极具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当今秘书工作有很大的启迪作用,论文主要以姚崇的奏、疏、牒类公文为例,来分析姚崇公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介绍了课题研究现状、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姚崇公文具有研究价值,第二部分首先对姚崇公文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奏、疏和牒类;接着指出了姚崇公文的思想内涵,分别表现为以民为本的思想、奖惩分明的思想和反对迷信的思想;然后从简洁凝练的语言、丰富的修辞手法以及丰富的情感色彩方面分析了姚崇公文的艺术特征,最后第三部分得出姚崇公文对当今秘书工作的启示,启示分为练好办文基本功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两个方面来论述。
目 录
一、引言 1
(一)课题当前研究现状 1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二、姚崇公文文体归类 2
(一)奏 3
(二)疏 3
(三)牒 3
三、姚崇公文的思想内涵 4
(一)以民为本思想 4
(二)奖惩分明的思想 4
(三)反对迷信的思想 5
四、姚崇公文的艺术特征 5
(一)语言简洁凝练 5
(二)多用修辞手法 6
(三)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7
五、姚崇公文对当代秘书工作的启示 8
(一)练好办文基本功 7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8
六、结语 9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姚崇公文研究
一、引言
姚崇(650—712),陕州映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出身于官宦之家。姚崇少时节操超群,敏捷好学。成年后初仕孝挽郎,后调到兵部任职。武则天赏识其才能,先是被“超赶”为兵部侍郎,而后又被任命为宰相。睿宗继位后,国家政局紊乱,姚崇被第二次为宰相。他和宋珠齐心协力,铲除了凯截皇位的韦后及其集团的首领,到玄宗即位时,国家已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为了振兴朝政,玄宗请深得众望的姚崇第三次出任宰相。姚崇针对国家存在的诸多弊端,辅佐玄宗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不仅帮助玄宗渡过了危机,而且使开元时期成为唐代的鼎盛时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课题当前研究现状
目前学界对于秘书人物个案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其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秘书人物研究中,很多学者研究内容重复,多从人物的生平简介、人物事迹以及经验教训入手,还有一些学者在秘书人物评述中过分故事化,缺少秘书学理论的深度,对于秘书学思想缺乏透彻的分析。其中,在对于古代秘书人物姚崇的研究中,当前学者主要从姚崇的秘书能力和文学作品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姚崇秘书能力研究的方面,作者高云飞和高佳敏在《浅析开元宰相姚崇的秘书能力》中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姚崇:(1)行政分析能力和服务大局的统筹能力;(2)过硬的行政能力;(3)善变求通的能力。首先作者点出姚崇的“十事要说”是几乎所有历史学者都绕不过的一个问题,通过分析“十事要说”对于玄宗一朝的影响总结出姚崇是一个具有解决问题的政治智慧和统筹全局能力的宰相。然后,作者举了武则天时期和唐玄宗时期姚崇凭借过人的才智分析局势,使得自己掌握大权,由此看出了姚崇出色的业务能力。最后,点明变通是姚崇多年为官的经验与风格,通过一个例子对比了宋璟和姚崇对于太庙屋顶毁坏原因的看法,得出了相较于宋璟道德至上的死板,姚崇显得更为灵活的结论。
关于姚崇的文学作品分析方面,早在1993年作者扈耕田发表了《论姚崇(扑满赋)》,作品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姚崇的《扑满赋》。作者第一部分详细列举并分析了《扑满赋》中一些重要的用典、用事和用语,并能相当精确地运用包含经、史、子、集各个领域的内容,足可见姚崇的博雅品格。第二部分则分析了《扑满赋》的思想层面。作者通过分析了姚崇的思想来源即儒道兼容的善于应变这一特点,让读者们对姚崇的处世原则及为政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第三部分中,作者通过《扑满赋》的经典性分析了其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此赋之后出现了大量的同题之作,并对后世《扑满赋》的立意和表达方式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姚崇的《扑满赋》还影响到了其他题材的赋作或者辞赋之外的文学作品。
