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小说的校园文化研究

如今,校园文化成为众多研究中的重要现象,其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几个层次。逐渐走向成熟的大学生,大学校园生活承载了他们的真情实感,大学校园小说记录了他们对青春的回忆,大学校园小说能够真实反映大学校园文化。通过对江苏的大学校园小说创作进行梳理,研究其反映的大学校园文化,分析出校园文化的三个层次,得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须从文学理论角度来观察分析,去透视大学校园文化,这有积极的研究意义,因为它对指导大学校园建设是有针对性的。关键词 江苏,大学校园小说,校园文化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2 江苏大学校园小说创作梳理1
3 从江苏大学校园小说看校园文化5
4 大学校园文化分析7
4.1 校园物质文化7
4.2 校园制度文化8
4.3 校园精神文化8
5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9
5.1 创造丰富文化生活,塑造健康精神人格9
5.2 掌握生存竞争本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9
5.3 内容建设丰富多姿,促进师生多面发展10
5.4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培育优秀文化果实10
结论11
致谢12
注释13
参考文献14
1 引言
大学校园小说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崛起的以校园生活为写作材料的一种现代小说。一般以师生之间的真情为主线,不仅掺杂着学生对青春的迷惑、学习的困难和师生之间的各种情感、冲突,还是基于以上具有现实意义甚至抨击性质的高级灵魂之间的审视和反映。
迄今为止,大学校园小说和校园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学者的解析和研究分为三部分:关于大学校园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著名小说家戴维洛奇创作的“校园三部曲”,研究者从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来分析“校园三部曲”中元小说和反讽的叙事手法,而国内也从叙事角度和叙事结构分析不同时期大学校园小说由一元发展为多元的特征;关于大学校园小说反映的校园文化的研究,以洛奇校园小说校园文化研究为例,国外研究者发现洛奇把他对大学中的学术环境及各种人物的了解呈现在小说中,以此反映出校园文化既真实又深刻,国内则从不同视角,不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情节和不同校园生活,对照现实中的大学校园来反映现实的大学校园文化;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国外大学鼓励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和国际多元化,重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从这些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可看出,他们已有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对比国内外的研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大学校园小说对校园文化的反映都是最真实和直接的。
江苏作为中国的教育大省,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承,素来教育发达、人才辈出。江苏的大学校园小说极具地方和高校特色,其中《高等学府》《变革》《第十一诫》是以南京某大学为原型来构造的大学校园,《围城》《双山》《大学时代》《大学春秋》是江苏籍作家以其家乡或毕业院校为写作背景创作的校园小说。研究江苏的大学校园文学和其反映的校园文化,以小见大,举一反三,足以透视出大学的校园文化现象和大学生人格发展现状,再分析校园文化的三种层次,发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2 江苏大学校园小说创作梳理
无论哪个时期哪个地方的大学校园小说,作者创作的目的便是以此反映真实的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以江苏这几本大学校园小说为例,对小说故事进行梳理,解析校园小说的思想内涵。
大学校园给人的首要印象,一般都是如诗般美丽的环境,谦逊的学者和芸芸学子。而黄梵的《第十一诫》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截然不同的境界,在小说中,大学校园是人性缺陷和人物的喜怒哀乐欲全都暴露出来的一个人生赛场。全文以性和欲望为主线,齐教授、教授妻子和学生姜夏三人为主人公。齐教授是一位研究炮弹非常出名的专家,他自愧弗如,无法面对自己的体力不济,因为他的妻子年轻漂亮,所以他抓住一切机会从实验室庸俗低下的女摄影师身上找慰藉,把自己的身份与职责抛之脑后,放荡不羁。齐教授的妻子非常憧憬物质化的香港生活,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恰与港大的慎教授邂逅之后便狼狈为奸,齐教授暴毙身亡后,她又迫不及待地与齐教授的学生姜夏发生不正当关系。系主任平日里假装得十分正经,实际他非常垂涎齐教授妻子的美色,一有机会就想占她便宜。姜夏对自己的生活非常向往,但是又对师母的诱惑情不自禁,无法抵挡,他不知该如何选择和面对现实,最后,他在自我的矛盾和欲望的斗争中选择了后者,却因嫉妒把师母残暴地杀死了,小说的高潮就在这最后的悲剧中。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的无奈和愤世嫉俗,全书都有一种酸味和腐臭的气息,让人看不到希望,没了脊梁骨和底线的知识分子,最后都成了信口开河,说些蠢话且让人反感的“叫兽”。小说揭示了大学校园中某些堕落知识分子的道德沦丧和委琐的灵魂。
康式昭和翟奎曾合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大学春秋》以北京大学为背景描写大学生活,是一部反映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大学生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有上册和下册这两部分,作者笔法细致全面,深刻地展现了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和教师的形象,他们性格各有不同、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之间形成了显著的性格对比,例如,在学生中,许瑾这个“又红又专”的革命后辈和有着不怎么光荣的家庭背景却又喜欢计深虑远的黄美云,沉浸在自己的学习世界里心无旁骛的迂腐读书人吴学孟和遇事敷衍得过且过的傅一夫;在老师方面,尽心尽力为学校着想的朱志刚和很会精打细算的助教刘鹏也是如此。虽然《大学春秋》中显示了很多革命的主题,但这也在大学校园小说题材的作品中打开了另一扇窗[1],《大学春秋》既真实地反映了五十年代青年大学生的蓬勃朝气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也反映了他们在社会主义时代健康成长的不同生活道路。
程树榛著的《大学时代》同样反映的是五十年代的大学生活。在书中,主要围绕一群来自不同家世、不同出身、有着不同教养的年轻人在大学四年发生的各种情感和冲突的故事而展开叙述。在北方大学,一心为学校建设发展操心的顾教授看中了技工学校的刘向明的才能并推荐他来北方大学读书,不求上进的王教授因他不给自己儿子通融入学而记恨在心,对刘向明百般刁难,但刘向明经顾教授的开导,从此不畏艰难,刻苦学习,朝着理想迈步,善良大方的学习干事赵敏和小诗人郭亚在学习上对新来的刘向明热情帮助,这引起了喜欢赵敏的表哥王文斌的嫉恨,而赵敏非常反感讨厌他的言行举止。老师和同学在宿舍举行了联欢会,之后还组织了各种活动和大会,郭亚在与赵敏的相处中渐渐产生喜欢之情,而赵敏对刘向明其实已心有意,不堪压力的郭亚卧病在床产生了对赵敏的情思,赵敏不想被迫与王文斌订婚不得已与外婆斗嘴,无意中对刘向明告白。小说的最后,他们的大学四年生活以一纸毕业证作为结束,青春挥洒如雨,前方的路才刚刚开始。《大学时代》与《大学春秋》一样,小说同样非常鲜明地体现了五十年代大学校园的特色,表现了那个时期的大学生为了建设祖国,努力学习,刻苦专研,以及他们对友谊、对爱情、对理想、对事业的美好追求的精神世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mishu/31.html

好棒文