通过对姚崇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下关于姚崇在公文研究的层面还很缺乏。另外,对于姚崇的个案研究目前进展不是很快,因此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对这位古代优秀的政治家进行更加详细的研究,个人认为从公文写作这个切入点来分析姚崇作为一个秘书的能力是不错的研究方向,希望能有好的研究结果。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各朝帝王君临天下,而这一切也离不开辅佐大臣即现代所称的秘书的辅助。中国秘书史研究是秘书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中秘书人物研究又是秘书史研究的重要对象,深入开展古代秘书人物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的发展,朝代兴衰更替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传承古代秘书的优良传统,弘扬优秀的秘书精神文化与思想理念,吸取其中的不足与教训,进一步完善现代秘书职能,使秘书史在现代的秘书工作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从古至今,公文写作能力是秘书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非具备不可,从公文写作方面入手是研究古代秘书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而曾经三度为相、作为四朝元老的姚崇在辅佐朝政、革新除旧时,运用了他卓越的公文写作能力写出了为世人赞叹的文章,一方面称赞他出色的文字撰写能力,另一方面对他在公文中阐述的朝政的不足之处以及改革之道而深感佩服。由此可以看出,公文写作对一个秘书来说是必须具备并且要一直学习改进的技能,所以研究姚崇的公文写作对研究当今秘书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姚崇公文文体归类
《全唐文》中记载的姚崇公文一共12篇,篇目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每一篇都值得研究。在姚崇的为政生涯中,他多次建言献策,与皇帝的交流极为深刻,因此在他的公文类别中类属上行文的“奏”类公文占大多数,其次为“疏”,奏和疏都表示下级向皇帝递交的文面报告,区别在于奏主要用于陈述最新的政治民生事件,而疏主要是意见书。下行文中仅有一篇敕牒文,敕牒是对上奏文的回答,处理的是朝廷政务的“细事”,姚崇的这篇名为《报倪若水捕蝗牒》。另外《答张九龄书》和《答卢怀慎捕蝗说》两篇文章从现在的公文行文关系分类来看应属于平行文中的函,这类公文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而作为古代公文没有专门的文体,因此下面分类不作细说。
目 录
一、引言 1
(一)课题当前研究现状 1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二、姚崇公文文体归类 2
(一)奏 3
(二)疏 3
(三)牒 3
三、姚崇公文的思想内涵 4
(一)以民为本思想 4
(二)奖惩分明的思想 4
(三)反对迷信的思想 5
四、姚崇公文的艺术特征 5
(一)语言简洁凝练 5
(二)多用修辞手法 6
(三)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7
五、姚崇公文对当代秘书工作的启示 8
(一)练好办文基本功 7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8
六、结语 9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姚崇公文研究
一、引言
姚崇(650—712),陕州映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出身于官宦之家。姚崇少时节操超群,敏捷好学。成年后初仕孝挽郎,后调到兵部任职。武则天赏识其才能,先是被“超赶”为兵部侍郎,而后又被任命为宰相。睿宗继位后,国家政局紊乱,姚崇被第二次为宰相。他和宋珠齐心协力,铲除了凯截皇位的韦后及其集团的首领,到玄宗即位时,国家已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为了振兴朝政,玄宗请深得众望的姚崇第三次出任宰相。姚崇针对国家存在的诸多弊端,辅佐玄宗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不仅帮助玄宗渡过了危机,而且使开元时期成为唐代的鼎盛时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课题当前研究现状
目前学界对于秘书人物个案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其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秘书人物研究中,很多学者研究内容重复,多从人物的生平简介、人物事迹以及经验教训入手,还有一些学者在秘书人物评述中过分故事化,缺少秘书学理论的深度,对于秘书学思想缺乏透彻的分析。其中,在对于古代秘书人物姚崇的研究中,当前学者主要从姚崇的秘书能力和文学作品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姚崇秘书能力研究的方面,作者高云飞和高佳敏在《浅析开元宰相姚崇的秘书能力》中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姚崇:(1)行政分析能力和服务大局的统筹能力;(2)过硬的行政能力;(3)善变求通的能力。首先作者点出姚崇的“十事要说”是几乎所有历史学者都绕不过的一个问题,通过分析“十事要说”对于玄宗一朝的影响总结出姚崇是一个具有解决问题的政治智慧和统筹全局能力的宰相。然后,作者举了武则天时期和唐玄宗时期姚崇凭借过人的才智分析局势,使得自己掌握大权,由此看出了姚崇出色的业务能力。最后,点明变通是姚崇多年为官的经验与风格,通过一个例子对比了宋璟和姚崇对于太庙屋顶毁坏原因的看法,得出了相较于宋璟道德至上的死板,姚崇显得更为灵活的结论。
关于姚崇的文学作品分析方面,早在1993年作者扈耕田发表了《论姚崇(扑满赋)》,作品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姚崇的《扑满赋》。作者第一部分详细列举并分析了《扑满赋》中一些重要的用典、用事和用语,并能相当精确地运用包含经、史、子、集各个领域的内容,足可见姚崇的博雅品格。第二部分则分析了《扑满赋》的思想层面。作者通过分析了姚崇的思想来源即儒道兼容的善于应变这一特点,让读者们对姚崇的处世原则及为政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第三部分中,作者通过《扑满赋》的经典性分析了其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此赋之后出现了大量的同题之作,并对后世《扑满赋》的立意和表达方式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姚崇的《扑满赋》还影响到了其他题材的赋作或者辞赋之外的文学作品。
通过对姚崇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下关于姚崇在公文研究的层面还很缺乏。另外,对于姚崇的个案研究目前进展不是很快,因此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对这位古代优秀的政治家进行更加详细的研究,个人认为从公文写作这个切入点来分析姚崇作为一个秘书的能力是不错的研究方向,希望能有好的研究结果。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各朝帝王君临天下,而这一切也离不开辅佐大臣即现代所称的秘书的辅助。中国秘书史研究是秘书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中秘书人物研究又是秘书史研究的重要对象,深入开展古代秘书人物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的发展,朝代兴衰更替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传承古代秘书的优良传统,弘扬优秀的秘书精神文化与思想理念,吸取其中的不足与教训,进一步完善现代秘书职能,使秘书史在现代的秘书工作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从古至今,公文写作能力是秘书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非具备不可,从公文写作方面入手是研究古代秘书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而曾经三度为相、作为四朝元老的姚崇在辅佐朝政、革新除旧时,运用了他卓越的公文写作能力写出了为世人赞叹的文章,一方面称赞他出色的文字撰写能力,另一方面对他在公文中阐述的朝政的不足之处以及改革之道而深感佩服。由此可以看出,公文写作对一个秘书来说是必须具备并且要一直学习改进的技能,所以研究姚崇的公文写作对研究当今秘书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姚崇公文文体归类
《全唐文》中记载的姚崇公文一共12篇,篇目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每一篇都值得研究。在姚崇的为政生涯中,他多次建言献策,与皇帝的交流极为深刻,因此在他的公文类别中类属上行文的“奏”类公文占大多数,其次为“疏”,奏和疏都表示下级向皇帝递交的文面报告,区别在于奏主要用于陈述最新的政治民生事件,而疏主要是意见书。下行文中仅有一篇敕牒文,敕牒是对上奏文的回答,处理的是朝廷政务的“细事”,姚崇的这篇名为《报倪若水捕蝗牒》。另外《答张九龄书》和《答卢怀慎捕蝗说》两篇文章从现在的公文行文关系分类来看应属于平行文中的函,这类公文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而作为古代公文没有专门的文体,因此下面分类不作细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mishu/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